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套装包含以下2本图书: |
| 2019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复习宝典 | 定价: | 58.00 |
| 2019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与全真模拟 | 定价: | 52.00 |
总定价:110.00 元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 科学导读(2)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3) 逻辑图解(3) 本章考情(3) 考点梳理(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7) 核心考题(7)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9) 逻辑图解(9) 本章考情(9) 考点梳理(1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4) 核心考题(14)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6) 逻辑图解(16) 本章考情(17) 考点梳理(1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5) 核心考题(25)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9) 逻辑图解(29) 本章考情(29) 考点梳理(3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5) 核心考题(35)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38) 逻辑图解(38) 本章考情(38) 考点梳理(3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4) 核心考题(45) 第六章教育制度(48) 逻辑图解(48) 本章考情(48) 考点梳理(4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55) 核心考题(55) 第七章课程(58) 逻辑图解(58) 本章考情(59) 考点梳理(5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71) 核心考题(71) 第八章教学(75) 逻辑图解(75) 本章考情(76) 考点梳理(7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94) 核心考题(95) 第九章德育(97) 逻辑图解(97) 本章考情(98) 考点梳理(9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06) 核心考题(106)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109) 逻辑图解(109) 本章考情(109) 考点梳理(11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16) 核心考题(116) 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119) 科学导读(120) 第一章中国古代教育(121) 逻辑图解(121) 本章考情(124) 考点梳理(12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53) 核心考题(154) 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158) 逻辑图解(158) 本章考情(159) 考点梳理(16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74) 核心考题(175) 第三章中国现代教育(179) 逻辑图解(179) 本章考情(179) 考点梳理(18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193) 核心考题(193) 第四章外国古代教育(196) 逻辑图解(196) 本章考情(197) 考点梳理(19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08) 核心考题(209) 第五章外国近代教育(212) 逻辑图解(212) 本章考情(213) 考点梳理(21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37) 核心考题(238) 第六章外国现代教育(241) 逻辑图解(241) 本章考情(243) 考点梳理(24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68) 核心考题(268)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271) 科学导读(272)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273) 逻辑图解(273) 本章考情(273) 考点梳理(27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75) | 核心考题(275)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77) 逻辑图解(277) 本章考情(277) 考点梳理(27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286) 核心考题(286)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解释(290) 逻辑图解(290) 本章考情(291) 考点梳理(291)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03) 核心考题(303) 第四章学习动机(308) 逻辑图解(308) 本章考情(308) 考点梳理(30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13) 核心考题(314) 第五章知识的建构(318) 逻辑图解(318) 本章考情(318) 考点梳理(31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22) 核心考题(322)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326) 逻辑图解(326) 本章考情(326) 考点梳理(326)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29) 核心考题(330)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332) 逻辑图解(332) 本章考情(332) 考点梳理(33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35) 核心考题(336) 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338) 逻辑图解(338) 本章考情(338) 考点梳理(33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43) 核心考题(343) 第九章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346) 逻辑图解(346) 本章考情(346) 考点梳理(347)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48) 核心考题(349) 第四部分教育研究方法(351) 科学导读(352)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353) 