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位文学博士精心打造,主编方笑一为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暨现场学术顾问,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学术总顾问。
2. 从3000多年前的《诗经》一直到近代王国维等人的诗词中遴选中国较为经典的诗词约2000首,呈现出中国古诗词的演变脉络和发展趋向。
3. 所选诗词大都短小精悍,易于背诵,朗朗上口。
4. 注释简单,翻译优美,诗解阐明诗词的主旨,点到为止,实用性强。
5. 整套书装帧设计典雅,令人爱不释手。
本书共10册,编者从3000多年前的《诗经》一直到近代王国维等人的诗词中精心遴选篇幅适中、易于背诵的诗词作品约2000首,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比较经典的诗词。编排按时代顺序,第一册为先秦诗歌,第二册为汉魏六朝诗歌,第三、四、五册为唐五代诗词,第六、七、八册为宋金诗词,第九册为元明诗词,第十册为清代诗词。这样既突出了唐宋诗词的经典性与重要地位,又充分考虑了其前后各时代的诗歌创作情况,读者通过阅读这些诗词,能够对中国古诗词的演变脉络和发展趋向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把握,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诗词达人”。本书取精用宏,专注文本,仅为诗词加上必要的简单注释,避免让读者陷入繁复冗长的引文之中,同时,还将每首诗词译为现代汉语,使诗词中的意思可以连贯完整地呈现,便于读者理解体会。翻译时,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并不强求译文押韵,一切以有助于阅读为宗旨。除注释、今译之外,每首诗词还配有寥寥几句诗解。诗解阐明诗词的主旨,有时也解说一些相关知识,但点到为止,不作过度阐发。简明实用,可以说是这套《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的亮点。
主编方笑一,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暨现场学术顾问,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学术总顾问,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首批市民导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4年)。主要著作有《经学、科举与宋代古文》《北宋新学与文学》,编著有《古诗词中的中华美德》。
*一册 先秦诗歌
第二册 汉魏六朝诗歌
第三册 唐代诗词
第四册 唐代诗词
第五册 唐、五代诗词
第六册 宋代诗词
第七册 宋代诗词
第八册 宋、金诗词
第九册 元、明诗词
第十册 清代诗词
在诗词的国度信步(代前言)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之瑰宝,灿烂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自古以来,人们便非常熟悉诗词这一审美方式与表达方式,而苏东坡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历代中国人所推崇向往的境界。如今,虽然诗词这样的文学形式与现代人已渐行渐远,但中国人血液里流淌的文化基因还在,古诗词这份精神财富永存。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节目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大家渴望积累、掌握更多的古诗词,从中获得更多的心灵滋养、审美体验,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课本中为数不多的诗词选篇。然而,目前已出版的古诗词选本,多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位作者的作品选,鲜有大型的通代诗词选本。诚然,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唐诗选》《宋词选》或者《李白诗选》《苏轼词选》等自有其作用和价值,但对于想要更广泛地阅读、理解、背诵古诗词,更深入地了解古典诗词发展历程的读者而言,这些选本恐怕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况且,古诗词源远而流长,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一个环节,既受到时代更古老的诗歌启发,也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巨大影响。有鉴于此,我们编纂了这一套涵盖上古到晚近诗词名作的大型通代诗词选本——《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奉献给希望更全面了解中国古诗词的读者朋友们。
《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共10册,我们从3000多年前的《诗经》一直到近代王国维等人的诗词作品里精心遴选了约2000首,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经典的诗词。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主要选择篇幅适中、易于背诵的诗词,篇幅较长的经典如《长恨歌》等不在其内。选本按时代先后编排,第一册为《诗经》选篇,第二册为汉魏六朝诗歌,第三、四、五册为唐五代诗词,第六、七、八册为宋金诗词,第九册为元明诗词,第十册为清代诗词。这样既突出了唐宋诗词的经典性与重要地位,又充分考虑了其前后各时代的诗歌创作情况,读者通过阅读这些诗词,能够对中国古诗词的演变脉络和发展趋向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把握,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诗词达人”。
