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造极之世 社科中国历史书籍 中国史 宋辽金元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弱宋——造极之世 社科中国历史书籍 中国史 宋辽金元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 陈胜利 著
图书标签:
  • 宋史
  • 辽史
  • 金史
  • 元史
  • 中国历史
  • 社科史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历史研究
  • 造极之世
  • 弱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8533
商品编码:2408849181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8-01
页数:343
字数:33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弱宋——造极之世
              定价 49.00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开本 16开
作者 [中国]陈胜利
装帧 平装
页数 343
字数 330000
ISBN编码 9787302438533
重量 560

 





内容介绍
宋王朝两度亡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弱宋” 几成历史定论。但两宋长达三百一十九年,以文治立国, 在国家治理、制度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北宋皇帝大都是有作之君, 三度推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影响尤为深远; 宋代名士辈出, 将星闪耀, 士人风骨zui盛, 成就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史诗般的记忆。 在杀伐、武力、开疆拓土方面, 宋人留给后人引为自矜的功业甚少, 但在国家治理, 以及精神与文化之域, 宋人留下了浓墨重彩。所谓的“ 弱宋” , 其实堪称“ 盛宋” :她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她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 她涵养了风骨凛然的士人。 她是一个值得我们驻足回望的非凡王朝。

目录

第壹篇 宋家天子 在统治时间超过两百年的五个封建王朝中,两宋历时三百一十九年,仅次于两汉。与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亡于内部农民起义不同,两宋均亡于外患。两宋虽少有太祖赵匡胤这样的雄主,南宋诸帝治国能力尤其不足,但亦未出现暴虐无道之君,这或许是她国运绵长的重要原因。 002 太祖是伟大的乱世终结者 007 太宗被誉为是五代zui后的一位政治强人 011 真宗善始而未能善终 016 仁宗不愧“仁”的称号 021 神宗励精图治 025 徽宗角色错位 030 高宗是“中兴之主”吗 034 孝宗有恢复之志 039 宁宗优柔寡断 042 理宗治国乏术 046 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第壹篇 宋家天子
在统治时间超过两百年的五个封建王朝中,两宋历时三百一十九年,仅次于两汉。与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亡于内部农民起义不同,两宋均亡于外患。两宋虽少有太祖赵匡胤这样的雄主,南宋诸帝治国能力尤其不足,但亦未出现暴虐无道之君,这或许是她国运绵长的重要原因。
002 太祖是伟大的乱世终结者
007 太宗被誉为是五代zui后的一位政治强人
011 真宗善始而未能善终
016 仁宗不愧“仁”的称号
021 神宗励精图治
025 徽宗角色错位
030 高宗是“中兴之主”吗
034 孝宗有恢复之志
039 宁宗优柔寡断
042 理宗治国乏术
046 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051 姨侄两皇后
056 离乱中的女主
第二篇 文治dian峰
宋王朝自立国后,倡行文人政治,重用文人士大夫,发挥台谏作用,以“祖宗家法”固化制度建设的成果,令唐末、五代以来武人擅权的痼疾彻底丧失了生存土壤,奠定了宋王朝长治久安的基石。两宋文人政治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
064 政治稳定的“压舱石”
068 “祖宗家法”定规矩
073 天下何物*大
077 京师流行“榜下捉婿”
081 两宋无“阉祸”
084 权相的崛起标志着文人政治的异化
091 “文艺复兴”与宋型文化
096 儒释相向而行
099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走进千家万户
103 文化下移与宋人的世俗生活
107 宋室南渡改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版图

第三篇 战斗王朝

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宋代一样,从立国一开始便长期处于严重的外来威胁之下,与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缠斗了三个世纪。从公元979年太宗第壹次北伐,到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之间打了二十六年。从宋初太宗朝开始至北宋亡,宋与西夏的战争断断续续打了近百年。宋金战争自北宋末开始,一直打到金亡,亦持续百年之久。南宋与蒙古(元)的战争前后也打了四十余年。宋朝诞生于抵御契丹的中途陈桥驿,终结于抗元战场的崖山海面,堪称是一个兴于战、亡于战的战斗王朝。
114 宋辽战和
119 杨家将
123 宋夏百年战争
127 王韶复河湟
130 章惇熊本在南方的用兵
134 郭逵伐交趾
138 种家军
142 宋金结为世仇
147 李纲与宗泽
152  “精忠”岳飞
159 采石大捷
163 孟珙与杜杲
167 余玠经营四川
172 辽金统治下的汉人
177 宋元的zui后一战其实是两位燕云汉人间的决斗
180 武力的征服者成为“文化战争”的被征服者
第四篇 士大夫精神
立宋之初,太祖赵匡胤大力表彰韩通、卫融,“勒石三戒”,将“不杀士人及上书言事者”列为祖宗家法。“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直言敢谏的台谏官员不仅不会因言获罪,而且受到朝廷的庇护。这些因素对提振士人精神或者说士大夫精神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程朱理学将传统纲常学说理论化和通俗化,既有强化封建主义思想的消极一面,也有培育士人忠节意识的积极一面,对宋代士人精神产生了更为持久和根本的影响。

