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 作者:孔祥俊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11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937824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司法是有步骤的,审判是有方法的,**法官从司法哲学和法律方法的角度具体探讨如何找法、如何释法、如何用法,循序渐进剖析司法的过程和审判的方法,可谓“司法三部曲”!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是三册中阐述深刻的一册,具体讲述如何像法律人那样思考,如何去解释法律,如何解决法律规范冲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解决“释法”的难题,是“司法三部曲”的过程。
像法律人那样思考,拥有法律解释的能力,并掌握法律适用的方法和路径。审判的大数据或者规律,大概就是法律解释和适用的另类排列。
用司法哲学和法律方法锻造风骨卓然的法律人,使之逃脱目光如豆的“法匠”困境!
《司法哲学与法律方法论丛》共分为3卷,主要从司法哲学、法律解释与适用、法官裁判三个维度具体阐述如何“找法”“释法”“用法”。本丛书既有深度的理论阐释,又有生动的实践研析,从司法实践者兼理论研究着的独特视角,生动讲述知行合一的司法感悟和思考。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是充满智慧和艺术的活动,是司法之“术”。是将法律付诸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对于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具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导引作用。本卷全景式阐述了法律解释的理念与方法、法律规范的选择和适用,具体展示获取法律答案的过程和路径。
◎“找法”与审判依据
◎法律解释体制与法律解释权
◎法律解释的造法性
◎法律解释的价值衡量
◎法律解释的方法
◎法律解释方法运用实例
◎法律解释的规则
◎法律解释的目标
◎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
◎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
孔祥俊,上海交通大学凯原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院长。历任*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庭(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巡回法庭党组副书记副庭长、四川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处长、山东省菏泽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法官。法学(民商法专业)博士。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和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任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首届全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入选英国《知识产权管理》杂志评选的“全球*影响力50位知识产权人物”,2006年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已出版《法律方法论(三卷本)》《司法理念与裁判方法》《司法哲学与裁判方法》《商标与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和判例》《反垄断法原理》《反不正当竞争法原理》《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合同法原理》《公司法要论》《商标法适用的基本问题》《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的基本问题--司法哲学、司法政策与裁判方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创新性适用》等20余部专著。
**章 “找法”与审判依据
**节 审判依据与法 / 002
一、从审判依据的角度看“法” / 002
二、审判依据的法律规定 / 005
第二节 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 008
一、法律渊源的理论与实践含义 / 008
二、正式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 012
三、法源的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 / 013
第三节 法源中的成文法 / 015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 015
二、各类成文法意义上的法源 / 017
第四节 非正式法源的审判依据意义 / 034
一、辅助性的法源 / 034
二、非正式法源的必要性 / 035
三、政策或者公共政策 / 036
四、习惯与习惯法 / 042
第二章 法律解释体制和法律解释权
**节 法律解释的体制 / 054
一、立法解释与应用解释 / 054
二、法律解释的形式 / 058
三、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 / 068
第二节 法律解释权的演变 / 076
一、法官与法律解释 / 076
二、从法官无解释权到有解释权 / 078
三、机械法学与否定法官解释权 / 079
四、法律解释权向法院的回归 / 085
第三节 英美法的法律解释权 / 087
一、“司法至上”与法官造法 / 087
二、英国之限制解释权与解释能动性的悖论 / 088
三、美国之“法院的正当与特有的职责” / 090
四、法官享有*终解释权的原因 / 099
第四节 由立法者解释到司法者解释 / 102
一、法典思路与法官解释权 / 102
二、法官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 107
三、判例的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 108
四、法律解释成为一项精深复杂的艺术 / 111
五、法国之法官释法的含蓄性 / 113
六、德国之法官“有思考的服从” / 121
第五节 我国法院的法律解释权 / 124
一、我国法院法律解释权的现状 / 124
二、对于法官法律解释权的几点思考 / 126
第六节 福利国家与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 130
一、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 130
二、福利立法扩展了司法解释权的空间 / 130
三、集团冲突与保护分散的和集体的利益中的司法角色 / 133
四、人权保护与司法解释的扩张 / 134
第三章 法律解释诸特性
**节 注疏性、判断性与超然性 / 138
一、法律解释的注疏性 / 138
二、法律解释的判断性 / 140
三、法律解释的超然性 / 144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和创造性 / 146
一、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 / 146
二、创造性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 147
三、创造性的必要性 / 150
四、创造性的限制(限度) / 151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造法性 / 153
一、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与法官造法 / 153
二、法律解释的填补功能与造法性 / 155
三、司法造法与立法的不同 / 156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价值衡量性 / 161
一、裁判的价值平衡性 / 161
二、法律解释的技巧性与价值性 / 162
三、法律解释的妥协性 / 163
