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天鹅,*须画地为牢,在尊重传统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觅 取新意。这好比戴着镣铐跳舞,不能放开手脚,却要舞步潇洒舞姿优美, 难度可想而知。
知难而上,是我的立身信条,我乐意接受命运赋予我的挑战。
中国有三种白天鹅,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我决定化整为零, 每一种白天鹅写一个中篇,用三个独立的中篇串缀起一部完整描写白天鹅 生活的长篇小说。
*早动笔的是《白天鹅·紫水晶》,我把“靶心”设置在“美”字上 。
我写东西无法像那些前卫、新锐的作家那样信马由缰,跟着感觉走,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我写东西,就像打靶一样,*须事先设置一个靶子,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将人物、语言、结构和艺术感觉射向靶心。我承 认这是一种很笨拙也很吃力的写法。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概括天鹅,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美”这个 字。白天鹅身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美。羽色美,体形美,气质美,仪态美 ,连降落的姿势也特别优美。
写天鹅不写美,就好像射击跑靶一样,总觉得没击中目标。
描写美,*方便的办法就是写一只外形丑却心灵美的天鹅,或者反过 来写一只外形美却心灵丑的天鹅。外表与内心形成强烈反差,写起来一定 得心应手。但我知道,一百年前这么写,或许还值得称道,现在再这么写 ,就是落套,就是平庸,*是对现实极大的歪曲。生活中,外表丑而内心 美或外表美而内心丑这样形成强烈反差的事是十分罕见的,*多的时候, 因为外表美便拥有了美丽的心情从而使心灵也变得越来越美丽,反过来也 一样。因为外表丑便滋生沮丧心情自惭形秽从而使心灵也变得越来越丑陋 。
顺着这条思路,我塑造了红珊瑚这样一只追求美几近痴迷程度的雌天 鹅。是的,因为对美的痴迷,它在生活中犯下错误,遭遇了挫折。但是, 爱美的天性,也让它有了与众不同的坚强信念和非凡勇气。追求美是生命 的天赋权利。正因为爱美,让它有了>中破传统陈规陋习从大嘴乌鸦尖嘴利 喙下拯救孤儿蛋的巨大勇气,正因为追求美的天性,让它有了宁愿粉身碎 骨也要让自己抚养长大的孩子获得**生活的无穷力量。即使到了生命的 *后一刻,它也没有停止对美的执著与向往,宁愿泡在即将结冰的湖水里 而拒*爬上岸来暴露丑陋的残肢。就是死,也要死得美丽:美是神圣不可 侵犯的,死亡也无法剥夺它的美丽。
我想证明,美是一种稀缺资源,美是一种生存价值,美是一种精神力 量,美是一种进化动因。
接下来写的是《四只哨兵天鹅的生命档案》,这也是整本书中的重头 戏。
动物是怎么度过晚年的?有百兽**美誉的老虎,到了晚年,奔跑速 度下降,不得已去捕食行动迟缓的豪猪,箭刺扎入虎掌和口腔,溃烂化脓 ,彻底丧失狩猎能力,变成荒野一具饿殍;雄狮一旦衰老,立刻就会被年 轻雄狮从王位上驱赶下来,从此孤独地浪迹天涯,在*望中等待死神降临 :大青猴上了年纪,跟不上猴群的生活节奏,只能离群索居,在寂寞中悄 悄死去;新疆普氏野马,老年马容易传染疾病,无一例外会被驱逐出马群 ,饱受病魔折磨后离世:进入晚年的老鼠,不管是公鼠还是母鼠,常会被 鼠群推举出来去试探可疑的食物,捕鼠铁夹下躺着的多为老年冤魂……除 了动物园里的动物,完全可以用“晚境凄凉”来形容野生状态下进入垂暮 之年的动物。P11-12
《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多年创作理念的 积淀,论述角度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眼,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深入挖 掘,探讨动物生命伦理以及如何捍卫动物的生命尊严。写得极富智慧。点 点滴滴的写作心得,对提升青少年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不无裨益。
沈石溪,中国作协会员,现任上海作协理事,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已出版500多万字作品。《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等连续三届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作品奖:《退役军犬黄狐》获1987年上海园丁奖;《圣火》获“90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友谊奖”;《狼王梦》获第二届全国**少儿读物一等奖和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象母怨》获首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残狼灰满》获解放军总政治部1996年全军文艺新作品二等奖:长篇小说《古剑·军犬·野鸽》获云南省文联首届军事题材**作品奖;《混血豺王》获第四届宋庆龄儿童文学提名奖。《保姆蟒》获台湾行政院新闻局96年度金鼎奖优良图书出版推荐奖。长篇小说《乌奴》获中国作家协会2004年第六届全国**儿童文学奖。作品还六次在台湾被评为“好书大家读”年度优选少年儿童读物奖。多篇作品被收进中小学语文教材。
动物艺术群落
中华龙鸟:爱是生命进化的能量/2
白天鹅,黑天鹅/10
狼王:强者宣言/18
互惠关系中的豺和狼/24
残狼:残缺生命的礼赞/28
让人敬畏的斑羚飞渡/32
敬畏生命
牛与人的关系/38
“动物解放”和“动物福利”/44
谈谈制度/58
守望生命的尊严/66
动物也有家庭伦理/70
人类*需要自我救赎/74
我的动物小说观
我的动物小说观/78
动物小说的灵魂/92
漫议动物小说/100
再浑厚些,再深沉些/106
创作艺术分析
第二人称的妙用/112
在反差中寻求艺术亮点/120
为动物学习生存技巧/124
我的哺乳情结/126
被异化的动物/134
西双版纳是我的文学故乡/138
哇,这本书绝对是送给所有热爱动物和热爱文学的朋友的绝佳礼物!《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彻底颠覆了我对动物小说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动物小说就是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充其量是有点教育意义。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动物小说原来可以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哲思!作者在书中对“人类情感投射”与“动物本真”的界限划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不同动物类型在文学中扮演角色的分类和解析,比如“孤独的旅者”、“忠诚的伙伴”、“狡猾的操纵者”等等,每一个类别都配有精彩的文学案例,让我对这些熟悉的动物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梳理这些案例时,还穿插了对不同文学流派和历史时期动物小说特点的分析,这让我不仅看到了文学作品本身,也看到了它们背后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变迁。书中对于“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动物小说中的体现,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融合两者,创造出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的动物世界,这一点更是让我叹为观止。