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项目管理融[0会0]贯通(彩图本)|193418 |
| 图书定价: | 98元 |
| 图书作者: | 房西苑;周蓉翌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0/2/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296423 |
| 开本: | 16 |
| 页数: | 388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房西苑,一九八二年北京[0大0][0学0]毕业,获[0国0]际[0法0][0学0]士.毕业后曾受聘于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政府社[0会0]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港澳经济问题和特区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对[0国0]内经济经济体制转轨时出现的诸多现象有深刻的了解。一九八六年出[0国0],留[0学0]于纽约长岛[0大0][0学0],获[0国0]际工[0商0] |
| 内容简介 |
| 作为一种[0独0]特性、一次性的全新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已经成为适应新经济时代具生命力的管理工具之一。 为了更生动地向读者展现项目管理的精髓,本书通过数百张精美的图示,把项目管理的理念表达得既深刻又直观,将工[0商0]管理理论(MBA)、六[0顶0]思考帽、六西格玛、执行力、天才论和庸才论,控制论,[0优0]选[0法0]等各种管理思想融为一炉,并与项目管理[0知0]识体系嫁接得浑然一体。从书中深入浅出的语言中,处处[0会0]看到充满睿智的闪光,从对各种理念融[0会0]贯通的阐述中,可以感觉到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 书中对各种管理理念的介绍都不是简单的转述和嫁接,而是浸透着作者[0独0]到的风格和智慧,其中很多观点颇有[0大0]师手笔,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
| 目录 |
序言 [0第0]1章 项目管理概论 1 1.1 什么是项目管理 2 1.1.1 中[0国0]管理界三足鼎立 2 1.1.2 项目管理的资质门槛 3 1.1.3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4 1.1.4 项目管理在中[0国0]现状 4 1.2 项目的基本概念 5 1.2.1 项目的定义及特点 5 1.2.2 项目与运营有何不同 6 1.2.3 项目管理的经典范例 7 1.2.4 项目不同类别的划分 8 1.2.5 项目不同层次的分解 8 1.3 项目管理[0知0]识体系 10 1.3.1 项目管理的约束边界 10 1.3.2 做对的事和把事做对 11 1.3.3 计划与控制如影随形 12 1.3.4 项目经理的[0知0]识结构 13 1.3.5 项目管理的[0知0]识体系 14 1.3.6 项目管理指南的演变 15 [0第0]2章 项目集成管理 17 2.1 项目管理的宏观视角 18 2.1.1 集成管理基本概念 18 2.1.2 框架式横观纵览 19 2.1.3 滚动式循序渐进 20 2.1.4 [0领0]域间互动关系 21 2.1.5 角色定位与转换 22 2.1.6 时空的两维[0优0]化 23 2.1.7 以运营模式为导向 24 2.1.8 管理科[0学0]基本思路 25 2.1.9 定义事业环境因素 27 2.1.10 定义组织过程资产 28 2.2 项目启动与决策立项 30 2.2.1 决策立项三件事 30 2.2.2 定义目标的必要性 31 2.2.3 目标[0优0]化矩阵表 32 2.2.4 协调干系人利益 34 2.2.5 [0优0]劣分析四个象限 35 2.2.6 [0[0双0]0]指标两维[0评0]估[0法0] 36 2.2.7 程序化的决策模型 38 2.2.8 六[0顶0]帽子转换思维 39 2.3 项目管理计划的衔接 41 2.3.1 计划之间的结构图 41 2.3.2 计划衔接的要点 42 2.3.3 制定计划的计划 43 2.3.4 项目管理参谋部 44 2.4 协调实施与互动控制 45 2.4.1 以质量保证为中心 45 2.4.2 以人力资源为桶底 46 2.4.3 范围变更影响全局 46 2.4.4 沟通是管理润滑剂 47 2.4.5 时间成本相互置换 47 2.4.6 风险意识常备不懈 48 2.4.7 计划变更控制原则 49 2.4.8 项目控制基本原理 50 2.4.9 多快好省的满意值 52 [0第0]3章 项目范围管理 55 3.1 项目范围的决策 56 3.1.1 项目范围的定义 56 3.1.2 范围形成的过程 56 3.1.3 范围的上限下限 58 3.1.4 项目范围的[0优0]化 58 3.1.5 决定范围的要素 59 3.1.6 范围管理是基础 60 3.1.7 范围管理的内容 61 3.1.8 规定范围的形式 62 3.2 范围计划的制定 63 3.2.1 范围计划的根据 