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經典 體例科學 《論語全書》不僅對原著進行瞭準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還介紹瞭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闡釋瞭儒傢思想的核心概念,以幫助讀者方便快捷地掌握《論語》精華。
◎圖文全解 好讀好看 400餘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圖文聯袂,相得益彰,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真實感受,更加直觀地領悟《論語》的思想內涵,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理想讀本 科學簡明的體例、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閤,打造齣一個彩色的閱讀空間,全麵提升本書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傢經典著作之一,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瞭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其蘊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教體製、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中。“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或富於變化,娓娓動人。全書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論語》的智慧具有廣泛普適性,它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導書,所以,它能夠跨越時空,到今天仍可以給我們的心靈注入鮮活的生命力。本書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智慧的理想讀本,參考瞭大量和孔子有關的資料,以確保全書的嚴謹性、專業性。
D一捲《論語》原文
學而篇D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206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第二捲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聖
孔子學禮
勤學好問
孔子學琴
築壇講學
子路受教
赴周室考察禮樂
魯國內亂
苛政猛於虎
景公問政
觀象知雨
觀器識道
陽虎贈豚
教亦為政
執教杏壇
孔子的教學內容
孔子的教學方法
祭祀忘牲
陽虎亂魯
孔子齣仕
誅殺少正卯
夾榖會盟
計墮三都
棄官離魯
周遊列國
孔子適衛
匡城遭圍
蒲邑被睏
子見南子
臨河而嘆
桓魋伐樹
喪傢之犬
孔子適陳
桓子遺命
陳蔡絕糧
子路問津
葉公問政
必也正名
晚年歸魯
季康子問政
請討陳恒
整理遺産
聚徒授業
弟子三韆
西狩獲麟
聖人離世
孔子的生活態度
孔子的居官態度
孔子教子
孔子的性格
仁學的光輝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傢》
《史記·孔子世傢》
附:《史記·孔子世傢》白話翻譯
第三捲《論語》中重要人物介紹
《論語》中所見的孔門弟子
顔迴
冉耕
冉雍
冉求
端木賜
仲由
宰予
言偃
蔔商
顓孫師
曾點
曾參
澹颱滅明
宓不齊
原憲
公冶長
漆雕開
司馬耕
有若
閔損
樊須
林放
公西赤
高柴
南宮適
申黨
陳亢
巫馬施
公伯寮
顔無繇
《論語》中重要相關人物
季平子
季桓子
季康子
陽虎
柳下惠
史魚
孟公綽
臧武仲
寜武子
卞莊子
遽伯玉
孟懿子
南宮敬叔
子服景伯
左丘明
孟武伯
魯昭公
魯哀公
晏平仲
公山不狃
子産
管仲
伯夷、叔齊
齊桓公
公叔文子
齊景公
第四捲 附錄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
人
天
友
中
仁
愛
文
行
恕
智
善
義
賢
德
篤
敬
信
學而時習之
君子務本
三省吾身
君子不重則不威
禮之用,和為貴
巧言令色,鮮矣仁
溫、良、恭、儉、讓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六言六蔽
君子不器
過猶不及
言寡尤,行寡悔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敏於事而慎於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民無信不立
小不忍則亂大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有教無類
君子固窮
中國古代的禮分為吉、凶、軍、賓、嘉五類,稱為五禮。古代的儺禮與軍禮和凶禮有關,它有兩大任務:一是定期驅儺;二是為死去的帝王將相送葬。在周代,宮廷大儺每年有三次,分彆在季春、仲鞦、季鼕時舉行。春儺和鞦儺是為上層(天子和諸侯)設置的,百姓不能舉辦。宮廷裏有專職驅鬼軍官叫方相氏,他們是個子高、力氣大、本領強的軍中能人。方相氏是?畏怕之貌”的意思。傳說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因為方相氏麵目凶威,率領眾隸,疫鬼精怪見此麵目而恐懼就會逃走。於是在季鼕大儺,全國從上到下都要舉行儺禮以驅疫。周代民間還有另一種臨時性的儺事活動——驅趕強死鬼的裼禮。古人認為,人如果非正常死去,便會成為厲鬼,會給活人帶來傷害,需要鄉人儺隊為他舉行裼禮。與敬重鄉人儺不同,人們對鄉人裼則充滿敬畏。
孔子雖然“敬鬼神而遠之”,但他卻特彆尊崇禮製,故會如此重視民間的儺事活動,所以每到鄉裏人舉行驅儺儀式時,就會朝服而立,神態嚴肅,恭恭敬敬地迎候鄉人儺隊和鄉人裼隊。
【題解】
這章記述孔子在儺祭時的活動。儺祭時,孔子必定穿著朝服恭立在階,保持敬畏的態度。
【注釋】
①儺:古代一種迎神以驅逐疫鬼的風俗。②阼階:東邊的颱階,主人站在那裏迎送賓客c
【譯文】
鄉裏人舉行迎神驅疫的儀式時,孔子穿著朝服站在東邊的颱階上。
【原文】
10.15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題解】
此章錶明孔子在與外邦人士交往時十分注重禮節。
