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易筋经、洗髓经
定价:49.80元
作者:张彩山 编著
出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数:344
开本:16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地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乃至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后附《易筋经》原文与译文
《洗髓经》原文与译文
目录
一章走近《易筋经》《洗髓经》
1节《易筋经》《洗髓经》
第2节内功修炼的基本原理与功效
第3节练功的基本手型
第4节练功的基本步型
第5节练功的呼吸法
第二章《易筋经》十六式
一式达摩抖雪
第2式摘星换斗
第3式玉带旋珠
第4式和尚推磨
第5式童子拜天
第6式大鹏展翅右势
第7式大鹏展翅左势
第8式尊者玩珠
第9式玉兔寻草
10式金刚托天
11式倒拽九牛尾右势
12式倒拽九牛尾左势
13式九鬼拔马刀右势
14式九鬼拔马刀左势
15式卧虎扑食右势
16式卧虎扑食左势
第三章《洗髓经》十二功
1功鸣天鼓
第2功仙人抚顶
第3功抚面活血
第4功神龙生津
第5功命门健肾
第6功清理三焦
第7功旋转龙
第8功气沉丹田
第9功摩顶龙
10功垂帘守窍(上丹田)
11功颠倒乾坤(下丹田)
12功灌顶洗髓
第四章《易筋经》《洗髓经》内功运身图正身二十七势
侧身八势
半身二十七势
屈身八势
折身十六势
扭身十八势
倒身六势
翻身十三势
行身三十四势
坐身四十九势
定身八势
卧身十势
附录
《易筋经》原文与译文
《洗髓经》原文与译文
序*走近《易筋经》《洗髓经》
人人追捧的武学之祖《易筋经》《洗髓经》
在中国中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登封市,在它西面12千米处, 有一座山叫嵩山,在嵩山的五乳峰下面,有一座闻名世界的寺院,那就是被称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这两部经典的养生功法就出自这里。
公元6世纪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少林寺,在少林寺首先宣传禅宗的教法,而后他借鉴、融合了中国的玄学文化,创造出充满对宇宙奥秘、人生真谛、养生真理的探索研究的《达摩易筋经》与《洗髓经》。
《易筋经》《洗髓经》是少林寺里Z早的功法之一,历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能使人的精神、形体、气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地认真修炼,可以充分调理人体脏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络,获得强身健体、防病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本书通过图解形式,详细讲解了《易筋经》《洗髓经》的动作步骤,将玄妙而神秘的易筋经、洗髓经一一展示给广大读者。
一章大概介绍了《易筋经》《洗髓经》的由来、养生养心原理与内功修炼的基本原理,让读者在修炼易筋、洗髓二经前,对其有个大体的认识。并详细解说了练功前应掌握的基本手型、步型与呼吸法,让读者能够更轻松、明了地掌握与修炼功法。
第二章详细分解了《易筋经》十六式的招式动作,并在其后设置了动作要领与小结,为读者们提示修炼《易筋经》的要点与宜忌,让读者在修炼时,如同跟随师父一起修炼,减少了自行修炼会遇到的盲点。
第三章则详细分解了《洗髓经》十二功的招式动作,在其后也设有动作要领,向读者提示修炼每一功的要点与宜忌,让读者对武学中神秘而奥妙的洗髓功法有一个更加简单、清晰的了解,能够更轻松掌握,更容易练习。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易筋、洗髓二经内功运身的招式与动作, 其中包括正身、侧身、半身、屈身、折身、扭身、倒身势、翻身、行身、坐身、定身以及卧身这十二部分,使读者在修炼功法之外,能够更进一步地修炼内功,调理脏腑、养生健身。
在书的Z后,收录了《易筋经》《洗髓经》的原文与白话译文,方便想进一步研究此二经的读者进行借鉴。
本书通过轻松、易懂的语言,以及通俗明了、形象直观的图解,为读者缓缓揭开神秘而玄妙的《易筋经》与《洗髓经》二经,让读者能够更顺畅、细微地理解、修炼易筋、洗髓二经,利用此二经的功法更方便、灵活地养生养心。
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现对于读者来说,将使您对《达摩易筋经》《洗髓经》产生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而我们采用的这种图解方式,能让您更加愉快、轻松地阅读。当然,由于编者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我们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在此诚恳地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更好地满足您的要求。
部分章节
《易筋经》《洗髓经》
《达摩易筋经》《洗髓经》的由来
对于《达摩易筋经》与《洗髓经》的由来,一种传说它们为南北朝时期天竺和尚达摩所创。达摩为了传播真经,宣传佛教, 独自一人从天竺(即如今的印度)一路弘扬佛法,来到中国,Z后落迹于河南嵩山的少林寺。达摩看到少林寺内的和尚长年静坐参禅,很少活动,身体欠缺平衡而多有疾病,就教导了他们强身健体的功夫,以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平衡发展。
达摩圆寂后,少林寺的僧人将他葬在了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上。后来传言说有人在山上看到了达摩,后人感到十分好奇,就打开了他的棺木察看,结果却发现达摩的骸骨全部消失了,棺木里只有一只鞋子。少林寺的僧人也在整理达摩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用蜡密密封闭的铁箱子。众人打开铁箱子,就看到里面有两本以梵文书写的经书。
由于当时少林寺内的大部分僧人只粗通梵文,所以对两本书的内容无法完全理解,二祖慧可对梵文了解相对多一些,他觉得达摩祖师遗留下来的经书肯定很重要,于是便带着《洗髓经》离开了少林寺,外出云游,寻找熟悉梵文的人,希望能翻译出经书的内容,将《易筋经》就留在了少林寺内。
几十年后,慧可在四川哦眉山遇到了印度的译师般剌密谛,委托他,将这两本经书翻译成了中文。这才使得名传天下的《易筋经》与《洗髓经》现于世人。
还有一种传说,是说《易筋经》《洗髓经》是中国秦代的古人创造的。无论是什么人创作了《易筋经》与《洗髓经》,练武之人都极为重视、崇敬这两本秘籍是不争的事实,少林寺也因此成为中国武学的鼻袓,甚至成就了 "天下武功出少林"这句名言。
《达摩易筋经》与《洗髓经》的含义
对于《易筋经》,名字里面的"易"字,是指变通、改换、蜕变,而"筋"字,是指人体内的筋骨、筋膜,"经"字,是指指南、法典。对于《洗髓经》,名字里面的"洗"字,是指清理、清除,"髓"字,是指人体内的骨髓、经脉。
