基本信息
書名:自然趣玩屋
定價:450.00元
作者:顧潔燕 徐蕾
齣版社:上海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44735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自然趣玩屋”叢書由上海自然博物館傾力打造、隆重推齣,叢書共計30分冊,分昆蟲、鳥類、植物、史前生物、地質科考等5個專輯,涵蓋瞭自然科學的多個方麵。該叢書在整閤場館優質課程的基礎上,通過趣味故事、觀察記錄、動手實驗、創意手作等環節,帶領子傢庭在傢中就可以酷玩自然,培養起孩子的科學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態度。
“自然趣玩屋”叢書將成為6~15歲兒童及青少年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貼身好朋友。“自然趣玩屋”和孩子們一起發現身邊好玩的科學。
目錄
《恐龍皮膚猜想》
《生命的曆史》
《岩石變變變》
《地球的圈層》
《科學傢的恐龍拼圖》
《上大的恐龍》
《安能辨我是雄雌》
《鳥蛋的秘密》
《鳥兒是如何適應飛行的》
《鳥之巢》
《奇特的韆足百喙》
《手》
《洋流異聞錄》
《生命的密碼——DNA》
《十厘米的宇宙》
《珊瑚島培育日記》
《蛛網偵察兵》
《發光動物的生存之道》
《葉子真奇妙》
《植物種子的傳播》
《神奇的蒸騰作用》
《餐桌上的外來種》
《探秘荷葉效應》
《穿著“玻璃外衣”的矽藻》
《蝶還是蛾?》
《蝴蝶變形記》
《認識昆蟲》
《我們要遠離的蟲子》
《昆蟲的僞裝大師》
《我為甲蟲狂》
作者介紹
顧潔燕:博物館人,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是上海科技館一期、二期展示工程建設的主要成員,也是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工程主要負責人之一。長期主持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展覽教育規劃和研發工作,帶領團隊策劃綫上綫下百餘項教育活動,獲全國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一、二等奬;推動上海地區館校閤作、館館閤作和館研閤作。著有《遙遠的太空》、《地球的故事》、《自然史詩——科學、藝術和技術的實踐》、《指尖上的自然》等科普書籍。設計專業背景,加上她對博物館展覽教育的豐富實踐經驗,養成瞭她對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深入理解,此次《自然趣玩屋》的核心內容,就來自於她和她所帶領的團隊研發的教育活動。
徐 蕾:生物學專業背景、博物館策展人和教育活動實踐者,好奇心不隨年齡增長而衰減。熱愛自然,樂於分享自然界裏的新鮮事;思維活躍,喜歡充滿想象力和挑戰性的新任務。曾從事過植物分類學研究,參與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展示內容與教育活動的策劃與實施、主持策劃過兔年生肖特展和國外巡展引進。現主要從事場館內基於常設展和各類臨、巡展的教育活動策劃和科普衍生産品創意策劃。參與編著的書籍主要有:《外行養花》、《種花與養生》、《中國地衣誌第四捲梅衣科(Ⅰ)》、《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築生態節能技術展示策劃》、《指尖上的自然》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科普”的定義。它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熱愛的態度。我最欣賞它的一種敘事方式,就是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文的情感深度相結閤。它並沒有迴避自然界中的一些“不那麼美好”的現象,比如物競天擇,比如生命的脆弱,但是它卻用一種極其溫柔和富有哲理的方式來呈現,讓孩子在理解生命法則的同時,也能培養齣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自然的感恩。我記得在讀到關於“昆蟲的生命周期”那一章時,書中描繪瞭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整個過程,它並沒有僅僅展示蛻變的美麗,而是也提及瞭毛毛蟲在變成蝴蝶之前所經曆的艱辛和不易。這種對生命全過程的呈現,讓孩子在欣賞美的同時,也學會瞭理解和尊重生命的艱辛。而且,這本書在插畫的錶現力上,也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嘆的水平。那些細膩的筆觸,飽滿的色彩,以及充滿張力的構圖,都讓畫麵充滿瞭生命力。我甚至覺得,每一幅插畫都仿佛在講述一個獨立的故事,都蘊含著設計師對自然深刻的理解和熱愛。我曾經在與我的孩子一起閱讀時,被一幅描繪“夜晚的森林”的插畫深深吸引,畫麵中,月光灑在林間,小動物們在靜謐中活動,一切都充滿瞭神秘和寜靜。那一刻,我仿佛也置身於那片森林之中,感受著大自然的呼吸和生命的力量。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育孩子認識自然,更是在引導孩子去感悟生命,去建立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情感連接,這無疑是一種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評分我一直覺得,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接觸到的信息和所處的環境。而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帶領我的孩子走進瞭一個充滿奇跡的自然世界。它最讓我贊賞的一點是,它成功地將科學知識與情感體驗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不像傳統的科普讀物那樣,隻是羅列數據和事實,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富有想象力的插畫,讓孩子在情感上與自然産生共鳴。比如,書中關於“小鳥築巢”的部分,它並沒有僅僅介紹鳥巢的結構和材料,而是講述瞭一個溫馨的小故事,講述瞭爸爸媽媽鳥如何辛勤地為小鳥們建造一個溫暖的傢。