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挪威排行榜Top 1,蟬聯榜上超過 50 週
◎瑞典排行榜Top 2
◎榮獲挪威書店業者大獎「年度最佳挪威小說」,以及挪威讀書俱樂部大獎
◎《紐約時報》Top 9、《洛杉磯時報》Top 3、「獨立書商協會」Top 2、《出版人週刊》Top 11
◎2011年英國Amazon暢銷榜,入選「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選書
◎2011年美國Amazon 推理懸疑類Best 10、《紐約時報》最注目小說
◎2012年都柏林文學獎初選入圍
内容简介
當雪人凝視著你,看不見的邪惡,正悄悄將你吞沒……
冰冷而黑暗的北歐暴力美學,再創連續殺人犯主題書寫新局!
締造系列最暢銷的登峰之作,改編電影由名導演馬丁.史科西斯執導
一再翻轉的真相,鬼斧神工的布局,毛骨悚然的場景
警探哈利.霍勒直探邪惡本質的代表作!
初雪即將降臨,雪人將會再現。
冰雪融化之時,他將帶走另一人……
小男孩半夜醒來,發現母親不見蹤影,但院子裡卻多出一個不知是誰堆起的雪人。母親最心愛的圍巾,就圍在雪人的脖子上,那排由黑色卵石組成的眼睛和嘴巴在月光下閃爍,雪人凝視著屋子,彷彿在微笑……
一封署名雪人的匿名信,讓警探哈利.霍勒特別留意新近發生的女性失蹤案。莫名出現在失蹤女子家院子裡的雪人,以及信中提到的連續殺人犯名字,更讓他確定這樁失蹤案件可能涉及犯罪。
哈利和手下成立專案小組展開調查,發現過去十幾年來的失蹤檔案有幾個驚人的共同點:失蹤者都已婚且有小孩,每年都在下初雪之後人間蒸發,失蹤現場附近總是堆了一個雪人,而且,她們再也不曾出現。
不久之後,傳來第二名女子失蹤的消息,不同的是,這次警方發現了她的蹤影:她的頭顱被擺在雪人的身體上……
神祕的信件是對哈利的挑戰或是嘲笑?以雪人為殺人記號的冷血犯人究竟是誰?總是徘徊在酒醉與清醒之間的哈利,首度得在自己的轄區內追緝連續殺人犯。當他越來越接近「雪人」的真面目,他的前女友蘿凱也被捲入這場致命的追緝。哈利必須犧牲自己,才能救回愛人……
作者简介
尤·奈斯博
「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挪威排行榜冠軍暢銷書。挪威圖書館借閱率排行榜,前20名有5本是奈斯博的作品。他拿過所有北歐的犯罪小說大獎,包括玻璃鑰匙獎、挪威史上最佳犯罪小說、書店業者大獎等,還獲得英國的「國際匕首獎」和美國的「愛倫坡獎」提名,作品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突破一千八百萬冊。
奈斯博曾是挪威知名的搖滾巨星,白天任職於金融業,利用晚上和週末時間演出。不久之後,他考上金融分析師的證照,被挪威最大的證券公司高薪挖走,然而工作和樂團越來越難以兼顧,瀕臨崩潰的奈斯博決定休半年長假,他帶著筆電,跳上飛機,前往地球最遙遠的彼端:澳洲,在那裡寫下日後讓自己聲名大噪的「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一集《蝙蝠人》。