中国诗词,可谓语言艺术中精致的部分,经过千百年锤炼,无论从思想内涵、情感意趣还是艺术技巧,都可谓尽善尽美、精妙绝伦,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诗词爱好者为之吟咏诵读、咀嚼品味。但对于平日里习惯于阅读和写作白话文的当代中国人而言,要真正读懂古诗词,殊非易事。有些古诗词的选本为每首诗加上繁复注释,引经据典,又配以今人的赏析文字,虽对理解有一定帮助,但往往篇幅较长,内容驳杂,我们认为,这不大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之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在这套《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中,我们取精用宏,专注文本,仅为诗词加上必要的简单注释,避免让读者陷入繁复冗长的引文之中,同时,还将每首诗词译为现代汉语,使诗词中的意思可以连贯完整地呈现,便于读者理解体会。翻译时,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并不强求译文押韵,一切以有助于阅读为宗旨。注释、今译之外,每首诗词还配有寥寥几句诗解。诗解阐明诗词的主旨,有时也解说一些相关知识,但点到为止,不作过度阐发。毕竟,对诗词的体悟主要靠读者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情感去激活,而并不来自于编书者喋喋不休的解说。简明实用,可以说是这套《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的特色或追求目标。
有了这套书,怎样来学习古诗词呢?我们建议,还得从“笨功夫”——背诵开始。只有先背熟一定量的诗词,才谈得上进一步的理解和体悟。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古典文学学者的俞平伯先生,晚年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学诗经历:
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读书是要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背诗。好诗是一定要背的。我当初念书没念过《唐诗三百首》,不过好诗我总是背下来,反反复复地吟味。诗与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讲诗则是非背不可。仅仅念诗是不成的,念出的诗还是平面的;翻来复去地背,诗就变得立体了,其中的味道也就体会出来了。(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在这里,俞平伯先生明确指出,学诗光靠念诵是不够的,必须要背诵。所谓“非背不可”,原因在于,诗若仅仅是念出来,还是平面的,只有翻来覆去背熟,诗在你心里才会变成立体的。对于老先生的经验之谈,我们不妨作这样的理解: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只有让古诗词的字句真正在你头脑里生根,对古诗词的理解才可能是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诗词中的每一个“点”,才有可能在读者们各不相同的人生际遇中被激活,构成一幅完整的立体图景。
当然了,背诵古诗词只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能真正体悟古诗词,在体会古诗词语言美的过程中,让诗词从抽象变为具体,使读者能体会到当时诗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诗词活起来。如王国维说:“少游词境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什么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这两句读起来感觉特别凄厉呢?这和音律有一定的关系。“可堪孤馆”四个字读起来是不是感觉特别局促阻涩?在背诵的基础上,通过发音的特点,可以更加深入体悟秦观写这两句时因党争被贬谪的凄凉心境。同样,李清照《声声慢》一开头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起来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无助?清代词论家周济一语道出其中奥秘:“如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这六个字通过对双声、叠韵的应用,将主人公极端孤寂清冷的处境形象地刻画出来。要真正体会这些词句表达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境,离不开对其语言形式特点的熟悉,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先将喜欢的古诗词背熟,进而体悟其中情感和意境,再逐步了解其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基础在于对诗词文本的熟习和对语言美感的体会。这是我们建议的学习古诗词的途径。相信这套《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能够帮助我们熟习和体悟中国诗词长河中的经典佳作,让优美的古诗词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让诵读诗词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现实的压力之外,开辟出一个新的存在空间,在诗词的国度信步,使灵魂得到滋养、舒展与安慰,使生活更有美感、人生更有诗意。
我个人认为,这套书在“文化传承”这个维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诗词选集,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华文明核心精神的窗口。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只关注格律和技巧的书籍,这套书在选篇时,非常注重诗词背后所承载的士人精神、家国情怀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哲思。比如,它收录了一些与特定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作品群,通过这些作品,我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面对忠奸、进退时的内心挣扎与抉择。这种对“精神内核”的发掘,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审美提升到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体悟。