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23
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第一輯《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三大校長》《我們的朋友鬍適之》重磅上市!
2.教育盛,雖戰亂紛爭仍人纔輩齣、民力豐沛、國體嚮上,民國三大校長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堪稱民國教育的“盜火者”,執掌中國教育界之牛耳,開一代之風氣,引領時代之潮流!民國史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一部作品!
3.本書內容皆為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三人的學生與摯友執筆,內容客觀翔實、情感充沛真摯。兼具史料價值與通俗可讀性,是瞭解三大校長難得之佳作!
“他(蔡元培)長北大,讓教員學生的思想自由發展,自由辯論,自由發錶,雜誌如雨後春筍,思潮如波濤澎湃……孑民先生之發揚文化,其功不在禹下……”
“梅先生做人、讀書、做事,都可以拿慢、穩、剛三個字來代錶,而最令人想念他的,就是他的真誠。”
“伯苓先生的教育方針,除瞭讀誦中外曆史、地理、經史子集、中外文學文字以外,有三個新的政策:第一為科學,第二為體育,第三為閤群愛國。”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三位校長,同是瞭不起的民國教育界領袖,以造育青年人纔與提倡學術為終生事業,他們的成就昭垂後代。三人在辦學理念方麵特色明顯,在人格魅力方麵也頗有建樹。心懷救國,以教興國;以人為本,教師先行;學貫古今,中西閤璧,是三人共同的特點。《民國三大校長》匯集王雲五、羅傢倫、毛子水、葉公超等民國時期掀起過時代風浪的學者記錄、迴憶三位校長教育理念與為人治學的經典文章以饗讀者。
王雲五(1888—1979),廣東香山(今中山)人,原名雲瑞,字岫廬。現代著名齣版傢,曾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總經理,對中國近代齣版、文教事業做齣過重要貢獻。曾主持齣版“萬有文庫”等大型叢書,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1979年8月病逝於颱北。
羅傢倫(1897―1969),浙江紹興人,字誌希。1917年入北京大學,曾參與發起組織新潮社,創辦《新潮》月刊,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後赴歐美留學,1926年迴國,先後任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駐印度大使。1950年到颱灣後,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考試院副院長”等職,後病逝於颱灣。著有《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濛難史料考訂》等。
001 / 第一編 北大校長蔡元培
002 ... 蔡元培自述 / 蔡元培
026 ... 蔡孑民先生與我 / 王雲五
041 ... 對於蔡先生的一些迴憶 / 毛子水
045 ... 隨侍蔡先生的經過及我對他的體認 / 薑紹謨
052 ... 寜粵和談追隨蔡先生的經過 / 程滄波
058 ... 蔡元培先生的革命思想與活動 / 鄧嗣禹
075 ... 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 陶英惠
091 ... 蔡元培時代的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 / 羅傢倫 口述 馬星野(偉) 筆記
111 ... 青山有幸埋忠骨——蔡元培先生晚年在香港及逝世經過 / 關國煊
131 / 第二編 清華校長梅貽琦
132 ... 五月十九念“五哥” / 梅貽寶
139 ... 我最初認識梅月涵先生時的一件小事 / 王雲五
141 ... 梅貽琦—— 一位平實真誠的師友 / 葉公超
146 ... 酒杯邊的瑣憶——兼記梅貽琦先生飲酒的風度 / 黃季陸
159 ... 悼念先師梅月涵先生 / 劉崇
165 ... 迴憶梅月涵校長 / 羅香林
172 ... 在大樹底下躲雨——梅故校長月涵先生追憶 / 顧獻樑
177 ... 懷念梅校長——月涵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 徐賢修
181 ... 清華與我——賀“清華大學”七十五歲 / 孫觀漢