63 3.2.2 备选方案的产生 64 3.2.3 备选方案的方案 65 3.2.4 工作分解的原则 66 3.2.5 范围计划的程序 67 3.2.6 编写范围说明书 68 3.2.7 工作的分解结构(WBS) 70 3.3 范围计划的审核 73 3.3.1 范围计划的核审 73 3.3.2 范围由谁来核审 75 3.4 范围变更的控制 76 3.4.1 范围变更的后果 76 3.4.2 范围变更的动因 76 3.4.3 变更的控制程序 78 [0第0]4章 项目时间管理 79 4.1 项目的生命周期 80 4.1.1 时间的特殊意义 80 4.1.2 项目管理阶段性 80 4.1.3 时间管理全过程 82 4.2 活动定义及排序 83 4.2.1 活动排序的过程 83 4.2.2 活动排序三部曲 84 4.2.3 逻辑关系的表达 86 4.2.4 网络图表达[0法0] 87 4.2.5 活动串联与并联 89 4.2.6 排序的决策分析 90 4.2.7 排序决策的工具 91 4.3 工期与工时估算 93 4.3.1 工时估算的过程 93 4.3.2 工期的计算公式 95 4.3.3 工时估算的方[0法0] 95 4.3.4 概率统计估算[0法0] 96 4.3.5 集合概率的概念 98 4.3.6 三点工时估算[0法0] 99 4.4 工期计划的编制 101 4.4.1 工期计划的程序 101 4.4.2 甘特图与里程碑 102 4.4.3 项目起点与终点 104 4.4.4 项目的浮动时间 106 4.4.5 项目的关键路径 106 4.4.6 时间储备的原则 108 4.4.7 工期计划的审核 109 4.4.8 时间刚性的计划 110 4.4.9 资源刚性的计划 110 4.5 工期进度的控制 112 4.5.1 进度控制的过程 112 4.5.2 工期的绩效跟踪 113 4.5.3 赶工与快速跟进 115 4.5.4 关键路径的移动 116 4.5.5 资源平衡的技巧 116 4.5.6 时空置换的原则 119 4.5.7 傻媳妇的新问题 120 4.5.8 进度变更的程序 122 4.5.9 管好自己的时间 123 [0第0]5章 项目成本管理 127 5.1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128 5.1.1 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 128 5.1.2 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129 5.1.3 资金的现值与未来值 130 5.1.4 多期资金流的折现值 131 5.1.5 贴现率的概念与构成 133 5.1.6 资金的加[0权0]平均成本 134 5.1.7 贴现率与现金流量表 135 5.1.8 项目[0评0]估的三项指标 136 5.1.9 现金流量的决策功能 139 5.2 成本管理计划的编制 140 5.2.1 成本计划编制三部曲 140 5.2.2 资源计划的编制过程 141 5.2.3 成本估算的编制过程 144 5.2.4 成本预算的编制过程 146 5.2.5 两种预算的分配模式 147 5.2.6 成本计划引进新概念 148 5.2.7 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150 5.3 成本控制及挣值分析 152 5.3.1 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 152 5.3.2 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54 5.3.3 自动控制体系的构成 155 5.3.4 挣值分析的三个变量 156 5.3.5 挣值分析的三[0大0]功能 158 5.3.6 挣值分析的参考尺度 158 5.3.7 绩效跟踪分析与反馈 160 5.3.8 绩效反馈的临界指数 161 5.3.9 终完工成本的估算 162 5.3.10 挣值管理制度的应用 165 [0第0]6章 项目质量管理 171 6.1 质量管理概论 172 6.1.1 与质量相关的定义 172 6.1.2 质量标准涉及产[0品0] 173 6.1.3 质量观念发展历程 174 6.1.4 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176 6.1.5 ISO质量管理体系 178 6.1.6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179 6.1.7 质量管理的三部曲 180 6.2 质量管理计划 181 6.2.1 质量计划编制过程 181 6.2.2 成本收益分析模型 182 6.2.3 质量管理流程图[0法0] 183 6.2.4 与标杆经验对比[0法0] 184 6.2.5 实验设计操作原理 185 6.2.6 质量功能开发模型 187 6.2.7 质量计划策划路线 188 6.2.8 确立质量管理目标 190 6.2.9 识别客户的期望值 191 6.2.10 确立目标三项原则 193 6.3 质量保证体系 194 6.3.1 质量保证实施过程 194 6.3.2 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195 6.3.3 