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译 者: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
出 版 社: 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04-01
版 次: 第一版
标准书号: 1511221707
页 数: 187
开 本: 32开本
装 帧: 平装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焊接连接构造设计,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焊接检验,焊接补强与加固等。 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公告第1212号批准、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4.0.1、5.7.1、6.1.1、8.1.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有严格执行。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材料;
5 焊接连接构造设计;
6 焊接工艺评定;
7 焊接工艺;
8 焊接检验;
9 焊接补强与加固。
附录A 钢结构焊接接头坡口形式、尺寸和标记方法;
附录B 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格式;
附录C 箱形柱(梁)内隔板电渣焊缝焊透宽度的测量。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和内容编排非常人性化,这对于我这样需要经常查阅规范的用户来说,简直是福音。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的排版清晰,索引明确,即使在项目现场需要紧急查找某个特定条文时,也能快速定位。我特别喜欢它在各个章节的开头都简要概述了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有助于我快速了解其核心要义,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查阅。另外,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定义也相当准确和规范,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误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需要将规范中的条文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指南,这本书的条文清晰易懂,为我这项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摆放在书架上的参考书,更是一本真正能被“用起来”的书,帮助我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首先,它在编纂的严谨性上令人赞叹。我是一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设计和施工问题。而《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就像一本无声的导师,总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最权威、最可靠的指导。它的条文清晰、逻辑严密,每一个规定都似乎经过了无数次试验和理论验证。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对于细节的处理,例如在疲劳设计方面,它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详细阐述了各种加载条件下的应力集中和裂纹扩展预测方法,这对于确保结构的长期安全性至关重要。翻阅此书,我常常能从中找到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灵感和方法。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规范列表,更像是一部凝聚了行业智慧的宝典,让我对钢结构焊接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亮点,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这种持续的学习和提升,是作为一名专业人士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和系统性。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不仅仅是对现有焊接技术的总结和归纳,更蕴含着对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在地震、风荷载等极端条件下,钢结构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而焊接环节是其中的关键。这本书在抗震设计、疲劳强度计算等方面的规定,都体现了其高度的风险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曾多次在设计中遇到需要考虑特殊荷载情况的难题,翻阅此书,总能找到相关规定和技术参考,帮助我制定出满足最严苛要求的方案。它所涵盖的范围之广,从材料选择到焊接工艺,再到质量控制和检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为整个钢结构焊接过程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我平时的工作涉及大量的钢结构项目,从厂房、桥梁到高层建筑,焊接工艺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一直是重中之重。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详尽的指引。它不仅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WPS)的要求,还对不同类型钢材、不同板厚、不同接头形式的焊接方法给出了明确的推荐和限制。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对焊接质量检验的阐述,包括无损检测(NDT)方法的选择、评定标准以及缺陷的判定。这些内容对于指导现场的焊接施工和质量监督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由于对某种特殊钢材的焊接特性不够了解,导致了一些焊接缺陷。当时正是参考了这本书的相关章节,才得以准确地找出问题根源并制定了有效的补救措施。这本书绝对是钢结构工程领域从业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能帮助我们规避风险,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钢结构焊接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名对行业发展颇为关注的技术人员,我深切感受到《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61—2011》带来的积极影响。它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全国范围内的钢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依据。我尤其欣赏它在引入国际先进焊接理念和技术方面的努力,例如对一些新型焊接材料、焊接设备以及智能化焊接技术的应用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和规范。这不仅提升了我国钢结构工程的整体竞争力,也为我们参与国际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这本书在条文解释和应用说明方面也做得非常到位,使得广大基层技术人员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规范的要求。在我看来,这本规范不仅仅是一部技术文件,更是推动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的存在,让我们的工程建设更加科学、高效、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