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手术学 史伟云 人民卫生出版社

角膜手术学 史伟云 人民卫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伟云 著
图书标签:
  • 角膜手术
  • 眼科
  • 医学
  • 临床
  • 史伟云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眼科手术
  • 角膜疾病
  • 眼科学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煜城弘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63019
商品编码:26100219079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角膜手术学

定价:298.00元

售价:241.38元,便宜56.62元,折扣81

作者:史伟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1171630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角膜手术学》共九章,主要是以图片为主线,辅以必要的文字解释,全书共有3000余幅彩色照片和部分线条图,内容具有三大方面特点。方面特点:首先对近年角膜及眼表的新技术和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对围术期的指导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结合临床病例,用大量的照片进行示教和分析。第二方面特点:从角膜和眼表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和临床病理生理方面作了必要的讲解。第三方面特点:是本书的重点,其一,是在常规的手术上,尽可能按规范手术的操作过程,把每个手术的技巧、注意点及围术期治疗写明。其二,有些手术是本人多年临床的经验,包括对一些手术的改良或创新的病例。

内容提要


《角膜手术学》共九章,主要是以图片为主线,辅以必要的文字解释,全书共有3000余幅彩色照片和部分线条图,内容具有三大方面特点。方面特点:首先对近年角膜及眼表的新技术和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对围术期的指导作用,做了较详细的介绍。结合临床病例,用大量的照片进行示教和分析。第二方面特点:从角膜和眼表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和临床病理生理方面作了必要的讲解。第三方面特点:是本书的重点,其一,是在常规的手术上,尽可能按规范手术的操作过程,把每个手术的技巧、注意点及围术期治疗写明。其二,有些手术是本人多年临床的经验,包括对一些手术的改良或创新的病例。

目录


作者介绍


史伟云,男,1959年出生,安徽省黟县人。眼科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是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组委员兼秘书,《中华眼科杂志》审稿人、《临床眼科杂志》编委。1989年和2002年师从我国的眼科专家谢立信院士,先后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角膜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眼前节手术近万例,其中各类角膜移植手术2000余例。1995年5月一1996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眼科系做访问学者。2000年2月一2001年2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为角膜病专业高级访问学者,在眼科学家Kaufmail和Gebhardt教授指导下从事角膜移植免疫排斥机理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在美夕法尼亚大学试验医学系进行合作研究。在角膜病领域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IOVS》、《Ophthalmology》、《Traplantation》、《Cornea》、《ImmunologicResearch》、《chin Med J》、《BI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CurTentEyeReseatch》等杂志发表10余篇。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三位)、二等奖2项(第2,4位),参编眼科著作7本,发明3项。2002年被评选为山东省10佳归国科研人员,2004年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先后为首承担国家“863”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山东省重大攻关课题等二十余项。

