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 湖北新华书店

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凌超,徐峰 著
图书标签:
  • 家具
  • 红木
  • 硬木
  • 木材
  • 鉴赏
  • 收藏
  • 工艺
  • 设计
  • 装修
  • 家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8298
商品编码:1385110734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 作者 海凌超,徐峰
定价 9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58298 出版日期 2016-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2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以QB/T 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附录A所列的树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收录80余种国内外常见的红木与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用木材树种外,还有数种埋地几千年至几万年的名贵阴沉木。
采用图鉴的形式编著,内容丰富、记载翔实、图文并茂。多数种类附有树木形态图或原木形态图,木块实体图,木材宏观和微观结构图,家具或工艺品实物图。对各种木材的木文化故事与木美学元素进行探讨,更增添本书的鉴赏性与实用性。
本书是红木家具收藏爱好者、木文化及木美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家具设计制造人员、木材商贸与质检人员鉴别木材查阅使用。

   作者简介
徐峰,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首席教授、研究所所长,现任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广西大学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是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从事木材学的教学科研近40年。特长木材树种鉴别、树木年龄鉴定。为国内知名的木材鉴别专家,被誉为“木材鉴定行业的福尔摩斯”。

   目录
1 檀香紫檀1
2 降香黄檀7
3 刀状黑黄檀16
4 阔叶黄檀20
5 卢氏黑黄檀24
6 东非黑黄檀27
7 交趾黄檀31
8 奥氏黄檀
巴里黄檀37
9 微凹黄檀41
10 乌木 46
11 苏拉威西乌木50
12 崖豆木53
13 铁刀木57
14 刺猬紫檀60
15 越柬紫檀65
16 印度紫檀68
17 大果紫檀71
18 鸟足紫檀74
19 非洲紫檀77
20 安哥拉紫檀80
21 缅茄木83
22 印茄86
23 摘亚木89
24 古夷苏木92
25 甘巴豆96
26 赛鞋木豆99
27 小鞋木豆102
28 黑铁木豆105
29 红铁木豆108
30 香脂木豆111
31 木荚豆114
32 阔变豆117
33 圭亚那蛇桑120
34 维腊木123
35 风车木126
36 坤甸铁樟木129
37 铁线子132
38 檀香木135
39 胶漆树139
40 黑胡桃142
41 重蚁木145
42 翼红铁木149
43 橡胶树152
44 巴拉圭苏木155
45 黑苏木158
46 军刀豆161
47 马达加斯加榄仁164
48 柚木167
49 黄杨木170
50 苏木173
51 格木176
52 坡垒179
53 红锥182
54 水青冈185
55 金丝李188
56 铁力木191
57 山核桃194
58 枫杨197
59 香樟200
60 檫木203
61 楠木206
62 台湾相思210
63 小叶红豆213
64 白木香216
65 石楠219
66 母生222
67 海南子京225
68 蚬木228
69 榔榆231
70 榉木234
71 香椿237
72 龙眼240
73 荔枝244
74 细子龙247
75 水曲柳250
76 桑树253
77 乌墨蒲桃256
78 火力楠259
79 红豆杉262
80 蒙古栎266
81 紫油木269
82 黄连木273
83 山枣276
84 阴沉木279
中文名称索引288

   编辑推荐
第二版在保持上版内容和编辑体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目前是市场上关注度比较大的树种,尤其是红木树种。新增的树种主要有:貌似并冒充檀香紫檀市场俗称血檀的染料紫檀。貌似并冒充降香黄檀的越南香枝木等。对于这些相似种的鉴别,从实木材色、纹理结构,木材宏观及微观特征,通过图文比较方式加以区别,使读者一看就懂。