奈斯博的讀者族群廣泛,涵蓋純文學讀者、冷硬推理、黑色小說讀者,以及通俗驚悚小說讀者。此外還受到英美犯罪小說名家一致擁戴,麥可.康納利稱讚他是「我最喜歡的驚悚作家」。評論家普遍認為奈斯博可與丹尼斯.勒翰、詹姆士.艾洛伊、麥可.康納利、伊恩.藍欽、雷蒙.錢德勒等名家相提並論,稱他是「挪威犯罪書寫的畢卡索」;德國《明鏡日報》則稱他是「斯堪地那維亞的奇蹟」。
哈利警探系列:
1.《蝙蝠人》
2.《蟑螂》
3.《知更鳥的賭注》(2011.05,漫遊者已出版)
4.《復仇女神的懲罰》(2011.08,漫遊者已出版)
5.《魔鬼的法則》(2011.11,漫遊者已出版)
6.《救贖者》(漫遊者預計2014出版)
7.《雪人》(2012.01,漫遊者已出版)
8.《獵豹》
獨立作:
《獵頭遊戲》(暫名,漫遊者預計2013第四季出版)
譯者介紹
林立仁
英國薩里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現為專職譯者。
精彩书评
奈斯博最新驚悚小說《雪人》讀來彷彿一首交響曲,當第一個合弦響起,讀者就被拉進一個奇特的世界,不斷受到細密鋪陳的情節引誘,沿著相互交織的主題和故事線前進,最後來到驚心動魄的結局。
——《圖書館期刊》
奈斯博最新小說《雪人》是上乘的驚悚小說,情節俐落、風格獨特、節奏優美、布局縝密……奈斯博是個極具洞察力的作家,能在每個該死的轉折處將哈利和所有次要角色寫得栩栩如生。
——《新聞日報》
奈斯博一點也不認為殘暴凶惡的行為可以用簡單的心理因素一語帶過,邪惡的根源是個謎……小說中最有看頭的是英雄,也就是奧斯陸警署的哈利.霍勒警監……另一個特色是令人莞爾的尖酸話語,藉由比較挪威與美國,毫不留情地攻擊挪威人的不安全感和裝模作樣。
——《費城詢問報》
精彩书摘
一九八○年十一月五日 星期三
這天,天空開始飄雪。早上十一點,大片雪花從無色天際落下,入侵魯默里克區的野地、庭院、花園、草地,猶如來自外太空的白色大軍。下午兩點,利勒史托市出動掃雪機。下午兩點半,莎拉.齊納蘭小心翼翼地駕駛她那輛豐田卡羅拉SR5,緩緩行駛在克羅路的獨棟洋房之間。十一月白雪鋪在蜿蜒起伏的鄉間道路上,宛如替馬路蓋上一層羽絨被。
莎拉覺得這些房子在白天看起來很不一樣,以致於她差點開過頭,錯過了他家的車道。她踩下煞車,車子猛然煞住。她聽見後座傳來呻吟聲,朝後照鏡望去,看見兒子擺出一張臭臉。
「不會花太久時間的,寶貝。」莎拉說。
她看見車庫前方的積雪之間露出一大塊黑色柏油路面,心知那個位置停過一輛搬家卡車。她覺得喉頭緊縮,只希望自己並未來得太遲。
「誰住在這裡啊?」兒子的聲音從後座傳來。
「媽媽認識的一個人。」莎拉說,下意識地在鏡子裡查看自己的頭髮。「等我十分鐘就好,寶貝。我把鑰匙留在車上,讓你聽收音機。」
她沒等兒子回話就下了車,踩著滑溜的鞋底,連走帶跑來到門口。這裡她來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是像這樣在大白天前來,完全暴露在鄰居窺探的視線中。倒不是說深夜來訪就顯得比較清白,不知道為什麼,這種行為在夜幕降臨後進行似乎比較恰當。
她聽見門鈴聲在門內響了起來,猶如受困於果醬罐的大黃蜂發出嗡嗡聲響。她感到急切之情在體內不斷升高,不由得朝鄰居窗戶瞥了一眼,卻不見任何動靜,窗戶上只映照著光禿禿的黑色蘋果樹、灰色天空和乳白色地面。過了一會,她終於聽見門內傳來腳步聲,這才鬆了口氣。片刻之後,她已在屋內,投身在他的懷抱中。