文摘


序言



角膜:光明的守护者与艺术的画布 角膜,作为眼球最外层的一层透明组织,不仅是保护眼球免受外界侵袭的第一道屏障,更是我们感知世界、欣赏缤纷色彩的关键“窗户”。它如同一个精密的天然透镜,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周围的一切。然而,生命的进程、意外的打击或是与生俱来的缺陷,都可能让这扇“窗户”蒙上阴影,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角膜手术应运而生,它以精湛的技艺和先进的医学理念,致力于修复损伤、重塑清晰视界,让无数患者重获光明。 角膜的非凡结构与功能 为了深入理解角膜手术的意义,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角膜的精妙构造。角膜由五层清晰的组织构成,每一层都各司其职,共同维系着角膜的透明度和屈光力: 上皮层(Epithelium): 这是角膜最外层,由多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快速修复表面的微小损伤。它的存在不仅是物理屏障,还分泌泪膜中的脂质层,减少蒸发,保持角膜湿润。 前弹力层(Bowman's Layer): 位于上皮层下方,是一层致密的胶原纤维层,没有细胞。它为上皮层提供了机械支持,并防止细菌穿透。 基质层(Stroma): 占据角膜厚度的绝大部分(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和角膜内皮细胞组成。其高度有序的结构是维持角膜透明度的关键。任何破坏这种规则性的因素,如感染、创伤或水肿,都可能导致角膜混浊。 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 位于基质层下方,是一层薄而坚韧的膜,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它能抵御感染的侵袭,并在角膜手术中起到重要的定位作用。 内皮层(Endothelium): 这是角膜最内层,由一层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角膜内皮细胞负责将基质层中的水分泵出,维持角膜的脱水状态,从而保证其透明度。这层细胞数量有限且几乎没有再生能力,一旦受损,其功能便会永久性下降,导致角膜水肿和视力减退。 正是这五层精密的组织,协同工作,赋予了角膜无与伦比的生理功能: 屈光作用: 角膜是眼球最主要的屈光介质,其曲率约占眼球总屈光力的2/3,将光线准确地聚焦于视网膜上,是清晰视力的基石。 保护作用: 角膜坚韧的外层能够抵御物理性、化学性和微生物的损伤,保护眼球内部的结构。 通透性: 维持角膜的绝对透明是其最核心的功能,任何影响其透明度的因素都会直接损害视力。 角膜疾病的阴影:何时需要手术的援手 当角膜的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以下情况时,角膜手术就可能成为恢复视力的唯一或最佳选择: 角膜浑浊: 这是最常见的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各种原因,如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外伤(钝挫伤、穿透伤、化学烧伤)、营养不良、炎症(如带状疱疹性角膜炎)以及先天性异常,都可能导致角膜失去透明度,形成白斑或混浊区域。 角膜溃疡: 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角膜,导致组织坏死、穿孔,情况危急,常伴有剧烈疼痛和视力急剧下降。 角膜扩张性疾病: 如圆锥角膜(Keratoconus),角膜呈现圆锥形向前突出,导致高度不规则散光,近乎失明。 角膜变性: 如角膜边缘老年环、角膜营养不良(如角膜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基质营养不良、内皮营养不良)等,导致角膜功能受损,视力下降。 角膜外伤: 严重的角膜穿透伤、撕裂伤,需要及时修复,防止感染并恢复角膜形态。 角膜肿瘤: 良性或恶性的角膜肿瘤,影响视力和外观,需要手术切除。 角膜手术的艺术与科学: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为了应对上述复杂的角膜病变,现代角膜手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精密的治疗手段,它们如同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在“光明画布”上描绘新生: 角膜移植术(Keratoplasty): 这是最经典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角膜手术。根据移植的组织层次,又可分为: 全层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P): 将患者病变的整个角膜厚度全部去除,然后用健康的捐献角膜替换。这是治疗角膜全层浑浊、圆锥角膜晚期、严重角膜扩张或穿孔的最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但治愈率和效果仍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 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 LKP): 仅移植角膜的一部分,保留患者自身的健康角膜内皮层。根据移植的深度,又可细分为: 浅板层角膜移植术(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ALKP): 移植角膜的前半部分,保留患者的后弹力层和内皮层。适用于角膜基质层浑浊但内皮功能正常的患者。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ALK): 移植角膜的前2/3或3/4,保留患者的后弹力层和内皮层。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板层移植术之一,它能有效治疗角膜基质层病变,同时避免了内皮排斥反应的风险,预后非常好。 角膜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EK): 仅移植角膜最内层的内皮细胞层,保留患者自身健康的前角膜组织。适用于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如角膜内皮失代偿、Fuchs氏病)的患者。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下移植术(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DMEK): 移植最薄的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这是目前最先进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具有恢复快、视力好、散光小的优点。 角膜内皮下剥离术(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DSAEK): 移植一层较厚的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相比DMEK,其操作相对容易,但术后恢复可能略慢。 角膜激光屈光手术: 如LASIK(准分子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和PRK(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切削术)。虽然这些手术主要用于矫正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但其根本原理是通过激光精确地改变角膜的曲率,实现光学矫正。它们是角膜手术在“重塑”功能上的重要体现。 角膜交联术(Corneal Cross-linking, CXL): 这是一种革新性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进行性圆锥角膜。通过使用核黄素(维生素B2)和紫外线照射,增强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连接,提高角膜的硬度和稳定性,阻止圆锥角膜的进一步发展。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角膜缘是角膜边缘的特殊区域,富含角膜干细胞。当角膜缘功能受损(如化学烧伤、多发性手术)导致上皮再生障碍时,可以通过移植来自健康供体的角膜缘干细胞来重建角膜上皮。 角膜生物材料与人工角膜: 尽管捐献角膜是目前最主要的移植材料,但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使用人造角膜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等)来替代生物角膜,以解决角膜捐献短缺的问题。 手术的严谨与周密:从诊断到康复 角膜手术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严谨而周密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详细的术前评估: 包括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细胞计数以及其他眼部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查,以确定最适合的手术方式。 捐献角膜的获取与质量控制: 捐献角膜的来源、保存条件、细胞活力等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精细的手术操作: 无论是移植技术还是激光技术,都需要医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力求精确、稳定。 周密的术后管理: 术后需要按时使用抗生素、抗排斥药物、人工泪液等,定期复查,密切监测伤口愈合情况和是否有感染、排斥等并发症。 长期的随访: 尤其对于角膜移植患者,长期的随访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长期问题。 角膜手术的未来展望: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角膜手术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基因治疗、干细胞再生、新型生物材料以及更精密的成像和导航技术,都将为角膜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更有效地修复各种角膜损伤,甚至预防角膜疾病的发生,让更多人拥有清晰明亮的双眸,尽情拥抱这个精彩的世界。 角膜,这扇通往世界的“窗户”,需要我们悉心呵护。而角膜手术,正是守护这扇窗户,修复其损伤,让光明重现的科学艺术。它不仅是一场医学的较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光明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与精确,又带着一种温和而富有经验的“大师嘱托感”。阅读起来,不像面对一本冰冷的教科书,反而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耳边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作者在描述手术操作时,总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手感”和“时机”,这些是纯粹的文字描述很难传达的意境。正是这种将理论知识与丰富临床直觉完美融合的叙事方式,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是值得反复研读的临床宝典。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述逻辑性极强,行文流畅,将一个原本复杂晦涩的领域,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基础的解剖学知识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各种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整个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不同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时的严谨态度,既没有过度推销某种技术,也没有回避各种潜在的风险,而是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论述。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临床实践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审慎的决策。读完几章后,感觉自己对眼科显微手术的理论基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更深入挖掘了“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生物力学和生理学原理。作者在讨论某些高难度手术技巧时,会穿插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案例分析,使得那些看似“神乎其技”的操作都有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比如,关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部分,简直就是一本实用的“避雷指南”,详尽地分析了从术中操作失误到术后护理不当等各种可能导致问题的环节,并给出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于想要精进技术的同行来说,这些细节的分享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新技术充满好奇的年轻医生,我非常关注书中对前沿技术进展的跟进程度。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不仅涵盖了经典的术式,对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微创技术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详细的描述。阅读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作者紧跟国际学术动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巧妙地融入到整体的论述框架中,使得全书的知识结构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时代的活力。它没有固步自封于已有的经验,而是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评估新的医疗手段,这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是非常积极的导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封面采用了比较沉稳的色调,给人一种专业而可靠的感觉。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非常顺滑,阅读体验很棒。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对于理解复杂的手术步骤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尤其是那些高清晰度的手术图片和示意图,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大致把握住关键点。整体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投入了不少精力。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也让人对书中的内容更加充满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