对我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种与古人对话的语境,让我得以审视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困惑,并从中获得古老的智慧和坚韧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滋养。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段流淌的历史。书脊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泛着低调而典雅的光泽,米黄色的纸张手感温润,即便是日常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刺眼感。尤其是那套十册的结构,虽然册数不少,但编排得井井有条,每册都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划分,像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由不同的乐章组成却又浑然一体。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的用心,比如有些册子采用了仿古线装的局部装帧,虽然是现代印刷品,却能让人感受到一丝古籍的韵味。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那些历经千年的文字在现代的纸张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有这样一套如此注重“物”的体验的书籍实在难得,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会有种庄重感油然而生,这对于珍视传统文化的我来说,是极大的精神享受。
评分我特地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粗略地翻阅了其中的几卷,最大的感受是其选材的广博和精审,这绝不是简单地堆砌“名篇佳作”那么肤浅。它似乎更关注的是一条清晰的文学脉络,从先秦的古朴雄浑,到汉魏的慷慨悲凉,再到唐诗的绚烂夺目,宋词的婉约深沉,乃至元曲的俚俗生动,都有着相当令人信服的取舍。我注意到其中对一些“冷门”但极富地域特色或时代背景的诗篇也进行了收录和注释,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某一时期文学风格的认知,让我意识到我们熟知的那些“主流”作品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注释部分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没有陷入那种过度学术化的繁复泥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解释了生僻字词、典故背景,甚至对诗句中蕴含的情感张力也做了精妙的剖析,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情怀变得可触可感。
评分作为长期关注传统文化复兴的爱好者,我深知“诵读”对于古典文学的意义远超“阅读”。很多诗词,不脱口而出,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音乐性和节奏美。我拿到这套书后,立刻尝试着朗诵了几首我非常熟悉的唐诗,效果令我惊喜。这套书在内容编排上,明显是考虑到了“诵读”的需求。它似乎在布局上暗含了一种韵律引导,使得你自然而然地想要提高声调、把握停顿。那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即便是在默读时也能隐隐察觉。这种结构上的设计,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家庭的诵读教材,或者在朋友小聚时拿出来分享。它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激发你开口欲望的“口诀本”,让那些优美的音节在舌尖上跳跃、回荡,仿佛能听到古人吟咏时的气息,这对于传承古典文学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也远超其定价。我曾购买过其他几套类似的经典诗词选本,它们要么是内容太少,要么是注释太过专业以至于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排版拥挤,读起来十分费劲。而这套书的“套装”形式,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它在对诗词进行基础介绍之余,还穿插了一些非常精炼的“文化小知识”板块,比如不同朝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解析,或是特定诗派的风格流变概述。这些小的知识点,如同串联珍珠的丝线,让零散的诗篇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文化知识网络。对于初学者而言,这是一个极佳的入门指南,能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它也是一本随时可以查阅、梳理知识脉络的优秀工具书,兼具了案头参考与闲暇品读的双重功能,性价比极高。
评分这套书是上海出版社的正规书吗?内容太粗糙了,诗的注释和译解略显单薄。单本书和全套书居然找不到价格。
评分这套书真的很好,大人孩子都适合用,里面的解释很到位,容易理解!大赞!
评分不过是写的一套书啊?都是学有专攻的人整个来看雪没雪冰比较新颖啊,那么解释呢有时候呢?哎,不太具体啊,毕竟那可能跟你憋老一辈的学者来讲啊。你干么?你以为略逊一筹吧嗯,但是,哎,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啊了解市场的需求。
评分还好,包装和书多都不错
评分不过是写的一套书啊?都是学有专攻的人整个来看雪没雪冰比较新颖啊,那么解释呢有时候呢?哎,不太具体啊,毕竟那可能跟你憋老一辈的学者来讲啊。你干么?你以为略逊一筹吧嗯,但是,哎,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啊了解市场的需求。
评分送货及时,壳子虽然遭遇暴力快递,但是里面的书都没有问题,书很好,优惠也很给力,推荐购买…
评分全面权威 送给孩子的 书稍微有些折痕 总体不错
评分送货及时,壳子虽然遭遇暴力快递,但是里面的书都没有问题,书很好,优惠也很给力,推荐购买…
评分发错了货,订的一套十本中华诗词经典,结果送来一本莎士比亚诗歌,错的太离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