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国语[精装]
:53.00
作者:陈桐生 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9787101092080
字数: 390.00千字
页码: 736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目录
前言
周语上
周语中
周语下
鲁语上
鲁语下
齐语
晋语一
晋语二
晋语三
晋语四
晋语五
晋语六
晋语七
晋语八
晋语九
郑语
楚语上
楚语下
吴语
越语上
越语下
内容摘要
《国语》是“编”不是“著”,是“选”不是“作”。《国语》文章是从西周到战国初年不同时代的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史官早就写好了的,编者只是起到选篇、编辑的作用。《国语》选编范围,包括西周、东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尽管选篇不够完备,但是像西周覆灭、齐桓、晋文称霸以及吴越兴亡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部书中得到反映。它的记载上至周穆王,下迄鲁悼公,约当公前967年至公前453年,历时514年。各国史料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悬殊甚大,其中《晋语》所占篇幅多,而《郑语》只有两条材料。本书由陈桐生编译。
实图拍摄
……………………
…………………………
对于我这种在职场中需要偶尔引用古典智慧来提升表达力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无法估量。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权威的“参照系”。以前我引用一些古语,心里总有点不踏实,担心是否断章取义或者理解偏差。但有了这部带有权威注释的版本在手,我可以非常自信地引用原文,并且在需要时,能迅速找到最精准的译文来佐证我的观点。这种“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感,让我从盲目引用,转变为有据可依的阐释。此外,它对于提升整体的文化素养和谈吐的底蕴,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就像一个安静的老师,陪伴着你,让你在不经意间,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购买它,绝对是一笔对个人知识资产的长期有效投资。
评分很多国学入门书籍,总是在“入门”和“深入”之间摇摆不定,要么过于浅薄,只停留在故事层面;要么过于晦涩,充斥着专业术语。这部文白对照全集,恰好卡在了一个黄金分割点上。它的注释体系非常成熟,当你对某个概念感到困惑时,它不仅会解释字面意思,还会溯源到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引申含义,甚至会引用其他相关典籍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构建起一个更立体、更具层次感的知识网络。我个人的体会是,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这些经典说了什么,更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会那样说,以及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种深层次的引导,是很多速成读物所不具备的深度和温度。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套书的装帧细节,这对于一个有轻微“书癖”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精装版的封面选材和覆膜工艺,手感温润舒适,而且非常耐翻。我习惯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批注和标记,很多书在几次翻阅后就会出现松动或者折痕难以抚平的问题,但这本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更让我赞叹的是,尽管内容涵盖了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精华,但整体的视觉设计却保持了一种高度的统一性和和谐感。没有被太多花哨的边框或插图分散注意力,焦点始终集中在文字本身。中华书局的出版水准,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实用性与审美性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书架上的一个摆设,而是可以被经常使用、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工具书”和“伴读”。
评分这本精装典籍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翻开扉页,那古朴典雅的字体映入眼帘,瞬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我尤其欣赏中华书局一贯的严谨与考究,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排版上,文白对照的设计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既想亲近古籍原貌,又苦于文言功底稍逊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注释详尽却不显得冗杂,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在耳边低语,随时为你点亮那些晦涩难解的典故和词句,让阅读的体验不再是摸索,而是流畅的领悟。对于国学爱好者来说,这种用心打磨的成品,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的标价,它承载的是一份对经典的敬畏和对传承的坚持。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那种心神宁静、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娱乐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部中华经典名著,是抱着一种“收集强迫症”的心态,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那些被誉为“经典”的作品,往往有其难以逾越的高峰,但光有原貌,缺乏现代解读,对普通读者而言便是高不可攀的冷峻雕塑。这本书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译文部分的处理尤为精妙,它不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而是力求传达原文的“神韵”与“意境”,在保持学术准确性的前提下,做到了极高的可读性。比如,面对那些结构复杂、意味深长的长句,对照译文,我能立刻抓住其核心逻辑,进而回溯去品味原文的结构美。这种双轨并行的阅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阅读的乐趣,让枯燥的考据变成了有趣的探索,我甚至开始对那些原本敬而远之的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无疑是编辑团队的巨大成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