186 忠臣与贰臣
193 旧臣与勋故
200 贤相
207 谏官
212 小臣撼重臣
217 一忧一乐
223 庆历“四谏”与“箭垛式人物”
229 范镇与薛奎
233 “铁面御史”与“真御史”
238 发现苏轼
245 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249 世道之颓,吾心如砥柱
253 当“拗相公”遭遇“司马牛”
257 “非典型性官员”苏颂
261 范纯仁有其父之风
266 “殿上虎”刘安世
270 “黑暗时期”的敢言之士
276 三名臣
282 无官御史台
287 范成大治蜀
290 陆游与辛弃疾
298 吏隐者
303 朱熹的沉浮
311 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
315 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
319 我只有一死报国
322 国亡我当速死
325 陛下当为国死
328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337 主要参考文献
338 附录一:宋朝皇帝年号
341 附录二:宋朝大事记


《王朝的挽歌:一个时代的兴衰与转型》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与复杂性的时期,深入剖析了在这个宏大叙事下,无数个体生命、社会结构与文化思潮的交织与碰撞。我们并非仅仅回顾帝王将相的功过,而是试图描绘一个时代的真实脉搏,探寻其繁荣的根基与衰败的隐忧,以及那些塑造了后世中国面貌的深远变革。 一、 繁华背后的暗流:社会经济的深度透视 在看似辉煌的表象之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社会经济体系如何悄然发生着深刻的转型。本书将细致考察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技术创新(如新的农具、灌溉技术)如何提升了粮食产量,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我们将探讨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作为商业中心的崛起,以及由此催生的市民阶层及其生活方式。然而,繁荣并非没有代价。本书还将深入分析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拉大等社会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如何渗透到政治结构之中,成为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宏观的经济数据,更是那些普通民众在时代洪流中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希望与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 二、 边疆的烽火与文明的交融:多元互动的历史景观 中国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本书将重点审视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边疆关系,尤其是在北方和西北地区。我们并非简单地将此视为“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对立,而是揭示了不同文明之间长期而复杂的互动。我们将考察军事冲突的根源与影响,分析其对国家财政、社会结构乃至文化观念带来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本书将突出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不同民族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如何在交流与冲突中相互渗透、借鉴与融合,最终共同塑造了这一时期多元而丰富的文化景观。我们将看到,边疆的挑战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文化上的,这种挑战与回应,恰恰是中国文明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之一。 三、 思想的潮涌与士人的困境:精神世界的变迁 这是一个思想文化极为活跃的时代。在国家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主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演变,分析它们如何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又如何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我们将关注那些试图在乱世中寻找出路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新理念、新学说,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在实践中遇到阻碍,又如何在民间生根发芽。同时,本书也将聚焦士人的生存状态。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年代,士人如何在仕途与理想之间抉择,他们如何看待国家兴衰,又如何安顿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将通过考察他们的著述、诗文,以及他们在历史事件中的具体表现,来呈现一个充满智慧、挣扎与矛盾的精神世界。 四、 制度的革新与权力的博弈:国家治理的挑战 任何一个王朝的命运,都与其制度设计和权力运作密不可分。本书将对这一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进行审视,分析其优点与不足。我们将关注行政管理体系的演变,司法制度的实践,以及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如何被分配,如何被制约,又如何被滥用,将是本书关注的核心。我们将深入分析朝廷内部的政治派系斗争,官僚集团的形成与运作,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探讨制度革新为何如此艰难,以及权力博弈如何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我们试图理解,在一个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力结构下,即使有再好的政策,也可能在执行中变形,甚至走向反面。 五、 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辉煌:文明的生动注脚 尽管历经动荡,但这一时期在文化艺术领域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的挑战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我们将关注文学创作的新高峰,诗歌、散文、戏曲等不同体裁的繁荣,以及它们如何反映时代的面貌和人们的情感。同时,本书也将深入探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分析其风格的演变和艺术创新的亮点。我们不仅仅将这些艺术作品视为美的享受,更是将其看作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生动注脚。在动荡与变革之中,艺术的辉煌恰恰证明了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人们在困境中依然追求精神慰藉与美的创造的本能。 结语 《王朝的挽歌》并非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试图通过对社会经济、边疆互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以及艺术成就等多维度的深入探究,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复杂而富有生命力的历史画卷。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能够超越简单的宏大叙事,深入理解一个时代的得失成败,感受历史变革的深层动因,以及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个体命运。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回望,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造极之世:弱宋》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对“弱宋”的认知,可能有着相当大的偏差。历史的迷雾常常遮蔽真相,而作者则像一位细致的考古学家,层层剥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大宋王朝。从军事层面来看,虽然“弱”字常被冠以宋朝头上,但书中对宋朝军事制度的梳理,特别是其对火器、科技的重视,以及在某些战役中的战略运用,都颠覆了我过往的认知。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宋朝在军事科技上的投入,其火器的发展水平在当时是领先于世界的,虽然未能完全改变战场格局,但绝非全无抵抗之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宋朝在边患问题上的困境,而是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地理等多重因素,让读者理解到,历史的“弱”与“强”,往往是相对的,是被置于特定的历史坐标下才能被定义的。书中对于北宋与辽、西夏,以及南宋与金、元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不再是简单的“欺凌”与“被欺凌”的二元论,而是展现了各方势力之间利益的博弈、文化的交融以及战略的妥协,这使得整个宋朝的历史画卷更加立体和生动。