「親愛的,不要走。」她說,聽見自己的聲帶不由自主發出嗚咽聲。
「我非走不可。」他語氣平淡,顯然這句話很久以前就說得膩了,但他的雙手依然熟悉地在她身上游走,並不覺得厭膩。
「不對,你不是非走不可,」她在他耳畔低聲說:「你只是想離開,你不敢再繼續下去。」
「我走不走跟我們的事沒關係。」
她聽見他的口氣中透出些微怒意,同時感覺到他強壯溫柔的手滑下她的脊椎,伸進裙子腰帶,來到大腿上。他們就像一對配合嫻熟的舞者,熟知對方的每個動作、腳步、呼吸、節奏。首先他們會做愛;他們的性愛是純白色的,而這是美好的部分。做完愛之後,他們就得迎接黑暗的部分,也就是痛苦。
他的手在她外套上撫摸,在厚厚的衣料下找尋她的乳頭。他時常為她的乳頭神魂顛倒,無論如何總是會回到她的乳頭上,也許是因為他自己沒有乳頭的緣故。
「妳是不是把車停在車庫前面?」他問,話聲顯然有點焦躁。
她點點頭,覺得歡愉如同飛鏢射入她的腦際,帶來痛苦。她的性慾已為他張開雙翅,準備迎接他的手指。「我兒子在車上等。」
他的手陡然停住。
「他什麼都不知道。」她呻吟一聲,感覺到他的手開始撤退。
「妳丈夫呢?他在哪裡?」
「你說呢?當然是在上班啊。」
這次換她語帶惱怒。她之所以惱怒除了因為他提到了她丈夫,也因為她只要一說到丈夫就無法不惱怒。她的身體需要他,立刻就要。她拉下他的褲子拉鍊。
「不要……」他說,抓住她的腰際。她揮出另一隻手,摑了他一巴掌。他詫異地望著她,臉頰浮現紅色掌印。她微微一笑,抓住他的濃密黑髮,將他的臉拉到面前。
「你要走就走,」她輕聲說:「可是在你走之前,你得再幹我一次,明白嗎?」
她感覺他的氣息噴上面頰,這時他的吐息已接近喘息。她用空著的那隻手又摑了他一巴掌,另一隻手則感覺他的陽具在她手中逐漸膨脹。
前言/序言
推薦序
雪人看到了什麼?∕冬陽(推理評論人)
十一月初的奧斯陸,降下今年冬天第一場雪,室外已是銀白一片。剛下班的女子回到溫暖的家中,走進廚房,丈夫和孩子正忙著為她準備晚餐,氣氛一片和樂。
「我看到你們在院子裡堆的大雪人了,好漂亮。」女子愉悅地對兩人說。
丈夫停下正在切菜的手,語帶困惑地回應:「唔?我們沒有堆雪人啊。」
「是嗎?過來看看。」
女子領著丈夫和孩子走到客廳,視線穿過窗玻璃,看見庭院裡那尊巨大的雪人。
「大概是鄰居小孩來到我們家院子裡堆的吧。」作父親的這樣回答完,轉身回廚房繼續料理晚餐,女子也跟著離開了。
唯獨孩子還留在客廳,他的目光並沒有從雪人身上移開。
他覺得這尊雪人怪怪的。堆砌的地點有點太靠近房子了。偌大的庭院裡,雪人哪兒也不站,就正好站在可以看進這間屋宅、這處客廳的地方,用像是瞪視的眼神望著。
這實在太詭異了。
就是這詭異的、極富影像感的、令人微微泛起雞皮疙瘩的場景,深深烙印在挪威犯罪小說家尤.奈斯博的腦海中,於是將這簡短的畫面逐一化為文字、寫成故事,成了以哈利.霍勒警探為主角的第七部系列小說《雪人》的發展主軸。
台灣的讀者並不是從霍勒的登場作《蝙蝠人》開始接觸到這個犯罪小說系列,而是自第三作起,藉由《知更鳥的賭注》、《復仇女神的懲罰》與《魔鬼的法則》這三部小說構成的「奧斯陸三部曲」,在這個以挪威首都為中心的大敘事格局中,得以一窺北歐犯罪小說的迷人之處(系列一開始前兩部作品的舞台分別是澳洲雪梨與泰國曼谷)。