   文摘

   序言

《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 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家具材料专著,由湖北新华书店精心推出。本书旨在为广大红木爱好者、家具收藏者、设计师、家具制造从业者以及对珍贵硬木材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的鉴赏指南。 一、 内容架构与深度解析 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升级,内容更为详实,图片更为精美,力求呈现当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市场动态。 红木篇: 经典品鉴: 深入剖析了国标红木的三十三类名贵硬木,对每一种木材的植物学特征、产地分布、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宏观的材性分析,到微观的纹理、色泽、气味等细节,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价值评估: 结合当前市场行情,分析了不同红木种类的稀有程度、加工难度、工艺要求等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与参考依据,帮助读者理性判断红木家具的市场价值。 真伪辨别: 针对市场上存在的仿冒、掺假现象,本书提供了详实的鉴别技巧,包括木材的微观结构特征、化学成分检测(如气味、荧光反应等)、声学特性以及外观上的细微差别等,助您慧眼识珠,避免受骗。 工艺与应用: 详细介绍了不同红木在家具制作中的应用特点,不同部位的选材、烘干、储存等工艺环节。同时,也探讨了红木家具的保养与修复知识,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文化溯源: 追溯了红木家具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深入解读了不同时期红木家具的风格演变、工艺创新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在鉴赏材质的同时,也能品味深厚的文化底蕴。 名贵硬木篇: 扩展视野: 本版将视野从传统的国标红木扩展到其他具有极高收藏和使用价值的名贵硬木,如黄花梨、紫檀等备受追捧的稀有木材。 特有属性: 深入研究了这些名贵硬木在材性、纹理、色泽、香味等方面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在家具制作中的特殊工艺要求和艺术表现力。 市场洞察: 提供了对这些名贵硬木家具的市场行情分析,包括其稀缺性、文化附加值、投资潜力等,为收藏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 科学严谨的鉴赏方法 本书强调科学严谨的鉴赏方法,结合了植物学、木材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知识,为读者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多维度分析: 不仅注重木材的宏观外观特征,如纹理、色泽、光泽,更深入探讨了木材的微观结构,如管孔、射线、纤维等,这些细节往往是辨别木材真伪和优劣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结合: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真实家具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不同木材在家具制作中的实际效果,以及不同工艺对家具美感的影响。 专业术语解读: 对家具行业和木材学领域常用的专业术语进行清晰的解释,降低了阅读门槛,使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三、 精美实用的插图与版式 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力求极致,采用了高清晰度的实物图片,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各种木材的纹理、色泽和质感。 高清实拍: 精选大量高清实拍图片,包括原木、板材、家具成品以及木材微观结构图,力求真实再现木材的天然美感。 图文并茂: 每一处木材的介绍都配有相应的图片,形成图文并茂的阅读体验,加深读者的理解和记忆。 清晰排版: 采用人性化的排版设计,清晰的章节划分,易于检索和阅读,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四、 目标读者群体 红木爱好者与收藏家: 帮助您深入了解红木的奥秘,提升鉴赏能力,在收藏过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家具设计师与从业者: 提供专业、详实的材料知识,助力您的设计创新和产品开发。 普通消费者: 帮助您在选购红木家具时,辨别真伪,了解价值,避免盲目消费。 对珍贵木材感兴趣的读者: 满足您对稀有硬木的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了解它们的独特魅力。 《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 是一本集知识性、权威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珍贵参考书籍,它将引领您走进红木与名贵硬木的奇妙世界,领略东方家具的独特韵味与精湛工艺。无论是作为案头必备的参考手册,还是作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入门读物,本书都将是您不二的选择。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终于等到你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具艺术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工艺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 这本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详实而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木材的名称和属性,而是将每一种木材都赋予了生命。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沉静内敛的色泽,以及酸枝变幻莫测的纹理。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如何从这些细节中辨别木材的优劣,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筋”、“花”、“纹”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特征,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仿佛是木材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材”,更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它”。作者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家具的造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分析了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家具的造型和耐用性,如何从包浆的色泽和光润度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鉴赏家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曾经在逛家具市场时,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而倍感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工具。 书中对名贵硬木的分类和介绍,也非常清晰和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几种,还涵盖了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硬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木材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老料”与“新料”的辨析。作者用大量的图例和翔实的文字,为大家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木材的色泽、纹理、以及使用痕迹来判断其年代。这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老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和故事。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鲜艳,图片清晰。无论是木材的特写,还是家具的整体造型,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常常会捧着这本书,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红木家具的理解,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下”的细节。我不再仅仅是被它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是能够理解它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文化。这种知识的充实,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当我把《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拿在手中时,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期待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工艺,特别是家具制作有着浓厚兴趣的旁观者,我总觉得在理解这些价值连城的家具时,缺乏一种“内行”的视角。这本书,在我看来,正是弥补了这一重要缺失,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洞察这些“木头”背后的价值和故事。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十分引人入胜。作者并非生硬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将枯燥的木材知识,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又像是一位饱学的历史学家,将每一种名贵硬木的来龙去脉、独特之处,都说得头头是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色差”和“纹理”的描写。他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同一类木材之间细微的色泽变化,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他也能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木纹,解读出其背后的生长轨迹和美学意蕴。这种细腻而专业的观察,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些木材的“诞生”过程。 我在这本书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就是“名贵硬木”的广阔范畴。除了我们常说的黄花梨、紫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包括酸枝类、花梨类、乌木类等众多珍贵木材。每一种木材,都附有高清的实物照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质感、光泽和纹理。书中不仅对木材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介绍,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这些木材在中国传统家具制作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象征意义。这让我明白,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不仅仅是木材的堆砌,更是历史、文化、工艺的融合。 本书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鉴赏”二字的深度剖析。作者不仅仅停留在识别木材的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如何从整体到细节,去评估一件家具的价值。他讲解了如何辨别木材的新旧、如何判断木材的品质、如何鉴赏家具的造型和雕刻工艺。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收藏家具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曾多次在家具店里,带着书中介绍的知识去观察,惊喜地发现自己能看到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也能对家具的优劣做出初步的判断。 另外,书中对于“榫卯结构”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经典榫卯结构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家具中的应用。这让我意识到,一件好的红木家具,其精髓不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其严谨而巧妙的内部结构。这种对工艺的极致追求,正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魅力所在。 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例,为内容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木材的微观结构,还是家具的宏观造型,都展示得非常清晰。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也使得阅读体验更加舒适。我甚至会把书放在茶几上,让它成为家里的一道风景线。 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环保”和“可持续性”的考量。作者在介绍木材时,也提及了当前木材资源的现状,以及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思考。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美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可持续性,这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不再仅仅是价格上的昂贵,而是源于木材本身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双“慧眼”。以后在面对那些精美的红木家具时,我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观众,而是能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去欣赏它们的美,去感受它们的故事。这种知识上的飞跃,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乐趣。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殿堂的窗口,引领读者感受木材的温度、匠心的传承,以及历史的沉淀。