四、价值冲突的权衡 / 165
第五节 法律解释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 172
一、稳定与变动的悖论 / 172
二、静态性与动态性的协调 / 173
第六节 法律解释答案的**性与非**性 / 179
一、学理上的争论 / 179
二、法律解释是否有**的正解 / 183
第四章 法律解释方法总论
**节 法律解释及其方法概述 / 190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 190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 191
三、法律解释的要素及方法分类 / 193
四、法律解释方法的灵活性 / 198
第二节 具体法律解释方法概观 / 200
一、典型的法律解释方法 / 200
二、各种解释方法的运用 / 201
三、各种解释方法的作用 / 204
第三节 各类解释方法的适用条件 / 207
一、解释的正当性与方法取舍 / 207
二、文义方法的适用条件 / 208
我拿到《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这本书,是因为我身边有个朋友强烈推荐。我一直对法律有种莫名的敬畏感,觉得它高高在上,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是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法律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比如,关于侵权责任的部分,书中用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分析得非常透彻,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都可能涉及到法律的规范。它不仅仅是讲解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果”不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且,它还教我如何去理解和运用法律,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接受。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法律,让我觉得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智慧和人性的关怀。
评分读完《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掌握”法律的感觉。之前总觉得法律条文很死板,难以理解,而且运用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那些复杂的法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法律适用原则时,那种逻辑严谨的推理过程。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结论,而是详细地展示了得出这个结论的思考路径。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让我明白,法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的。书里还涉及了许多关于证据收集和采信的讨论,这对于我理解法律诉讼过程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运用法律智慧的书,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说实话,有点小纠结。我一直觉得法律条文冷冰冰的,而且好多专有名词,光看字面意思就够头疼的了。没想到,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它不是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把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合同法的章节,举的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比如租房纠纷、买卖合同的履行问题等等。书里不仅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纠纷,还详细讲解了法律是如何介入,如何判断责任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教了我一些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让我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以前觉得打官司是件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觉得,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原理,至少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因为不懂法而吃亏。这本书的语言也很平实,没有过多的术语堆砌,就算是我这样的法律小白,也能看得懂,而且很有启发性。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去理解法律的逻辑和智慧。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高,大概是觉得法律类的书籍要么太理论,要么太晦涩。但《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我最看重的是它在“方法”这个层面的阐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去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法律。书里对不同类型的法律解释方法,比如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等,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并且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疑难案件时的分析过程,那种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推理方式,让我看到了法律的严谨和力量。它不仅仅是在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在告诉你“怎么做”。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法律,或者需要在工作中运用法律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学习法律思维的宝库,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这本书,我一直以为会是一本比较专业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体验却远超我的预期。我比较关注的是书中关于法律解释的“艺术性”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在教授如何解读条文,更是在探讨如何把握法律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模糊不清的法律规定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和周全。书里有很多关于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权衡和选择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法律解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它还强调了法官在解释法律时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避免个人偏见的影响。这种对法律解释过程中人文关怀和价值判断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法律的哲学思考。它让我看到了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