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验小药方 沈丕安 9787542769596

灵验小药方 沈丕安 978754276959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丕安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养生
  • 家庭医学
  • 药方
  • 偏方
  • 健康
  • 沈丕安
  • 传统医学
  • 实用
  • 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睿智启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542769596
商品编码:261776164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灵验小药方 作者 沈丕安
定价 48.00元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 9787542769596 出版日期 2017-09-01
字数 页码 21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灵验小药方》系“科普新说丛书”之一,《科普新说》原是一档科普类讲坛节目,丛书将其多个专题的内容以图书形式出版,把更多精华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分十篇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症状、疾病,如怕冷、内火大、肾气虚弱、厌食等。从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宜忌人群、经验疗方、食用方法等方面加以阐述。涵盖了名老中医沈丕安临床应用五十多年、效果显著的百个经验方,简单、有效、易操作。

   作者简介
沈丕安

  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食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药膳协会会长,上海市医学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医学科组委员,上海市首批名老中医。

   目录

   编辑推荐
1.本书中的小药方大都是作者沈丕安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来,针对一些常见症状及常见病有独特的功效,堪称“灵验小妙方”。
  2.烦暑适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安神补血酸枣仁,乌发美颜何首乌。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中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让我们跟随沈教授,探秘中医宝库吧!

   文摘
胸腔积液
  【临床症状】
  胸腔积液是胸腔内积有漏出液,胸膜并无炎症变化的一种疾病。少量积液时,可无明显体征或仅因胸痛出现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受限。若是胸腔积水量大,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临床上炎性的胸腔积液为淡黄色积液,癌性的常常为血性积液。【中医辨证】
  中医将积液称为饮证,胸腔积液称为悬饮,心包积液称为心饮,腹腔积液称为鼓胀。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胸膜炎,很多人是结核性胸膜炎,还有肺炎并发的胸膜炎,也有肿瘤转移到胸膜的,或是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免疫性胸膜炎。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宜忌人群】
  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的患者均适宜。
  【经验疗方】
  笔者的经验方蠲饮汤:白芥子12克,葶苈子30克,桂枝9克,桑白皮30克。其机制为抑制胸膜微小血管通透性,抑制渗出并促使积液重吸收。虽起效慢,但对于中小量积液能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除。对于心包积液和腹水也有效。这是对症治疗,其原发疾病还必须同时治疗才能有效。古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对悬饮有效。
  【食用方法】上方煎汤服用。
  ……