评分

拿到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我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翻开。作为一名对传统家具,特别是红木家具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指导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木材的书,更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指南,带领我们领略那些承载着历史与匠心、价值与美学的珍贵硬木。 从封面那一抹沉稳而富有光泽的红木色泽开始,我就被它深深吸引。翻开内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学术气息,但又不失温度。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将那些晦涩的木材学知识,用一种极其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如同天书般的木材纹理、结构、密度、色泽等描述,在这里都变得生动而形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木材的“性格”的描绘,仿佛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比如,在介绍黄花梨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列举它的物理化学特性,更是将其那种温润如玉、纹理变幻莫测的“灵气”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降香,感受到它穿越几个世纪的沉淀。 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在鉴赏方面的深度。很多市面上的书籍,可能只会简单介绍木材的种类,但这本书则把“鉴赏”二字做足了功课。它教你如何从细微之处辨别真伪,如何从纹理的走向、色泽的深浅、甚至是木材的气孔分布来判断其价值和品质。对于我这样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常常会拿着书对照自己家里的老家具,或者在古玩市场、家具店里,带着这本书,就像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耳边细语指点。书中对于一些常见误区和陷阱的揭示,更是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筑牢了防伪的堤坝,避免了不少可能踩的坑。 此外,书中对于“名贵硬木”的范畴也做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和介绍,打破了我之前一些固有的认知。原来,除了我们熟知的黄花梨、紫檀,还有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硬木,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中对这些木材的介绍,不仅有科学的分类,更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应用和审美价值的梳理。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整个硬木家具的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拓宽了我对美的理解。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新料”与“老料”的辨析。这对于购买红木家具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老料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其稀缺性,更在于其经过时间的沉淀,所展现出的独特光泽和包浆,以及其稳定性。书中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细致的文字描述,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区分新料和老料,以及老料家具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这让我意识到,购买红木家具,不仅仅是购买一件物品,更是购买一段历史,一种传承。 翻阅这本书,我仿佛能听到木材的呼吸,感受到匠人的心跳。书中对于木材纹理、色泽、质地的描绘,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学术报告,它们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每一块木材独一无二的美丽,无论是“鬼脸”、“牛毛纹”,还是“水波纹”,都被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对木材之美的极致追求,让我深深折服。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堪称一流。精美的插图,清晰的图例,配合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使得翻阅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无论是欣赏那些令人惊叹的木材纹理,还是对照家具的细节,都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来。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与文字内容的深度相辅相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也让我更容易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于心。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被点亮了。以前对红木家具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贵”和“好看”的层面,而现在,我开始能够理解它们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匠心。我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能够带着更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去品味。这种知识的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充实,更是精神上的满足。 这本书对于有志于深入了解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它不仅能够帮助你认识木材,更能够教会你如何去“看懂”家具,如何去欣赏木材的价值和美学。即便你不是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益匪浅,从此在面对那些精美的硬木家具时,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真正的精髓。 总而言之,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满意的一本专业书籍。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解、精美的图文呈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宝库。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知识,更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敬意。我会把它珍藏起来,不时翻阅,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如同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