评分

《造极之世:弱宋》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宋朝。不同于以往将宋朝视为一个“没落”或“积贫积弱”的标签,作者带领我们深入探究了其“造极”之处。我被书中关于宋朝中央集权制度下,对文官的尊重和权力制衡的描写所吸引。虽然这种制度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沃土。书中对宋朝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的分析,解释了为何宋朝能够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尽管它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宋朝在军事上的劣势,但他更侧重于分析这种劣势形成的原因,以及宋朝如何在不被军事压垮的前提下,发展出了如此辉煌的经济和文化。这种辩证的分析方法,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理解了“造极之世”这个词的复杂性和多重含义。它并非全然的美好,而是充满了矛盾与张力,也正是在这种张力中,宋朝迸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部分,在于它对宋朝社会文化的高度关注。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就是一个以文弱著称的朝代,但《造极之世》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巨擘。书中对宋朝市民文化的繁荣、商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兴起,都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从夜市的喧嚣到瓦肆勾栏的热闹,从士人阶层的雅集到民间艺术的蓬勃,无不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充满创造力的社会。特别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大量文献资料,如当时的笔记、诗词、画作等,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亲历了那个时代的呼吸与脉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宋朝科技创新的部分印象深刻,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这种从文化层面切入历史,让我看到了宋朝“造极之世”的真正含义,那不仅仅是政治或军事上的强大,更是一种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精神的自由奔放,这是它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读完《造极之世》,我不得不说,我对宋朝的整体印象被彻底改写了。我一直以为宋朝只是一个在军事上不断退让的朝代,但这本书向我展示了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顶峰的时代。书中关于宋朝城市发展的描述,特别是对首都开封和临安的细致刻画,让我看到了一个极其繁荣、充满活力的市民社会。从商业街区的运作到市民生活的细节,都展现了一个与以往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宋朝。作者对于宋朝法律体系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其严谨和进步之处,特别是其在保护私有财产和规范商业行为方面的努力。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宋朝对外贸易的描写,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这让我意识到,宋朝并非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王朝,它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政治到社会,再到经济和科技的全方位解读,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宋朝形象,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造极”的时代,它并非仅指军事上的强盛,而是文明的辉煌。

评分

《造极之世:弱宋》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成功地打破了我对宋朝的刻板印象。我之前对宋朝的认知,多来源于一些零散的史料和通俗的解读,总觉得它是一个军事上总是吃亏的“弱”朝代。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象:宋朝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堪称古代中国的“造极之世”。书中对宋朝官僚制度的分析,特别是其对文官的倚重和士大夫精神的塑造,让我理解了宋朝为何能在动荡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相对的内部稳定和文化繁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宋朝财政制度和货币流通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些细节勾勒出了一个经济高度发达、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图景。作者并没有回避宋朝在军事上面临的挑战,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展示了宋朝在外交、战略上的智慧和妥协。这种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和多维度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宋朝,一个在诸多领域都闪耀着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其“造极”之处,远不止表面所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