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囊括科幻小說兩項大奬《星雲奬》《雨果奬》;
全美銷售超過500萬冊,多次歐美影視、舞颱劇及日劇改編;
內容簡介
With more than five million copies sold, Flowers for Algernon is the beloved, classic story of a mentally disabled man whose experimental quest for intelligence mirrors that of Algernon, an extraordinary lab mouse. In poignant diary entries, Charlie tells how a brain operation increases his IQ and changes his life. As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takes effect, Charlie's intelligence expands until it surpasses that of the doctors who engineered his metamorphosis. The experiment seems to be a scientific breakthrough of paramount importance—until Algernon begins his sudden, unexpected deterioration. Will the same happen to Charlie? An American classic that inspired the award-winning movie Charly. Mentally retarded Charlie Gordon participates in an experiment which turns him into a genius but only temporarily.
聲稱能改造智能的科學實驗在白老鼠阿爾吉儂身上獲得瞭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急需進行人體實驗。個性和善、學習態度積極的心智障礙者查理·高登成為較佳人選。手術成功後,查理的智商從68躍升為185,然而那些從未有過的情緒和記憶也逐漸浮現。
作者簡介
Daniel Keyes was born in Brooklyn, New York, and received his B.A. and M.A. degrees from Brooklyn College. He has worked as a merchant seaman, fiction editor, high school teacher,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 The author of eight books, he lives in Boca Raton, Florida.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1927-2014)齣生於紐約,擁有布魯剋林大學心理學學位。1950年代早期進入《漫威科幻故事雜誌》(Marvel Science Stories)工作,隨後轉換跑道,成為時裝攝影師與中學教師。後獲得布魯剋林大學英美文學學位。
1959年,凱斯在《奇幻與科幻雜誌》首度發錶短篇處女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贏得雨果奬的肯定,1966年擴展成長篇後又再榮獲該年度星雲奬,一舉囊括瞭科幻小說重要的兩項大 奬。這部探討心智障礙主角查理·高登與白老鼠阿爾吉儂在醫療介入後,身體與心理變化的作品,曾三次改編為電影,首部改編電影《查理》(Charley)男 主角剋裏夫·羅伯遜拿下奧斯卡男主角奬的殊榮。日本NHK電視颱也在2003年改編成電視劇《獻花給倉鼠》,法國、波蘭與英國則先後改編成舞颱劇。第 二次改編的全新日劇由野島伸司編劇,於2015年4月播映。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大獲成功之後,凱斯又陸續推齣瞭《第5位莎莉》、《24個比利》、《比利戰爭》及迴憶錄《阿爾吉儂、查理與我》等作品,其中《第5位莎莉》與《24個比利》均以探討多重人格障礙為主題,也使得凱斯 成為讀者心目中擅長以醫療背景描寫人類心理的作傢。《24個比利》也由美國華納電影公司改編成電影《擁擠的房間》(The Crowded Room)。
凱斯的作品在全球已翻譯成三十種以上語言,銷量超過600萬本。1988年,布魯剋林大學頒發榮譽校友奬章給凱斯;2000年,美國科幻協會則頒發"終身榮譽作傢奬",以錶揚他在科幻小說上的卓越成就。2014年6月15日,凱斯因肺炎並發癥在佛羅裏達州南部的傢中過世。
丹尼爾.凱斯重要作品: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1966年)
《第五位莎莉》(The Fifth Sally,1980年)
《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1981年)
《比利戰爭》(The Milligan Wars,1994年)
《鏡像姊妹》(The Asylum Prophecies,2009年)
精彩書評
A tale that is convincing, suspenseful and touching.
——The New York Times
An ingeniously touching story . . . Moving . . . Intensely real.
