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2-22
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295.00元
作者:史仲文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202024980
字数:2961000
页码:全两册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具体要求为:
1.强调撰写对象的客观性。即全书要有严格的文字风范,所撰内容均应以史为本。对于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艺术作品、艺术流派和艺术观点,均应以史实为惟一依据,还历史的本来面貌。不妄加褒贬,不断章取义,不以论代史,不妄言臆想。
2.注重历史发展的完整性。本书各历史卷次,所相继给读者的均应该是一个个完整的历史故事,均应做到来龙去脉清晰鲜明,人物事件完整无遗。
3.凸现中国艺术的民族性。所谓民族性,并非站在狭隘的民族立场,认为凡中国艺术,无所不好,凡外国艺术,一无所用。而是应当掌握比较尺度,用典型、有说服力的文字展示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以事实证明中国艺术史的独特文化品性和辉煌的历史贡献。
4.充分反映中国艺术成就的性。《中国艺术史》强调使用概述性语言,以反映中国艺术文明的历史成就为首要目标。力求做到对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的艺术作品、人物、思想、流派尽收无遗,并且力争以好的文笔予以充分地再现。
5.依据中国艺术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历史自有它的发展依据及原因,艺术史则应以更为典型和形象的方式反映这种历史发展的依据和原因。《中国艺术史》应以无可辩驳的史实证明中国艺术历史发展过程的大走向。
6.保证全套史书的文献性。它应该尽力收集一切有历史文献价值的艺术作品,读史而知实,见实而明史。通过本书各个作者的中介作用,使亿万读者可以直接面对中国艺术史的历史辉煌,可以直接和古人对话。这样一套规格的艺术史书,不是应时之作,更不是趋时之作。它应该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以其设计目标而言,它无疑属于下个世纪的文化工程。
目录
《中国艺术史》导论
章 概述:中国艺术成就、民族特色与文化品性
节 非凡的历史成就
第二节 鲜明的历史特征
第三节 不断开放的艺术道路
第二章 中国艺术的历史行程与阶段
节 初创时代——中国远古暨三代艺术
一、相似的童年,不同的发展
二、古老的陶器、辉煌的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节 个艺术高峰期——春秋战国时代
第三节 雄风浩气,王者气象——秦汉艺术
一、雄姿勃发的英雄时代
二、全面发展的艺术成就
三、浑扬壮丽,大汉雄风
第四节 因自觉而飞跃——魏晋南北朝艺术
一、魏晋南北朝艺术特色——龙翔凤翥自觉天
二、魏晋艺术与艺术理论的成因
三、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五节 精深博大、百花斗艳——令人钦羡的隋唐艺术
一、独树一帜的盛唐文化
二、繁华昌盛的隋唐艺术
三、唐代艺术道路的启迪
第六节 十字路口的繁荣——宋代艺术
一、宋代艺术的文化背景
二、宋代艺术成就
第七节 古典戏曲的黄金时段——元代艺术
一、元代戏曲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元代戏曲艺术及其他艺术成就
第八节 走向反叛之路——明、清艺术
一、明、清艺术的文化背景与发展趋向
二、明代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明代的艺术成就
四、清代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艺术成就
第九节 揭开新时代的序幕——民国艺术
一、民国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民国艺术成就
第三章 中国艺术精神
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理论起点
一、共鸣说
二、积淀说
三、变异说
第二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诸种构因(上)
一、艺术品
二、艺术实践
三、艺术批评
四、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
五、科学技术的催化作用
六、社会习俗的涵养作用
七、人民实践的母体作用
八、外来文明的启迪作用
第三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诸种构因(下)
一、儒家的影响
二、道家的影响
三、佛教的影响
第四节中国艺术精神解析
一、敬道,中国艺术的本源论
二、亲仁,中国艺术的价值论
……
先秦书不篆刻史
秦汉书法篆刻史
魏晋南北朝书法篆刻史
隋唐五代书法篆刻史
宋辽金夏书法篆刻史
元代书法篆刻史
明代书法篆刻史
清代书法篆刻史
民国书法篆刻史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