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全国统考 高频考点速记 综合素质 中学

中公教育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全国统考 高频考点速记 综合素质 中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综合素质
  • 2018年
  • 中公教育
  • 高频考点
  • 速记
  • 统考
  • 教材
  • 教考真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公教育官方旗舰店
商品编码:23471862164
品牌:中公教育

具体描述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2

高频考点提要/2

高频考点速记/2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5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8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11

第二节学生观/13

高频考点提要/13

高频考点速记/13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3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5

三、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21

第三节教师观/24

高频考点提要/24

高频考点速记/24

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24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34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49

考点强化练习/5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高频考点提要/62

高频考点速记/62

一、原则方针类/62

二、承担责任类/75

三、负责部门类/77

四、特殊要求类/80

五、财政投入类/87

六、案例分析类/89

七、权利义务类/94

考点强化练习/99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中学教师职业道德/106

高频考点提要/106

高频考点速记/106

一、教师职业道德/106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08

第二节教师职业行为/112

高频考点提要/112

高频考点速记/112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112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115

考点强化练习/120

第四章文化素养

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126

高频考点提要/126

高频考点速记/126

一、中国古代历史/126

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137

三、世界历史/147

四、中国传统文化知识/154

第二节教师的科学素养/173

高频考点提要/173

高频考点速记/173

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73

二、我国近现代科技成就/178

三、外国主要科技成就/180

第三节教师的文学素养/185

高频考点提要/185

高频考点速记/185

一、外国文学/185

二、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209

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著/225

第四节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232

高频考点提要/232

高频考点速记/232

一、绘画/232

二、文字和书法/238

三、雕塑/241

四、手工艺/243

五、建筑/246

六、园林艺术/248

七、音乐/250

八、中国戏曲/256

考点强化练习/260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第一节信息处理能力/266

高频考点提要/266

高频考点速记/266

一、Word文字处理软件/266

二、Excel电子表格/271

三、PowerPoint演示文稿/277

第二节逻辑思维能力/282

高频考点提要/282

高频考点速记/282

一、概念与命题/282

二、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287

三、复言命题及其推理/290

四、智力推理/293

五、类比推理/301

六、图形推理/305

七、数字推理/307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311

高频考点提要/311

高频考点速记/311

一、阅读材料分析题题型介绍/311

二、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312

三、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意/314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20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24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25

七、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327

第四节写作能力/334

高频考点提要/334

高频考点速记/334

一、教育写作概述/334

二、议论文写作/337

三、记叙文、散文写作/343

四、素材积累/344

五、历年真题及范文/349

考点强化练习/356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70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教材高频考点速记教材中学》本书浓缩了综合素质(中学)的常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抓住考试重点和难点,直击核心考点。具体来说本书有如下特色:
本书特色一:紧扣大纲,突出重点。本书立足于考试大纲,紧密结合真题题型和考点,符合考情,有针对性。 
本书特色二:体例科学,直击考点。为了方便考生学习、巩固知识点,正文中设置考题再现,章节后更有考点强化练习方便考生自我检测。
本书特色三:精巧实用,携带方便。本书小开本设计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忆,用彩色标注重点内容,方便考生有针对性记忆。
《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综合素质教材高频考点速记教材中学》依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认真分析和研究了综合素质(中学)的考试内容和考查趋势,编写了这本有针对性的高频考点速记教材。
本书浓缩了综合素质(中学)的高频考点,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教师基本能力五章知识。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中附有考题再现,在重要章节后设置了考点强化练习题,帮助考生直接了解真题考点并能随时进行自检自测。第一章?职业理念
本章主要考查教育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求考生能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能够针对我国中学教育职业理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节?教育观
高频考点提要
1.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地说,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5年上半年中学真题】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2013年下半年中学真题】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促进学生专业发展”只强调了某一方面的发展,存在片面性。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我们国家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针,就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让每一个适龄的学生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2016年下半年中学真题】某校的校训是“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这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A.开拓创新B.全面发展
C.自主发展D.因材施教
【答案】B。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基础教育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限制人们的思维空间,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我们应该把知识融入人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2017年上半年中学真题】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答案】B。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存疑、求疑,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zui基本要求是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必须切实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根本上要靠法治、靠制度保障,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
四、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受升学考试的影响,当前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教育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误区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误区三:素质教育强调减负,就是不给学生留作业;
误区四: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百分制考试;
误区五: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第二节?学生观
高频考点提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有差异学生的共同发展;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