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01985975 9787122277213 9787518409358
书名: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与生活训练指南
定 价:38.0元
作者:杨会芹、吴宝瑞、刘晖 编著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书号:9787122277213
开本:B5 710×1000 1/16
装帧:平
版次:1版1次
页数:217页
近几十年来,我国诊断出的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国内需要高质量的训练课程来培养大量所需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与生活训练指南》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以儿童心理发展为切入点,参考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着重阐述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特点和操作训练。
本书共分八章:其中章为孤独症概述,内容概括介绍了孤独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核心症状;第二章为孤独症的成因与干预,主要从医学生物学、神经心理学上介绍了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心理学、教育训练的干预模式;第三章为孤独症的诊断,说明一般诊断原则和常用的评估工具;第四章为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征,主要从认知层面说明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特点及智力开发;第五章为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整与情感发展,介绍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情感特点、情绪调节及调节矫正方法;第六章为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教育与社会交往训练,介绍语言训练、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第七章为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说明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注意事项;第八章为孤独症儿童康复的环境支持,介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儿童康复工作中的作用和支持措施。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康复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或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参考手册。
章孤独症概述1
节孤独症的概念及发展1
一、孤独症的概念2
二、孤独症的概念演变2
三、孤独症的发展4
第二节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7
一、社交障碍7
二、言语障碍8
三、兴趣狭窄及行为刻板重复8
四、智力问题9
第二章孤独症的成因与干预12
节孤独症的医学生物学成因12
一、遗传学因素12
二、免疫生化因素13
三、围生期因素14
第二节孤独症的神经心理学成因14
一、神经机制的研究15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16
三、神经心理的研究18
第三节孤独症的干预19
一、生物医学干预20
二、心理干预24
三、教育训练方法28
第三章孤独症的诊断37
节孤独症诊断的发展与原则37
一、孤独症诊断的发展历程37
二、孤独症的诊断原则42
第二节孤独症的诊断标准43
第三节孤独症的常用诊断工具46
一、婴幼儿孤独症检查量表46
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47
三、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50
四、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53
五、孤独症心理教育评定量表54
第四章孤独症儿童的认识特征58
节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58
一、孤独症儿童的感知觉特征58
二、孤独症儿童感知觉的训练61
第二节孤独症儿童的注意、记忆68
一、孤独症儿童的注意特征69
二、孤独症儿童的记忆特征70
三、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与记忆力的训练72
第三节孤独症儿童的想象、思维80
一、孤独症儿童的想象特征81
二、孤独症儿童的思维特征82
三、孤独症儿童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训练83
第四节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意义87
一、孤独症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87
二、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88
三、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着手点90
四、孤独症儿童智力开发的误区91
第五章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整与情感发展92
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情感特点92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93
二、孤独症儿童的情绪、情感特点95
三、孤独症儿童情感障碍的原因97
第二节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节98
一、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的处理策略98
二、孤独症儿童不稳定情绪的矫正方法101
第三节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105
一、孤独症儿童情感发展的障碍106
二、孤独症儿童情感发展的训练107
第六章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教育与社会交往训练113
节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教育与训练113
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114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训练117
三、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训练123
第二节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训练137
一、以同伴为中介的社会交往训练137
二、以人际关系发展干预为主的社会交往训练139
三、以认知方法为基础的社会交往训练140
四、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训练的其他方法146
第七章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160
节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的一般方法160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160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161
第二节孤独症儿童的进餐训练162
一、进餐训练中的注意事项163
二、进餐技巧训练164
三、偏食行为166
四、引进新食物167
第三节孤独症儿童的如厕训练169
一、基本阶段170
二、具体做法171
第四节孤独症儿童其他生活技能的训练173
一、孤独症儿童的穿脱衣服训练173
二、孤独症儿童的洗漱训练174
三、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及干预175
第八章孤独症儿童康复的环境支持179
节家庭环境支持179
一、家庭在儿童康复中发挥的作用179
二、正确的教养观181
三、家庭训练的原则、内容与方法186
第二节学校环境支持201
一、学校环境的有效服务201
二、特殊教育的支持措施204
第三节社区环境支持208
一、社区康复概述208
二、我国社区康复现状及发展209
参考文献216
书名: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做游戏(万千心理)
ISBN:9787518409358
装帧:平装
定价:45
页数:256
作译者:(美)穆尔(Moor, J.)著;昝飞译
开本:16开
游戏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的本质是玩与乐趣。很多研究表明,游戏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的智商、情商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让自闭症儿童在游戏中体会乐趣,继而更愿意投入到游戏中,从而与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社交技能,是本书的重心所在。
本书着重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与自闭症孩子一起做游戏,并在游戏中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本书也可以让那些认可“游戏力”理念、正想着如何与自闭症孩子沟通的父母,找到更多的游戏方法和灵感。
·1· 为什么游戏如此重要?