逻辑图解(353) 本章考情(354) 考点梳理(35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61) 核心考题(361)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364) 逻辑图解(364) 本章考情(364) 考点梳理(365)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70) 核心考题(370)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372) 逻辑图解(372) 本章考情(373) 考点梳理(373)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76) 核心考题(377)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379) 逻辑图解(379) 本章考情(379) 考点梳理(380)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83) 核心考题(383)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385) 逻辑图解(385) 本章考情(386) 考点梳理(386)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393) 核心考题(393) 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397) 逻辑图解(397) 本章考情(398) 考点梳理(39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05) 核心考题(405) 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408) 逻辑图解(408) 本章考情(408) 考点梳理(408)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11) 核心考题(411) 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413) 逻辑图解(413) 本章考情(413) 考点梳理(414)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17) 核心考题(417) 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419) 逻辑图解(419) 本章考情(419) 考点梳理(419) 本章易考易错易混问题指导(422) 核心考题(422) 附录(424) |
《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复习宝典》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一、考情揭秘,定向导航
本书每部分开篇的“科学导读”对2010~2018年各章的真题数量和分数进行了分析,每章都就该章在历年真题中的考查形式、分值和考点编制成表,部分重要考点下列出近年的真题,将各章近几年的考查情况、命题方式尽数呈现的考生面前,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
二、系统梳理,细说重点
本书每章的“逻辑图解”都对本章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考点梳理”对每个考点的进行系统精讲,帮助考生全面、深入理解知识点。“本章易考易混易错问题指导”提示考生复习重难点。为考生建立清晰的知识脉络,呈现完整的考试内容,从而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查对象。
三、核心考题,提升能力
精心命制核心考题。为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本书每章都精心编制了“核心考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易考易混易错知识点,提升考生实战能力。配套的“答案解析”对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细致剖析,进一步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四、移动自习,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核心考点免费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随时看。《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复习宝典》本书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编写。内文编排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一共十章;第二部分——中外教育史,共六章;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共九章;第四部分——教育研究方法,共九章。在每一部分的文前,都设置有“科学导读”,清楚讲解了每个学科的考查重点和复习建议。并且在每一章中都设置有“逻辑图解”“本章考情”“考点梳理”“本章易考易混易错问题指导”“核心考题”五个模块,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考试情况、吃透考点、巩固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强化训练能力。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一)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二)
赠品: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情分析
《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与全真模拟》是由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根据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1. 真题解析 简明易懂
这部分内容以试卷形式出现,解析详细。该部分内容包括10年真题及解析,旨在锻炼考生的解题思维、答题技巧,使考生通过真题的研究学习,切实掌握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向。
2.考情分析 突出重点
该部分对2010~2018年的真题试卷与考试大纲的符合程度、试题难易程度、考核重点趋向等进行了总体评价,对题型、分值比例、考点分布、高频考点等进行了分析。有助于考生比较直观清晰地把握考试的总体脉搏。
3.全真模拟 紧扣大纲
本书模拟试卷的题目设置、试题难度和试卷装订形式等均与大纲要求相契合,模拟题所含考点较为全面,方便考生进行自检自测,检查自身复习效果。
4.移动自习 随时随地
购书享有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多样增值服务,内含:核心考点免费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随时看。考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上自习。
