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骨科影像学(翻译版)(原书第5版)

实用骨科影像学(翻译版)(原书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屈辉,王武 编
图书标签:
  • 骨科
  • 影像学
  • 医学
  • 翻译
  • 临床
  • 诊断
  • 骨骼
  • 关节
  • X线
  • CT
  • MRI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4466
商品编码:1521509369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页数:1072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实用骨科影像学(翻译版)(原书第5版)

原价:398.00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ISBN:9787030334466

页码:1062

版次:第1版

装帧:精装

商品重量:3 Kg

内容介绍

《实用骨科影像学(翻译版)(原书第5版)》共七部分和三十三章,包括骨放射学绪论、创伤、关节炎、肿瘤与肿瘤样病变、感染、代谢性与内分泌性疾病、先天性与发育异常。介绍了目前用于大量常见的骨关节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帮助选择最有效的放射技术,以便将检查费用以及病人的放射曝光剂量减到最小,强调将选择正确治疗所需要的信息提供给骨外科医生。

目录

第1篇 骨科影像学概述
第1章 骨科放射医师的职责
第2章 骨影像检查技术
第3章 骨的形成和发育
第2篇 外伤
第4章 创伤的放射学评价
第5章 上肢Ⅰ
第6章 上肢Ⅱ
第7章 上肢Ⅲ
第8章 下肢Ⅰ
第9章 下肢Ⅱ
第10章 下肢Ⅲ踝与足
第11章 脊椎
第3篇 关节炎
第12章 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
第13章 退行性关节疾病
第14章 炎症性关节炎
第15章 其他类型关节炎和关节病
第4篇 肿瘤和肿瘤样疾病
第16章 肿瘤及肿瘤样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第17章 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I
第18章 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Ⅱ
第19章 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Ⅲ
第20章 良性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Ⅳ
第21章 恶性骨肿瘤Ⅰ
第22章 恶性骨肿瘤Ⅱ
第23章 关节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第5篇 感染
第24章 肌肉骨骼感染的影像学评价
第25章 骨髓炎、感染性关节炎、软组织感染
第6篇 代谢和内分泌紊乱
第26章 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的放射学评估
第27章 骨质疏松、佝偻病及骨软化症
第28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第29章 Paget病
第30章 代谢及内分泌性疾病
第7篇 先天性和发育性异常
第31章 骨骼异常的放射学评价
第32章 上肢和下肢异常
第33章 骨骼侧弯和常见的畸形



