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善良而友爱的世界; 那是一个人与自然相互沟通了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童话的,也是真切的。是诗人用童话 的眼睛反映出的世界,用童话的心灵感应出的世界, 即是诗人用儿童诗的艺术创造出的一个诗的世界。
我十分高兴能够率先从中国的十四行诗里看到 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
这是金波对中国十四行诗的奉献,也是金波对世 界十四行诗的奉献,他为中国十四行诗和世界十四行 诗奉献了一个新的世界并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
为了使读者*加清楚地看到金波十四行儿童诗 集出版的价值与意义,我想有*要在此简要地介绍一 下十四行诗发展的历史。
“十四行”,原是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 种民间诗体,普罗旺斯语称作“sonnet”,有人译作“商 籁体”,有人译作“十四行诗”。它是为歌唱而作的抒 情诗体。因为要入乐,要便于歌唱,就不得不对全诗 的行数、每行的音步数以及韵脚的安排等有所规范, 所以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格律。同中国“词”的情况很 相近。“sonnet”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词牌”,如 “蝶恋花”、“西江月”之类。
中国“词”有一个从民间词到文人词的过程;普罗 旺斯的“sonnet”,也有一个从民间sonnet到文人son— net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意大利**诗 人彼特拉克(Petrarch 1304.~1374)为女友劳拉写的 十四行爱情诗。这些十四行诗以它鲜明的人文主义 倾向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大 利十四行诗体也就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而流传 到了欧洲的许多**。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诗坛的许多**诗人如英国 的莎士比亚、弥尔顿、渥滋华斯、雪菜、济慈、叶芝及白 朗宁夫人,法国的马拉美、波特莱尔、魏尔仑、瓦雷里, 德国的歌德、海涅,俄国的普希金、菜蒙托夫等都有十 四行诗闻名于世。从20世纪以来,又逐渐流传到欧 洲以外的许多**。可以说,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中,还没有任何一种别的诗体,像十四行诗那样被证 明过具有跨越众多国度、众多语种,跨越漫长岁月的 生命力,堪称世界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
经过几百年的世界诗人的共同努力,十四行诗实 际上已成为了一种世界共有的诗体。不同**、不同 地区的诗人们都在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和诗歌艺术 传统处理这一诗体、发展这一诗体。从而使这一诗体 在许多语种中都有花样繁多的变体,使之呈现出了多 姿多彩的景象。
中国诗人是在“五四”前后开始用汉语移植十四 行诗体的。1990年,我曾经选编过一部《中国十四行 诗选》(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选了郑伯奇、闻 一多、李金发、孙大雨、徐志摩、梁宗岱、朱湘、罗念生、 卞之琳、冯至、唐浞、屠岸等近六十位诗人的两百七十 多首十四行诗作。**比较系统地向国人、也向世界 展示了“五四”以来的中国诗人用汉语创作十四行诗 的历程和已经取得的成就。
我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探索,十四行诗体 汉语化的过程已初步完成,十四行诗体已在东方的一 大语种(即汉语)中生根、开花。中国的十四行诗已有 了结出*加丰硕的果实的希望。
《中国十四行诗选》的出版的确对中国十四行诗 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1990年以来,已有 不少诗人出版了个人的十四行诗集,散见在报刊上或 诗集中的十四行诗作,为数就*多了。但*令我感到 欢欣鼓舞的,还是金波十四行儿童诗集的出版。
因为它的存在,证明着中国的十四行诗已成功地 走进了儿童诗的领域。
这一成功,不仅在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上是 一个突破,在世界十四行诗的发展历史上也是一个 突破。
这一突破,不仅使十四行诗的创作领域扩大了一 片新天地,使十四行诗的创作队伍增添了一个庞大的 新的创作群体,也*将为十四行诗造就出一个庞大的 新的读者群体。
因此,我说,金波十四行儿童诗创作的成功,无论 对中国十四行诗还是对世界十四行诗的发展,都是一 个重大的奉献。我相信,未来的人们提起“十四行儿 童诗”这样一个十四行诗的品种,都会记起金波的名 字,都会记起中国诗人的奉献。
由于金波用十四行诗体来创作儿童诗的时间比 较晚,他所能参照的十四行诗体的样式也比较多,再 加上他深厚的诗歌艺术功底和认真的创造精神,就使 得他的这部诗集在十四行的体式变换上能像“万花 筒”一般丰富多彩。P157-160
《常常想起的朋友》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儿童十四行诗自选集。
金波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五十年余年,精心创作了大量童诗佳作,其中有 不少是儿童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这种独特的诗歌体裁得以在汉语童诗创作中 运用,是从金波开始的。金波在创作中,还对十四行诗的段式、韵式和节奏 进行了新的创造,这不仅是他对汉语十四行诗体式的有益探索,也是他对中 国新诗发展所做出的有力贡献。
《常常想起的朋友》中作品语言优美,境界高远,感人至深。不仅适合 少年儿童阅读,也 是成人陶冶性情不可多得的纯美诗篇。
金波,1935年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了童话集、散文集、诗歌集、评论集等六十余册,代表作有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追踪小绿人》,短篇童话集《影子人》,散文集《和树谈心》,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等。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音乐教材。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辑 乡情
感受祖国的呼吸
清晨,我们仰望蓝天
游丝
椰影
石屋
山泉
花灯
白花树
黑蝙蝠
梦中的常春藤
听海
望海
梦海
听风
听雨
听雪
雨中的树林
鸟声洗净了早晨
月亮浸在溪水里
深秋里*后的颜色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草地上的萤火虫
树的感觉
蕉林豪雨
树声
有一片绿叶沉默不语
翅膀上的眼睛
月光里的树
做那面旗帜的风
小城
第二辑 友情
常常想起的朋友
走进雨季
花开花落
送你一束蒲公英
新的约会
牵住时光的手
让太阳长上翅膀
分享成长
山居
花大姐
烛泪
老槐
一场雪又一场雪
我们去看海
一棵腊梅
红豆
第三辑 亲情
针脚
蓝萤火
红雨伞
笑出的皱纹像一朵花
用目光倾听
陈年的桃核
披着月光
给予
粗瓷碗
薄荷香
茵陈酒
打开又关闭的窗子
乡音
窗
第四辑 花环
树之魂
献给母亲的花环
后记
附录一:写在***本十四行儿童诗集出版之际
附录二:只记得萤火虫的夜*美丽——评金波儿童十四行诗
附录三:中国十四行诗在儿童诗领域开拓的成功——论金波的十四行诗
