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简介(1)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介(1)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
普通话水平测试样卷(5)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8)
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8)
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10)
有关行业人员普通话合格标准(1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操作流程(12)
第二部分普通话基础知识(17)
章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17)
节语音的性质(17)
第二节语音单位(19)
第三节记音符号(20)
第四节汉语拼音方案(21)
第二章普通话声母(25)
节普通话声母概述(25)
第二节普通话声母发音(25)
第三节普通话声母辨正(30)
第四节普通话声母训练(37)
第三章普通话韵母(40)
节普通话韵母概述(40)
第二节普通话韵母发音(40)
第三节普通话韵母辨正(48)
第四节普通话韵母训练(52)
第四章普通话声调(54)
节普通话声调概述(54)
第二节普通话声调辨正(55)
第三节普通话声调训练(55)
第五章普通话音变(58)
节变调(58)
第二节轻声(60)
第三节儿化(66)
第四节语气词"啊"的音变(71)
第六章普通话音节(71)
节音节的结构(71)
第二节拼音(72)
第三节音节的拼写规则(74)
第七章普通话与方言(166)
第三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专项训练(167)
章单音节字词(167)
节难读字训练(167)
第二节易错字训练(168)
第三节统读字训练(176)
第四节单音节字综合训练(181)
第二章多音节词语(185)
节难读词语训练(185)
第二节多音字训练(188)
第三节易错成语训练(196)
第四节多音节词语训练(198)
第五节多音节词语综合训练(206)
第三章朗读短文(215)
节朗读短文的要求(215)
第二节朗读短文的技巧(218)
第三节朗读短文的篇目(221)
第四章命题说话(293)
节命题说话的要求(293)
第二节命题说话的话题分析(295)
第三节命题说话的技巧(304)
第四部分普通话水平测试模拟试卷(307)
普通话水平测试全真模拟试卷60套(307)
附录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资料(348)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348)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常见量词、名词搭配表(369)
附录二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371)
国家政策法规有关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条文和规定(373)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374)
《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中公版)》,严格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编写,紧紧贴合大纲中的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及题型,将涉及的拼音、语调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给出了高频词组、朗读材料等资料,帮助考生从学到练,实现全面提升。
为了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教材(中公版)》附赠配套的MP3音频辅导内容,包括语音示范、发声练习等,考生可登录我们的网址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快速提升提高普通话水平。此外,还随书附赠有90篇命题说话的材料,供考生借鉴。关于它覆盖的地域差异性,也就是宣传中提到的河北、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可能存在的方言干扰和口音调整的侧重点,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避重就轻。普通话水平测试本身是基于“北方官话”的语音系统,但不同地域的考生在语音定型上有着深刻的母语或地方方言的烙印。例如,广东和浙江的考生在“n/l”不分或者“zh/z”、“ch/c”的卷舌问题上,往往需要更具针对性的矫正训练。这本书如果只是提供了一套“普适性”的训练内容,那么对于这些有特定“发音顽疾”的考生来说,其指导性就大大减弱了。我期望看到的是,针对这些高频出错点,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点对点”的攻克,比如加入“方言特征辨识与消除”的模块,甚至提供针对这些地区特有发音难点的示范和纠正音频对比。然而,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全国通用”的模板,缺乏对个体学习者特定背景的关怀和深入指导。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在追求个性化和高精准度的现代应试准备中,显得非常过时和不贴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让人怀疑编写团队是否真正理解了考生的心理需求和不同地域学习者的困惑。它似乎是把所有关于普通话的知识点都一股脑地塞了进去,缺乏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规划。比如说,它提到了语调的抑扬顿挫,但给出的范例大多是教科书式的、缺乏生活气息的句子,这对于理解和模仿实际对话中的自然语流帮助甚微。真正的高水平测试,考察的是在不同情境下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是“听得顺耳”的程度,而这本书在“韵律美”这块的着墨太少。我特别关注了它对“轻声”和“儿化音”的处理,这两个是很多非母语地区学习者(哪怕是南方考生)的难点。但很遗憾,它只是简单地标注了“轻声读”、“儿化”这些符号,却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对比练习,比如“小姐”和“小姐姐”的细微差别,那种需要通过反复对比才能捕捉到的微妙之处,完全依赖读者自行摸索,这对于依赖系统性训练的备考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缺陷。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好像只是翻阅了一本旧版的字典附录,而不是一套针对高分突破的专业辅导材料。
评分纸张和印刷质量,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翻阅和圈点的学习资料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坦白讲,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显得非常廉价和粗糙。内页的纸张略薄,用中性笔涂写时,墨水很容易洇到背面,这直接影响了对后续内容的阅读体验。更别提排版了,很多重点词汇的加粗对比度不够明显,有时候重要的音标标记也印得比较浅,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阅读起来非常吃力。我更看重的是学习工具本身的耐用性和阅读友好度,毕竟测试前夕,我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刷题和标记。此外,对于听力材料的配套说明也极其敷衍。虽然附带了链接或二维码(假设有),但链接的稳定性以及音频资源的清晰度,是我后续在使用中遇到的另一个痛点。如果音频质量本身就有电流声或者人声失真,那再好的教材内容也是白搭,因为我们就是在训练耳朵对标准发音的辨识能力。这套书在硬件投入上的节俭,直接反映在了学习体验上,让整个备考过程增添了不少不必要的烦躁感。
评分这套所谓的“专用教材”,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点心里打鼓。封面设计得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眼之处,一看就是那种典型的应试读物风格。我当时主要的诉求是想针对性地提高我的发音清晰度和语流的自然度,毕竟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仅仅是考察你单个字的发音是否标准,更重要的是连贯性和运用能力。然而,这本书的内容编排,更多的是停留在罗列规则和大量枯燥的例句上,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想冲刺更高等级的考生来说,显得有些“水”。比如,它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的辨析,讲解得非常表面化,没有深入到舌位、气流等关键的物理发音机制。我期望看到的是更多图文并茂的口腔肌肉运动示意图,或者至少是更精细的音频资源指引,来辅助我们理解那些抽象的发音技巧。它更像是一本“理论手册”,而不是一本能真正带你“开口练习”的“实战指南”。对于那些零基础的朋友或许能起到一个入门导向的作用,但对于我这种目标是二级甲等(二甲)的考生而言,它提供的“干货”实在是不够分量,很多地方都需要我自己再去网络上搜集更专业的发音教程来补充,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它的实用价值和推荐指数。我买书是为了省时间,而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和甄别信息的工作量。
评分最后,从应试策略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应试技巧的传授上显得相当保守和单薄。普通话测试的第二部分——朗读和第三部分——口语表达,除了内容本身的标准性,更重要的是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和篇章的连贯性。这本书对于如何选取合适的朗读材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口语表达的逻辑、如何避免因紧张导致的语速过快或停顿不当等“场外因素”的应对策略,几乎没有涉及。它似乎默认只要你把字音读准了,分数自然就会上来。但现实是,很多考生就是因为在临场发挥时,由于紧张导致思维卡壳或表达失衡而被扣分。一本优秀的指导用书,应该包含考官评分的潜规则和侧重点,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是“加分项”,哪些地方是“绝对扣分项”。这套教材对这些实战化的“秘籍”讳莫如深,给出的建议多是空泛的鼓励,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可以立即应用到考场上的应试技巧,这使得它作为一本“专用教材”的身份大打折扣,更像是一本普通的语音知识普及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