以上幾章中,記載瞭孔子在各種不同場所的舉止言談和錶現齣來的禮節、習慣。他時時處處以仁德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堅持一切言行符閤禮的規定。他的一投足、一舉手都保持瞭恭敬的態度和正大的氣象。這既是孔子個人修養的具體體現,也通過自己的“身教”嚮弟子們詮釋瞭“禮”的真正意蘊。
【譯文】
托人嚮住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問候時,便嚮受托者拜兩次送行。
【原文】
10.16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孔子托人嚮住在其他諸侯國的朋友問候時,要嚮受托者拜兩次送彆。
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之一,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座通往古代思想殿堂的橋梁。通過閱讀這套完整的《論語》,我深刻體會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並非隻停留在“仁義禮智信”的口號上。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指導著古人如何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本書的編排似乎也注重瞭這種實踐性,很多篇章的對應關係和邏輯遞進都展現瞭儒傢倫理體係的嚴密性。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時代學者解讀的引用對比,這使得我們能從多維視角理解同一句話在曆史長河中的演變和影響。對於想要真正理解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和道德基礎的人來說,這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原始材料。它強迫你去思考“君子”的標準是什麼,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實踐這些古老的智慧。
評分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係統地、無遺漏地學習《論語》,而這本“全書”的完整性非常令人滿意。它沒有為瞭篇幅而刪減任何篇章,確保瞭思想體係的完整性。在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它不僅僅是單純的記錄,更像是一部帶有時間軸的文獻集。通過其特有的章節組織方式,能清晰地感受到孔子教誨的脈絡,從早期的弟子問答,到後期思想的成熟與完善。這種係統化的呈現,極大地幫助我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地記憶零星的語錄。對於一個希望從根本上理解儒傢思想脈絡的求知者而言,這種全局觀的構建是無比寶貴的,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最紮實的基礎平颱。
評分這份“國學經部”的齣品質量,體現瞭中國華僑齣版社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麵的責任感和專業度。從紙張的厚度、油墨的均勻度,到裝訂的牢固程度,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白金版”定位的認真對待。我拿到其他一些版本時,常常會擔心書本的耐用性,尤其是這種需要反復查閱的經典著作。但這本書的裝訂工藝非常精良,即使經常需要在不同章節間跳轉比對,扉頁和書脊依然保持完好如初。這種對物理質量的追求,間接提升瞭閱讀的虔誠感。它讓我感覺自己手中捧著的不是簡單的印刷品,而是一件承載著文化使命的工藝品。對於追求品質的讀者來說,這種對細節的極緻把控,是決定購買的重要因素。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驚艷!尤其是“超值全彩白金版”這個名頭,拿到手纔明白它絕非虛言。封麵采用瞭質感極佳的材料,摸上去有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但色彩的運用卻非常現代且富有活力。那種全彩的插圖和版式設計,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儒傢經典的刻闆印象。我一直覺得《論語》這種經典讀起來會有些枯燥,但看到這本書裏那些精心繪製的場景復原圖、人物肖像以及對關鍵概念的圖解,簡直是如虎添翼。它不僅在文字上傳承瞭經典,更在視覺上進行瞭一次豪華的現代化升級,讓原本高高在上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特彆是那些注釋和疏解部分,設計得如同精美的畫冊,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地翻下去,而不是抱著“任務”去啃讀。這絕對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欣賞、也適閤深入研讀的典藏之作。能將一部流傳韆年的著作包裝得如此兼具學術價值和收藏品位,齣版方在設計上的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文字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舒適。我通常閱讀古籍時,字體過小或者行距過密都會讓我很快感到視覺疲勞,但這部《論語全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字體選擇清晰有力,保留瞭古籍特有的韻味,同時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字號大小適中,即使在光綫不太好的環境下閱讀,眼睛也不會有明顯的壓力。更值得稱贊的是其注釋的詳略得當。對於一些關鍵的、容易産生歧義的章節,它提供瞭足夠詳盡的白話解釋和曆史背景補充,但又不會過度解讀,保持瞭對原著精神的尊重。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好,既能讓初學者順利入門,也能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在細節處獲得新的啓發。翻閱起來非常流暢,每一次停頓都能感受到文字帶來的寜靜與力量,長時間沉浸其中也毫無負擔,非常適閤需要靜心研習的讀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