附录四:金波获奖纪录
附录五:金波作品出版年表
附录六:金波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篇目
在限制中显示出能手
只有规律能给我自由——歌德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色彩柔和,插画风格温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故事的治愈系氛围。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翻阅书页,但光是封面就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特别是那种淡淡的怀旧感,仿佛能闻到旧书页的香气,又像是夏日午后坐在窗边,听着蝉鸣,翻看一本心爱的故事书。我猜想,这本书的名字“常常想起的朋友”一定蕴含着一段关于友情的美好叙事,或许是童年时那些无话不谈的小伙伴,又或许是某个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一段重要时光的特别的人。书名中的“想起”二字,也暗示着一种情感的沉淀和回味,读起来想必会是一种温暖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体验。金波老师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能触及孩子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用最纯粹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相信它一定能带给我一段难忘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令人回味的细节。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是更加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和情感的铺垫。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错过”和“遗憾”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将这些负面情绪放大,而是以一种平和而释然的态度来面对,让读者在感伤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成长的智慧。书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为故事增添了艺术的美感。我常常在想,金波老师究竟是如何做到用如此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呢?这或许就是一位真正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魅力所在吧。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更适合所有曾经拥有过童年,也曾有过珍贵友谊的大人们。它能够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中间部分,我被其中细腻的情感描绘深深打动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捕捉孩子们微妙的内心世界,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愫,都被他用最真挚的笔触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朋友”这个概念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玩伴,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一种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纽带。书中的一些对话设计也非常精彩,充满了童趣,却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那些天真烂漫的笑容,那些不经意的烦恼,那些纯粹的友情,都随着书中的文字重新鲜活起来。金波老师的文字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也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关于成长和友谊的启示。
评分随着故事的推进,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本书所传达出的深刻主题。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告别,以及关于如何在时光的洪流中保留美好回忆的寓言。书中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的段落,它们触及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不禁潸然泪下,又在泪水中感受到一种释然和温暖。我喜欢金波老师的叙事方式,它总是能够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最深刻的道理融入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被触动,被启发。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心中对“朋友”的定义,以及我们与朋友之间那些独一无二的羁绊。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净化,也更加明白,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朋友,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光芒。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也令我印象深刻,字迹清晰,大小适中,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页的纸质也很好,触感温润,不易反光,为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视觉体验。我非常喜欢这种注重细节的图书设计,它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用心。虽然我才刚刚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文字中流淌的真挚情感。故事的开篇并没有直接切入情节,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铺陈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画面感的意境。我猜想,这或许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代入故事的情境,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打下情感基础。金波老师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一段难忘的旅程,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也重新审视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如今却渐渐远去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