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練春海 著 廣西師範本社

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練春海 著 廣西師範本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練春海 著
圖書標籤:
  • 漢代
  • 車馬
  • 禦禮
  • 禮製
  • 考古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圖像學
  • 練春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49587742
商品編碼:17453854597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練博士精心研究的成果,不僅全麵地梳理瞭有關車馬禮儀的圖像、實物、文獻,還從宏觀上揭示瞭禦禮在漢代發展的內在邏輯。


內容簡介

本書以漢代車馬的視覺形像遺存為主要研究對象,係統地討論瞭漢代車馬裝飾、使用以及儀仗等方麵的禮儀。通過漢代禦禮發展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層次,作者不僅全麵地梳理瞭有關車馬禮儀的圖像、實物、文獻,還從宏觀上揭示瞭禦禮在漢代發展的內在邏輯:西漢前期,禦禮延續瞭它在先秦的實用性;而西漢中期以後,受封建專製製度發展的影響,禦禮開始強調禮儀性;東漢中晚期,受社會思潮的影響,禦禮的精神性開始受到重視,齣現以牛代馬禦車的現象。


作者簡介

練春海,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專業,文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藝術考古、器物文化研究及當代藝術評論。齣版專著《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器物圖像與漢代信仰》,編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陳禮忠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集:劉立忠捲》等,在《文物》《美國東方學會誌(The 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民族藝術》《美術觀察》《民族藝術》《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漢畫研究》等國內外重要的學術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50篇左右。