《中公版·2019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与全真模拟》专为参加2019年考研教育学专业的考生量身打造,旨在帮助考生理清命题思路、探明命题方向,洞悉考核重点及检测自身知识。鉴于此,本书包括2009~2018年共10年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2套2019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以及2010~2018年的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情分析,分析了每年的每个题型考查情况和考试趋势。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备考”气息,厚度适中,但内容密度简直让人望而生畏。我主要关注的是它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梳理方式。说实话,初次翻阅时,我对它那种大块堆砌式的理论陈述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比如,在涉及教育哲学流派的梳理上,作者似乎更倾向于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每介绍一个思潮,都会紧跟着一大段对其核心观点的引用和解读。这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考生来说或许是查漏补缺的好帮手,但对于像我这种需要从零开始搭建知识体系的新手来说,缺乏清晰的脉络图和知识结构导览,着实让人感到迷茫。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繁复的文字中找出不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很多关键概念的界定不够“精准”,更像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概述。尤其是一些跨学科的内容融合,比如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的交叉分析,处理得略显生硬,读起来总感觉是两本书硬塞在了一起,缺乏流畅的过渡和深入的批判性思考引导。希望后续的复习中,我能找到更有效的“解码”方法来消化这些内容,否则仅靠死记硬背,应付复杂的论述题恐怕会力不从心。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在于其内容的广度,但深度挖掘和系统构建方面,读者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去“再加工”。
评分从纸张和印刷质量来看,这套书的投入显然是中规中矩的,符合大众化考试用书的成本控制标准。纸张不算特别细腻,但也不至于反光严重到影响长时间阅读。然而,装订方面却暴露出了一个实际使用中的大问题:由于内容非常庞大且厚重,每本书的翻页体验都很差。书脊的胶水粘合似乎不够牢固,在多次翻阅查找特定章节时,我明显感觉到书页有松动的迹象,尤其是中间部分,很难平摊开来,这在需要对照不同章节进行横向比较学习时,极大地影响了效率和耐心。一个备考资料,其物理形态的耐用性和便利性是衡量其是否“贴心”的重要标准。一个好的工具书应该能够承受高强度的翻阅和标记,而这套书的物理结构让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使用,生怕用几次就散架了。这让我不禁怀疑,设计者在考虑内容的同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考生在临考冲刺阶段那种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场景。对于一套需要陪伴我们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宝典”而言,这种基础的耐用性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遗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一场视觉的挑战,大量使用了密集的文字和不规则的引用框,这极大地影响了我的阅读体验和记忆效率。我特别想吐槽的是其例证的选择,虽然作者似乎努力想用鲜活的案例来支撑抽象的理论,但很多案例陈旧得像是从上个世纪的教科书中直接摘录下来的,对于当前教育热点和新出现的教育现象几乎没有涉及。举个例子,当讲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时,书中引用的案例还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的简单应用层面,完全没有体现出近年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或者混合式学习的最新进展。这种滞后的案例不仅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代教育的复杂性,反而可能误导我们对“教育先进性”的判断标准。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重要的术语和核心概念,在不同的章节中,其定义和侧重点似乎存在微小的偏差,这在要求精准表述的考试中是非常致命的。我不得不反复比对,甚至不得不去查阅其他权威教材来核实,这无疑大大拖慢了我的复习进度。一套旨在提供“宝典”的用书,其内容的更新速度和对时代脉搏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很遗憾,在这方面,我感受到了明显的不足。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对“基础”和“综合”二字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在基础知识的梳理部分,它采用了大量的表格和清单来罗列知识点,试图用清晰的结构来辅助记忆。但这些表格往往只是信息的堆砌,缺乏必要的逻辑串联和层级划分。比如,在介绍某一教育理论家的生平贡献时,所有的信息点都被塞进了一个两栏的表格里,使得读者难以分辨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必须牢记的核心观点。这种试图“一网打尽”的做法,反而造成了信息过载,使得重点不突出。而到了综合应用部分,也就是论述题的准备环节,它提供的范文和思路框架又显得过于僵化和套路化,几乎是一种“万能模板”式的指导。我尝试按照这种模式来构建自己的论述,发现很容易写出缺乏个人见解和批判色彩的空洞文章。真正的教育学考试,需要的是考生展现出对教育现象的深度反思能力,而这本书提供的模板,似乎更像是鼓励考生走捷径,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暴露思维的扁平化。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习题和模拟测试部分的感受比较复杂,它体现出一种“量大管饱”但“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首先,真题的收录看起来很全,至少覆盖了近几年的考试年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实战演练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然而,当我真正动手做模拟题时,发现很多题目设计得过于“偏门”或者说“怪诞”,它们似乎是为了追求题目的区分度而刻意设置了刁钻的陷阱,而不是真正考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让人抓狂的是解析部分,很多题目的解析篇幅短得令人发指,通常只给出一个最终答案,然后用一两句话简单带过,根本没有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知识点回顾以及不同选项的辨析过程。对于那些我本来就模糊不清的知识点,仅仅知道正确答案是于事无补的,我需要的是一个清晰的逻辑链条来解释“为什么是A而不是B”。这种简略的解析,使得这本书在“教你如何做题”这个层面上的效力大打折扣,我感觉我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去“强行匹配”答案,而不是通过解析来真正掌握方法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