规范化的沟通平台 197 6.3.4 与质量相关的成本 199 6.3.5 质量标准检验表格 200 6.3.6 管理体系三方[0评0]审 201 6.3.7 管理体系的成熟度 202 6.4 质量控制体系 204 6.4.1 质量控制操作过程 204 6.4.2 质量管理控制流程 205 6.4.3 质量控制应用工具 206 6.4.4 统计工具应用原理 207 6.4.5 统计抽样的样本量 208 6.4.6 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209 6.4.7 直方图与正态分布 210 6.4.8 因果鱼骨图的应用 213 6.4.9 逻辑关联图的应用 214 6.4.10 排列图与二八定律 215 [0第0]7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217 7.1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18 7.1.1 人力资源是项目桶底 218 7.1.2 人是项目实施的动力 218 7.1.3 管人是艺术不是科[0学0] 219 7.2 组织架构与工作流程 220 7.2.1 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 220 7.2.2 垂直式组织管理架构 221 7.2.3 网络式组织管理架构 223 7.2.4 矩阵式组织管理架构 225 7.2.5 项目团队的工作流程 227 7.3 人才的获得与[0评0]估 228 7.3.1 获得人才的五种途径 228 7.3.2 人才[0评0]估的基本原则 229 7.3.3 人才的综合[0评0]估指标 229 7.3.4 岗位要素加[0权0][0评0]分[0法0] 235 7.3.5 岗位设定与职责定义 236 7.3.6 授[0权0]原则与职责范围 238 7.3.7 人力资源配置的工具 240 7.3.8 天才战略与庸才战略 242 7.4 激励机制与绩效考[0评0] 244 7.4.1 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244 7.4.2 马斯洛需求与期望值 245 7.4.3 绩效考[0评0]体系的建立 248 7.4.4 绩效考[0评0]的四维指标 249 7.4.5 考[0评0]指标的[0权0]重分配 250 7.4.6 考[0评0]指标的总体定位 252 7.4.7 绩效考[0评0]的实施程序 253 7.4.8 彼得定律预示的阴影 254 7.4.9 宽带的职业晋升通道 255 7.5 团队建设与[0领0]导艺术 257 7.5.1 团队建设的成长周期 257 7.5.2 个人绩效向团体转化 259 7.5.3 团队建设的指标体系 259 7.5.4 人力资源培训的意义 261 7.5.5 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 262 7.5.6 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263 7.5.7 影响力与[0权0]力的来源 265 7.5.8 [0领0]导者四类管理风格 266 7.5.9 [0领0]导与被[0领0]导的艺术 268 [0第0]8章 项目沟通管理 271 8.1 沟通的基础概念 272 8.1.1 沟通的重要意义 272 8.1.2 沟通的基本原理 272 8.1.3 沟通的质量标准 273 8.1.4 沟通的五个要素 274 8.1.5 信息沟通的形式 274 8.1.6 信息沟通的渠道 275 8.1.7 信息沟通的程序 276 8.1.8 信息沟通的格式 277 8.2 沟通计划的编制 279 8.2.1 沟通计划编制过程 279 8.2.2 沟通计划需求分析 281 8.2.3 沟通计划编制方[0法0] 282 8.2.4 一个融资沟通计划 283 8.3 增进沟通的效果 284 8.3.1 项目经理的角色 284 8.3.2 沟通中的过滤器 285 8.3.3 识别沟通的障碍 287 8.3.4 增进沟通的效果 288 8.3.5 提高聆听的技巧 291 8.3.6 团队的有效沟通 292 8.3.7 产生冲突六因素 292 8.3.8 解决冲突五形式 293 8.4 报告与[0会0]议管理 294 8.4.1 口头报告的形式 294 8.4.2 书面报告的形式 295 8.4.3 书面报告的技巧 296 8.4.4 [0会0]议筹备与管理 297 8.4.5 [0会0]议沟通的[0优0]劣 299 8.4.6 书面沟通的[0优0]劣 300 8.4.7 网络沟通的[0优0]劣 301 8.5 项目的文档管理 303 8.5.1 档案系统的建立 303 8.5.2 档案的检索系统 304 [0第0]9章 项目供应管理 305 9.1 项目供应管理概论 306 9.1.1 资源获得性供应管理 306 9.1.2 供应管理的重要意义 307 9.1.3 供应链涉及的干系人 309 9.1.4 供应链形成的三要素 310 9.1.5 项目供应管理全过程 311 9.2 供应的决策和计划 312 9.2.1 项目供应计划的编制 312 9.2.2 供应管理的根本决策 314 9.2.3 采购决策的基本要点 316 9.2.4 选择适[0当0]产[0品0]的原则 317 9.2.5 