195 / 第三編 南開校長張伯苓
196 ... 張伯苓先生小傳 / 張源 譯
203 ... 五則故事話“南開” / 馬國華
210 ...“ 南開先生”張伯苓 / 丁履進
216 ... 南開大學和張伯苓——大學和大學校長的特色 / 吳大猷
225 ... 張伯苓與南開大學 / 寜恩承
267 ... 我在南開大學的前十年(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節選) / 何廉
282 ... 張、梅兩校長印象記 / 柳無忌
蔡元培自述
蔡元培
一、我所受舊教育的迴憶
我六歲(以陰曆計,若按新法隻四歲餘)入傢塾,讀《百傢姓》《韆字文》《神童詩》等。本來初上學的學生,有讀《三字經》的,也有讀《韆傢詩》或先讀《詩經》的,然而我沒有讀這些。我讀瞭三部小書以後,就讀四書。四書讀畢,讀五經。讀小書、四書的時候,先生是不講的,等到讀五經瞭,先生纔講一點。然而,背誦是必要的,無論讀的書懂不懂,讀的遍數多瞭,居然背得齣來。
讀書以外,還有識字、習字、對句的三法,是我瞭解文義的開始。識字是用方塊字教的,每一個字,不但要念齣讀法,也要說齣意義。這種方法,現在兒童教育上還是采用的,但加上圖畫,這是比從前進步瞭。習字是先摹後臨,摹是先描紅字,後用影格;臨則先在範本的空格上照寫,後來將帖子放在麵前,在彆的空白紙上照寫。初學時,先生把住我的手,助我描寫,熟練瞭,纔自由揮寫。對句是造句的法子,從一個字起,到四個字止,因為五字以上便是作詩,可聽其自由造作,不必先齣範句瞭。對句之法,不但名詞、動詞、靜詞要針鋒相對,而且名詞中動、植、礦與器物、宮室等,靜詞中顔色、性質與數目等,都要各從其類。例如先生齣瞭白馬,學生對以黃牛、青狐等,是好的;若用黃金、狡狐等作對,就不算好瞭。先生齣瞭登高山,學生對以望遠海、鑒止水等,是好的;若用耕綠野、放四海等作對,用顔色、數目來對性質,就不算好瞭。其他可以類推。還有一點,對句時兼練習四聲的分彆。例如平聲字與平聲字對,側聲字與側聲字對,雖並非絕對不許,但總以平側相對為正軌。又練習的時候,不但令學生知道平側,而且在側聲中上、去、入的分彆,也在對句時隨時提醒瞭。
我的對句有點程度瞭,先生就教我作八股文。八股文托始於宋人的經義,本是散文的體裁,後來漸漸參用排律詩與律賦的格式,演成分股的文體,通常雖稱八股,到我學八股的時候,已經以六股為最普通瞭。六股以前有領題,引用題目的上文,是“開篇”的意義,六股以後又有結論,可以見自領題到結論,確是整篇。然而,領題以前有起講(或稱小講)十餘句,百餘字;起講以前有承題,約四五句,二十餘字;承題以前有破題,僅二句,十餘字。這豈不是重復而又重復嗎?我從前很不明白,現在纔知道,這原是一種練習的方法。先將題目的一句演為兩句(也有將題目的若乾句縮成兩句的,但是能作全篇的人所為);進一步,演為四句;再進一步,演為十餘句;最後乃演為全篇。照本意講,有瞭承題,就不必再有破題;有瞭起講,就不必再有破題與承題;有瞭全篇,就不必再有破、承與起講。不知道何時的八股先生,竟頭上安頭,把這種練習的手續都放在上麵,這實是八股文時代一種笑柄:我所以不避煩瑣,寫齣,告知未曾作過八股文的朋友。
我從十七歲起,就自由地讀考據、詞章等書籍,不再練習八股文瞭。
二、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曆
北京大學的名稱,是從一九一二年起的。一九一二年以前,名為京師大學堂,包括師範館、仕學館等,而譯學館亦為其一部。我在一九〇六年曾任譯學館教員,講授國文及西洋史,這是我為北大服務之第一次。
一九一二年,我長教育部,對於大學有特彆注意的幾點:第一,大學設法、商等科的,必設文科;設醫、農、工等科的,必設理科。第二,大學應設大學院(即今研究院),為教授、留校的畢業生與高級學生研究的機關。第三,暫定國立大學五所,於北京大學外,再籌辦大學各一所於南京、漢口、四川、廣州等處(是時想不到各省均有辦大學的能力)。第四,因各省的高等學堂本仿日本製,為大學預備科,但程度不齊,於入大學時發生睏難,乃廢止高等學堂,於大學中設預科。(此點後來被鬍適之先生等所非難,因各省既不設高等學堂,就沒有一個薈萃較高學者的機關,文化不免落後,但自各省競設大學後就不必顧慮瞭。)
是年,政府任嚴幼陵君為北京大學校長。兩年後,嚴君辭職,改任馬相伯君。不久,馬君又辭,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辭,乃以工科學長鬍次珊君代理。一九一六年鼕,我在法國,接教育部電,促迴國,任北大校長。我迴來,初到上海,友人中勸不必就職的頗多,說北大太腐敗,進去瞭,若不整頓,反於自己的聲名有礙。這當然是齣於愛我的意思。也有少數的說,既然知道它腐敗,更應進去整頓,就是失敗也算盡瞭心。這也是愛人以德的說法。我到底服從後說進北京。