穿越骨骼的视觉迷宫:解构疾病,精准诊断的影像导航 一、 导言:为何影像学在骨科诊疗中不可或缺? 骨骼,作为人体的支撑与运动之本,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骨骼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其易受外伤、退行性病变、感染、肿瘤等多种因素侵袭的特性,使得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医学领域的重大挑战。在疾病的早期发现、病变范围的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的监测过程中,一种“看见”骨骼内部结构,洞察隐匿病灶的强大工具应运而生——那便是影像学。 骨科影像学,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各种影像技术,借助人造的“眼睛”,穿透骨骼的坚硬外壳,深入探索其内部的细微变化。它不仅仅是诊断的辅助手段,更是骨科医生临床思维的延伸,是连接临床症状与病理改变的桥梁。精准的影像判读,能够帮助医生更早、更准确地识别骨折、脱位、关节炎、骨肿瘤、感染等骨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重拾健康生活。 二、 影像学在骨科诊疗流程中的核心地位 在骨科的临床实践中,影像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贯穿于疾病诊疗的各个环节: 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的补充与验证: 患者的诉说与医生的触诊,是诊断的起点。然而,许多骨科病变,特别是早期或轻微的损伤,可能在体表不显,或症状与影像所见存在差异。此时,影像学检查就如同为医生提供了另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客观地揭示骨骼、关节、软组织是否存在异常,从而验证或纠正初步的临床判断。例如,对于怀疑骨折的患者,X射线检查能直接显示骨骼的连续性是否中断;对于怀疑关节内部损伤的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则能清晰地评估韧带、半月板、软骨等软组织的完整性。 2. 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在许多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骨科疾病的关键,甚至是唯一的诊断手段。例如,骨肿瘤的性质、范围以及是否累及周围组织,通常需要依赖影像学来初步判断;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关节间隙狭窄情况,在X射线片上得以直观呈现;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则需要结合X射线、CT以及MRI等多种影像手段。 3.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骨科治疗方案的制定。 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影像学能够精确地定位病灶、评估病变范围、判断骨骼的完整性,为手术入路的选择、骨折复位的技术、假体植入的位置等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复杂骨折的内固定术前,需要通过CT扫描来了解骨折块的移位情况、是否存在粉碎,为选择何种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提供精确信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则需要通过X射线片测量股骨和髋臼的直径,以选择合适大小的假体。 保守治疗: 对于某些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保守治疗的力度和方法。例如,对于关节扭伤,虽然早期可能不显示明显异常,但后续的随访X射线或MRI可能揭示韧带损伤的程度,从而指导康复计划。 4. 监测疗效与预后评估: 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是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复发或进展的重要手段。 术后复查: 手术后,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骨折是否愈合、内固定物是否松动或断裂、关节是否复位良好等。 随访观察: 对于骨肿瘤、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定期的影像学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三、 骨科影像学的“工具箱”:从经典到前沿 骨科影像学并非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由多种成像模式组成的综合体系,它们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了强大的诊断“工具箱”。 1. X射线(Radiography): 作为最基础、最常用、最经济的骨科影像学检查方法,X射线凭借其在显示骨骼结构方面的优势,成为诊断骨折、脱位、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某些骨肿瘤等疾病的首选。它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的能力差异,在感光胶片或数字探测器上形成图像。通过不同的投照角度(如正位、侧位、斜位),可以更全面地观察骨骼的形态和位置。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技术能够提供断层面的图像,相较于X射线,它能够更精细地显示骨骼的细微结构,特别是对于复杂骨折、骨肿瘤的骨质侵蚀情况、关节内骨性病变、以及椎体后方的解剖结构等,CT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够重建三维图像,为手术规划提供更直观的参考。CT检查在骨折复位、骨肿瘤的良恶性判断、骨关节炎的精细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 MRI技术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神经以及骨髓等软组织结构。对于软组织损伤,如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肌腱断裂、关节囊破裂等,MRI是诊断的“金标准”。此外,MRI在骨髓炎、骨肿瘤的早期诊断、范围评估以及关节内病变的精细观察等方面,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它的无创性以及对软组织的敏感性,使其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4. 超声成像(Ultrasound): 超声检查以其实时性、无辐射、价格低廉的特点,在骨科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它尤其适用于评估浅表结构的病变,如肌腱炎、腱鞘囊肿、滑膜囊炎、肌肉撕裂、关节积液等。对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筛查,以及关节穿刺的引导,超声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5. 骨密度测定(Bone Densitometry): 主要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来测量骨骼矿物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早期发现骨质疏松,有助于预防骨折的发生。 6. 核医学检查(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如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可以反映骨骼的代谢活动。对于骨转移瘤、早期骨髓炎、应力性骨折等,骨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四、 深入骨骼的奥秘:解读影像中的“语言” 掌握骨科影像学,并非仅仅是认识各种影像设备,更重要的是能够“读懂”影像上的信息,将其转化为临床诊断的依据。这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积累。 1. 解剖结构的精准认知: 影像判读的基础是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只有熟悉正常骨骼、关节、肌肉、血管、神经的解剖位置、形态和毗邻关系,才能识别出异常。 2. 影像征象的学习与理解: 每一种疾病在影像上都会呈现出特定的“征象”,例如: 骨折: 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线、骨折块移位、成角、旋转等。 关节炎: 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囊性变等。 骨肿瘤: 骨质破坏(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骨膜反应、肿瘤边界、软组织肿块等。 感染(骨髓炎): 骨皮质破坏、死骨形成、骨膜反应、骨髓腔内信号改变等。 软组织损伤: 韧带、肌腱的连续性中断、信号异常、水肿等。 3. 多模式影像的联合分析: 许多复杂的骨科疾病,单凭一种影像检查难以全面评估。将X射线、CT、MRI等多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例如,对于骨肿瘤,X射线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破坏,CT可以评估骨质侵蚀的范围,MRI则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软组织侵犯情况及与重要血管、神经的关系。 4. 动态观察与纵向对比: 对于一些疾病,如生长发育异常、骨折愈合过程、肿瘤进展等,动态观察和与既往影像的对比至关重要。通过连续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5. 循证医学与循证判读: 影像判读并非孤立的思考过程,而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之上。学习和理解最新的影像诊断指南和专家共识,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判断。 五、 展望未来:影像学在骨科诊疗中的持续革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骨科影像学也在不断进步,涌现出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AI)在影像判读中的应用: AI算法能够辅助医生进行图像识别、病灶筛查、量化分析,有望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大规模的筛查和重复性工作中。 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结合: 这些技术能够将二维影像转化为逼真的三维模型,为手术规划、术中导航提供前所未有的直观体验,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定量影像技术的发展: 更加精确的定量分析,如骨代谢参数的测量、肿瘤负荷的量化等,有助于更客观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 介入影像学的兴起: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经皮穿刺活检、骨水泥注射等,为骨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微创、高效的选择。 六、 结语:影像学,骨科医师的“第三只眼” 在骨科诊疗的宏伟画卷中,影像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绚丽色彩。它不仅揭示了骨骼系统的“隐形杀手”,更指明了通往康复的“光明大道”。对于每一位骨科医生而言,掌握骨科影像学的精髓,就像拥有了“第三只眼”,能够穿透表象,直击本质,从而为患者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医疗服务。这套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骨科影像学的原理、技术、判读要点及临床应用,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在实践中游刃有余,为守护骨骼健康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接触骨科影像学的初学者,我常常感到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而这本《实用骨科影像学(翻译版)(原书第5版)》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从最基础的解剖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讲解了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影像学表现,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常见骨科疾病的影像诊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诊断思路的阐述。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影像征象,更重要的是教会读者如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一步步地进行鉴别诊断,最终得出最准确的结论。书中提供的诊断流程图和表格,为我梳理了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例如,在诊断肩关节疼痛时,书中会先列出常见病因,然后详细讲解不同病因在影像上可能出现的表现,并给出鉴别要点。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我的学习门槛,也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这本书也鼓励我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让我真正地掌握了骨科影像学的精髓。

