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性強 內容豐富 本書收錄瞭30餘篇跨越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一韆餘年的拉丁語著作選段,包含文、史、哲、法學、宗教等諸多領域,基本覆蓋瞭對後世具有重大影響的拉丁語著作。
編排閤理 每段拉丁文都給齣瞭相應的英文譯文,幫助學生分析和掌握原文的語法結構;每段選文中的重要詞匯都會在文後列齣,並給齣相關解釋,並與學生記憶。
中國特色 除瞭西方的拉丁語經典以外,本文集還包括與中國有關的文獻和一部中國古代經典的拉丁語翻譯。書後還附有作者多年來收集的一份將漢語成語翻譯成拉丁語的學生優秀習作,充分反映瞭中國學生學習拉丁語的熱情。
士生今日,不通歐洲任一國語言文字者,幾不可以人類齒。而歐洲各國語學,皆導源拉丁。雖已通其一,固亦不可不補習拉丁,而先習拉丁然後及其他,則事半功倍,而學益有根底焉。 ——梁啓超
……無奈孑民先生(蔡元培)執意要學,說拉丁文歐洲各國語文之根本,各國語言多源於拉丁,西洋一切古代文化,若果不通拉丁語文,那就無從瞭解。 ——馬相伯
雷立柏(Leopold Leeb),古典語文學傢。1967年生於奧地利,1999年獲得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學位。1999年到2004年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進行翻譯和研究,並開始教授西方古典語言(拉丁語、古希臘語、古希伯來語)。2004年2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開設西方古典語言與文學相關課程,先後受到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邀請講授拉丁語。2014年開始與後浪齣版公司閤作,在校外開設講堂,滿足社會人員的學習需求。雷立柏教授擁有豐富的漢語教學經驗,熟知中國學生學習西方古典語言的難點和重點,並富有針對性地編寫與校譯瞭多部教材與工具書,如《拉丁成語辭典》(2006)、《古希臘羅馬及教父時期名著名言辭典》(2007)、《韋洛剋拉丁語教程》(2009)、《柯林斯拉丁語-英語雙嚮詞典》(2013)、《拉丁語入門教程》(2014)、《古希臘語入門教程》(2014)。
《聖經·舊約》
《創世記》
《齣埃及記》
《箴言篇》
《新約》
《馬太福音》
《路加福音》
西塞羅
《論義務》
愷撒
《高盧戰記》
維吉爾
《埃涅亞特》
賀拉斯(賀拉提烏斯)
《詩藝》
塞內卡
《信集》
佩佩圖亞
《佩佩圖亞受難記》
熱羅尼摩
《信集》
奧古斯丁
《懺悔錄》
伊西多爾
《格言集》
比德
《英格蘭教會史》
保祿(保羅)
《隆巴德人的曆史》
艾因哈德
《查理大帝傳》
拉班努
《聖神,來》
諾特剋爾
《查理大帝言行錄》
赫爾曼
《大哉,救主之母》
《母後,萬福》
額我略七世
《教宗的規定》
《詔書》
奧托
《弗利特萊希的功績》
阿剋波厄塔
《沸騰的心》
約翰一世
《英國大憲章》
托馬斯·車拉諾
《審判之日》
波那文圖拉
《母親站在十字架邊》
托馬斯·阿奎那
《命題》/《定義》
《神學大全》
沃拉吉納的雅各
《金傳》
但丁
《帝製論》
彼特拉剋
《傢人的信》
托馬斯·肯璧斯
《師主篇》
伊拉斯謨
《箴言》
柏郎嘉賓
《濛古研究》
魯布魯剋
《東方遊記》
馬可·波羅
《遊記》
殷鐸澤
《中庸》
附錄一拉丁語成語和漢語成語
附錄二拉丁語語法和翻譯練習
齣版後記
閱讀拉丁語經典是瞭解西方文明的前提條件。“如果不瞭解西方的古典文明,我們未必能透徹瞭解西方的現代文明;沒有透徹瞭解西方的整個文明形態,也不會通透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的精神處境及其未來命運”(劉小楓語)。實際上,現代漢語在很多方麵已經潛移默化地受到瞭拉丁語的影響,比如現代漢語的“母語”和“母校”兩個詞分彆來自古代晚期的lingua materna(英語的mother tongue)和中世紀的alma mater(“養育瞭我的母親”,指“母校”),而世界上第—個反省學習母語和學習外語之間的差異的人就是偉大的拉丁語作傢Augustinus(奧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因此,學習拉丁語進而閱讀拉丁語經典成為現代中國知識人的迫切任務。然而學習好拉丁語不是一勞永逸的事,而是一生的追求。因為拉丁語是一片大海,其詞匯包羅萬象,其語法精確細緻,其文獻書籍堆積如山,舉不勝舉,其思想博大深邃。拉丁語是西方文化的大門,而學習拉丁語語法是進入這座大門的第—步。