我到京後,先訪醫專校長湯爾和君,問北大情形。他說:“文科預科情形可問瀋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問夏浮筠君。”湯君又說:“文科學長如未定,可請陳仲甫君,陳君現改名獨秀,主編《新青年》雜誌,確可為青年的指導者。”因取《新青年》十餘本示我。我對於陳君,本來有一種不忘的印象,就是我與劉申叔君同在《警鍾日報》服務時,劉君語我:“有一種在蕪湖發行之白話報,發起的若乾人,都因睏苦及危險而散去瞭,陳仲甫一個人又支持瞭好幾個月。”現在聽湯的話,又翻閱瞭《新青年》,決意聘他。從湯君處探知陳君寓在前門外一旅館,我即往訪與之訂定,於是陳君來北大任文科學長,而夏君原任理科學長,瀋君亦原任教授,一仍舊貫;乃相與商定整頓北大的辦法,次第執行。
我們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我在譯學館的時候,就知道北京學生的習慣。他們平日對於學問並沒有什麼興會,隻要年限滿後,可以得到一張畢業文憑。教員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講義照樣印齣來,按期分散給學生,在講壇上讀一遍。學生覺得沒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雜書,下課時,把講義帶迴去堆在書架上。等到學期、學年或畢業的考試,教員認真的,學生就拼命地連夜閱讀講義,隻要把考試對付過去,就永遠不再翻一翻。要是教員通融一點,學生就先期要求教員告知他齣的題目,至少要求錶示一個齣題目的範圍。教員為避免學生的懷恨與顧全自身的體麵起見,往往把題目或範圍告知他們,於是他們不用功的習慣,得到一種保障瞭。尤其北京大學的學生,是從京師大學堂“老爺”式學生嬗繼下來的(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所以學生都被稱為老爺,而監督及教員都被稱為中堂或大人)。他們的目的,不但在畢業,而尤注重在畢業以後的齣路,所以專門研究學術的教員,他們不見得歡迎。要是點名時認真一點,考試時嚴格一點,他們就藉個話頭反對他,雖罷課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來兼課,雖時時請假,他們還是歡迎得很,因為畢業後可以有闊老師做靠山。這種科舉時代遺留下來的劣根性,是於求學上很有妨礙的。所以我到校後第一次演說,就說明“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然而,要打破這些習慣,隻有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著手。
那時候因《新青年》文學革命的鼓吹,我們認識瞭留美的鬍適之君。他迴國後,即請到北大任教授。鬍君真是“舊學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個人,所以一方麵與瀋尹默、瀋兼士兄弟及錢玄同、馬幼漁、劉半農諸君以新方法整理國故,一方麵整理英文係。因鬍君之介紹而請到的好教員,頗不少。
我素信學術上的派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讓他們並存,令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最明白的,是鬍適之君與錢玄同君等,絕對地提倡白話文學,而劉申叔、黃季剛諸君仍極端維護文言的文學,那時候就讓他們並存。我相信為應用起見,白話文必要盛行,我也常常作白話文,也替白話文鼓吹,然而我也聲明:作美術文用白話也好,用文言也好。例如我們寫字,為應用起見,自然要寫行楷,若江艮庭君用篆隸寫藥方,當然不可;若是為人寫鬥方或屏聯,即寫篆隸章草,有何不可?
那時候各科都有幾個外國教員,都是托中國駐外使館或外國駐華使館介紹的。學問未必都好,而來校既久,看瞭中國教員的闌珊,也跟瞭闌珊起來。我們斟酌瞭一番,辭退幾人,都按著閤同上的條件辦理。有一法國教員要控告我,有一英國教員竟要求英國駐華公使硃爾典來同我談判,我不答應。硃爾典齣去後說:“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長的瞭。”我也一笑置之。
我從前在教育部時,因各省高等學堂程度不齊,故改為各大學直接的預科,不意北大的預科,因曆年校長的放任與預科學長的誤會,竟演成獨立的狀態。那時候預科受瞭教會的影響,完全偏重英語及體育兩方麵,其他科學比較落後,畢業後若直升本科,則發生睏難。預科中竟自設瞭一個預科大學的名義,信箋上亦寫此等字樣。於是不能不加以改革,使預科直接受本科學長的管理,不再設預科學長。預科中主要的教課,均由本科教員兼任。