這個故事,不僅讓孩子瞭解瞭鳥類的習性,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瞭父母的愛和傢庭的溫暖。這種將自然現象與情感體驗相結閤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並且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關愛和感恩。而且,這本書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它並沒有直接給齣所有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鼓勵孩子自己去觀察、去探索、去發現。例如,在描寫“雨滴的旅行”時,它會問孩子“你覺得雨水會流到哪裏去呢?”,然後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想象,去推測雨水的去嚮。這種開放式的提問,能夠有效地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想象力。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點燃孩子心中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意義非凡。
評分我一直認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能夠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教育資源。而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它在內容的編排上,展現瞭極其的用心和獨到之處。它並沒有試圖將所有的自然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孩子,而是選取瞭一些孩子最容易接觸到,也最容易産生興趣的自然現象,然後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進行解讀。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描寫”上的功力。比如,在描寫“露珠的形成”時,它並沒有簡單地告訴孩子露珠是怎麼形成的,而是從露珠在葉子上閃閃發光的樣子開始,描述瞭它的形狀、它的晶瑩剔透,然後纔慢慢地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有露珠,它又是如何産生的。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探索事物的本質。而且,這本書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地步。它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自然現象描繪得如同發生在孩子身邊一樣。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到關於“聲音的旅行”的那一章時,竟然跑到屋子裏,大聲地喊著:“爸爸媽媽,我能聽到我的聲音跑多遠!”那一刻,我纔真正體會到,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點燃孩子探索世界的火花,讓他們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愛上科學,愛上思考。
評分這本書,我得說,真的驚艷到我瞭。當我在書店裏隨意翻閱,被它那充滿童趣的設計和鮮亮的色彩吸引時,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的兒童讀物琳琅滿目,很多都隻是換湯不換藥。然而,當我真正坐下來,和我的孩子一起沉浸其中時,我纔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奇妙世界。它沒有那種生硬的說教,也沒有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以一種極其自然、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探索、去發現。書中的插畫,每一頁都仿佛被注入瞭生命,那些可愛的角色,靈動的場景,讓人忍不住想要觸摸,想要進入那個畫麵。更重要的是,它巧妙地將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自然現象,用一種孩子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讀到關於植物生長的章節,書裏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把種子發芽、長葉、開花的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個精彩的魔法錶演。我的孩子看得目不轉睛,迴傢後更是迫不及待地拿起傢裏的盆栽,模仿書裏的樣子,小心翼翼地給它澆水,還煞有介事地跟它說話,仿佛它也能聽懂一樣。這種發自內心的好奇和熱愛,正是我們做父母最想看到的。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為孩子準備的,它也喚醒瞭我內心深處那個曾經充滿好奇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在這片知識的海洋裏,自由地遨遊,盡情地玩耍。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親子互動方式,讓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親子時光,變得生動有趣,充滿驚喜。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和孩子一同成長的傢長們。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位傢長,我常常苦惱於如何讓我的孩子在玩樂中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這本書,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難題。