评分

在书店琳琅满目的架子上,《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以其沉静而富有质感的封面,牢牢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家具,尤其是那些由珍贵硬木打造的艺术品,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却苦于缺乏系统而专业的知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为我打开了通往硬木家具深邃世界的大门。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腻的文字功底。书中对红木和名贵硬木的定义,它们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硬度、纹理、色泽等,都进行了详尽而科学的阐述。但这些专业的知识,并没有让我感到枯燥,反而通过作者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他对黄花梨木纹的描绘,既有对其“鬼脸”纹理的神秘感,也有对其“海南黄”和“缅甸黄”的细致区分,让我仿佛能触摸到木材本身的温度和质感。 本书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其对“鉴赏”的深入解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木材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它教授我们如何去“看懂”一件家具。作者详细分析了木材的选材、烘干、以及不同工艺对家具品质的影响。他对于“包浆”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老家具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在于其材质,更在于其使用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岁月痕迹,那是一种时间赋予的美学价值。我曾在实体店里,对照书中的描述,仔细观察家具的木纹走向、色泽变化,以及包浆的光润度,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识宝”的眼睛。 书中对于各种名贵硬木的介绍,可谓是包罗万象,又细致入微。从我们耳熟能详的紫檀、黄花梨,到各种酸枝、花梨,甚至是更为稀有的乌木,作者都一一进行了介绍,并配以大量精美的实物图片。这些图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木材的纹理和色泽,更展现了它们在家具制作中的独特魅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硬木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本书还揭示了家具市场上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陷阱,为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辨别新料与老料,如何区分真伪,以及如何避免被不良商家误导。这让我意识到,购买一件好的红木家具,不仅仅是财富的体现,更需要智慧和知识的支撑。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堪称一流。优质的纸张,精美的印刷,高清的图片,使得阅读体验极佳。我常常会把书摊开,仔细端详那些木材的纹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更让我对木材本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初拿到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我就被其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所吸引。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对红木家具一直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但很多时候,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家具,总感觉自己像是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门,让我得以窥探硬木家具背后更为深邃的奥秘。 书中对于各种名贵硬木的介绍,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和数据,作者用一种近乎艺术家的笔触,描绘出每一种木材独特的“灵魂”。比如,在讲述紫檀木的时候,它不再是单一的“紫红色”,而是被赋予了“深邃”、“静谧”的特质,其细密油润的纹理,仿佛诉说着几个世纪的沧桑。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解读,以及如何从这些结构中辨别木材的优劣,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指导。我曾多次在实体店里,尝试对照书中的描述去观察木材的断面和纹理,虽然不能完全做到心中有数,但起码不再是茫然无措。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其详尽的鉴赏指南。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为什么某些纹理会更加珍贵?为什么某些色泽的变化预示着品质的差异?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对比,将这些看似复杂的问题一一破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包浆”的章节,它解释了包浆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包浆来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痕迹。这让我意识到,一件好的红木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所积累的岁月痕迹,那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此外,书中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硬木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和比较。这对于避免我们在购买过程中被误导非常有帮助。例如,对于一些经常被混淆的木材,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鉴别方法。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新料”与“老料”的区分,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来讲解,并配以大量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差别。这让我明白,选择家具,不仅仅是选择一款产品,更是选择一段历史,一份传承。 这本书的编排设计也十分用心。大量的精美图片,高质量的纸张印刷,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无论是木材的微观纹理,还是家具的宏观造型,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更容易让读者将知识内化于心。我常常会把书带到家具店,一边看一边对照,感觉就像请了一位私人专家陪同。 我更欣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对木材本身的介绍,还涉及到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硬木家具风格和文化背景。这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硬木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文化和艺术上的。我开始明白,每一件精美的硬木家具,都是一段历史的凝固,是匠人智慧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硬木”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黄花梨、紫檀,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木材,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知识的拓展,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红木家具一知半解的门外汉。我开始能够理解那些细微之处的美,能够欣赏木材的天然肌理,能够辨别家具的真伪和品质。这种知识上的提升,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自信,也让我对未来的家具选择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提供的知识,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对传统工艺和天然材质的尊重与热爱。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木材的深情,以及对匠人精神的推崇,深深地打动了我。这让我明白,收藏一件好的硬木家具,不仅仅是为了增值,更是为了守护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为我打开了通往红木世界的一扇大门,让我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珍贵木材。我会把它作为案头常备的工具书,不时翻阅,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让我在品味家具之美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当我从书店拿到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内心便涌起一股被知识洪流包裹的满足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尤其是家具艺术怀有深厚情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工艺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清晰、更为丰富的硬木家具世界。 这本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详实而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木材的名称和属性,而是将每一种木材都赋予了生命。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沉静内敛的色泽,以及酸枝变幻莫测的纹理。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如何从这些细节中辨别木材的优劣,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筋”、“花”、“纹”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特征,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仿佛是木材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材”,更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它”。