我沒有本校與他校的界限,常常為通盤打算,求其閤理化。是時北大設文、理、工、法、商五科,而北洋大學亦有工、法兩科,北京又有一工業專門學校,都是國立的。我以為無此重復的必要,主張以北大的工科並入北洋,而北洋之法科,剋期停辦。得北洋大學校長同意及教育部核準,把土木、工礦、冶金並到北洋去瞭,把工科省下來的經費用在理科上。我本來想把法科與法專並成一科,專授法律,但是沒有成功。我覺得那時候的商科,毫無設備,僅以一種普通商業學教課,於是並入法科,使已有的學生畢業後停止。
我那時候有一個理想,以為文理兩科是農工、醫藥、法商等應用科學的基礎,而這些應用科學的研究時期仍然要歸到文理兩科來,所以文理兩科必須設各種研究所,而此兩科的教員與畢業生必有若乾人是終生在研究所工作,兼任教員,而不願往彆種機關去的。所以完全的大學,當然各科並設,有互相關聯的便利。若無此能力,則不妨有一大學專辦文理兩科,名為本科,而其他應用各科,可辦專科的高等學校,如德、法等國的成例,以錶示學與術的區彆。因為北大的校捨與經費,絕沒有兼辦各種應用科學的可能,所以想把法律分齣去,而編為本科大學,然沒有達到目的。
那時候我又有一個理想,以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學,必植基於自然科學,而理科的學者最後的假定,亦往往牽涉哲學。從前心理學附入哲學,而現在用實驗法,應列入理科。教育學與美學,也漸用實驗法,有同一趨勢。地理學的人文方麵,應屬文科,而地質、地文等方麵屬理科。曆史學自有史以來屬文科,而推原於地質學的冰期與宇宙生成論,則屬於理科。所以把北大的三科界限撤去,而列為十四係,廢學長,設係主任。
我素來不贊成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孔氏的主張。清代教育宗旨有“尊孔”一款,已於一九一二年在教育部宣布教育方針時說他不閤用瞭。到北大後,凡是主張文學革命的人,沒有不同時主張思想自由的,因而為外間守舊者所反對。適有趙體孟君以編印明遺老劉應鞦先生遺集貽我一函,屬約梁任公、章太炎、林琴南諸君品題。我為分彆發函後,林君復函,列舉彼對北大懷疑諸點。我復一函與他辯,這兩函頗可窺見那時候兩種不同的見解,所以抄在下麵。
林君來函:
鶴卿先生太史足下:
與公彆十餘年,壬子始一把晤,匆匆八年,未通音問,至以為歉。屬辱賜書,以遺民劉應鞦先生遺著囑為題詞,書未梓行,無從拜讀,能否乞趙君作一短簡事略見示,謹撰跋尾歸之。
嗚呼!明室敦氣節,故亡國時殉烈者眾;而夏峰、梨洲、亭林、楊園、二麯諸老,均脫身斧鉞,其不死幸也!我公崇尚新學,乃亦垂念逋播之臣,足見名教之孤懸不絕如縷,尚望我公為之保全而護惜之,至慰至慰。雖然,尤有望於公者:大學為全國師錶,五常之所係屬。近者外間謠諑紛集,我公必有所聞,即弟亦不無疑信,或且有惡乎闒茸之徒,因生過激之論。不知救世之道,必度人所能行;補偏之言,必使人以可信。若盡反常軌,侈為不經之談;則毒粥既陳,旁有爛腸之鼠,明燎宵舉,下有聚死之蟲。何者?趨甘就熱,不中其度,則未有不斃者。方今人心喪敝,已在無可救挽之時,更侈奇創之談,用以嘩眾。少年多半失學,利其便己,未有不糜沸麇至而附和之者,而中國之命如屬絲矣。晚清之末造,慨世者恒曰去科舉,停資格,廢八股,斬豚尾,復天足,逐滿人,撲專製,整軍備,則中國必強。今百凡皆遂矣,強又安在?於是更進一解,必覆孔孟,鏟倫常為快。嗚呼!因童子之羸睏不求良醫,乃追責其二親之有隱瘵逐之,而童子可以日就肥澤,有是理耶?外國不知孔孟,然崇仁、仗義、矢信、尚智、守禮,五常之道未嘗悖也,而又濟之以勇。弟不解西文,積十九年之筆述成譯著一百二十三種,都一韆二百萬言,實未見中有違忤五常之語,何時賢乃有此叛親衊倫之論,此其得諸西人乎,抑彆有所授耶?
我公心右漢族,當在杭州時間關避禍,與夫人同茹辛苦,而宗旨不變,勇士也!公行時,弟與陳叔通惋惜,公行未及一送,申伍異趣,各衷其是。蓋今公為國宣力,弟仍清室舉人,交情固在,不能視若冰炭,故辱公寓書殷殷於劉先生之序跋,實隱示明清末季,各有遺民,其誌均不可奪也。弟年垂七十,富貴功名前三十年視若棄灰,今篤老尚抱守殘缺,至死不易其操。前年梁任公倡馬班革命之說,弟聞之
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這套書很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包裝精美 內容還沒有看 快遞也迅速 不錯
評分名社名傢好書就是收到的書邊角有摺損物流運輸不太好避免
評分名社名傢好書就是收到的書邊角有摺損物流運輸不太好避免
評分京東物流很負責。靠譜好書
評分這套書很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到貨很快,非常好,書也不錯,很值得買
評分這套係列叢書真的很不錯,很客觀,雖然有一些改動
評分很好的書,值得一讀
民國三大校長 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民國教育的“盜火者”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