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唐卡的起源、发展和繁荣
唐卡的内容与题材
唐卡的分类
章 雪域高原的珍宝
什么是唐卡 绘画艺术的珍品
唐卡的起源和发展 藏族文化的科全书
唐卡艺术的流派 六大派别
唐卡的内容与题材 罗象
唐卡的构图形式 丰富多彩
唐卡的构图原则 宗教原则
唐卡的功能 功能
第二章 唐卡的制作方法
唐卡的绘制准备工作 主要工具
唐卡的绘制过程 起稿和线描
唐卡的上色过程 颜料和上色
唐卡的后续技艺 勾线、磨金和开眼
唐卡的装裱过程 庄严完整
唐卡的程序 赋以神圣性
第三章 唐卡的收藏与鉴赏
怎样鉴赏唐卡 四个要点
购买唐卡的注意事项 事项
唐卡的价格 因素
怎样收藏唐卡 要点
怎样辨别唐卡 识破造假手段
第四章 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观
佛教的宇宙观 无极大宇宙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
佛教的人生观 诸行无常
佛教的苦难观 皆苦
藏传佛教的理想世界 香格里拉
第五章 唐卡中的历史传说
流传年的起源传说 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
高原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 不朽的史诗
藏王市公赞干布的历史 一代英豪
藏王赤松德赞的历史 一代法王
朗达玛灭佛的历史 年黑暗
第六章 藏传佛教中的祖师
传奇人物 莲花生
噶当派祖师 阿底峡
噶当派创始人 仲敦巴
噶举派塔布噶举支派奠基人 玛尔巴
格鲁派创立者 宗喀巴
萨迦派祖师 萨迦五祖
第七章 唐卡中的诸尊
唐卡中的佛 果位成就者
唐卡中的菩萨 自觉觉他之人
唐卡中的金刚 佛法的守护神
唐卡中的护法 护卫佛法之神
唐卡中的诸天 与人类接近的护法神
唐卡中的女性诸尊 度母和空行母
第八章 唐卡中的曼荼罗
时轮金刚曼荼罗 具德空有圣殿
十六罗汉曼荼罗 十六罗汉的圣殿
无量光佛曼荼罗 无量光佛的圣殿
静息观音曼荼罗 普度三恶趣观音的圣殿
朗久旺丹曼荼罗 十相自在
第九章 唐卡中的建筑物
高原明珠 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寺庙 桑耶寺、扎什伦布寺和色拉寺
的佛塔 多吉丹佛塔和善逝八佛塔
传说中的古寺 十二镇魔寺
其他建筑 温乡石头宫殿和桑噶古托
第十章 唐卡中的藏医
藏医的历史溯源 两年的积累和传承
藏医对生命的认识 生命的形成与结构
藏医对人体的认识 元素和咏络
藏医对的认识 问诊、望诊、触诊
藏的基本概况 祖国医史上的重要成果
内容提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作为一种展现西藏文化历史及藏传佛教的绘画艺术,唐卡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唐卡终发展成为技法精湛、用色考究、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艺术形式,成为深受全世界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艺术珍品。其画面不仅表现出了抽象的佛教理论,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内容,更体现了西藏地区的历史、地理、传说、文化、科技等。可以说,唐卡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的浓缩了西藏地区文化的科全书。
《经典典藏:唐卡艺术全书(超值全彩白金版)》分别从雪域高原的珍宝、唐卡的制作方法、唐卡的收藏与鉴赏、唐卡中的佛教基本观、唐卡中的历史传说、藏传佛教中的祖师、唐卡中的诸尊、唐卡中的曼荼罗、唐卡中的建筑物、唐卡中的藏医等10个方面介绍唐卡艺术及其承载的文化。《经典典藏:唐卡艺术全书(超值全彩白金版)》精选数幅精美的唐卡作品,逐一详细分析和解说,用缤纷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示雪域高原的神奇魅力。
文摘
藏传佛教中的度母前面已经说到,广义的佛母中括度母,度母是佛母中的一尊,全称为“救度众生成佛佛母”,简称圣救度佛母。在汉语经典中,她被翻译成多罗菩萨。“多罗”,在梵语中既有“救度”之意,也有“眼睛”之意。据佛经记载,她是由观世音菩萨眼中放大光明而生的,其形相有很多种,主要形象有:绿度母、白度母等等。
藏族人民对度母极为崇信,在正式的西藏史书和佛教经典中,都记载圣救度佛母为西藏人民的始祖。无论僧俗,都虔诚地供奉着她的神像,呼唤着她的名号,念诵着她的真言。这就是藏传佛教中极富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度母崇拜。据佛经记载,度母崇拜曾在印度盛行一时,而传人西藏,则是源于尼泊尔尺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带去了一尊檀香木的度母雕像,后置于大昭寺中。但度母信仰真正开始在西藏流传起来,则是在1042年印度高僧、度母的忠实信仰者阿底峡进入西藏后,撰写了4部关于度母的译著,又促使西藏译了6部关于度母的印度佛经。到了11世纪下半叶,度母崇拜已经风行西藏,藏传佛教各教派均信奉度母,将其称作本教派的保护神。度母具有济世功德,有无边的慈爱和救度众生的能力,她被认为能满足人们的世俗心愿。就如同汉地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她善于救人脱离灾难,所以受到世俗民众广泛的尊崇。