作者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家具的造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分析了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家具的造型和耐用性,如何从包浆的色泽和光润度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鉴赏家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曾经在逛家具市场时,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而倍感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工具。 书中对名贵硬木的分类和介绍,也非常清晰和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几种,还涵盖了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硬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木材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老料”与“新料”的辨析。作者用大量的图例和翔实的文字,为大家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木材的色泽、纹理、以及使用痕迹来判断其年代。这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老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和故事。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鲜艳,图片清晰。无论是木材的特写,还是家具的整体造型,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常常会捧着这本书,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红木家具的理解,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下”的细节。我不再仅仅是被它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是能够理解它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文化。这种知识的充实,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看到《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终于等到你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具艺术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工艺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 这本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详实而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木材的名称和属性,而是将每一种木材都赋予了生命。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沉静内敛的色泽,以及酸枝变幻莫测的纹理。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如何从这些细节中辨别木材的优劣,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筋”、“花”、“纹”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特征,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仿佛是木材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材”,更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它”。作者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家具的造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分析了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家具的造型和耐用性,如何从包浆的色泽和光润度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鉴赏家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曾经在逛家具市场时,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而倍感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工具。 书中对名贵硬木的分类和介绍,也非常清晰和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几种,还涵盖了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硬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木材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老料”与“新料”的辨析。作者用大量的图例和翔实的文字,为大家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木材的色泽、纹理、以及使用痕迹来判断其年代。这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老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和故事。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鲜艳,图片清晰。无论是木材的特写,还是家具的整体造型,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常常会捧着这本书,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红木家具的理解,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下”的细节。我不再仅仅是被它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是能够理解它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文化。这种知识的充实,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当我在书架上偶然瞥见《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期待。作为一名资深的传统家具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核心、解答疑惑的专业书籍。许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枯燥,而这本书,则以一种温润而坚实的姿态,回应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翻开第一页,我便被作者严谨而富有条理的叙述所吸引。书中对于红木和名贵硬木的定义,以及其在家具制作中的历史地位,都进行了清晰而深刻的阐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木材名称,而是将每一种木材的特性,如密度、硬度、纹理、色泽、气味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对纹理的解读,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将那些复杂的木纹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将黄花梨的“鬼脸”形容为“灵动而神秘”,将紫檀的“牛毛纹”比作“静默而内敛”。 本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识别木材,更是引导你如何去“看懂”一件家具的价值所在。作者详尽地介绍了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制作工艺、榫卯结构等各个环节对家具品质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木材的“活性”与“稳定性”的论述,让我对家具的长期使用和保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老家具之所以珍贵,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其稳定性和包浆,同样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对于各类名贵硬木的介绍,可谓是包罗万象,又细致入微。除了我们熟知的紫檀、黄花梨,作者还对交趾黄檀、缅甸花梨、非洲花梨等多种硬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区分。每一种木材,都配有高清的彩色图片,能够清晰地展现其木纹、色泽和质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木材“家族”的梳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对家具市场上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陷阱进行了揭露,为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对于一些仿冒品和“偷工减料”的现象,作者都给出了实用的鉴别方法。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普及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损失、做出明智选择的“护身符”。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厚实,印刷精美,图片清晰。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常常会把书摊开,仔细端详那些精美的木纹图片,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木材博物馆。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 我对书中对于“新料”与“老料”的鉴别尤为看重。作者通过对木材年轮、色泽变化、以及使用痕迹的详细分析,为我们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这让我意识到,收藏一件好的老家具,不仅仅是拥有了一件物品,更是拥有了一段历史,一种传承。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名贵,源于木材本身的稀缺性、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能力充满了敬畏。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它解答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惑,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欣赏和品味那些精美的硬木家具。我深信,这本书将伴随我在红木家具鉴赏的道路上,行得更远。 总体而言,《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以其深厚的知识底蕴、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价格本身,它是一扇打开中国传统家具艺术殿堂的钥匙,也是一次引领读者感受木材之美、匠心之魂的奇妙旅程。

