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爱的修行:滚床单心理学2 | 开本: | 32开 |
| 作者: | 肖雪萍 | 页数: | |
| 定价: | 45 | 出版时间: | 2017-06-23 |
| ISBN号: | 9787221138460 | 印刷时间: | 2017-06-23 |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版次印次: |
1. 30万超级畅销书《滚床单心理学》作者肖雪萍再度解密男女之间的那点事。
男人也想生孩子?帅哥原来更专情?女人其实也花心,约炮通常很享受?人人都有偷窥癖,逼婚背后的性焦虑……作者带你解读这些行为背后被大家忽视的男人、女人不同的性语言,揭开日常行为背后不可言说的性隐秘。
2. 更深、更广地探究男人、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的心理需求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处理建议,帮助读者谱写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
本书除了描述男人和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不同表现所蕴含的心理需求之外,还通过分析探究产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包括社会和个人的不同经历造成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继而为读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不仅仅分析现象,更加重要的是提供建议和帮助,帮助读者建立和谐健康平等的两性关系!
3.专业心理咨询师撰写,科学和生猛相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极佳。
从“体位”“拟孕综合症”“持久度”“婚内性幻想”到“贞洁牌坊”“无性婚”“逼婚”“约炮”“多位性伴侣”“开放式婚姻”,作者以科学有趣的语言,为读者生动讲诉性心理健康课程,书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背后的性心理,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文化社会背景。内容丰富详实,有科学依据。
内容推荐男人也想生孩子?帅哥原来更专情?女人其实也花心,约炮通常很享受?人人都有偷窥癖,逼婚背后的性焦虑……
肖雪萍总结近五年咨询经验,从“房中术”“体位”“拟孕综合症”“持久度”“婚内性幻想”等闺房私话谈到“贞洁牌坊”“无性婚”“逼婚”“约炮”“多位性伴侣”“开放式婚姻”等社会现象,深入探究男人、女人在滚床单这件事上的心理需求以及产生的原因,提供正确的回应方式,帮助读者谱写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
作者以专业心理医师视角结合真实案例、生活见闻,解读被忽视的日常行为背后无法言说的性心理,希望读者了解每种心理现象都不会脱离社会存在,进而更好地理解伴侣,理解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肖雪萍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擅长婚恋家庭和自我成长心理咨询,代表作《滚床单心理学》,《女神成长计划》有声书。
同在心理工作室创始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心理专家,初心客厅特邀讲师,喜马拉雅精品付费签约主播。
目录自序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世界
第一章
中国文化和性心理 - 001
003 生殖崇拜和心理学
009“逼婚”竟和性压抑有关?
016“房中术”里的恐惧和压抑
022“贞节牌坊”是这样伤害男人的
032 穿着衣服的春宫图在诉说什么?
第二章
大开眼戒的性知识 - 037
039 什么是性福?
045 为什么只有人类会阳痿?
048 人类为何嫌恶屎尿屁
053“流性人”是怎么回事?
057 越有钱,越性福?
064 为什么同性恋和双性恋者拥有更多性伴侣?
072 混乱的性关系映照痛苦的内心
076 人人都有偷窥欲
081 鼻环和自伤,为性爱也为攻击
085 血缘婚姻为何是一种禁忌?
090 性窒息者:在濒死边缘独舞的人
096 不可思议:小婴儿也会自慰
101 童年的性经历对人有伤害吗?
第三章
嘘!男人的性隐私 - 107
109 震惊:男人也渴望生孩子!
115 体位偏好反映感情状态和性格特点
120 男人为什么总是那么猴急?
129 男人都很花心?只是刻板印象!
135 精液真的可以美容养颜?
140 滚床单时很持久?可能是某些男人的噩梦!
144 滚床单之前,男人们也有害怕?
149 滚床单时,男人也需要温柔缱绻
154 科学研究:牙龈发炎会导致阳痿
160 已婚男人为何去嫖娼?
第四章
嗳!女人的性秘密 - 169
171 要性感还是要瘦,这是个问题
179 直女也爱看女同题材的成人片?
182“约会强奸”是不是强奸?
188 能接受丈夫身体出轨的女人
193 私处整形的心理玄机
199 慢热女人是如何炼成的
205“经期综合症”是心理问题
211 女人慕色更幸福
217 乳房尺寸的心理分析
223“风骚”为何特指女人?
第五章
情爱关系里的性纠结 - 231
233 他爱的是你,还是你的身体?
238 怎样不伤感情地拒绝男友的性邀请?
243 如何高明地探知女人的性意愿?
247 无性婚姻怎么破?
254 只爱和他在一起,不爱和他滚床单?
261 如何接受伴侣的性史?