它以一種極其巧妙的方式,將教育的理念融入到瞭遊戲和探索之中。我最喜歡它的一點是,它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書中設計瞭許多鼓勵孩子親身參與的環節,比如用廢棄物製作簡易的雨量器,觀察不同植物的生長速度,甚至是用簡單的材料製作自己的小風車。這些環節的設計,既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到關於“收集雨水”的部分時,竟然主動地在陽颱上放置瞭一個小桶,然後每天都興緻勃勃地記錄著雨水的多少。這種主動的探索精神,正是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而且,這本書在內容的呈現上,也充滿瞭創意。它不僅僅是用文字和圖片來講解,還會融入一些小故事、小謎語,甚至是一些互動的小遊戲,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我記得有一次,我們讀到關於“動物的僞裝”這一章,書中設計瞭一個小小的“找藏起來的動物”的遊戲,讓孩子在圖片中找齣那些善於僞裝的動物。這個遊戲,不僅鍛煉瞭孩子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對動物的生存策略有瞭更深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遊樂場,它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這無疑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位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我接觸過大量的兒童讀物,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並且能夠讓我發自內心去推薦的,並不多。而這本書,絕對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真正地引發孩子對自然世界的興趣,並且這種興趣不是短暫的、錶麵的,而是能夠深入到孩子的心靈,成為他們成長過程中寶貴的財富。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性和藝術性。它沒有刻意去迎閤孩子的口味,也沒有為瞭嘩眾取寵而加入一些不恰當的內容。相反,它遵循瞭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以一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自然。從最常見的花草樹木,到那些你可能從未留意過的微小生命,書中都給予瞭細緻入微的描繪。而這些描繪,並非枯燥的科普,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詩意。比如,在描寫一朵小花的開放時,它用瞭極其優美的語言,將花朵從含苞待放到盛開的全過程,描繪得如同一個生命的奇跡。這種對生命細節的關注,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品質。此外,書中的插畫風格也是獨樹一幟。它沒有流於俗套的卡通形象,而是用一種寫實又不失童趣的畫風,勾勒齣自然世界的真實與美好。每一筆,每一畫,都充滿瞭設計師的匠心獨運,讓人賞心悅目,久久不能忘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兒童讀物,更是一本啓迪心靈的藝術品,它用最純粹的方式,展現瞭自然之美,生命之歌。
評分這本書,我必須給它點個大大的贊!它不是那種一次性讀完就會被遺忘的讀物,而是一本能夠反復閱讀,並且每次閱讀都能有新發現的寶藏。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內容的選擇上,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卻又能挖掘齣很多他們未曾注意到的細節。比如,關於“小小的種子”這一章,它並沒有僅僅介紹種子的結構,而是講述瞭一個關於種子旅行的故事,它如何被風吹到遠方,如何在泥土裏安傢,最終又如何發芽、生長。這個故事,充滿瞭生命的張力和想象力,讓孩子不僅瞭解瞭種子的奧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瞭生命的頑強和希望。而且,這本書在知識的講解上,非常注重引導孩子去觀察和思考。它不會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巧妙的問題,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比如,在描述“蟲子的眼睛”時,它會問孩子:“你覺得蟲子的眼睛和我們的眼睛有什麼不一樣呢?它們能看到什麼呢?”這樣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主動觀察周圍的世界。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完這一章後,竟然趴在地上,對著一隻小螞蟻看瞭好久,還不停地在我耳邊嘀咕著:“它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呢?它能看到我嗎?”這種源源不斷的好奇和探索,正是我們最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這本書,真的不僅僅是在傳遞知識,更是在播種一顆顆熱愛自然、熱愛探索的種子。
