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军事编委会编著的《陆军重器大百科(图鉴版全彩)》精心选择了世界各国研制的多种重型武器装备,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重型武器生产强国的武器装备。每种武器装备都对主要构造、作战性能、使用单位等情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每种武器装备都配有精美细腻的鉴赏图片,可让读者*直观地认识这些精兵利器。 本书是真正面向军事爱好者的基础图书。全书由**军事团队编写,力求内容的全面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还参考了制造商官方网站的公开数据,以及国外的**军事文档,以保证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深度军事编委会编著的《陆军重器大百科(图鉴 版全彩)》精心选择了世界各国研制的多种重型武器 装备,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重型武 器生产强国的武器装备。每种武器装备都对主要构造 、作战性能、使用单位等情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每种武器装备都配有精美细腻的鉴赏图片。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 富、版式新颖别致,不仅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和 收藏,也可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考用书,还 能作为少年儿童的军事启蒙读物。
CHAPTER 01 陆军重武器漫谈
陆军重武器的演变
陆军重武器的分类
CHAPTER 02 重装集结——坦克
德国“豹2”主战坦克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俄罗斯T-95主战坦克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韩国K2主战坦克
日本10式主战坦克
法国AMX-56“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
苏联/俄罗斯T-72主战坦克
苏联/俄罗斯T-80主战坦克
法国AMX-30主战坦克
法国AMX-40主战坦克
德国“豹1”主战坦克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意大利C1“公羊”主战坦克
瑞典S型主战坦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土耳其“阿勒泰”主战坦克
克罗地亚M-95“堕落者”主战坦克
韩国K1主战坦克
CHAPTER 03 装甲装备
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美国V-100装甲车
美国M1117“守护者”装甲车
美国EFV两栖装甲车
美国MPC装甲运兵车
美国JLTV装甲车
美国AIFV步兵战车
美国“斯特赖克”装甲车
美国“水牛”地雷防护车
美国“悍马”装甲车
乌克兰“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美国LCAC气垫登陆艇
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
俄罗斯BTR-80装甲运兵车
俄罗斯BRDM-2两栖装甲车
德国“野犬”全方位防护运输车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
法国VBCI步兵战车
法国VBL装甲车
加拿大LAV-25装甲车
意大利VBTP-MR装甲运兵车
意大利“达多”步兵战车
意大利“飞雅特”6614装甲运兵车
意大利“半人马”装甲车
南非“蜜獾”步兵战车
南非“卡斯皮”地雷防护车
以色列“阿奇扎里特”装甲运兵车
土耳其“眼镜蛇”装甲车
巴西EE-11装甲车
西班牙“瓦曼塔”装甲车
澳大利亚“大毒蛇”装甲运兵车
日本89式步兵战车
日本96式装甲运兵车
日本LAV装甲车
CHAPTER 04 火炮
美国M198榴弹炮
美国M109自行榴弹炮
美国M110自行榴弹炮
美国M270多管火箭炮
德国PzH 2000自行榴弹炮
德国“猎豹”自行防空炮
英国M777牵引榴弹炮
英国“阿伯特”自行火炮
英国AS-90自行火炮
法国TRF1牵引榴弹炮
法国M50榴弹炮
法国GCT自行火炮
俄罗斯BM-30“龙卷风”自行火箭炮
俄罗斯2S19自行榴弹炮
俄罗斯2K22自行防空系统
俄罗斯2S31自行迫榴炮
波兰“克莱博”自行火炮
日本75式自行榴弹炮
日本87式自行防空炮
日本96式自行迫击炮
韩国K9自行榴弹炮
韩国K-30自行防空炮
CHAPTER 05 导弹
美国MGM-140陆军战术导弹
美国MIM-104“爱国者”地对空导弹
美国战区高空防御导弹
美国MIM-72/M48“榭树”地对空导 弹
英国“轻剑”地对空导弹
俄罗斯SA-6地对空导弹
俄罗斯SS-21地对地导弹
俄罗斯SS-23地对地导弹
俄罗斯SS-25洲际弹道导弹
俄罗斯S-400“咆哮者”地对空导弹
S-300防空导弹
俄罗斯SA-22弹炮合一防空系统
俄罗斯SS-26地对地导弹
俄罗斯SS-27洲际弹道导弹
日本81式地对空导弹
日本93式地对空导弹
印度“烈火”Ⅲ型地对地导弹
印度“烈火”Ⅳ型地对地导弹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实在是令人惊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鲜活、清晰的全彩插图,每一页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从装帧的厚重感就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内容呈现上下的功夫。特别是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图,通过精细的上色和透视处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领域的读者也能一目了然地把握其核心原理。相比于市面上很多只有简单黑白线描的同类书籍,这本的视觉冲击力简直是碾压级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坚持,比如一些坦克的铆钉、火炮的膛线,都处理得十分到位,这对于军迷来说是极大的享受。书中的文字排版也相当考究,主文与图注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让人愿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那些钢铁巨兽的每一个角落。整体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收藏的图册。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是冲着“百科”这个名头来的,希望能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但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这本书的逻辑组织似乎更偏向于“展览会”模式,而非严谨的学科编排。每一章的切换都像是在不同展馆之间穿梭,虽然展品都很亮眼,但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理论主线来串联这些“展品”。比如,如果能按照动力系统、火控系统、信息集成度等技术维度进行分类讲解,而非简单地按国别或平台分类,可能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技术发展的共通规律。此外,对于一些较新的、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尖端武器系统,书中的信息更新似乎慢了一拍,这对于一本“现代兵器”图鉴来说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它更像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汇报合集,而不是一本具备前瞻性的教科书。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是,它是一份对当代军工成就的视觉赞歌。翻阅它的时候,总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那些庞大、冷峻的钢铁机器,在全彩印刷的加持下,仿佛带着引擎的轰鸣声跃然纸上。文字的描述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冗余,直击装备的核心特点,这一点非常符合现代快节奏阅读的习惯。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对外表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我对“酷炫”装备的视觉需求。我甚至会随机翻开一页,对着一辆陌生的战车研究半天它的炮塔形状和履带设计,这是一种纯粹的、直观的审美体验。如果把军事比作一门艺术,这本书无疑是记录了当代工业美学最高成就的精美画册,那种机械的力量感和冰冷的科技美学,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作为一名对军事历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现代军事技术发展脉络的宏观认知,但很遗憾,它似乎更侧重于对现有装备的“罗列”而非“剖析”。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这些“重器”设计哲学、技术迭代背后的决策考量,以及它们在不同作战理论框架下的应用对比。例如,当提到某型主战坦克时,我希望能深入了解其跨代升级中遇到的工程难题和最终的取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各项性能参数的堆砌上。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广博的覆盖面,仿佛将全球主要的军工产品都纳入囊中,但正是这种“大而全”的倾向,使得深度解读的部分略显不足。希望未来再版时,能在保持精美图鉴的基础上,增加更多具有洞察力的分析性文字,让读者在欣赏外形的同时,也能领悟其内在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从一名资深军事模型制作者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库。我购买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那些高精度的三视图和细节特写,以便于我制作更还原历史的模型。这本书在这方面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尤其是那些高难度的侧视图和剖视图,为我的“填坑”计划提供了坚实的图像基础。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装备内部结构图,在这本书里都有清晰的展示,这对于还原迷彩方案和涂装标记也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来源。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特定型号的早期改型和晚期改进型之间,细节差异的标注略显模糊,对于追求极致准确性的玩家来说,可能还需要交叉比对其他专业文献。总体而言,它绝对是案头必备的“视觉词典”,大大提高了我的制作效率和成果的精准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