唐卡中的绿度母度母有多种形象,但主要的有五种,即白度母、绿度母、红度母、黄度母、黑度母。其中绿度母被视为圣救度佛母的本体,因此地位。唐卡艺术中,绿度母的形象为少女相,体态优美,主要的标志为全身绿色,如同翡翠。她一面二臂,现慈悲相。其头戴五佛宝冠,身佩各种珠宝,着各色天衣,下身重裙,以示庄严,坐在莲花月轮上,左腿单盘,右腿向下舒展。她的右手置于右膝上,掌心向外,作施愿印,持青莲花。左手置于胸前,也持有青莲花。
唐卡中的白度母藏族人民不仅常尊崇绿度母,对白度母也常喜爱。据说,观世音菩萨的眼泪化成绿度母后,绿度母又化身出其他20尊度母,其中就有白度母。也有的经典认为,绿度母为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而白度母则为右眼眼泪所化。
白度母,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音慈悲的化现,为圣救度佛母的21尊化身之一。在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是21尊度母之中流传广的。白度母的形象一般是:身如雪山洁白,为息灾之意。一面二臂,颜容端正,法相寂静,殊妙庄严,是佛教中治病延寿事业的本尊菩萨之一,因此她与尊胜佛母、无量寿佛组合在一起,合称为“长寿三尊”。藏传佛教认为,白度母如月光般清净,无垢光明照耀世间,纵然星宿俱时为聚集,殊胜威光仍然远超于彼,受到各方众生的礼敬。她典型的标志是全身有七只眼睛,三只在面部,另四只分别在双手双脚上,意喻额上一眼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眼观六道众生,众生凡是被她观望到的皆可以得到解脱。
因此,她也被称为七眼度母。唐卡艺术中,白度母身色洁白,头戴华冠,面目端庄慈和,上身袒露,着五色天衣绸裙,佩戴耳环、项链、手镯、臂钏等种种饰物,庄严而又优美。
白度母的殊胜据说,白度母的功德誓愿和心咒主要为息灭众生的病苦,消除因冤业、痴业、魔障引起的传染病、瘟疫等各种病症,也可对治蛊毒恶咒引起的疾病,帮修行者祛除逆缘、增长寿量、解脱生死轮回。因此修持白度母法,能消除病因灾劫,增长寿命及福慧,让人拥有健康、平安、富足的一生。在西藏的民俗中,人们普遍认为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为人们带去了幸福和安乐。
藏传佛教中的空行母在藏传佛教中,空行母是一种介乎天、人之间的女性神明,一般将其理解为护持密乘教法的女性护法,她们都是天女相,伴随在佛菩萨的周围,可于空中飞行,却比菩萨低一个等级,因此被当作护法一类。空行母有很多种类,分类不一,有俱生、刹生、业生“三身”之说。
在藏传佛教中,空行母有一种广义的概念,即对修密乘的女人的尊称。也就是说,无论是护法、菩萨还是佛,只要是女性都可以被叫作空行母,因此本节上文所说的佛母、度母实际上都是空行母。因此,根据其愿力和特质,有些空行母可作本尊,有些可作护法。又根据其证悟空性与否,可简单分为出世间空行母和世间空行母,即胜义层次的智慧空行母和世间供赞护法类的女性神祗两大类别。
佛母、度母、本尊明妃、金刚瑜伽母等均为出世间的智慧空行母。除此之外,皈依佛教为佛门护法的夜叉、人等,以及世间修行有成就的女子,也可以称为空行母。
藏密认为,空行母是诸佛理体的化现,本身就是般若妙智,是修空乐三根本及密修获得成就之本源,上师、本尊和空行护法被并称为“三根本”。因此常重视修持空行,空行和护法合而为事业根本。
唐卡中的空行母因空行母范围广泛,其形象样貌多变,通常可分为人形与兽面空行母两大类。
唐卡艺术中常见的空行母有金刚瑜伽母、金刚亥母等,金刚瑜伽母又称“那若卡居空行母”,是那若巴修行观想的空行母,她一般身为红色,裸体,一面两臂三目,左手高举盛满血浆的颅碗,右手持金刚钺刀,左肩上横放一饰有金刚杵和新鲜、半干人头的梃杖,戴各种珍宝首饰,项挂一串人骨璎珞,双足各踩一魔。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准备开始我的藏区深度旅行。而它,无疑是我此行最棒的指南之一。这本书不仅仅展示了唐卡的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了解了唐卡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在旅行中,每当我走进一座寺庙,看到墙壁上或佛龛里的唐卡时,我不再是仅仅欣赏其精美的画面,而是能够结合书中的知识,去解读其中的故事,去理解那些象征符号的含义。我能够分辨出不同的宗派,理解不同的坛城布局,甚至能够辨认出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这本书让我对藏族人民的信仰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他们与自然、与宇宙的和谐关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发现,唐卡艺术不仅仅是宗教的表达,更是藏族人民生活方式、世界观的缩影。