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札记》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纯音之女徐方所作的回忆录。1969年,徐方随母亲及学部(中国社科院前身)的一众学者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干校札记》另外还收录了作者关于张纯音、张耀翔、陈翰笙和孙家琇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回忆文章,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小故事很多,学部下放亲历者,其家庭与顾准交往较多。
评分##mark一下我院历史,望荒谬的历史不再重演。
评分##16年9月听读完成。 全书篇目编排较乱,不过可能因为本来也就是短篇文章的结集吧。 文笔方面一般,或者说并没有什么文笔可言,只是学生作文式的平铺直叙而已。唯可贵在一手素材,视角切近。 不过即使这样,也还是比季羡林写得好一点儿。季羡林的牛棚止于叙述,没有思考,没有追问,最后就只变成“每个欺负过我的人后来都没有好下场”……不知道是视角真的短浅如此,还是明哲保身至此。 本书则至少有发出追问和尝试思考。虽然仍不够,远不够。少年视角、年龄有限,也并不是几十年后回顾时仍然逃避追问和思考的理由。这一点上要佩服几个正经史学家,可以用十分学术的方式写出十分辛辣的问题。
评分##mark一下我院历史,望荒谬的历史不再重演。
评分##回忆学部息县干校的种种历史,荒唐年代,可悲的中国知识分子。
评分##为顾准加一星。极具历史质感和生活细节的干校记录。
评分此书可与杨绛《干校六记》对比阅读,六记读风格,札记读一手资料,其中记顾准的最多,想起刘瑜的评价:一个人是一支队伍。怀才不遇,逆水行舟。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评分##还有薄某人对顾准的迫害 信阳事件有叙述
评分##1969.杨绛《干校六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