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主编 杨瑞龙 | ||||||||
| ||||||||
定价:¥45.00 |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与城市化为背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与开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与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揭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经济学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决定了我们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教条化,也不能照搬照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条,而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合理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既重视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也关注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应在揭示资源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此,本教材倡导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直面现实的研究并非是不要理论,而是应坚持问题导向,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并发展与创新经济学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教材共包含导论与九章内容。导论主要讨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论;diyi章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反思社会主义的实践,揭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章对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过程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经济学意义;第三章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产权特征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第四章运用现代企业理论,讨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着重研究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模式;第五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第六章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特别是对2008年以来的经济新常态及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七章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特别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八章分析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特别是对对外贸易、资本引进、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等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九章主要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合理干预的边界与方式。
目录
导 论 1
diyi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12
diyi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实践 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 31
第四节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8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44
diyi节 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44
第二节 市场取向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49
第三节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 54
第四节 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60
第五节 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63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69
diyi节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 69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73
第三节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难题 82
第四节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89
第五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 102
第四章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111
diyi节 优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 111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共同治理 118
第三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逻辑: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 126
第四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 132
第五节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 14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 150
diyi节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0
第二节 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 155
第三节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 158
第四节 分配关系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6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70
diyi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170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7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战略 182
第四节 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19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199
diyi节 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99
第二节 低端劳动力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及其结构性效应 205
第三节 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性基础与政策选择 210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及实施路径 215
第五节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协调发展 220
第六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 224
第八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232
diyi节 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23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 242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我国的经济增长 251
第四节 我国的贸易失衡问题 2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269
diyi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 269
第二节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74
第三节 政府调控经济的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选择 280
第四节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重构 291
第三版后记 301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因为对“同等学力经济学参考教材”这个定位感到好奇,想看看它是否能提供一些不同于主流经济学视角的解读。读完之后,我确实从中获得了一些新的启发。我被书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讨论“按劳分配”,而是深入到了收入差距、共同富裕等更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并且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框架。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企业制度与所有制结构”的部分,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对外经济关系”的阐述也很有意思,它从社会主义国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自身利益,并促进共同发展。虽然某些理论推演过程相对比较抽象,需要仔细推敲,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理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逻辑的独特视角,对于拓宽我的经济学视野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版)》研究生教材,我当初是抱着一种探索和学习的态度买的。毕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领域。拿到书的那一刻,厚重的质感和严谨的排版就给人一种专业而扎实的感觉。我最先关注的是它的理论体系构建,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出发,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整个脉络清晰,逻辑严谨。书中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深入浅出,并结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这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经济体制的独特性至关重要。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价值规律、商品经济、按劳分配等核心概念,并尝试将这些理论与现实中的经济现象进行对照分析。虽然有些内容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完全领会,但总体而言,这本教材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框架,为我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坦白说,最初选择这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版)》纯粹是因为它是“研究用书”,想着既然是研究生教材,总不会太差。拿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感觉内容涵盖的范围相当广,从理论源头追溯到现实应用,似乎什么都涉及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关于“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那一章,书中列举了多种所有制并存下的理论解释,以及如何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一点我之前接触的经济学教材很少会深入讨论。此外,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罗列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体制下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和瓶颈,以及改革的必然性和方向。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论述,虽然它更多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角度来阐释,但与我之前学习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在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读完这一部分,我对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好”或“不好”的二元对立,而是更加 nuanced 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购买这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版)》主要是想系统地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相当不错。它没有回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关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的讨论,作者给出了详尽的分析,并结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多维度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的探讨,它不仅分析了要素投入,还深入到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更深层次的原因,并试图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视角去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另外,书中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论述,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从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出发,分析了政府在资源配置、稳定经济运行、促进公平分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这与西方经济学中强调市场自发调节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框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版》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明确标注了“研究生教学用书”和“同等学力经济学参考教材”,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书中关于“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的分析特别感兴趣。它从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出发,解释了可能导致经济波动的内在因素,以及相应的调控手段,这与我之前接触到的主要以市场失灵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观点有所不同。书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风险防范”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点对于我理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挑战非常有意义。我仔细研究了书中关于“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章节,它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应对,这让我对国际经济格局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书中涉及的一些经济模型和数学推导对我来说有一定挑战,但我认为这正是研究生教材的特点,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这本书确实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世界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