这本书为我提供了理解藏族文化的钥匙,让我在旅途中收获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是跨越时空的语言,而唐卡,更是将这种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当我捧着这本书,如同捧着一束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色彩的组合,更是古老智慧的结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唐卡题材的广泛涵盖,从最常见的佛陀、菩萨、度母,到密宗的本尊、护法,再到讲述历史故事、高僧传记的叙事唐卡,几乎囊括了唐卡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每一幅作品的介绍,都非常细致,不仅指出了画师的风格特点,更深入剖析了作品的宗教内涵、哲学思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唐卡艺术并非是单一的宗教图像,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符号系统,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和宇宙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古老的灵魂对话,感受着他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无限的探索。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而又华丽的风格,瞬间就将人拉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当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精美的印刷质量和震撼的视觉效果,每一幅唐卡图像都仿佛拥有生命一般,色彩饱满,细节丰富,光影捕捉得恰到好处。我一直对藏族文化及其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之前接触到的资料大多零散且不够系统。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唐卡艺术宝库的大门。从最基础的颜料运用、线条勾勒,到各种神佛造像的象征意义、构图法则,再到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唐卡风格差异,书中都有着极其详尽的介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经典唐卡作品的深度解读,不仅仅是呈现图像,更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宗教信仰、历史渊源以及传承脉络。这让我对唐卡艺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即使是对唐卡完全不了解的新手,也能通过这本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认知框架。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书籍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体验。而这本关于唐卡的画册,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陈列了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作品,更是将藏族人民对信仰的虔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都浓缩在了这些色彩斑斓的卷轴之中。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唐卡绘制技法的讲解,那些看似繁复的步骤,在文字和插图的引导下,变得清晰易懂。它让我明白了每一笔线条、每一个色彩背后都蕴含着多么严谨的工序和多么深厚的功力。从最初的画布处理、底稿绘制,到矿物颜料的研磨、晕染,再到最后的开眼、装裱,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通过阅读,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唐卡画师们在寂静的酥油灯下,全神贯注地描绘着心中的神圣世界。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以及艺术家们对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评分对于一个长期关注宗教艺术的学者来说,能够找到一本如此全面且深入的唐卡艺术专著,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作品的展示,更是对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演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书中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唐卡特点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比较。特别是对于一些珍稀唐卡的研究,其考证严谨,论述精辟,为我提供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路。我曾花费数年时间研究藏传佛教的造像体系,而这本书中关于唐卡中各类神佛、本尊、护法、坛城等元素的图像学解读,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许多细节的阐释,让我之前的一些理解得到了印证,也开拓了我对某些题材的认识。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使得这本书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