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故宮博物院藏曆代墓誌匯編(全三冊)
:580.00元
作者:郭玉海,方斌 ,故宮博物院
齣版社:紫禁城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1340012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8開
商品重量:4.926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故宮博物院藏曆代墓誌匯編》一書即將齣版,書中收錄三國至清代墓誌234方和高昌磚誌122方,每種都有介絹、釋文和拓片相配。這些墓誌齣土於清代與民國年間,見諸著錄。本書編者指齣:墓誌中既有端方陶齋舊物,也有周季木、徐森玉、馬衡等一一批民國時期收藏傢的品,其中許多都曾經名動一時。高昌磚部分包括高昌國時期和唐代高昌郡時期,全部都是由考古學傢黃文弼於1930年參加中國瑞典閤作科學考察時在新疆吐魯番地區發掘所得。大部分墓誌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撥交和徵集的,還有的則是在更早的時間已來到故宮瞭,因為石刻很重,不便攜帶搬運,過瞭一段時間後纔辦入藏手續。書中的拓本都是近年來從墓誌上精拓下來的,絕大部分墓誌自齣土以來並無損壞,有的墓誌蓋上的鐵環依然完好無損。這說明近百年間,它們得到瞭妥善的保護。高昌磚的情況就不同瞭。硃書和墨書的文字普遍退色,有些早已齣現錶麵粉化甚至碎裂。拿1931年齣版的《高昌磚集》中的圖版一一比較,今非昔比,令人嘆惋。這說明磚製文物的保護仍是個迫切的、有待解決的課題。這批墓誌在史料、書法和文字、語言方麵都有重要價值,學者已多有研究。
目錄
序言
前言
凡例
故宮博物院藏墓誌目錄
故宮博物院藏墓誌
部分 三國—唐(建中)
第二部分 唐(貞元)—清
第三部分 高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專注於某一特定斷代的學習者,我發現這套匯編的價值在於其無可替代的係統性。過去我零散地收集或查閱一些碑刻資料時,總會擔心遺漏瞭某個重要的側證或關鍵的地域性發現。有瞭這套“匯編”,就好比擁有瞭一個經過精心整理和校對的“數據庫”,所有的相關信息都被整閤在一個框架內,極大地提高瞭研究效率。原本可能需要數周時間在不同圖書館和檔案庫中比對的碎片化信息,現在可以一冊在手,迅速定位和交叉參照。尤其是一些地方誌中記載不清、或僅存殘片的墓誌,在這套權威的匯編中得到瞭補全或修正。這套書不僅僅是為研究者提供材料,更是為研究者設定瞭一個高質量的“起點”——我們不必再為基礎資料的準確性耗費過多精力,可以直接聚焦於更深層次的解讀和比較分析。這種對基礎性工作的紮實奠基,纔是真正體現其學術貢獻的所在。
評分我嘗試著從社會史的角度切入這套匯編,結果被其中蘊含的豐富人文細節所震撼。墓誌銘作為生者對逝者最後、也是最集中的一次“官方敘事”,它提供的遠不止是簡單的生卒年月和官職。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窺見唐代士人的交遊網絡,宋代地方豪族的權力結構,乃至魏晉時期門閥士族的自我期許與道德規範。那些對逝者功德的描摹,往往摺射齣當時社會最推崇的核心價值觀——是忠義、是孝道、是文采,還是邊疆功勛?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例如,對比幾位不同背景官員的墓誌銘文風,可以清晰地分辨齣官方標準文體與民間私傢撰文之間的微妙張力,這為理解當時的文化權力中心在哪裏,提供瞭絕佳的文本證據。對我而言,這套書不是冰冷的石頭記錄,而是承載著無數個體生命情感與社會期盼的“時間膠囊”,它們以一種莊重而獨特的方式,講述著那些湮沒在宏大史書敘事中的鮮活故事。
評分初翻閱這套書的目錄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廣博的覆蓋麵和嚴謹的收錄標準。這套匯編顯然不是簡單地將一些碑文抄錄匯總,而是經過瞭極為審慎的篩選和考證。它橫跨瞭多個朝代,地域分布上也體現瞭對曆史脈絡的深刻理解,讓人可以清晰地追蹤不同曆史時期,社會風尚、文化交流以及權力結構的演變,這些都深刻地烙印在瞭墓誌銘這種獨特的“微型史料”之中。我尤其欣賞它在文獻比對上所下的功夫,對於那些流傳有諸多異本的墓誌,編者顯然進行瞭細緻的甄彆,力求提供最接近原貌的版本。這種對“真僞”的執著,是學術研究的基石。每篇碑文前的引言或考證簡述,雖然篇幅不大,卻常常點明瞭該墓誌在史學上的關鍵意義,像是為讀者打開瞭一扇快速理解其價值的窗戶。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收錄瞭什麼”,更在於“如何對待這些資料”的態度上,體現瞭極高的學術良知和嚴謹的操作規範,對於嚴肅的曆史愛好者或專業研究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和案頭參考資料。
評分這套書帶給我一種奇特的“曆史在場感”。當你凝視那些經過韆百年風雨侵蝕的文字時,那種跨越時空的敬畏感是看普通史書難以體會的。我特彆留意瞭那些關於逝者傢世、祖輩功績的描述,它們構建瞭一個古代社會階層流動和身份認同的復雜圖景。這些墓誌銘文,往往比官方正史更直接地透露齣傢族的自我期許與對外展示的形象。比如,有些墓誌會刻意強調與某個著名人物的姻親關係,或者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某個光輝的古代氏族,這些細節無疑為我們重構古代的社會網絡和傢族策略提供瞭寶貴的“八卦”——當然是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八卦”。它們以一種近乎個人的、飽含情感的方式,試圖在曆史長河中為自己和後代留下不朽的印記。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刻字匠人手中的刻刀,感受到書寫者麵對石碑時的虔誠與期盼,這使得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體構築起來的宏大敘事。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厚重的精裝本,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看著就覺得這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力作。我個人非常看重書籍的物理呈現,好的印刷和裝幀能極大地提升閱讀的愉悅感。從封麵到內頁的紙張選擇,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圖和拓片,清晰度和還原度都達到瞭很高的水準,這對於研究曆史文獻的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畢竟很多時候,文字描述是蒼白無力的,直觀的圖像證據纔是最有力的佐證。我特地對比瞭以前收藏的一些零散的碑刻資料,這套書的係統性和權威性簡直是壓倒性的優勢。光是版式設計,就體現瞭編纂者的專業素養,排版疏密得當,注釋清晰標注,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專業書籍的讀者,也能較快地進入狀態,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所睏擾。總而言之,從一個純粹的“藏書傢”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工藝水平,完全配得上其內容的價值,絕對是書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值得擁有並反復摩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