·2· 早期游戏技能:获得关注和分享空间
·3· 结构性游戏
·4· 你的计算机是宝贵的资源
·5· 玩具,玩具,玩具
·6· 桌面游戏和益智类玩具
·7· 音乐
·8· 游戏中的轮流
·9· 体育游戏和活动
·10· 户外游戏
·11· 水游戏
·12· 电视的潜力
·13· 创造性:艺术和手工
·14· 编制具有想象力的游戏序列
·15· 引入书和阅读
·16· 问题、挫折感和发脾气:让游戏更有趣
基本信息.jpg
书名: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给父母及训练师的指南(心理)
定价:25.00元
作者:(美)英格索尔 等著,郑铮 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01985975
字数:53000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jpg
自闭症儿童与其他大多数儿童不同,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接受你的微笑或拥抱;身边的人会对你投来同情或责备的目光,它们刺痛着你的心……
但请你不要放弃,伸出你的手,放慢你的脚步,耐心学习,指导他成长……
虽然,他可能不会一下变成你梦想中的样子,但他会一点点进步,会与你交流,会对你微笑,终你会为他的成长感到幸福与骄傲!
目录.jpg
第Ⅰ部分 绪论
第1章 概述
第2章 为了成功需在家里进行的准备
第Ⅱ部分 交互式教导技术
第3章 跟随孩子的引导
第4章 模仿孩子
第5章 充满活力
第6章 示范与扩展语言
第7章 有趣的障碍物
第8章 均衡的轮换
第9章 沟通诱惑物
第10章 交互式教导技术回顾
第Ⅲ部分 直接的教导技术
第11章 直接的教导技术概述
第12章 教导孩子表达性语言
第13章 教导孩子接受性语言
第14章 教导孩子社交模仿
第15章 教导孩子游戏
第16章 直接的教导技术回顾
第Ⅳ部分 整合并前进
第17章 整合
第18章 前进(后阶段)
在我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对于如何有效地帮助我的孤独症孩子,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我曾经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耐心,就一定能看到孩子进步。然而,现实常常给我泼冷水。这套书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流,滋润了我疲惫的心灵。它让我明白,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要的是科学的方法,更需要的是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引导。在“心理康复”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真诚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情绪模式以及行为方式。它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我自身的观念和方法。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安全感、如何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如何处理他们的感官敏感等问题,都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我学习了如何利用“积极强化”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学习了如何通过“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接着,在“生活训练”的部分,我看到了大量的实用技巧和丰富的案例。它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从最基础的如厕训练、穿衣训练,到更复杂的家务劳动、时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多样的训练方法。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视觉时间表”,发现孩子在遵守日程安排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最后,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社交游戏训练”的部分。它提供的游戏创意,不仅仅是简单的玩乐,而是将社交技能的培养融入其中。通过各种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如何进行眼神交流、如何进行简单的对话。我看到了孩子在玩“小小演员”游戏时,开始尝试模仿不同的角色,也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情境。这套书,无疑是我这些年育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了我方向,给了我方法,更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持续的努力,我的孩子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评分坦白说,在收到这套书之前,我曾一度对市面上大量的育儿书籍感到麻木。大多数书籍内容相似,缺乏新意,很难真正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困惑。然而,当我翻开这套《孤独症儿童心理康复与生活训练指南+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做游戏+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时,我被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心理康复”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泛泛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它让我明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进行有效干预的第一步。书中提供的“情绪认知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应对焦虑的技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尝试着利用书中的“情绪卡片”和“平静角落”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波动,效果显著。接着,在“生活训练”的部分,我看到了大量的实用指导。它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并提供了丰富的图文案例。从基础的如厕、穿衣、吃饭,到更复杂的家务劳动、时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规则意识”和“规则意识”的训练方法,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生活界限和安全感至关重要。我尝试着利用“视觉提示”来帮助孩子理解和遵守日常规则,孩子的行为规范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后,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社交游戏训练”的部分。它提供的游戏创意,不仅仅是简单的玩乐,而是将社交技能的培养融入其中。通过各种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如何进行眼神交流、如何进行简单的对话。我看到了孩子在玩“小小理发师”游戏时,开始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学会了分享玩具。这套书,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方法,更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持续的努力,我的孩子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套书之前,我内心是有一些犹豫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孤独症的书籍琳琅满目,我怕花了钱,买到的又是那些重复、空泛的内容。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套书时,那种惊喜和震撼,是难以言表的。这套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从“心理康复”的基础理论,到“生活训练”的实践指导,再到“社交游戏”的互动创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够精准地诊断出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套系统的“方子”来调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心理康复”的讲解,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情绪模式以及行为方式。它让我明白,我的孩子并不是“不懂事”或者“故意捣乱”,而是他们的大脑运作方式与众不同。这种理解,是缓解家长焦虑、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石。接着,书中关于“生活训练”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并提供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指导。