本《拉丁語入門教程》分為兩冊:語法與文獻。第—冊的語法部分是根據瑞士人Alois Schildknecht SMB(石類思)20世紀40年代初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編寫的Schola Latina Grammatica(《拉丁文法》,1942年在山東兗州聖保祿印書館齣版)而寫的。石類思當時是瑞士天主教傳教修會“白冷會”的會長,而他的書在很大的程度上采用德國人Georg Weig SVD(維昌祿)的名著Rudimenta linguae Latinae Grammatica(《拉丁文初學話規》,1915年在山東兗州齣版)。維昌祿(1883—1941年)是一名拉丁語專傢,他1908年到山東,從1910年到1925年在山東兗州的天主教修道院任拉丁語教師和院長,先後編寫《拉丁文初學話規》(1915年)、《拉丁文初學課本》(1915年)和《拉丁辭林》(1936年)。因此可以說,這部拉丁語語法教程在中國已有100年的曆史。維昌祿和石類思的《拉丁文法》非常係統和全麵,我盡可能保留瞭原來的例句和對語法形式的解釋,但改變瞭原著的部分語法術語,比如將原著的“加格”改為“屬格”,將“副格”改為“奪格”等等。原著的作者Schildknecht在序中說,如果學生每周有8節拉丁語課,這部語法教材可以使用六年之久,第—年級的學生應該學習字母、基本的形式和單詞,第二年級要學習更多單詞和比較復雜的語法形式等等。由此可見前輩們對拉丁語的教學何等重視!
這一冊中的詞匯錶是一部小小的拉漢詞典,包括488個常用的單詞及其復閤詞,這些單詞是閱讀拉丁語經典的基礎,所以如果在文獻中齣現這些基本的單詞,則不特彆標齣。學生應該掌握這些基本單詞並慢慢增加自己的詞匯量。你的詞匯量越大,所讀的文獻就會給你帶來越大的喜樂。
本教材第二冊提供瞭一些來自拉丁語經典的閱讀資料。拉丁語的經典非常多(參見拙著《西方經典英漢提要》捲一、捲二、捲三),這就意味著要選擇有代錶性的著作相當睏難。除瞭“文史哲”以外,我還關注兩個領域,即法學和宗教學(基督宗教文獻)。因為拉丁語不僅是文學、曆史學、哲學、語法學、自然科學和醫學的語言,它尤其是法學和神學的共同“母語”。因此,本集收錄法學文獻較多,如《英國大憲章》、但丁的《帝製論》和托馬斯·阿奎那關於“死刑”的討論。來自《聖經》的文獻也偏重法律資料,如《摩西十誡》等。除瞭西方的拉丁語經典以外,本文集還包括與中國有關的文獻(如馬可·波羅的《遊記》)和一部中國古代經典的拉丁語翻譯(即殷鐸澤於1667年翻譯的《中庸》)。
從文獻的難度來看,初學者應該先看簡單的文獻,比如《聖經》、伊西多爾的《格言集》、保祿的《隆巴德人的曆史》、艾因哈德的《查理大帝傳》、柏朗嘉賓的《濛古研究》、馬可·波羅的《遊記》和托馬斯·肯璧斯的《師主篇》,這些著作的句法比較簡單易懂。托馬斯·阿奎那的句子也不難分析,且邏輯性很強。一般來說,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獻都比較難懂,句子很長,句法結構復雜。中世紀的學者不太強調修辭學,更重視內容,所以應該先看中世紀文獻。難度大的是古代詩人賀拉斯和維吉爾。有人說唱拉丁語歌麯是學習這種語言的好方式,因此本教材也提供一些傳統的拉丁語歌詞(參見拉班努、赫爾曼和波那文圖拉的文獻)。
本書一切拉丁語文獻都有英語的翻譯作為對照,這為學生提供瞭方便,因為英語比較容易模仿拉丁語的句法結構(比如關係從句)。學生可以隨時參考英語譯文,同時應該將拉丁語的文獻一句句地分析並譯成漢語。拉丁文獻的英語譯文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翻譯的,但部分詩歌和《聖經》的文獻采納已有的英語翻譯,《英國大憲章》的英語翻譯來自《不列顛百科全書》。學好拉丁語的辦法是閱讀和分析大量的拉丁語文獻。另外,由於包含瞭大量沒有統一譯名的地名和人名,在文獻部分標齣的括號中的漢語譯名僅供參考。
請注意:第—冊的語法部分用斜體字母標齣兩個音節以上的拉丁單詞的重音,而詞匯錶和第二冊不標齣重音。
祝閱讀愉快!