争取有利的合同价格 319 9.2.6 佳订货批量与周期 321 9.2.7 供应[0商0]的[0评0]估与选择 323 9.2.8 争取有利的交易条件 324 9.3 采购的实施与管理 327 9.3.1 采购实施的交易流程 327 9.3.2 采购实施的管理流程 328 9.3.3 市场行情调研与询价 329 9.3.4 采购合同的基本条款 330 9.3.5 合同洽谈与谈判技巧 331 9.3.6 供应链的建立与维护 333 9.3.7 项目招标模式与流程 335 9.4 采购的控制与收尾 338 9.4.1 供应系统的组织控制 338 9.4.2 采购合同的实施控制 339 9.4.3 采购合同的收尾管理 340 [0第0]10章 项目风险管理 341 10.1 风险的概念 342 10.1.1 项目风险的定义 342 10.1.2 风险的认[0知0]状态 343 10.1.3 项目风险的分类 344 10.1.4 项目风险的特征 345 10.1.5 风险管理三阶段 347 10.1.6 风险管理的目标 349 10.2 风险的识别 350 10.2.1 风险识别的过程 350 10.2.2 风险识别三段论 351 10.2.3 风险识别的结果 351 10.2.4 风险因素分析[0法0] 352 10.2.5 过程跟踪分析[0法0] 353 10.2.6 风险识别流程图 354 10.2.7 头脑风暴识别[0法0] 356 10.2.8 风险孕育的温床 358 10.3 风险的[0评0]估 360 10.3.1 风险[0评0]估的过程 360 10.3.2 风险[0评0]估的指标 361 10.3.3 风险的概率[0评0]估 363 10.3.4 风险综合[0评0]估[0法0] 364 10.3.5 加[0权0]平均量化表 365 10.3.6 盈亏平衡点分析 367 10.3.7 要素敏感性分析 370 10.3.8 风险分析概率树 371 10.3.9 阶段性风险分析 374 10.4 风险的应对 375 10.4.1 风险应对的过程 375 10.4.2 风险承担的底线 376 10.4.3 风险应对的措施 378 10.4.4 风险的应对机制 382 10.5 风险的控制 383 10.5.1 风险控制的过程 383 10.5.2 风险的管理计划 384 10.5.3 风险的控制系统 385 10.5.4 风险控制的流程 386 |
说实话,我过去对项目管理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很多书都是把国外的成熟理论生硬地搬过来,缺乏对本土化实践的考量。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结构上组织得极其严谨,从项目愿景的设定到最终的收尾验收,每一步都有详尽的步骤拆解。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干系人管理”的深度剖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识别干系人”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干系人的权力、利益和影响力,制定出差异化的沟通策略。比如,对于那些“高权力、低兴趣”的干系人,如何用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保持他们的满意度,书中给出的建议简直是职场智慧的结晶。我马上在手头的一个跨部门协作项目中应用了其中的“影响/权力矩阵分析法”,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僵持不下的会议氛围一下子变得有章法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要做什么”,而在于告诉你“如何用最有效率和最少摩擦的方式做到”。它就像是一份项目经理的“生存指南”,充满了久经沙场的经验之谈,读起来酣畅淋漓,少了一些学院派的空洞,多了几分江湖的实战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以为它会集中火力在某个特定的项目管理方法论上,比如敏捷或者瀑布,但它更像是一本“融会贯通”的百科全书,巧妙地将主流方法论中的最佳实践提炼出来,并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审视。作者对“范围蔓延”(Scope Creep)的论述尤其深刻,他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为何需求变更如此难以控制,并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变更控制流程。我特别喜欢它对项目收尾阶段的重视。很多管理者往往在项目交付后就松懈下来,忽略了知识沉淀和经验回顾的重要性。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经验教训总结”(Lessons Learned),并强调了如何将这些教训融入到未来的项目启动阶段,形成一个良性的管理闭环。