中文出版社之所以這樣安排,我想很可能是受到史迪格.拉森(Stieg Larsson)以「千禧系列」(Millennium series)在全球掀起閱讀熱潮的影響。向來對他國文化興趣缺缺的英語推理小說圈,居然在短時間內瘋狂地尋覓、大量地討論北歐犯罪小說,顯然事出有因。無論是針對福利北歐陰暗面的控訴、強調女權主義與種族平等的主張、抨擊極右派激進分子的立場、以及大量情色與暴力的犯罪描寫云云,拉森的小說不斷將讀者推回到犯罪推理小說的發展起始點:「觀察與思考是我們認識自己以及所處這個世界的最佳手段。」這或許就是拉森熱能夠席捲全世界、征服廣大讀者的核心魅力。
不管是百年前柯南.道爾筆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或是百年後史迪格.拉森創造的利斯貝特.莎蘭德,他們皆以卓越的觀察力與優異的思考力,引領讀者享受虛構小說世界中的娛樂趣味,卻又同時呈現真實生活中理當予以關注的諸多嚴肅面。尤.奈斯博也懷抱著相似的企圖,只不過哈利.霍勒這個角色可要比福爾摩斯與莎蘭德平凡許多,在智力或行動上並不具備超人色彩,然而他強烈的反英雄(Antihero)性格──挪威最優秀的警探,卻也是個沉溺於酒精、頑固且不願照章行事的麻煩人物──則加強了人物縱深,尤其與他警探的身分屢屢發生衝突,徘徊在職場與人生中只要踏錯一步便可能墜入永遠無法復返的深淵邊緣。為此,奈斯博在奧斯陸三部曲中著墨甚深,奠定了全系列穩健且成功的敘事基礎。
若以推理小說中「警察程序」(Police Procedural)這個子類型來看,哈利.霍勒系列無疑是相當標準的作品──系列主角雖然是警探霍勒,但偵察主體為挪威犯罪特警隊(及相關調查單位),以團隊組織而非一己之力調查犯罪事件。這合理彌補了前述霍勒「不具備超人色彩」的能力缺陷,並藉由諸多與霍勒或友好或對立或惺惺相惜的要角,豐富呈現霍勒的性格與事件的複雜度及戲劇性,且同時顯現公權力內部腐化所帶來的災難、受人情政治等因素的掣肘、律法無法顧及的陰暗死角等等,讓故事更貼近現實世界正在進行的模樣,進而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
除此之外,哈利.霍勒系列還有兩大引人入勝的特色。
其一是小說的敘事結構。奈斯博採第三人稱多線敘事的寫作方式,以哈利.霍勒的偵察團隊為主軸,運用多個時空、不同人物視點的支線跳躍式穿插其間,合力推動故事進行。如此鋪陳故事的手段對作者與讀者來說都是費心的嚴峻考驗,若稍有閃失,遺漏或錯置了某一段敘事線,抑或是情節過於冗蕪、缺乏吸引力而令人失去耐性,整部作品極可能因此歪斜瓦解,淪為失敗之作。然而,也因為這種敘事手法與犯罪調查本身具有相近的拼圖性質──線索斷了便得另起爐灶,看似死路一條的調查結果隨時可能接上另一條直指真相的活路,因而讓小說閱讀產生另一種特殊的興味。
其二是書名與該作主題微妙的對應關係。就拿已中譯的奧斯陸三部曲為例,「知更鳥」、「復仇女神」與「魔鬼之星」(五芒星)皆是具象的詞彙,在生物、神話與宗教上也都有其特殊的意涵,在奈斯博的筆下成為一種譬喻或是借代,將抽象的孤注一擲、正義、邪惡的概念,讓讀者在翻頁閱讀前便透過書名有了初步的想像。這是個有趣且大膽的作法,像是魔術師早早向觀眾透露了招式,最後仍展現一手令全場驚詫不已的戲法,在滿座掌聲中優雅謝幕。知更鳥能否順利度過寒冬?復仇女神的利劍將指向誰?魔鬼之星由誰所畫下?每個問號都懸在閱讀者的心頭,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小說的最後一頁才能獲得滿意的解答。
