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浮光掠影看平生
定价:39.80元
作者:启功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613420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丛辅仁,到师大,两朝元老;学为师,行为范,不息青衿仰令仪。评书画,论诗文,一代宗师;承于古,创于今天,永垂鸿业标青史。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厚,妻已死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启功
内容提要
《浮光掠影看平生》是学者启功先生的探讨人生的文章结集,内容涵盖了师友、文化随笔、诗词散论和学术论文等。《浮光掠影看平生》撷取了启功先生的著述中感人、生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数十篇诗文。其中有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有对师友亲人的深情回忆,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见解,也有对世事达观洒脱的幽默风趣。全书以朴实的文字,真实自然地记录了启功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命运、磨难、名誉、地位、金钱的超然态度。透过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可以真切地了解一位历经坎坷却性格开朗,成就斐然,令人感动的启功先生。
目录
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
上篇 不将世故系情怀
我心目中的郑板桥
记齐白石先生轶事
记我的几位恩师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
溥心畲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
平生风义兼师友——怀龙坡翁
忆先师吴镜汀先生
玩物而不丧志
故宫古代书画给我的眼福
文征明原名和他写的《落花诗》
中篇 能与诸贤齐品目
谈诗书画的关系
论书随笔
论书札记
读《论语》献疑
附:试论《郑注论语》一则的牵强附会
读《红楼梦》札记
《红楼梦注释》序
读《静农书艺集》
池塘春草、敕勒牛羊
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
对书法专业师生的谈话(一)
对书法专业师生的谈话(二)
《翰墨石影》出版发布会书面发言
书法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下篇 天地大观尽游揽
金石书画漫谈
鉴定书画二三例
书画鉴定三议
关于法书墨迹和碑帖
书法入门二讲
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青年朋友谈心
《书法丛刊》“秦汉简帛晋唐文书专辑”引言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
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
蓝玉崧书法艺术的解剖
《启功丛稿》初版前言
《论书绝句一百首》引言
书法常识序言
书法丛论前言
书法作品选自序
书画留影册自序
三帖集前言
题陈奇峰篆刻集
作者介绍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后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文摘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视角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或理论,而是通过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在场感”,将我们带入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那种对传统艺术精髓的独到见解,不是从书本上硬生生地抠出来的概念,而是源自长期浸润和深刻理解后的自然流露。每一次的观点阐述,都带着一种“言之有物”的踏实感,让人信服。阅读这些文字,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文化“寻根之旅”,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趣。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具亲和力的方式,传递了深邃的文化内涵,激发了读者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节奏把控得极好,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回婉转。在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回忆片段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绝非沉溺或矫情,而是一种清醒的记录与珍视。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对友谊、对师承的尊重与感恩,真挚得令人动容。它记录了文坛前辈的风骨,也折射出作者自身的修养与品格。全书读下来,给人一种“饱经风霜却依然热爱世界”的积极感受,它不是纯粹的怀旧录,而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思想结晶。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简单的作品集范畴,成为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
评分书中那种对待艺术创作和生活态度的微妙平衡,最让我动容。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某些概念,而是将高雅的艺术追求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你会发现,即便是最顶尖的艺术成就,也离不开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捕捉和真挚情感的投入。这种“大雅不俗”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修养的自然流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更优雅地度过一生”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更具象的答案。它不教人如何成功,而是教人如何“活得像个人”,带着体面、智慧与达观。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白的教诲都来得更为深刻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大家风范。有的篇章犹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皆成文章,那份从容与洒脱,让人读来心旷神怡,仿佛能想象出先生当年挥洒自如的场景。然而,在探讨一些更为严肃的文化现象时,文字又变得精准而犀利,逻辑严密,滴水不漏,足见其深厚的学养。我尤其欣赏其中那些看似闲笔,实则暗藏玄机的叙述,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侧影,或是一个人性格的精髓。这种叙事的张力,使得阅读体验极其丰富,时而让人会心一笑,时而又陷入沉思。它不是那种面面俱到的百科全书式叙述,而是充满了个人独特视角和真情实感的记录,这种真诚是任何精妙的修辞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种素雅的米白色封皮,触感温润,仿佛能从中感受到时光沉淀下来的气息。打开书页,字体的排版既考究又疏朗,读来毫不费力,让人立刻沉浸在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中。我特别喜欢扉页上那几句引文,寥寥数语,便将启功先生那种淡泊名利、看透世事的超然心境勾勒了出来。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文人雅士的清幽书房,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茶韵。那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并非高高在上说教,而是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地触动人心。这本书的整体气质是内敛而深厚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喧嚣的畅销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领悟,像是与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着无声的对话,每一次都能从中汲取到平和与智慧的力量,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