从最基础的如厕训练、穿衣训练,到更复杂的家务劳动、时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实用的技巧。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奖励机制”,发现孩子的配合度大大提高。最后,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社交游戏训练”的部分。它提供的游戏创意,不仅仅是简单的玩乐,而是将社交技能的培养融入其中。通过各种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如何进行眼神交流、如何进行简单的对话。我看到了孩子在玩“情绪表情猜谜”游戏时,开始尝试模仿不同的表情;在玩“小小超市”游戏时,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套书,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方法,更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持续的努力,我的孩子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这套书之前,我对“孤独症”这个概念,可能还停留在一些刻板的印象中,总觉得他们是“难以接近”的,甚至有些“不正常”。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孤独症儿童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模式。尤其是关于“社交游戏训练”的部分,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很困扰孩子在社交方面的问题,比如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绪,难以进行眼神交流,甚至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社交技能训练方法,通过设计各种模拟社交场景和游戏,来帮助孩子逐步掌握社交规则和技巧。例如,书中介绍的“情绪认知游戏”,通过图片、表情卡片等方式,让孩子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情景扮演游戏”,让孩子在模拟的社交情境中练习如何与人互动;“规则理解游戏”,帮助孩子掌握游戏和集体活动的规则。这些游戏设计得非常巧妙,既有趣味性,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我发现,当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社交技能时,他们的接受度更高,也更容易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看到了孩子在尝试与小伙伴分享玩具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也看到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尝试遵循简单的指令。虽然进步是缓慢的,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让我看到了希望。这套书,就像一个耐心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帮助我找到与他们有效沟通和连接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浩瀚的书海中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为我这个在孤独症儿童教育道路上摸索的家长,指明了方向。之前,我总是感到无助和迷茫,面对孩子特殊的行为模式,常常束手无策。市面上也陆陆续续看过一些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不够接地气,无法真正解决我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直到我翻开这套书,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它不像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如何理解我的孩子,如何与他们建立更深的连接。从基础的心理康复理念,到具体的生活训练技巧,再到游戏化的社交互动方法,整套书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支持体系。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积极、耐心、充满爱的教育态度。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充满实际操作性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如同在我身边真实发生,让我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作者在描述孩子行为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和冰冷的术语,而是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的世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这种理解,是建立有效沟通和康复训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理心和坚持不懈的爱。这套书,无疑是我在这条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它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力量。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在教育孤独症孩子这条路上,像是在一片迷雾中行走,缺乏清晰的方向和有效的工具。市面上关于孤独症的书籍并不少,但大多数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仅仅提供一些零散的技巧,难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支持体系。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书。我必须说,这套书的内容,是我读过的所有相关书籍中最全面、最系统、最实用的一套。它就像一个宝箱,里面装满了帮助我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智慧和方法。首先,在“心理康复”的部分,它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作者没有使用冰冷专业的术语,而是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让我看到了孩子独特的大脑运作方式,以及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引导他们表达情绪、如何处理感官敏感等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行的建议。我学习了如何利用“行为分析”来理解孩子的行为模式,也学习了如何通过“肯定性反馈”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接着,“生活训练”的部分,更是让我找到了实操的“说明书”。它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并提供了大量的图文并茂的指导。从最基础的如厕训练、穿衣训练,到更复杂的家务劳动、时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多样的训练方法。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任务分解”技巧,发现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最后,让我耳目一新的“社交游戏训练”部分,更是将枯燥的社交技能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它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创意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如何与人互动、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进行简单的对话。我看到了孩子在玩“小小餐厅”游戏时,开始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学会了分享玩具。这套书,无疑是我这些年育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了我方向,给了我方法,更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持续的努力,我的孩子一定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正常”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出现“不符合”常规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焦虑和困惑。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孤独症儿童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这种差异。它鼓励我们放下评判,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在“与自闭症儿童一起做游戏”这部分,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游戏疗法的精髓。以前,我总是觉得玩游戏只是孩子的事情,或者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游戏是孤独症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他们可以学习语言、认知、社交技能,甚至可以释放情绪,建立自信。书中提供的大量游戏案例,都非常具有创意和可行性,我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玩其中的一些游戏,比如模仿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甚至是一些简单的桌面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更加放松和投入,也更愿意和我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游戏不仅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更成为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轮流,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任何枯燥的训练都更加有效。我开始明白,原来爱和耐心,才是最好的康复工具,而游戏,则是传递这份爱和耐心的最佳载体。