目錄

目 錄


*一章 導論…………1


一、研究背景…………1


二、選題陳述…………4


(一) 選題界定…………4


(二) 選題規避…………8


三、方法提要…………9


(一) 思路清理………… 9


(二) 篇章結構………… 11


(三) 材料取用………… 11


(四) 圖文處理………… 13


四、文獻綜述…………16


(一) 六藝研究…………17


(二) 典章製度…………19


(三) 車馬研究…………22


(四) 簡要評價…………45


五、研究目的與價值…………47


第二章 禦禮溯源…………49


一、禦術考源…………49


(一) 禦術的産生…………49


(二) 六藝之“ 禦”…………51


(三) 禦術之重要性…………58


二、禦禮的發生…………59


(一) 禦術的禮儀特徵…………59


(二) 術語“ 禦禮”…………62


三、漢代禦禮…………63


第三章 車容…………69


一、以車類分…………70


( 一) 王車…………74


( 二) 後車…………102


( 三) 服車…………114


( 四) 喪車…………122


( 五) 齋車…………125


( 六) 葬車…………129


二、以車件分…………142


( 一) 車轅…………142


( 二) 車輪…………148


( 三) 車蓋…………166


( 四) 車…………175


( 五) 鸞鈴…………182


三、小結…………185


第四章 車儀…………189


一、關於曳力…………190


( 一) 關於馬的禮儀 …………190


( 二) 關於牛的禮儀………… 216


( 三) 關於羊的禮儀 …………218


( 四) 關於人的禮儀………… 220


二、關於禦手…………225


三、關於車輿…………238


( 一) 與車輿的所有權相關的禮儀…………238


( 二) 與車的級、 數和位相關的禮儀…………240


四、關於乘坐者…………260


( 一) 驂乘…………264


( 二) 商人………… 267


( 三) 屍…………268


( 四) 將士…………269


( 五) 弱者…………270


第五章 齣行…………273


一、鹵簿…………274


( 一) 術語考鑒 …………274


( 二) 秦漢鹵簿源流…………278


( 三) 漢代鹵簿…………279


二、迎送…………308


( 一) 送行…………308


( 二) 迎賓 …………315


第六章 禦禮流變…………327


一、三個階段…………328


( 一) *一、 二階段: 西漢中期的轉變…………328


( 二) 第二、 三階段: 東漢中晚期的轉變…………337


二、兩個層次…………344


結 論…………349


附錶: 《後漢書》所錄漢代輿服科品…………360


參考文獻…………362


圖片齣處…………384


後 記…………403


《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 練春海 著 廣西師範齣版社 本書深入探討瞭漢代車馬形像的藝術錶現及其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將目光聚焦於“禦禮”這一核心概念。作者練春海先生以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通過對傳世文獻、考古發現以及傳世藝術品(如畫像石、畫像磚、陶俑、銅器等)的細緻梳理與解讀,係統地勾勒齣漢代社會中車馬作為一種身份象徵、禮儀載體以及軍事力量的多元麵貌。 “禦禮”一詞,在本書中被賦予瞭更為廣闊的內涵。它不僅僅指代與車馬相關的祭祀、朝會、宴飲等正式場閤的規製,更滲透到漢代貴族生活的方方麵麵,從齣行儀仗的等級劃分,到喪葬禮儀中的象徵意義,乃至日常交往中的禮尚往來,車馬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者認為,對車馬形像的描摹,是漢代藝術傢和工匠們理解和錶達社會秩序、等級觀念以及文化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全書圍繞“禦禮”展開,首先從宏觀層麵梳理瞭漢代車馬製度的發展脈絡及其與政治、經濟、軍事的緊密聯係。通過對史籍資料的爬梳,我們可以瞭解到漢代統治者如何通過對車馬製度的規範來鞏固統治、彰顯權力。接著,本書將重點轉移到藝術錶現層麵,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車馬形像進行分類研究。例如,在畫像石藝術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氣勢恢宏的車馬齣行圖,這些圖像不僅記錄瞭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更蘊含瞭豐富的象徵意義。作者通過對這些圖像細節的考辨,如車輿的形製、駕馭的馬匹數量、隨從人員的配置等,揭示瞭其背後嚴格的等級製度和禮儀要求。 本書的一大亮點在於對“禦禮”在具體藝術作品中的體現進行瞭深入剖析。作者細緻地考察瞭畫像石、畫像磚中齣現的不同類型的車馬組閤,如天子齣行、諸侯朝會、貴族宴享、軺車、轀輬車等,並結閤當時的禮製文獻,闡釋瞭這些形像所要傳達的禮儀含義。例如,在描繪諸侯朝見天子或進行封賞的圖像中,馬匹的數量、車輿的裝飾以及隨行人員的服飾,都嚴格遵循著禮儀的規定,以此來體現君臣之間的等級關係和禮儀秩序。同樣,在喪葬藝術中,車馬形像的齣現也往往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們可能代錶著逝者生前的身份地位,也可能寄托著生者對逝者靈魂升天的美好祝願。 此外,本書還關注瞭漢代車馬形像在材質、工藝和風格上的演變。從早期樸拙的寫實風格,到後期更為精細的描繪,再到對象徵意義的強化,漢代車馬藝術的發展軌跡反映瞭當時社會審美趣味和藝術錶現手法的變化。作者特彆指齣,漢代藝術傢在塑造車馬形像時,往往注重其整體的動態感和力量感,以及與人物的配閤,力求在視覺上營造齣一種莊重、威嚴而又生動的藝術效果。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對漢代車馬藝術形像的細緻描摹和係統梳理,更在於其深刻揭示瞭車馬形像背後所蘊含的漢代社會文化信息。通過對“禦禮”這一核心概念的貫穿,本書將車馬藝術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考察,為我們理解漢代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倫理觀念以及審美取嚮提供瞭重要的視角。對於研究漢代曆史、藝術史、物質文化以及中國古代禮儀的學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學術專著。它不僅為我們呈現瞭精美的漢代車馬藝術,更引領我們走進那個時代,感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初見《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便被其書名所吸引。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頗有興趣的愛好者,我一直對漢代那宏偉的車馬文化充滿好奇。書中的“禦禮”一詞,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著作者並非僅僅停留在形製上的描繪,而是試圖從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意義上來解讀漢代車馬。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曆史文獻的掌握可謂是爐火純青。他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精準地提取齣與車馬形製、使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禮儀記載,並加以梳理和分析。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對不同史料的考證上,他會詳細論述某一記載的來源、可信度,以及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這種審慎的態度,使得他的研究更具說服力。我個人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禦禮”概念的延展性解讀,他不僅關注車馬本身的規格、裝飾,更將其與當時官員的品級、齣行場閤、以及祭祀、朝會等重要活動緊密聯係起來。這種將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結閤的研究方法,極大地拓展瞭我對漢代車馬文化的認知邊界。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漢代社會精神世界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社會交往、等級觀念以及權力象徵。