评分

当我从书店拿到这本《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内心便涌起一股被知识洪流包裹的满足感。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尤其是家具艺术怀有深厚情感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工艺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清晰、更为丰富的硬木家具世界。 这本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详实而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木材的名称和属性,而是将每一种木材都赋予了生命。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沉静内敛的色泽,以及酸枝变幻莫测的纹理。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如何从这些细节中辨别木材的优劣,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筋”、“花”、“纹”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特征,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仿佛是木材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材”,更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它”。作者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家具的造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分析了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家具的造型和耐用性,如何从包浆的色泽和光润度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鉴赏家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曾经在逛家具市场时,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而倍感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工具。 书中对名贵硬木的分类和介绍,也非常清晰和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几种,还涵盖了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硬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木材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老料”与“新料”的辨析。作者用大量的图例和翔实的文字,为大家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木材的色泽、纹理、以及使用痕迹来判断其年代。这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老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和故事。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鲜艳,图片清晰。无论是木材的特写,还是家具的整体造型,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常常会捧着这本书,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红木家具的理解,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下”的细节。我不再仅仅是被它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是能够理解它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文化。这种知识的充实,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终于等到你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家具艺术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湛工艺的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知识空白。 这本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其详实而又不失趣味的介绍。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出各种木材的名称和属性,而是将每一种木材都赋予了生命。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感,紫檀沉静内敛的色泽,以及酸枝变幻莫测的纹理。书中对木材微观结构的细致描绘,以及如何从这些细节中辨别木材的优劣,都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窥见其中的奥妙。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筋”、“花”、“纹”的解读,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特征,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名字,仿佛是木材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独特印记。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鉴赏”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木材”,更是教你“如何去欣赏它”。作者从木材的选材、烘干,到家具的造型、工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分析了不同木材的物理特性如何影响家具的造型和耐用性,如何从包浆的色泽和光润度判断家具的年代和使用情况。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购买或者鉴赏家具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我曾经在逛家具市场时,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而倍感困惑,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鉴赏工具。 书中对名贵硬木的分类和介绍,也非常清晰和全面。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几种,还涵盖了许多同样具有极高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硬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木材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价值。这让我认识到,红木家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多元。 我非常欣赏书中对“老料”与“新料”的辨析。作者用大量的图例和翔实的文字,为大家揭示了老料家具的珍贵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木材的色泽、纹理、以及使用痕迹来判断其年代。这让我明白,一件好的老家具,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木材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时间和故事。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纸张厚实,色彩鲜艳,图片清晰。无论是木材的特写,还是家具的整体造型,都被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常常会捧着这本书,如同欣赏艺术品一般,仔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红木家具的理解,从“形而上”的层面,深入到了“形而下”的细节。我不再仅仅是被它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是能够理解它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它背后所蕴含的匠心和文化。这种知识的充实,让我对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匠人精神”的强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些默默奉献的匠人们的崇敬,以及对传统工艺的珍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件精美的红木家具,是无数双巧手和一颗专注之心的结晶。 这本书让我对“名贵”二字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标签,而是木材的稀缺性、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作者用一种充满敬意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木材的“生命力”,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满了敬畏。 总而言之,《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第二版)》湖北新华书店版本,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表达,精美的图文呈现,成功地将复杂的木材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这本书,是我在鉴赏家具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将伴随我在理解和品味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道路上,行得更远,看得更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