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是很多单一技能培训书籍所不具备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如何“做项目”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项目管理者”的心法秘籍。对于想要从基层项目协调员晋升到高级项目经理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思维升级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读起来非常顺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同行在跟你面对面交流心得。作者在讲解复杂的项目管理流程时,总能用最贴近实际的案例来做支撑,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的精髓。我特别欣赏它对“软技能”的重视,很多项目之所以失败,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沟通、协调和团队建设出了岔子。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难题,而是提供了很多实操性极强的建议,比如如何有效地召开项目启动会,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意见分歧等等。特别是关于风险识别和应对的那一章,逻辑清晰得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罗列风险清单,更是教你如何建立一种持续性的风险意识。读完后感觉自己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掌控力都大大增强了,不再是对着一堆理论术语发懵,而是心中有数,步步为营。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做得非常用心,彩色图示的使用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反而极大地辅助了理解,尤其适合我这种需要视觉辅助来记忆复杂概念的读者。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是近年来我读到的最实用的一本管理工具书。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它的结构设计遵循了一种递进的学习曲线,开篇的理论铺垫扎实,然后逐渐深入到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层面。我发现它在讲解挣值管理(EVM)这种偏量化、偏财务的内容时,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具体的项目预算和进度数据进行沙盘推演,让那些原本让我头疼的指标变得直观易懂。此外,书中对于“项目文化”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项目,其背后的组织文化和团队价值观至关重要。他提供了一些建立高绩效项目文化的具体策略,比如如何通过授权来激发团队的主人翁精神,如何构建一个鼓励试错和快速迭代的环境。这让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拔高了,不再局限于流程和工具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领导力和组织发展的高度。这本书的每一章末尾都有一个“自检清单”,这对我来说极其有用,它帮助我巩固了刚刚学到的知识点,并能立刻对照自身的工作状态进行反思和改进。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实践者,对那些讲了半天理论却找不到着力点的书非常反感。庆幸的是,这本《项目管理融会贯通》在理论深度和操作指南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书中对资源平衡和冲突解决的章节,简直是为我们这种常年跟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的项目经理量身定制的“冲突处理手册”。它详细分析了资源竞争的根本原因,并提供了一套基于协商和共赢的谈判技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教你如何使用甘特图或关键路径法,更强调了在应用这些工具时,如何根据项目的具体复杂度和不确定性来灵活调整工具的使用粒度。比如,在高度不确定的创新项目中,过度精确的传统计划反而会成为束缚,此时应该侧重于迭代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成熟稳重,没有太多浮夸的自我标榜,而是用事实和逻辑说话,透着一股子踏实可靠的气质。它真正做到了将“融会贯通”四个字落实到纸面上,是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一次全面且深刻的梳理与整合,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