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这本《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我一直对文学创作中的“拟人化”手法很着迷,而这本书则将这种研究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动物角色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获得生命和灵魂。从经典的寓言故事中的智慧狐狸,到现代奇幻小说里忠诚勇敢的狮子,再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赋予独特个性的宠物,每一类动物的描写都被拆解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动物象征意义的探讨,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龙的复杂形象,或者在西方故事里狼的双重性。这些分析不仅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作品,更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中跨越文化、连接情感的强大力量。作者在论述时,引用的文学片段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广阔的动物世界,与那些栩栩如生的角色们一同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文学研究者的,对于任何一个热爱阅读、对故事中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有所追求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智识之旅。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简单的动物故事,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艺术匠心。
评分完全被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是一本真正能够启发思考的书。作者不仅仅是在介绍动物小说,而是在解构动物文学背后的艺术逻辑和文化基因。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动物的‘他者’身份”与“人类中心主义”之间张力的探讨。作者通过对大量不同文化背景下动物叙事的分析,展现了人类如何通过描绘动物来反观自身,理解自身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书中对“非人”叙事的探索,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的无限可能,原来视角可以如此多元,表达可以如此独特。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不同作品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各个层面,揭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精巧的艺术设计,让动物角色脱颖而出,引发读者的共鸣。书中对“拟人化”的“度”的把握,以及如何让动物在“动物”和“人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一点更是让我觉得作者的功力深厚。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是一场与作者一同进行的智力探险,让我对文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更加珍视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精彩故事。
评分天哪,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让我“上头”的一本!《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审视动物小说的新视角。我之前可能只是单纯地享受故事的乐趣,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作者是如何赋予这些非人类角色如此深刻的“人性”的?书中对“动物本能”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界限的探讨,简直让我拍案叫绝。作者通过大量的文学案例,细致地分析了作者如何利用动物的习性、外形甚至生存环境,来隐喻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比如蚁群的集体主义,或者孤狼的独立与挣扎。这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动物形象,在文学大师的手中,竟然可以承载如此丰富和复杂的意义。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动物小说的梳理也非常清晰,让我看到了这个文学体裁的演变过程,以及它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反映社会变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动物简单地脸谱化,而是强调了它们“非人”的特质如何成就了故事的独特性和艺术感染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读懂”动物的眼睛,再去看那些经典的动物故事,感受完全不同了,充满了更多的敬畏和惊喜。
评分不得不说,《动物小说的艺术世界》这本书是一次对“动物”作为文学符号的深度挖掘,其学术性与可读性并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非仅仅停留在故事的层面,而是将触角伸向了动物在文学中出现的深层原因和艺术功能。书中对“动物性”与“人性”的辩证关系的阐述,尤其发人深省。我曾经一直觉得,动物小说无非就是让动物像人一样说话、思考、行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在于保留动物自身的特质,并以此为载体来映射人类的情感和困境。作者对不同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对比分析,例如莎士比亚笔下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动物,与现代小说中更具个体化和心理深度的动物角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让我看到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进步与演变。书中对“寓言”与“象征”在动物小说中的作用的解读,也让我豁然开朗,理解了为何一些简单的动物故事能够流传千古,触动人心。此外,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引用的哲学观点和心理学理论,也为理解动物在文学中的地位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艺术展览,让我得以近距离欣赏那些被低估了的文学瑰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