266 被发现的出轨,是出轨者的有意为之
271 婚姻很幸福,却总想搞外遇?
277 萨特和波伏娃:“开放式关系”的心理动因
289“一夫一妻制”是人类高级进化的衍生物
297 人类的未来:精神性快感大于生理性快感
后记
做为系统的人 - 303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在我的印象里,影视剧的续集经常都不好看。但即便如此,如果有喜欢的影视剧推出续集,还是会颠颠儿地跑去看,哪怕朋友圈的评论已经一边倒地喝倒彩。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别人的体验怎么能代表我自己呢?
细细想来,也许再次吸引我走进影院来到屏幕前的,并不是第一部影片本身的精良,而是它在记忆里留下的烙印,以及它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想象空间。我不见得就是想去看一个好的续集故事,而更多是去缅怀印迹在电影里的已逝去的时光。
在《滚床单心理学》成为畅销书后,第二部并没有列入我的写作计划,因为没有信心可以自我超越,能将续集完成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虽然写作是副业,也希望笔下的文字能承载它自身应有的价值,不辜负读者为它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读者一再发邮件和微博私信催促,编辑也隔三差五询问是否有后续的创作计划,我深深地理解这种未完成情怀,所以两年后对《滚床单心理学》进行了修订。在新增加的两万多字里,主要是在性心理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延展,却没有增加什么新内容。也许在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潜意识里为这本《滚床单心理学2》做准备而不自知。
自我成长和性意识的觉醒密不可分,而性意识的觉醒,又离不开对历史、文化和人类自身的理解。对于人来说,性就是存在,每个人都是性的存在。然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却存在诸多或明或暗的限制,让我们无法回到性的存在本身。一边是外部环境——社会、文化、规则等——的束缚,另一边是渴望自由的心灵,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是人们颇感焦虑和彷徨的事。
我尝试在本书讨论这些问题,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也关注到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和读者一起,去寻找内心潜意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通道,穿过表层症状抵达深邃内在的慧眼,直至萌发在原始欲望和文明时空之间自由穿梭的能力。
我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如下三个领域有所启发:
1. 心理问题不会脱离社会问题而单独存在;
2. 人无视无刻都在被环境影响,且大多都不是主动选择;
3. 努力地自我理解和心理觉察,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渠道之一。
当然,创作者的初衷不一定总能被准确解读,就像人们看电影时也会看到导演所不知道的部分那样。而这恰好也是生活和文字的魅力所在,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就会看见不同的风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品出完全不同的味道。
我只是负责精心准备各种食材,然后尽己所能地烹饪这碗老汤。悉心搭配,以保证风味层次足够丰富;小火慢熬,以避免营养结构受到损伤;反复品尝,以调制最符合我内心审美的口感。最终,当它被端到读者面前,在读者眼中的它的样子,却是我所无法左右的。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世界,也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你那样。最终,我们还是要去认识自己眼中的自己,就像你阅读完本书之后,终究都需要得出属于你自己的答案那样。
男人都很花心?只是刻板印象!
先来看两个故事。
G小姐帮男友洗衣服时,在他的衣服口袋里发现了一个安全套的空袋子,而他们两个人在滚床单时,是没有用过安全套的,因为G小姐一直在口服避孕药。她无法欺骗自己说,这是因为男友爱护环境,路见垃圾顺手拾起。当天晚上,男友亲口向她承认了出轨的事实。G小姐愤怒极了,她几乎无法继续听男友的解释,摔门跑进了黑夜里。一路上,想到过去三年自己为这段关系的投入,想到男友曾经承诺的爱情和婚姻,想到前一天他们还卿卿我我,又想到男友身上种种的毛病和缺点。G小姐觉得自己简直蠢到家了,竟然会梦想着和这样的男人共度一生。随后的两个星期里,G小姐做了如下几件事:1.对着好朋友哭完整盒纸巾;2.打电话给大学时期的闺蜜倾诉;3.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痛苦的心情;4.写网络日记历数男友的种种“罪行”;5.去商场购物,狠狠地刷爆男友的信用卡。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发生在代号为H的男人身上。
H先生的女友在出差时,把手机放在家里忘记带走。这本来也没什么,因为女友总是那么马大哈。可是这一次却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大早上女友的手机就一直响,根本就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H先生有一种莫名的不祥的预感。当手机第六次响起时,H先生终于去接听,结果他刚“喂”了一声,对方就挂断了。H先生不得不去翻看女友的手机简讯记录,没错,女友确实和那个人有着超过友情的关系,并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H先生感到非常痛苦,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他开始经常留在办公室加班,忙完工作又继续流连在外面——咖啡馆、朋友家、酒吧——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之后,回到家里倒头就睡。除此之外他看起来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有一天,H先生的朋友发现他表情凝重,眉头紧皱,关切地问他是不是心情不好。H先生只是简单地回答说,最近和女朋友分手了,语气平淡得就像是在说他昨天刚刚买了一本新书。当朋友追问分手的原因,H先生终于有些绷不住,眼圈红了一下,但也只是狠狠地抽一口烟,苦笑着叹了口气。
这两个故事是不是让你有熟悉的感觉?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女人失恋后都是像G小姐那样的表现,而H先生则是大部分男人在失恋后的标配形象。
