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房子华人原创绘本 人之初 禹田文化
内容介绍:
从爸爸王国来的小精子,和妈妈王国中公主形成了新的生命,慢慢长大,并来到一个新的世界,开始新的旅程。
这是一部给孩子看的绘本,也是一本精美的画册;这是送给准妈妈收藏B超图的礼物,也是留给孩子回顾自己小小生命的纪念;这部绘本以艺术的方式解答了中国孩子长久以来的疑惑。其秀美雅致,科学严谨,都值得称颂。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除了“诗歌版”,另外还有一个“故事版”,敬请留意。
作者介绍:
安培
原美院绘本工作室成员,其画诗意优美。从央美毕业后,就职于河北电视台。《人之初》为其处女作。
吉葡乐,诗人、童话作家,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台湾第九届儿童文学牧笛奖获得者。
作为一位对审美有追求的家长,我不得不提一下这套书的整体艺术氛围。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本面向幼儿的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一本精致的艺术画册。整体的色调运用非常高级,大量采用了饱和度适中的莫兰迪色系,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想象力的氛围。设计师在构图上非常巧妙,即便是展现最日常的生活场景,也能捕捉到那种诗意的瞬间。举个例子,描绘“下雨天”的一页,没有采用常见的灰暗色调,而是用透明的、流动的色彩来表现雨滴的轨迹,反而让孩子觉得下雨天也充满了魔力。而且,角色的面部表情刻画得极其生动,不需要文字描述,一个眼神、一个嘴角上扬的弧度,孩子就能准确地捕捉到角色的情绪状态。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视觉素养”和“非语言信息解读能力”非常有帮助。我常常发现,孩子在看书时,会自己模仿书里人物的姿态,这说明书中的美学已经内化成了他们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评分我是一个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家长,尤其对于给小宝宝看的书,耐用性和材质安全是我的第一考量。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就被它坚实的精装外壳给“镇住”了。那种硬挺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不用担心孩子拿到手里没两下就把书角给弄卷了或者把书脊给弄坏了。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讲究,厚实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透明度,即便是小宝宝喜欢用手抠拉,也不容易撕裂。我特别喜欢它装订的平整度,无论怎么用力摊开,书页都能保持服帖,这对于那些喜欢趴在地上看书的孩子来说,简直是解放双手的设计。至于油墨和印刷的环保性,我特意留意了,没有任何刺鼻的气味残留,这一点让我对出版方的专业度肃然起敬。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快消品”的时代,能看到这样一套坚持使用高标准材料制作出来的儿童读物,真的让人感到欣慰。这套书的实体存在感,本身就是对阅读的一种尊重和投资,它注定会成为孩子童年记忆中可以反复触摸的物件。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藏,光是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让人觉得暖洋洋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细腻和温柔,它没有用那种说教式的口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在耳边轻声细语,将一些看似“大”的概念,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都化解成了孩子们能理解的小故事。插画的风格尤其出彩,色彩搭配既明亮又不刺眼,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细节,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眼睛总是忍不住在图画里四处搜寻新的发现,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我注意到,书里对于“友谊”和“分享”的描绘,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比如争抢玩具、分享零食这些孩子每天都会遇到的情境,书里给出的处理方式既充满了同理心,又很有建设性,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有效得多。可以说,这套绘本不仅是晚上睡前的绝佳伴读,更是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小麻烦”的教科书。每次读完,我都能感觉到孩子的情绪明显稳定了一些,他们开始学着用书里角色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哭闹或发脾气。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评分这套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它完全尊重了幼儿的注意力跨度,既不会拖沓到让人觉得沉闷,也不会短促到让人意犹未尽。每则故事都有一个清晰的引入、发展和圆满(或者说是有启发的)的收尾。我观察到,即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场景,作者也融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描写。比如,描述“吃水果”的章节,不仅写了水果的颜色,还细致描绘了咬下去时的“脆响”、果肉在舌尖上“爆开”的汁水感,以及那种清甜在口腔中散开的余韵。这种多维度的感官刺激,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视觉信息获取,升级成了一场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我发现,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更有意识地去描述自己闻到的气味、触摸到的质地,这无疑是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世界的细腻感知力。这套书的编排,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知识点,烹饪成了美味的阅读大餐。
评分这套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自我认知”这块大陆的描绘是多么广阔而深入。我们常常习惯于教导孩子“要懂事”、“要听话”,却很少引导他们去深挖“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里的每一篇故事,似乎都在巧妙地搭建一个安全的空间,让孩子可以将那些模糊的、难以命名的内心波动,投射到书中的角色身上。比如,书中对“好奇心”的赞美,不是把它描绘成“淘气”,而是展现了一种探索世界的内在驱动力,这极大地鼓励了我的孩子去提问和尝试。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失败”的定义进行了重塑。在某一个故事里,主角尝试了一件新事物但没做好,书里没有用“你真笨”来收尾,而是着重强调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学到的经验,这种积极的挫折教育,真的比我们平时苦口婆心地劝导有效一万倍。孩子现在更愿意在遇到困难时说:“我像书里的XX一样,再试一次!” 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和韧性,是这套书带给家庭最宝贵的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