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第11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
「未读·探索家」重磅推出,2015年非常有趣的书!
再荒诞的问题都可能有一个科学答案!
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能烤熟?
哭多了会脱水吗?
如果把一辈子亲吻所用的力气用在一个亲吻,会产生多大引力?
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
所有好奇心都值得被满足
2014年全美畅销趣味科普书:美国畅销书榜前列持续2周,上市后横扫《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华尔街时报》等各大图书榜,迄今稳居各大排行榜前列!
天才作者,前NASA员工、网络火爆普专栏WhatIf合集:作者曾在NASA制造机器人,后来成为科普漫画家,玩转物理、天文、生物、化学、数学各学科知识,轻松接招粉丝们提出的脑洞大开的问题,配上xkcd风格的火柴人漫画,幽默机智的答案让人拍案叫绝!
国内外人气爆棚,粉丝众多:国外诸多一线媒体、TED演讲人、天文学家、科普作家联手点赞。国内果壳网、译言网持续2年自发翻译连载百余篇,粉丝众多,在中国年轻读者中具有极高人气。
让科学流行起来:机智问答+幽默漫画,全书超过1/3内容首次发表,不怕你敢问,只怕你脑洞不够大!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whatif?》是前NASA员工、超热门科普漫画“xkcd”作家兰德尔·门罗的新作,内容来自他的“WhatIf”科学问答专栏,辅以“xkcd”经典火柴人漫画,轻松幽默地将各学科知识跃然纸上。
如果人体内的DNA瞬间消失了会怎样?如果把海水抽干会怎样?如果地球膨胀得像太阳一样大会怎样?牛排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正好烤熟?全人类搬离地球需要几步?这不是中规中矩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脑洞大开的科学真相,小时候萌生的异想天开,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机智幽默的科学答案!
兰道尔·门罗(RandallMunroe),曾在NASA工作,制造机器人。2006年成为全职网络漫画家,是美国热门科普漫画网站xkcd的创立者。本书就是他的WhatIf科普问答专栏合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小行星4942命名为“门罗”。如果“门罗小行星”撞上地球,很可能会导致大灭绝。
★WHAT IF是我的网络必读之选,我一直期待每一个新答案,并永远得到惊喜。
——科利·多克托罗,科幻小说家
★兰道尔·门罗是我们的国宝。
——菲尔·普莱,天文学家,TED演讲者,探索频道天文节目主持人
★xkcd是全世界科技迷的必备读物。从门罗的解答中,他们读者可以在真实生活中再现这些奇思妙想。
——纽约时报
★对科学门外汉来说,那些看似无解的、古怪又重要的问题,在门罗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华尔街日报
★从哲学到科学,门罗实现了我们小时候脑袋中那些一直没想明白的超酷点子,虽然很荒诞,但绝对真实。这是本绝对少有的寓教于乐的书。
——美国2014年好书推荐
免责声明
简介
No.1 全球风暴
No.2相对论棒球
No.3乏燃料游泳池
No.4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一
No.5纽约式时间机器
No.6随机伴侣
No.7激光笔
No.8元素周期墙
No.9大家一起跳
No.10一摩尔鼹鼠
No.11疯狂电吹风
No.12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二
No.13最后的人类之光
No.14机枪飞行背包
No.15匀速上升
No.16 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三
No.17太空潜水艇
No.18短回答环节
No.19闪电
No.20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四
No.21人力计算机
No.22小世界
No.23牛排坠落
No.24冰球一击
No. 25普通感冒
No.26半空的杯子
No.27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五
No.28外星天文学家
No.29消失的DNA
No.30星级塞斯纳
No.31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六
No.32尤达大师
No.33飞越州
No.34氦气球降落伞
No.35人类大迁徙
No.36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七
No.37自体繁殖
No.38高掷比赛
No.39致命中微子
No.40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八
No.41飞越减速带
No.42走失的人
No.43轨道速度
No.44联邦快递VS互联网
No.45自由落体
No.46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九
No.47斯巴达勇士
No.48把海水抽干
No.49把海水抽干(续集)
No.50论Twitter的无穷性
No.51乐高大桥
No.52最长的落日
No.53随机祝福电话
No.54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十
No.55地球扩张
No.56无重力射箭
No.57太阳熄灭之日
No.58纸质版维基百科
No.59 Facebook之死亡国
No.60日不落帝国的日落
No.61搅拌加热
No.62汇聚闪电
No.63最孤独的人
No.64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十一
No.65雨滴
No.66 SAT靠猜
No.67中子子弹
No.68那些古怪而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合集 十二
No.69里氏15级地震
致谢
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像是一个“思维的放大器”。它将那些我们平时可能只是偶尔闪过念头,但又来不及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剖析。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科学人士,但我在阅读过程中,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和豁然开朗。 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探讨了“如果人类能够瞬间移动会怎样”。这是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设想,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他深入分析了瞬间移动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交通运输行业会如何被颠覆?城市规划会面临哪些挑战?甚至是个人的隐私权和安全问题又该如何保障?他甚至还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这种能力对全球经济格局和社会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将科学幻想与现实逻辑相结合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世界,也让我对“可能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科普书,不应该只满足于“告诉”读者是什么,更应该能够“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会怎样”。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引导思考的佳作。它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问题,挖掘出其背后深层的科学原理和潜在影响。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果人类的寿命突然翻倍会怎样”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延长生命的问题,它触及了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甚至是人类的价值观和人生意义。作者深入分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教育和职业规划的重塑,以及人类心理和情感可能发生的变化。他甚至探讨了“永生”带来的伦理困境,以及人类文明在漫长岁月里可能面临的挑战。这种将科学设想与人文思考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时间”和“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科普”这个词的印象还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知识灌输。然而,《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将科学的魅力展现在我面前。作者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带着我们深入到科学世界的各个角落,解开那些隐藏在日常现象背后的秘密。 其中关于“如果人类的平均身高突然翻倍会怎样”的讨论,更是让我脑洞大开。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身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但作者却列举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建筑结构需要如何改变?交通工具会面临哪些挑战?甚至是我们日常穿衣、吃饭、睡觉的习惯都需要调整。他不仅关注物理层面的影响,还探讨了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仿佛预见到一个全新的、因身高而异的世界。