評分坦白說,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自然科普”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枯燥的圖片和大量的文字上。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以一種極其藝術化的方式,將自然世界的奇妙展現在我們麵前。我最喜歡它的一種敘事方式,就是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比如,在講述“時間的流逝”時,它並沒有用復雜的物理定律來解釋,而是通過描繪一年四季的變化,描繪小生命從誕生到老去的全過程,讓孩子在感受生命輪迴的同時,也理解瞭時間的意義。這種情感化的敘事,能夠極大地觸動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感悟生命,體會成長。而且,這本書在插畫的錶現力上,也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那些色彩的運用,構圖的巧妙,人物的描繪,都充滿瞭藝術氣息,讓人賞心悅目。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適閤孩子閱讀,更適閤成年人作為一種心靈的慰藉。我曾經在讀到關於“夜晚的星星”的那一章時,被那種浩瀚宇宙的神秘感所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於無垠的星空之中,感受著宇宙的宏大和自身的渺小。這種對宇宙的敬畏感,以及對未知的好奇心,正是這本書所能夠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不僅僅是在教孩子認識自然,更是在引導孩子去思考生命,去感悟世界,去建立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連接。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氣,瞬間吹散瞭我心中對“枯燥科普”的刻闆印象。當我第一次拿到它時,我已經被它那精心設計的排版和充滿質感的紙張所吸引。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兒童讀物那樣,色彩過於艷麗,內容顯得零散。相反,它呈現齣一種沉靜而又充滿活力的風格,仿佛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在娓娓道來大自然的故事。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並沒有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單獨隔離開來講述,而是注重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和影響。比如,在講述“風的秘密”時,它不僅僅描述瞭風的形狀,還會聯係到風對植物的影響,對小動物遷徙的幫助,甚至是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種整體性的視角,能夠幫助孩子建立一種係統性的認知,理解萬物皆有聯係的道理。而且,這本書在知識的呈現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它將復雜的科學原理,用極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比如,它在描述“光閤作用”時,沒有使用晦澀的化學名詞,而是用“植物的午餐”來比喻,讓孩子一下子就能理解植物如何利用陽光和水來製作食物。這種“化繁為簡”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孩子輕鬆地接受瞭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對科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到關於“雲的形狀”的部分時,竟然指著天上的雲,興奮地告訴我:“媽媽,你看,那朵雲像一隻小兔子!”那一刻,我纔真正體會到,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點亮孩子眼中對世界的好奇與驚喜。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最初是被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深深吸引。那種樸實又不失雅緻的風格,讓我聯想到許多美好的童年迴憶,仿佛能聞到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味。翻開書頁,我更是驚喜不斷。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極其簡潔、生動的語言,將復雜的自然現象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它在知識傳遞上的巧妙之處。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場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例如,在描述昆蟲的生活習性時,它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螞蟻如何如何”,而是通過一個關於小螞蟻尋找食物、建造傢園的冒險故事,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瞭解到螞蟻的勤勞、智慧以及它們復雜的社會結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遠比填鴨式的灌輸要有效得多。而且,這本書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書中設計瞭許多鼓勵孩子親身實踐的環節,比如觀察葉子的形狀,模仿鳥兒的叫聲,甚至是用簡單的材料製作一些小玩意兒。這些環節的設計,既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又能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我看到我的孩子在讀到關於“收集落葉”的部分時,竟然主動跑去院子裏,小心翼翼地挑選起各種形狀的落葉,然後迴來按照書裏的方法,用它們製作瞭一張獨一無二的拼貼畫。那一刻,我看到瞭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那是探索的快樂,是創造的喜悅。這本書,真的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自然的大門,讓我們得以在繁忙的生活中,重新拾起那份久違的童真和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