   序言

《神农百草经》 内容简介: 《神农百草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相传为神农氏所作。全书共分三卷,收录了365种药物,并按照药物的性质、功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主要为滋养、强壮、延年益寿的药物,如人参、黄连、大枣等。中品120种,主要为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药物,如桔梗、甘草、生地黄等。下品125种,主要为祛除病邪、治疗急症的药物,如附子、大黄、芒硝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书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还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健康、自然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疾病的朴素疗法。 详细内容: 《神农百草经》作为中医药的源头活水,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的分类与辨识: 神农氏尝百草,亲自辨识药物的性味归经,并将它们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滋养强壮,延年益寿,使人“轻身耐老”,能够“补益元气”,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适合长期服用。例如,人参能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黄连虽然苦寒,但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显著效果,且在合理剂量下,能够调理脾胃。大枣味甘,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日常调理身体的佳品。 中品: 这类药物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同时也能矫正身体的不足。它们具有一定的药性,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辨证使用,不可滥用。例如,桔梗能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甘草味甘,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下品: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症、祛除病邪。它们药性比较峻猛,作用强,但若使用不当,容易伤及正气,故应谨慎使用。例如,附子辛、甘,大热,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阳虚引起的亡阳虚脱、寒邪内盛;大黄苦,寒,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芒硝咸,苦,寒,能泻下通便,清热泻火,软坚散结。 药物的性味与归经: 书中详细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寒、热、温、凉)和“味”(辛、甘、酸、苦、咸),以及它们所归的经络。 性: 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趋向。例如,寒凉药物能清热、泻火、解毒;温热药物能温经散寒、回阳通脉。 味: 指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具体作用。例如,辛味能发散、行气、活血;甘味能补益、缓急、调和。 归经: 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特定脏腑或经络。例如,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可能归入心、肝、胃经;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可能归入脾、肺、肾经。对药物进行性味归经的划分,为后世医家理解和运用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方剂的配伍更加精准有效。 功效与主治: 《神农百草经》清楚地阐述了每种药物的治疗范围和所能达到的疗效。例如,某些药物被记载用于治疗“头痛”、“目眩”、“腹胀”、“咳嗽”等具体病症。这些记载不仅是药物使用的指南,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用法、用量与禁忌: 书中也包含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如煎服、丸散膏丹等)、适宜的用量以及不宜同时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或不宜食用药物的人群(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这体现了古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的用药经验,强调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例如,对于有毒性的药物,书中会明确指出其毒性并给出相应的解毒方法或使用注意事项。 医学思想的体现: 《神农百草经》不仅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思想。 整体观: 书中对药物的认识,并非孤立地看待某种物质,而是将其置于人体的生理病理环境中,探讨其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辨证论治的萌芽: 虽然尚未形成后世成熟的辨证论治体系,但书中对不同病症使用不同药物的记载,已经显露出对疾病个体差异和病因多样性的认识。 “药食同源”的理念: 书中收录的许多药物,如大枣、蜂蜜等,同时也是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古人“药食同源”的朴素认识,强调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在药物的组合使用上,虽然《神农百草经》尚未明确提出“君臣佐使”的术语,但从其记载的经验方中,可以窥见这种配伍思想的早期雏形。 《神农百草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学开始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它为后世历代本草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坚实的基础,如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本草图经》、明代的《本草纲目》等,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可以说,没有《神农百草经》,就没有后世辉煌的中医药学。 这部古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医学内容,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以及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与探索精神。直到今天,《神农百草经》中的许多药物及其功效,仍然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传统医药的书,名字叫《灵验小药方》。这本书的作者沈丕安,我之前对这位作者并不熟悉,但通过这本书,我对他有了初步的认识,感觉他是一位对中医有着深厚理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传承者。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朴实,没有过于花哨的图案,更侧重于内容的呈现,这倒是让我觉得很有年代感和厚重感,仿佛捧在手里的是一本家族传承下来的古籍。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那些流传下来的,看似简单却有奇效的民间验方很感兴趣。总觉得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同时,那些世代相传的智慧,往往蕴含着不被我们轻易察觉的深刻道理。这本书的定价也比较适中,对于我这样普通的读者来说,能够接触到这些宝贵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尤其期待书中那些关于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毛病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温和有效的方式来缓解,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药物。

评分

刚拿到《灵验小药方》这本书时,我以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的药方汇编,但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沈丕安先生在书中展现的,是对传统医学深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古老智慧的解读,它让我看到,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凭借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来解决健康问题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我读到书中关于一些季节性疾病的调理方法时,深感其对人体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这本书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向你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智慧,而这些智慧,恰恰体现在了那些简单却有效的药方中。它不仅仅是在教授药方,更是在传递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传统养生和中医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也会从中获得不小的启发。

评分

我不得不说,《灵验小药方》这本书是一本让我既感到亲切又充满敬畏的作品。沈丕安先生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对每一个药方的描述都恰到好处,既不失专业性,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材的鉴别和炮制方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药材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了解药材的来源、生长环境以及如何处理,对于发挥药效至关重要。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让我明白,一个“灵验”的药方,背后需要多少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考究。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本人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进一步印证了书中药方的有效性。读着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了沈丕安先生在灯下,一丝不苟地为病人调制药物的身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药方集,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经验的传承之作,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最近我翻阅了一下《灵验小药方》,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藏。沈丕安先生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药方,而是将这些方子背后的故事、应用场景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娓娓道来。这使得这本书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辨证施治的强调,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药方,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种严谨的态度,也正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药方,我小时候在农村的老家也曾经听长辈提起过,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本书的出版,让这些“祖传秘方”得以系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生活,远离传统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馈赠。我打算将这本书放在案头,时常翻阅,并从中学习,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评分

我最近买了一本《灵验小药方》,这绝对是一次非常惊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二字。不同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典籍,沈丕安先生的笔触非常平实,就像一位邻家大叔在跟你聊家常,把那些复杂的药理和方剂变得浅显易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个药方的讲解,不仅仅是列出药物的名称和配比,还会详细说明这个药方适合治疗哪些症状,以及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疗效。这种抽丝剥茧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某个方子能治某个病,却不知道背后的原理。《灵验小药方》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教会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方法,为家人调理一些小毛病,比如季节性的咳嗽,或者消化不良。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这让我对传统中医药的智慧更加刮目相看。这本书不愧是“灵验”二字,确实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