评分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时的情形。当时,我正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几件事情而焦头烂额,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让我感到非常自责。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是不是我没有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就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朋友推荐了这套书,她说这本书对她非常有帮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阅,结果却让我惊喜不已。首先,它并没有贩卖焦虑,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和、理性的方式,解释了孤独症儿童的一些普遍特征,让我明白孩子的行为并非故意为之,而是他们独特的大脑运作方式所致。这种“去污名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缓解了我内心的压力。接着,书中详细介绍了心理康复的各个层面,从认知、情绪到社交,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尤其是生活训练的部分,列举了大量生活化的场景,比如如何教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如厕,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日常的家务劳动,甚至是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却可能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这套书,却将这些障碍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例如利用视觉提示卡来帮助孩子理解指令,或者通过建立清晰的日常流程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出乎意料的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进步,这让我倍感欣慰,也对未来的康复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总是形容自己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家长,尤其是在孩子确诊孤独症之后。那种无助、迷茫、甚至绝望的感觉,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感同身受。我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参加了各种培训,但总觉得离“解决问题”还有很远的距离。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书。我可以说,这套书,是我这些年育儿道路上最重要的一盏“明灯”。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的书籍,而是充满了真诚、智慧和实践经验。首先,它在“心理康复”的部分,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它让我明白,孩子那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并非是他们故意为之,而是他们独特的大脑运作方式所致。书中对于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如何处理他们的感官敏感等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和可行的建议。我学习了如何利用“视觉支持”来帮助孩子理解指令,也学习了如何通过“情绪卡片”来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其次,“生活训练”的部分,更是将抽象的康复目标,转化成了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日常场景。从培养孩子的独立如厕能力,到教会他们自己穿衣、吃饭,再到帮助他们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一个生活技能的培养,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丰富的训练素材。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家务劳动”的训练方法,它让孩子在参与家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责任感。最后,让我耳目一新的“社交游戏训练”部分,更是将枯燥的社交技能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它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创意的游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会如何与人互动、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如何进行简单的对话。我尝试着让孩子玩“猜情绪表情”游戏,孩子不仅乐在其中,还开始尝试模仿不同的表情。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爱、理解和陪伴的书。它给了我力量,让我不再孤单,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评分我是一位全职妈妈,孩子确诊孤独症已经有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我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康复和教育中。我参加过无数的培训,阅读过大量的专业书籍,但总觉得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睛之笔”。直到我遇到了这套书。我必须说,这套书的内容,是如此的全面和系统,涵盖了从基础的心理康复到进阶的生活训练,再到游戏化的社交互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康复指导手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心理康复”的深入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孤独症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挑战,并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情绪、如何处理感官敏感等问题,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和操作步骤。我尝试着书中介绍的一些行为矫正技巧,发现孩子的行为模式确实在悄悄发生改变。其次,“生活训练”的部分,更是将抽象的康复目标,转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从穿衣、吃饭、如厕,到刷牙、洗澡、整理房间,每一个生活技能的培养,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丰富的资源。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时间管理”和“规则意识”的训练方法,这对于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最后,“游戏训练”的部分,更是将枯燥的训练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我利用书中的游戏创意,设计了一系列亲子游戏,不仅增强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和成长。我看到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了分享、合作、轮流等待等重要的社交技能。这套书,无疑是我这些年育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它给了我方向,给了我方法,更给了我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