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粹:人文传承书
书号:9787301284018
作者:王充闾 著
装帧:软精装 定价:65.00元
出版日期:2017/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开本:16 印张: 27.25
页码:425
作者简介
王充闾 中国当代散文大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南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并任鲁迅文学奖散文评奖委员会主任。早年接受系统的国学教育,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记者、官员,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极为丰富,是当今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通才”,著作多部,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广泛。享有“南秋雨,北充闾”之誉
内容简介
国粹是一个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它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思想方面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并一直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展的。
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优美的散文阐释中国人文传统、讲述中华五千年波澜起伏的往事,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生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书把人文传统与优雅汉语完美结合,富有诗情画意又极具激活力,让我们在守住中华国粹的同时,又能在当今世界明辨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拥有一颗永远的中国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之中。作者对于“生活理念”的阐述,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是如何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中的。从衣食住行,到待人接物,再到精神追求,无不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讲究“吃”的仪式感,为什么重视“节气”的由来,为什么会在节日里保留一些古老的习俗。这些不仅仅是习惯,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书中对于“中国人文传统史”的梳理,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却又不失趣味性。它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也没有回避文化的曲折,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文明史。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因为它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高深莫测的“人文传统”变得触手可及。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并非与历史割裂,而是承载着前辈的智慧和经验。书中对于“人生价值”的探讨,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不是说教,而是启发,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保持一份传统的美德,一份人文的关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国粹”和“民族精髓”,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会,去传承。它让我更加热爱这个民族,更加珍视这片土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深沉的复古色调,辅以写意的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底蕴的时代。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所吸引。书中对于“国粹”的解读,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项精髓背后的历史渊源、社会影响以及在时代变迁中的演化。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京剧的唱腔、昆曲的韵味,甚至茶道的仪式感,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欣赏,而是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和匠人精神。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诗人的浪漫,常常在描绘一个场景时,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古人生活的诗意与情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对“中国”这个词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那些曾经被遗忘或忽略的文化瑰宝,在作者的笔下重新焕发了生机。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文化特质”的探讨,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到生动的叙述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和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中国画讲究留白,为什么中国诗歌强调意境,为什么中国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书中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也让我深受启发。它不再局限于功名利禄,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促膝长谈。他并非直接灌输道理,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具体的例子,来阐释“人文传承”的真正意义。从古代文人的雅集,到民间艺人的辛勤耕耘,再到现代人在生活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作者都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传承”并非是僵化的复制,而是活态的延续。书中对于“民族精髓”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气质和精神内核。它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微之处的体察,比如中国人对“家”的看重,对“和”的追求,对“礼”的遵循。这些特质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构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仿佛走过了一条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看到了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文化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