情绪化的威力
如果H先生在女朋友劈腿后,不是选择疯狂工作和默默承受,而是到处找朋友哭诉,不断地晒自己受伤的心情,发帖子控诉前女友的劈腿,还疯狂地购买各种新衣服。人们可能会怎么对他呢?我猜,最大的可能是人们非但不同情他,还会嘲笑他太脆弱,像女人一样婆婆妈妈,或者干脆有人直接讽刺他是“娘炮”,这恐怕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贬低和否定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让我们听了太多关于花心男人的故事,却不常听到花心女人的故事。
通常情况下,当G小姐在控诉劈腿男友时,她的朋友可能温柔细语地安慰她,然后同仇敌忾地一起骂那个男人;而同样的情境下,H先生的朋友却可能喷着酒气,粗声粗气地说“大丈夫何患无妻”,或“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G小姐和H先生的朋友们的不同反应,表面看来是因为性别差异——即老生常谈的男人共情能力弱,不善表达情感等。但真实的原因却是,G小姐和H先生不同的谈论失恋的方式。
当G小姐满含着愤怒、委屈和怨恨的情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她那极富感染力的声音、语调、表情、身体语言,势必会勾起朋友们类似的情绪反应——如果朋友们恰好也曾为情所伤的话。两个充满情绪能量的人,更可能做的事就是一起责骂那些负心的男人,同仇敌忾般地结成“恨男人同盟”,借此拉近彼此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增强闺蜜间的友情。
而我们的H先生呢?他在向朋友谈论自己的失恋时,为了塑造坚强的硬汉形象,让自己尽量理智描述分手的事实,丝毫不涉及自己的情绪情感,也不谈论这件事给自己的影响,甚至还可能说起偶遇的美女如何向自己送秋波。他那淡然的表情,无所谓的语气,看起来非常平静超脱的状态,无形当中在向朋友传递一个信号:这不算什么事儿,我一切都很好,接下来还将更好。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朋友看不到、听不见、感受不到H先生的苦楚,当然也就只能说几句不疼不痒的话了事。
但是这样的不同,却给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形象带来不同的影响。
强烈的情绪有着人们难以想象的推动力,当女人满头满脑都是对花心男人的愤怒和委屈,就要使用富有攻击性的词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就会夸大花心男人的坏处,把本来不属于他的过错也要堆过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感到心里好受一些。然而男人选择了压抑或隔离自己的情绪感受,再加上社会文化也不鼓励他们那样做。
说到这里,读者是否已经明白花心男人之所以那么多的原因呢?
花心不分性别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她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对自我的需要也越来越清晰,更重要的是,女性的花心成本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高,那意味着花心女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换言之,就人性的本质来说,虽然这世界上有很多花心的男人,但其实花心的女人也一样多。只不过花心男人常常被女人公开讨伐,而花心的女人却不会被这样对待。
正相反,男人非但不会公开控诉花心的女人,还常常把她们“藏”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保护起来——保护她们就是保护男人自己——对于男人来说,去控诉花心女人对自己的伤害,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在承认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呢?而我们的社会,愿意接受甚至是鼓励一个女人展现她的脆弱和无助,却无法容忍男人以同样的形象示人。
所以男人都比较花心这样的说法,只是人们的错觉,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个事物形成一种概括的固定的看法,而忽略个体的差异。比如当我们说男人都很花心时,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因为这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对感情专一忠诚的男人。
按照一般规律来说,G小姐和H先生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
在人们的想象里,G小姐将是那个迟迟不能从失恋里走出来,各种痴情和自我折磨的人;而H先生呢,很可能过几天就会开始新恋情。因为看起来前者真的痛不欲生,似乎男朋友的离开让她整个人生都崩塌了,而后者却冷漠平静得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就像他从未爱过那个女朋友。
但这一切不过是人们的想象,实际情况却远不是这样。
男人更专情
一般情况下,故事的发展会是这样的。
G小姐经过两个星期的疯狂发泄,终于感觉心情好多了,她逐渐恢复了从前的生活秩序,同时也注意到,公司里新来的一个男同事看起来还不错。她可能会在半年后再次坠入爱河,虽然偶尔想起前男友,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但随着新恋情的展开,她开始觉得那次分手是利大于弊。
而我们的H先生呢?他长时间(6-24个月)地沉浸在失恋的痛苦里,为了不要想起过去的事,不得不关掉社交网站,避免和从前的朋友们联系。到了晚上和周末,H先生要么呼朋引伴去酒吧坐坐,要么疯狂地投入工作。总之就是尽量避免一个人呆着。并且,虽然有个不错的女孩子一直献殷勤,H先生却觉得提不起兴趣来。
这并不是我杜撰的故事,而是社会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的发现。在我的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因失恋而前来求助的男性,他们无一例外地深陷痛苦,久久不能开始新的爱情关系。
究其原因,这和他们面对失恋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女人们无所顾忌地发泄情绪,可以帮助她们尽快从失恋里走出来——那些被语言疏泄的悲伤和愤怒,慢慢地都会变成心理的力量,让她们体认自己的感觉,也让那些感觉成为过去。而男人们的方式是压抑、隔离和逃避,这种方式表面看来显得平静和理性,但是对心理健康的损害却非常大,那些悲伤的、受挫的、丧失的感受长久地在身体里潴留,让他们更难从失恋的痛苦里走出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女人对男人有那么大的误解,为什么男人们却不站出来为自己辩解呢?