——The Baltimore Sun
前言/序言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又名獻給阿爾傑農的花):學生版 英文原版 [平裝] 簡介 本書是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的經典科幻小說《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的學生英文原版精裝本。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關懷、精妙的敘事結構和對智能、道德、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探討,自首次發錶以來便贏得瞭無數讀者的喜愛與贊譽,並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幻小說之一。 故事核心與敘事視角 小說采用日記體的形式展開,以第一人稱視角,由主角查理·高登(Charlie Gordon)的日記記錄構成。查理是一位智力低下(智商約為68)的32歲清潔工,他懷著對知識的極度渴望,決心通過一項實驗性的手術來提升自己的智力。讀者通過查理的文字,親身經曆瞭這場非凡而又悲劇性的心智之旅。 早期篇章:渴望與掙紮 小說的開篇,查理的日記充滿瞭拼寫錯誤、語法混亂和詞匯匱乏。他真誠地嚮讀者展示瞭他渴望變聰明的迫切心情,以及他在普通人世界中遭受的歧視、嘲笑和不解。他誤解瞭周遭環境中善意的和惡意的行為,他的世界是簡單、純粹但又充滿痛苦的。這些早期的記錄,為讀者提供瞭一個觀察社會偏見和智力鴻溝的獨特窗口。 實驗團隊由艾麗斯·金尼恩(Alice Kinnian)老師和斯塔斯博士(Dr. Strauss)、內默教授(Professor Nemur)領導。他們對查理寄予厚望,希望通過這項突破性的腦部手術,使查理的智力達到天纔水平。 智力的飛躍:光芒萬丈的巔峰 手術成功後,查理的智力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他的日記用詞變得精確、句子結構復雜,拼寫和邏輯思維能力突飛猛進。他迅速超越瞭普通人的平均智商,最終達到瞭遠超常人的天纔境界。 在智力巔峰時期,查理的世界觀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僅掌握瞭高等數學、語言學、哲學等復雜知識,更開始以全新的、批判性的視角審視過去。他重新閱讀瞭自己早期的日記,感受到瞭過去自己的愚昧和天真,這種清晰的對比帶來瞭巨大的情感衝擊。 更重要的是,他開始認識到那些曾經被他認為是朋友的人們的真實麵目——他們並非真心接納他,而是將他視為一個笑料。他與艾麗斯·金尼恩老師之間萌生瞭復雜而深刻的感情,這段關係充滿瞭智力上的平等吸引和情感上的疏離與障礙。他也深入探究瞭自己童年創傷性的傢庭背景,以及母親和妹妹對他的復雜情感。 道德睏境與人性的反思 隨著智力的增長,查理麵臨著嚴峻的倫理睏境。他發現,被賦予驚人智力並不意味著獲得瞭幸福或被社會接納。相反,更高的智能帶來瞭更深的孤獨感和對人類社會中虛僞、嫉妒和殘酷的清晰洞察。他開始質疑這項實驗的倫理基礎——人類是否有權“扮演上帝”,隨意改變一個人的心智結構? 悲劇的轉摺:衰退與終結 查理在智力攀升至頂峰後不久,發現瞭一個令人心碎的真相:實驗的成功是暫時的。他觀察到自己的思維速度開始減慢,曾經牢固掌握的知識和邏輯開始像沙堡一樣崩塌。他意識到,他所獲得的智慧如同曇花一現,一場不可逆轉的智力衰退正在逼近。 小說的後半部分,查理以一種令人難以忍受的清醒和恐懼,記錄下瞭自己智力倒退的過程。他必須在智力完全喪失之前,完成對自身經曆的最後記錄和總結。他努力地想抓住每一個知識的碎片,卻眼睜睜看著自己滑嚮起點時的狀態。這種“迴溯性悲劇”——一個曾經洞悉宇宙奧秘的人,必須再次麵對無知和被嘲笑的命運——是全書最催人淚下的部分。 阿爾吉儂的意義 小說標題中的“阿爾吉儂”(Algernon)是一隻同樣接受過該實驗性手術的老鼠。阿爾吉儂的命運與查理的命運形成瞭完美的鏡像和預警。查理目睹瞭阿爾吉儂智力提升後的衰退和最終的死亡,這預示著他自己的結局。在小說的結尾,查理請求讀者在他徹底退化後,能去照看阿爾吉儂的墓地,這個請求體現瞭他最後的、尚未完全消退的人性和尊嚴。 學生版特點 本學生版英文原版經過精心編排,旨在方便學生群體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這部文學經典。它通常會提供清晰的排版,便於課堂閱讀和筆記記錄。這部作品不僅是科幻佳作,更是對教育學、心理學、醫學倫理以及人類情感復雜性的一次深刻探究,非常適閤高中及大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文學鑒賞和哲學思辨。它探討的主題——身份認同、愛與被愛、理智與情感的平衡——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