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电除尘用高压整流变压器》等625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实施日期见附件工)及工项纺织行业标准修改单(见附件2)。 其中:机械行业标准285项、汽车行业标准22项、制药装备行业标准6项、纺织行业标准46项、轻工行业标准工6项、化工行业标准工9项、冶金行业标准2 项、石化行业标准34项、船舶行业标准4项、黄金行业标准工项、通信行业标准190项,现予以公告。
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 版,汽车、制药装备及化32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纺织、黄金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轻工业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 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 版。
附件:工9项化工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
HG/r 20580—2011 钢制化工容器设计基础规定
附:条文说明
HG/T 20581—2011 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
附:编制说明
HG/T 20582—2011 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附:编制说明
HG/T 20583—2011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附:条文说明
HG/T 20584—2011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附:条文说明
HO/T 20585—2011 钢制低温压力容器技术规定
附:编制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这本书的权威性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它是由行业内的专家团队编写,并且经过了严格的审定,这使得书中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接触钢制化工容器的工程师来说,能够拥有一本如此详尽且权威的设计指南,无疑是极大的福音。书中在结构设计的部分,对于容器的形状、支撑结构、管口布置等都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指导,并且考虑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况,例如高温、高压、低温等极端工况下的设计要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热应力分析的章节,它解释了如何计算和控制热膨胀带来的附加应力,这对于设计在温度变化剧烈的工艺环境中的容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防腐蚀和防爆设计的阐述,也体现了其全面的视角,确保了容器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我会在我的设计项目中使用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分这本书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实用性。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在传统设计方法中难以处理的特殊工况,而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实用的技巧。例如,在设计一些大型或者形状复杂的容器时,书中关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和解释,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结构的受力情况,并优化设计方案。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不同材料之间的焊接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来保证接头的强度和密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容器稳定性设计的讨论,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防止容器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稳,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加固措施。对于那些需要承受外部载荷(如风载、地震载荷)的容器,这本书也给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设计建议。这本书是我的设计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这是一本我一直很期待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对于从事化工设备设计的朋友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这本书的结构清晰,从基本的材料选择、力学计算到结构设计,再到焊接、检验和安全要求,几乎涵盖了钢制化工容器设计的全流程。我尤其欣赏它在材料科学方面的深入探讨,对于不同钢材的性能、适用性以及如何应对腐蚀性介质的选择,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确保容器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例如,在探讨不同合金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韧性以及耐高温、耐低温性能时,书中给出的图表和公式非常实用,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设计中。此外,书中对于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的部分,也遵循了最前沿的工程实践,确保了设计出来的容器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和操作条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有些晦涩,但对于工程师而言,它就像一本宝典,能够帮助我们规避很多潜在的设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我还会定期翻阅这本书,因为它所包含的知识是不断更新和演进的,而这本书正好捕捉到了当前行业内的最佳实践。
评分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深入的钢制化工容器设计框架。它不仅仅局限于工程计算,还涵盖了材料科学、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我从书中了解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强度要求,更需要考虑长期使用的可靠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钢材的性能特点、加工性能以及成本效益的分析,帮助我能够更明智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容器结构稳定性的讨论,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提高容器的整体稳定性,并有效抵抗各种外部载荷。这对于设计大型或高耸的容器至关重要。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化工设备设计领域的新人,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系统地梳理了钢制化工容器设计的核心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都给予了非常详尽的解释。我一直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原理感到有些困惑,特别是关于各种系数的选取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而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大量的实例,将这些复杂的问题一一化解。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为什么需要考虑某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设计的。书中关于材料屈服强度、蠕变寿命以及疲劳寿命的讲解,让我对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强度计算、稳定性校核等,书中给出的详细步骤和公式,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我非常感激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设计基础,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论述所吸引。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更像一本深入浅出的教科书,将复杂的工程原理通过清晰的图文和公式得以阐释。在设计压力容器时,我最关心的就是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它详细介绍了不同设计规范在安全裕度上的考量,以及如何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经济效益。书中对于疲劳分析和断裂力学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在处理周期性载荷或者存在应力集中风险的设计时,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评估容器的寿命,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焊接工艺和无损检测方法时,提供的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这对于保证焊接质量、减少返工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它不仅提供了设计的方法,更传递了对工程质量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为化工行业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它系统地阐述了钢制化工容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内容翔实,逻辑严谨。书中对于压力容器的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各种应力(如薄膜应力、环向应力、轴向应力、弯曲应力)的精确计算和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校核方法。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载荷条件和材料性能,选择最合适的容器结构形式,以及如何优化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强度和经济效益。书中关于焊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部分,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来保证焊接质量。这本书将成为我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钢制化工容器的设计时,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它不仅仅提供了计算公式和设计图纸,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些典型化工设备(如储罐、反应釜、换热器)的设计细节分析。它详细讲解了这些设备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设计耐腐蚀容器时,书中对于不同防腐材料的选型、施工工艺以及使用寿命的评估,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这使得我能够根据具体的工艺介质和操作条件,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容器的长期稳定运行,并降低维护成本。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钢制化工容器设计方方面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全面的参考书。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标准和规范的引用,以及对这些标准背后原理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规范条文,而是深入地分析了这些规范的制定依据,以及它们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我关注了书中关于容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手段,如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等,以及这些检测方法在保证容器整体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书中还讨论了容器的安装和维护方面的注意事项,这对于确保容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样至关重要。对于那些需要从设计到交付整个流程都进行严格把控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钢制化工容器的细节设计知识。它在讲解压力容器设计时,特别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并且在各个环节都融入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理念。书中对于容器的封头、管口、支撑等关键部位的设计,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疲劳设计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疲劳失效的因素,并提供了有效的疲劳寿命预测和设计方法。这对于那些经常承受循环载荷的容器设计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关于容器的保温、隔热以及防冻裂等方面的设计建议,这在许多特定的化工生产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