本書《雪人》也是延續了相同的手法,選用這麼一個充滿童趣、在寒冬中散發溫馨感,但其人形(doll)外表隱約帶著鬼魅色彩的型體,藉以表現「窺視的恐懼」這個主題。
《雪人》的故事走向較偏恐怖(Horror)風格,和奧斯陸三部曲相比顯得不那麼沉重,但往人心黑暗面的探索卻更進一步,頗有奈斯博心儀的作家──以《體內殺手》(The Killer Inside Me)、《親愛的,天黑之後再說吧》(After Dark, My Sweet)聞名的吉姆.湯普遜(Jim Thopson)的味道。
故事從一樁女性失蹤案展開,作母親的對丈夫與孩子不告而別,是出於自願還是遭人脅迫不得而知,孩子在住家附近的一尊雪人身上發現之前當聖誕禮物送給母親的一條圍巾,除此之外幾乎毫無線索可循。
霍勒與自卑爾根轉調來奧斯陸犯罪特警隊的新同事卡翠娜搭檔偵辦此案,調查過失蹤人口檔案資料後發現,過去十年,在挪威失蹤的女性人數與其他北歐國家相比高出許多,再加上霍勒先前曾收到一封內容關於雪人的怪信,他開始認為這是一個挪威犯罪史上少見的連續殺人犯(Serial Killer)正悄悄犯下的重大刑事案件。
不認同霍勒說法的同事戲稱這是他去FBI上課後的遺毒,一種沒道理的癡迷,瘋狂的連續殺人犯只會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出現,不會是挪威。直到下一樁失蹤案發生,事發現場附近的闇黑森林裡再度出現一尊雪人,雪人身上有著失蹤女性業已死亡的確切證據……
雪人是誰堆的?置放在事件現場的用意為何?霍勒收到的怪信是挑釁還是求援?連串的疑問背後隱藏著精密的算計與不能明說的動機,以及破案追凶所需的零碎線索。在懸疑緊張的查緝氣氛底下埋藏古典偵探小說的解謎趣味,推敲凶手的身分與意圖之餘同時也再次觸及了霍勒的人生及其個性的陰暗面,這種緊緊相扣、呼應的兩面性,成為閱讀本作時另一值得讀者玩味之處。
正因為如此細膩的書寫筆法,使得「連續殺人犯」這個在犯罪小說中常見的題材與人物,在本書中有了不一樣的面貌。奈斯博採取的並非病理解剖式的理論分析,或血流成河、赤裸殘虐的暴力描寫,而是讓「聽得見聲音,但看不清面貌」的犯罪者潛藏在書頁間,透過自己的發言、行凶設局的手法,以及包括霍勒在內的諸多調查者利用辦案技巧與經驗所完成的推理研判,最後由讀者自行拼湊出凶手的內心世界。
「我只是將腦海裡的故事,寫成文字『重述』一次。作家是沒辦法寫完整個故事的,得靠讀者自己運用想像力填補。我只能寫下10%的故事,剩下的90%全交給讀者了。」很喜歡奈斯博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過的這段話,我以為這絕非謙遜客套,而是誠懇的肺腑之言。寫在文章的最後留給將繼續往下翻讀的各位,看看閱畢《雪人》後,是否也認同這個主張?
雪人(奈斯博作品集4)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雪人(奈斯博作品集4)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