“花心”男人的获益
我们的社会鼓励男人花心,起码是倾向于认为花心的男人比较具有性魅力,他们将因此得到其他男性的赞赏和羡慕。相比较之下,女人们也更喜欢花心的男人,因为有恋爱经验的男人更懂得体贴女人的需要。在女人的幻想里,成为花心男人的最后一个女人,也是极具成就感的事,因为那可以证明她的魅力。所以人们会发现,那些被公认是花心的男人,反而在恋爱市场上更加抢手。
既然花心的名号让男人们有这么多获益,那又何必要否认呢?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男性,明明都没有谈过什么恋爱,却到处吹嘘自己的N任女朋友如何如何,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的风流艳史,刻意要给人留下花心的印象呢。
这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与情感发展的深度探索之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心理学功底,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细腻而真实的情感地图。它不仅仅是关于技巧的堆砌,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和情感成长的旅程。书中对依恋模式、沟通误区、冲突处理等关键节点的剖析,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惯性行为和潜在盲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情感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同理心和非批判性视角,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被审判,反而能更坦然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汲取力量。书中提供的许多练习和反思题,都极具实践性,引导我们一步步去探索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渴望,并学习如何有效地向伴侣表达,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结。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得更好,更是如何“感受”和“理解”得更透彻。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亲密关系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明白爱情并非只有激情与浪漫,更需要智慧与经营。作者在解析亲密关系中的挑战时,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而是以一种平静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书中的案例丰富而贴切,无论是长久伴侣的磨合期,还是新晋情侣的初探阶段,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特别是关于“情绪风暴”的应对策略,让我学会了在情绪失控时如何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也教会了我如何用更具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负面情绪,而不是让它们成为破坏关系的利刃。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温和而睿智的朋友,在你迷茫时为你指点迷津,在你跌倒时给予你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评分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能够改变人际关系的书籍,它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们去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恐惧,并学习如何将这些转化为健康、积极的情感连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于“情感投资”和“共同成长”的章节中所提出的观点。他强调,一段健康的关系,不是一方的单方面付出,也不是原地踏步的停滞,而是双方共同投入,相互滋养,并在不断的变化中共同进步。书中所提供的关于“重塑亲密信念”的练习,对于那些曾经在关系中受过伤,或者对爱情感到迷茫的人来说,是极具疗愈作用的。它鼓励我们放下过去的包袱,以一种全新的、更加开放和充满爱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更加成熟,也更加充满希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洞察,它让我不再将亲密关系中的磕磕绊绊视为不可避免的“厄运”,而是将其看作是成长的契机。作者在分析情感中的“期待落差”和“沟通障碍”时,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洞察力。他没有将一方描绘成“受害者”,而是强调了双方在关系动态中的共同责任。书中的“非暴力沟通”原则,以及如何识别和回应伴侣的“情感信号”,都为我提供了实用的工具。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不被理解”,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表达。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更加耐心和细致地去倾听,去尝试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也学会了如何用更温暖和支持性的语言来回应。它让我看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日常互动,也可以成为滋养爱情的土壤。
评分这本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心理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互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它不是一本速成的“秘籍”,而是一份邀请,邀请读者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我从中认识到,许多我们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我们自身,在于我们过去的经历、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解释了这些复杂的心理现象,让我们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书中所探讨的“边界感”的建立与维系,对于许多缺乏安全感或过度依赖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学会了如何清晰而尊重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界限,让我在与人交往中感到更加自在和有力。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