评分

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程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影像学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影像学与临床病理生理机制的联系,以及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劣势和选择原则。例如,在评估软组织损伤时,书中会详细介绍超声、MRI在肌腱断裂、韧带损伤等情况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给出具体的扫查方案和图像判读要点。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罕见骨科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也有提及,这对于拓宽我的视野,提升我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非常有益。它鼓励我去思考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以及如何通过多模态影像学的结合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我能在其中找到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骨科影像,但有时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影像解读起来颇感吃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对临床常见问题的高度关注,并且提供了非常详尽的诊断依据。例如,在骨盆骨折的分类和影像学诊断方面,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骨折类型,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骨折的影像学特征、力学原理以及治疗选择与影像的关系,这对于我理解骨盆骨折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患者,影像报告的描述让我有些困惑,于是我翻阅了这本书,书中关于腰椎退行性变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椎管狭窄的评估标准,都给了我非常清晰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与外科医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随时随地在我身边,解答我的疑问,帮助我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硬壳封面,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文字和图像的排版也相当考究,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打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面而来,瞬间就将我带入了学习的氛围。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将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表现通过精美的插图一一呈现的方式,很多时候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能帮助我快速建立起直观的认识。例如,在描述骨折愈合过程时,书中通过多幅连续的示意图,从最初的血肿形成到骨痂的形成,再到最终的骨骼重塑,整个过程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让我对这个生理过程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理解。不仅仅是骨折,对于各种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书中也配有大量高质量的X光、CT、MRI影像图片,并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标注出关键的影像学征象,这对我日后的临床阅读影像报告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也令人称道,专业术语的翻译准确到位,语句流畅自然,读起来丝毫没有生硬感,仿佛就是一本为中文读者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照本宣科”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本“实战指南”。书中充满了各种真实病例的影像图片,并且对这些图片进行了精细的标注和分析,非常贴近临床实际。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儿童骨骼发育异常的章节,通过大量的X线片,展示了不同年龄段儿童骨骺发育的正常变异,以及一些常见发育性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这对于我鉴别诊断工作中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影像学报告的书写规范和技巧,这对于我提升报告的专业性和清晰度非常有帮助。每次遇到疑难病例,我都会习惯性地翻阅这本书,它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路。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提示”或“注意”栏目,里面往往总结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或者最关键的诊断要点,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经验总结。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骨科影像学佳作,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医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