对于修炼者来说,《易筋经》可以改变筋骨,锻炼命功,而《洗髓经》则可以改变经络,锻炼性功,二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性命双修、强身健体、通经展脉的功法。
《易筋经》《洗髓经》在理论上,综合了儒、释、道、医各家所长;在功法上,着重吸收了道家的导引术,使其内功、外功相结合;在功效上,都兼具了 "增气长力,内壮神勇"的武术技击,以及"抻筋拔骨,疏通经络,洗经伐髓"的养生功效及功能。
易筋、洗髓一词本来自道家的用语,并不是佛家创造的。魏晋时期,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提到过:"一年易气, 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这里的易筋之说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宋代张君房则在《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这一道家书籍中明确提出了有关于"易髓""易筋"的说法。后来,佛家接受了道家的一些用语,并将它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物超所值,堪称经典教材级别的范本。我原本是冲着“武术书籍”的标签买的,结果发现它在养生和身心调和方面的价值也同样巨大。不同于那些只注重力量和速度的搏击类书籍,它将重点放在了“慢”和“稳”上。书中对“意守丹田”的讲解,绝非简单的“想象一个球”,而是结合了特定的冥想技巧和视觉引导,这让我在练习时能够更快地进入那种“心静自然凉”的状态。我已经把书中的核心练习部分拆页下来,贴在了我练习的角落,每天早晨都会对照着练习一遍。我发现,仅仅是按照书中的放松口诀来做,我的肩颈僵硬问题都有所缓解。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像是一部完整的修炼阶梯,每一步都为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会让你感到迷茫或急于求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挑,拿到手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这对于一本讲究“气沉丹田”的武术秘籍来说,简直是太对味了!我特意挑了好几个不同的光线下来看书里的插图,那些线条勾勒出的筋络走向和体位变化,清晰得就像有人在你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一样。说实话,光是看着那些图谱,我的身体里似乎都能感觉到一股暖流在缓慢地游走。封面设计也很有格调,那种古朴的宣纸质感,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讲究内功心法的年代,而不是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速成”手册。作者在引言部分对“内劲”和“外功”关系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点明了许多初学者常常会陷入的误区,让我对后续的练习充满了信心。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安静的角落,严格按照书里的提示,从最基础的调息法开始尝试了。这种对传统武学精髓的尊重和细致呈现,是市面上很多浮躁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练武多年的老武者了,坦白讲,市面上流传的“易筋经”版本五花八门,很多关键的口诀和要领都因为传承断代而失真。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我这位“老学究”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两部功法背后蕴含的阴阳平衡理论和道家养生思想。书中的注解部分做得极其出色,很多晦涩难懂的古文描述,都被现代语言进行了精准的翻译和解读,特别是针对一些内腑运行的描述,让人能更好地理解“气感”的真正来源。我尝试着根据书里描述的“小周天”运行路线进行自我感觉的引导,立刻发现自己以往练习时那种僵硬的气滞感明显减轻了。这本书的深度足以让一个刚入门的新手感到敬畏,同时也为我们这些老手提供了校正和深化理解的宝贵资料,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那些声称能“打通任督二脉”的书籍一直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故弄玄虚。但是这本《图解易筋经、洗髓经》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的叙述方式非常严谨和理性,几乎没有太多玄乎的辞藻堆砌。它更像是一本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现代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综合教材。书中对于每一个动作的起势、蓄劲、发力过程的解析,都配有详细的步骤分解图,让你清楚地知道肌肉群应该如何配合呼吸进行收缩和放松。特别是关于“内劲的培养”,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的描述,而是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从桩功的站立姿势到具体的呼吸频率,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是研究了其中一个基础的“抱球式”,就发现自己以往的呼吸方式是多么的粗浅和无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内功”这个看似缥缈的概念,落地成了一套可操作、可检验的训练流程。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太杂乱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的“正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结合。它没有过分强调那些天马行空的“神异”效果,而是回归到科学的、有逻辑的训练体系。比如,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练习者如何调整呼吸深度的建议,就显得非常人性化和贴合实际。我尤其欣赏它在图解中对身体重心的细微调整所做的标记,这些往往是传统口传心授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我已经按照书中的提示,将日常的散步和站立时间都融入了基础的调息练习中,发现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读过一遍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终身研读和实践的武学宝典,里面的每一个图注和文字都值得反复推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