評分

這本《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的書籍,單從其精美的封麵設計上,就能感受到作者及齣版社的用心。書中的研究角度,緊緊圍繞“禦禮”展開,這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漢代宮廷和官場之中。作者對史料的運用,可以說是駕輕就熟,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抽絲剝繭地提煉齣與車馬相關的珍貴信息。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描述車馬的形製時,並非簡單地堆砌名詞,而是會結閤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論證。他對車馬零部件的細緻描述,例如車輪的結構、車廂的樣式、車轅的長度等等,都體現齣其紮實的專業功底。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將這些形製上的特點,巧妙地與“禦禮”這一概念相結閤。他詳細闡述瞭不同等級的官員在齣行時,其車馬的規模、裝飾有何不同,這些細微的差異如何體現森嚴的等級製度,又如何在社會交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古代器物的研究,更是通過車馬這一載體,深入剖析瞭漢代社會政治運作、禮儀文化以及權力象徵的精妙之處。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古樸典雅的風格,似乎預示著裏麵內容的深度與厚重。我翻開目錄,看到“禦禮”這個研究的切入點,就覺得作者的眼光獨到。在閱讀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據上的嚴謹。他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反復比對各種文獻,力求找到最可靠的依據。例如,在論述某種特定車型的由來和演變時,作者會詳細介紹引用的文獻來源,並分析不同文獻之間的異同,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深感信服。我對作者關於“禦禮”的解讀尤其感興趣。他不僅僅是將車馬的形製作為研究對象,更是將其置於整個漢代社會禮儀體係之中進行考察。他分析瞭車馬的規格、顔色、裝飾等如何體現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在不同的場閤下,車馬的使用又如何遵循特定的禮儀規範。這種深入的文化解讀,讓我對漢代社會的等級觀念、權力象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感覺,作者通過對漢代車馬形像的細緻研究,實際上是在描繪一幅漢代社會禮儀和政治生態的生動圖景。

評分

讀罷《漢代車馬形像研究——以禦禮為中心》,一股厚重而古樸的曆史氣息撲麵而來。作者練春海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選擇泛泛而談漢代車馬的種類和數量,而是聚焦於“禦禮”這個核心概念,這無疑為整個研究增添瞭深度和人文關懷。在書中,我仿佛看到瞭一場場盛大的皇傢齣行,一隊隊莊嚴的車馬儀仗,它們不僅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漢代統治者權威、地位以及禮儀規範的生動體現。作者在分析車馬形製時,常常會引經據典,細緻入微地描述車輿的結構、裝飾的圖案、甚至馬匹的配飾,並將這一切與當時的社會等級和禮製要求相結閤。例如,他對不同等級官員乘坐的車馬在形製上的微妙差異的闡述,就讓我對漢代的官僚體係有瞭更直觀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禦禮”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曆史細節的敏感。他不僅僅是列舉事實,更是在解讀這些事實背後的文化邏輯和權力運作。這種研究方式,使得車馬的形象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被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力和豐富的曆史內涵。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車馬的,更是關於漢代社會秩序、政治製度和文化精神的深刻洞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頗具匠心,深邃的色彩搭配和精美的插圖,仿佛將人瞬間拉迴那個輝煌而神秘的漢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期待著能深入瞭解漢代車馬的恢弘景象,尤其是書中“禦禮”這一視角,更是讓我好奇不已。在翻閱過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敘述時,對史料的運用十分謹慎,反復比對,力求還原曆史真相。字裏行間透露齣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人倍感信服。我尤其關注作者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期車馬形製的細緻區分,這種深入的探究,對於理解漢代社會結構、禮儀製度乃至於當時的科技水平,都提供瞭寶貴的綫索。例如,作者在探討特定車型時,會詳細分析其部件的構造、材質的選擇,以及可能存在的工藝技術,這種細節的處理,著實令人驚嘆。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但讀下來卻發現,作者的語言生動,敘述邏輯清晰,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被深深吸引。書中穿插的圖片和綫圖,更是直觀地展示瞭古代車馬的形象,配閤文字解讀,簡直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雙重盛宴。我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更深刻地理解“禮”在漢代車馬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