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方式,让我对“问题”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能牵引出无数的未知和可能性。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科普书,不应该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应该是点燃读者好奇心的火种。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用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甚至是引人入胜。 其中关于“如果地球上的所有水瞬间蒸发会怎样”的讨论,着实让我震惊。我之前从未想过,失去水这样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会对地球产生如此毁灭性的影响。作者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角度,详细描绘了地球环境的剧变。他解释了大气层的改变,土壤的干裂,生物圈的崩塌,甚至是对地质结构的潜在影响。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荒凉、死寂的地球,而我则深深地体会到了水对生命的意义,对地球健康的至关重要。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感悟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科学的探讨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同时又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本书,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它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将科学的奥秘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滋养。 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探讨了“如果地球的引力突然减半会怎样”。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其有趣的设想。作者不仅仅描述了物体会变得轻飘飘的景象,更深入分析了对人类生理、建筑结构、交通运输,乃至地球自身形态可能产生的改变。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定的引力来维持身体的结构,为什么高楼大厦需要特殊的加固,甚至是对大气层厚度和地貌特征的影响。读到这里,我仿佛在失重边缘体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引力对于我们生存的根本性意义。
评分这本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虽然我不是那种一开始就会被“古怪”和“忧心”这些词语吸引的读者,但当我翻开它之后,立刻就被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折服。它不是那种堆砌大量晦涩术语的科普读物,也不是那种故弄玄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哲学思辨。相反,它像是与一位博学而又充满好奇心的朋友进行着一场流畅的对话。作者似乎总能抓住人们内心深处那些细微的、被遗忘的疑问,然后用一种既严谨又有趣的方式去探索答案。 例如,书中对“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会怎样”的探讨,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原以为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下惯性带来的灾难,但作者却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大气层、海洋、地壳的运动,甚至是生物圈的剧变。他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并且还用生动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读到这里,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惯性驱动的混乱世界,深刻体会到地球自转对我们生存环境的根本性意义。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并将科学知识与读者生活体验相结合的能力,是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宝箱,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思考和感悟。作者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他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清楚,同时又不失其科学的严谨性。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果地球变成一个巨大的磁铁会怎样”的探讨。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作者却从物理学的角度,冷静而细致地分析了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他解释了磁场对地球生命、大气层,甚至是人类科技的深远影响。他分析了指南针会失效,电子设备可能失灵,甚至是对生物导航系统的干扰。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重塑我们熟悉的世界,也让我对我们所处环境的微妙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将抽象的科学原理与具象化的世界变化联系起来的能力,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对科学不太感冒的人,尤其是一些偏向理论的科普书籍,常常让我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学习”这件事的乐趣。它没有强迫你去死记硬背公式,也没有让你沉浸在晦涩的专业术语里,而是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引领你一步步走进科学的世界。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果人类不需要睡觉会怎样”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睡眠剥夺的简单推论,它触及了生命的基本需求、时间管理、社会运转模式,甚至是人类的心理和情感。作者分析了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被如何利用,对工作、学习、娱乐、社交会产生什么影响。他甚至探讨了可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比如“时间焦虑”或者“过度工作”,让我意识到,看似美好的“多出来的时间”,背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性。这种对事物多重维度的深入挖掘,让我深深地佩服作者的洞察力。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找到一本真正引人入胜、又能启迪思考的书并不容易。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它不仅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我记得有一段内容是关于“如果声音突然消失会怎样”的。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具象化的问题,但作者却从中挖掘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思考。他不仅仅谈论了音乐、交流的困境,更深入到物理学中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在自然界中扮演的角色。他甚至探讨了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人类的感知方式会如何改变,视觉、触觉是否会变得更加重要。读到这里,我仿佛能够“听”到无声世界的寂静,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将生活中的常识与科学原理巧妙结合的能力,让这本书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评分我很少主动去购买这类“问题导向”的科普书,但这次的尝试,绝对是值得的。它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阅读压力,反而让我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如果”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 书中有一个关于“如果人类突然获得超能力会怎样”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超级英雄的幻想,作者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不同超能力对社会秩序、伦理道德,乃至人类自身发展的潜在影响。比如,如果一个人拥有读心术,那么隐私将不复存在;如果一个人拥有瞬间愈合的能力,那么对生死的观念又会如何改变?他深入剖析了这些能力可能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类社会将如何去适应和规范它们。这种对科学可能性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让我对“问题”的思考,不再局限于科学本身,而是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和哲学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