Ut lectio sit omnibus iucunda!
雷立柏(Leopold Leeb)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6月24日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注重實用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套經過精心打磨的“工具箱”。書中的內容組織並非完全按照傳統教材的綫性順序,而是巧妙地結閤瞭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性,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我發現,當我在學習某一章節時,前麵對其他章節概念的鋪墊就已經自然而然地起到瞭作用,形成瞭一種互為印證、相互強化的學習閉環。這種非綫性的知識組織方式,非常契閤現代人碎片化學習的習慣,同時又確保瞭知識體係的完整性,確保瞭學習的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評分作為一名自學者,我深知選擇一套好的入門教材是多麼重要,而這本書在這方麵絕對是超乎預期的。它的敘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領域的新手,也能很快跟上作者的思路。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核心概念。我特彆欣賞它在解釋復雜問題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實例,這些都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原本看似高不可攀的知識變得觸手可及。這種“手把手”的教學風格,讓我在自學過程中極大地增強瞭自信心,不再是那種麵對一堆文字資料不知所措的狀態。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導師在耳邊細語,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書。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有很多聲稱是“入門”的書籍,結果讀完後發現自己隻是記住瞭零散的定義,對整體的理解依然模糊不清。然而,這本教材完全打破瞭這種刻闆印象。它成功地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一係列可操作的步驟或可感知的邏輯流程。作者在每一部分結束後都會設置一些高質量的總結和反思性的提問,這些設計有效地迫使讀者停下來,消化吸收剛剛學到的內容,而不是一味地往前趕進度。這種強調內化和反思的學習機製,是真正幫助我將“知道”轉化為“做到”的關鍵所在,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成就感和知識遷移能力。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拿捏得恰到好處,絕不是那種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入門讀物。它在講解基本原理的同時,也穿插瞭大量的背景知識和曆史脈絡,使得我們不僅知道“是什麼”,更明白瞭“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對知識體係的全麵梳理,讓我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層記憶,而是真正構建起瞭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特彆是當涉及到一些關鍵轉摺點或理論爭議時,作者的態度非常客觀且富有洞察力,不會強行灌輸單一觀點,而是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和判斷。這種兼顧深度與思辨性的寫作,是真正的高質量學術普及讀物所應具備的素質,讓人受益匪淺。
評分這套書的排版和裝幀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就感覺是那種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啃讀的佳作。紙張的質感很好,墨水也很清晰,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處理的用心之處,比如每一章的過渡都很自然,不是那種生硬的章節切換。而且,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性極強,從基礎的理論構建到實際的應用探討,層層遞進,讓人感覺每一步都是在紮實地嚮前邁進。封麵設計也很有品味,簡約而不失深度,讓人一看到就想翻開來探索裏麵的世界。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提供瞭非常愉悅的閱讀體驗,這對於需要長時間沉浸其中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很多教材隻注重內容,卻忽略瞭閱讀體驗,而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瞭不少功夫,看得齣齣版方的誠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