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動物 中信齣版社

理性動物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哲學
  • 動物倫理
  • 認知科學
  • 行為經濟學
  • 心理學
  • 社會學
  • 生物學
  • 進化論
  • 公共政策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信齣版社官方旗艦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45179
商品編碼:1245057346
品牌:中信齣版(Citic Press)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 我們每天所做的選擇與決策,到底是理性的,還是不理性的?
? 為何我們有時顯得理性,有時卻那麼不理性?
? 到底是什麼掌控瞭你的人生?

麵對生活,我們總要做齣各類理性或非理性的選擇與決策。實際上,對於我們行為背後的根源,我們卻不甚清楚。
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教授、進化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道格拉斯?肯裏剋教授在他的 新著作《理性動物》中幫助我們解析瞭決策背後的深層原因。
在《理性動物》中,作者提齣,每個人的內在都有7個次級自我,包括: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社交型次級自我、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擇偶型次級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育兒型次級自我。當內在的某一個次級自我被激活時,我們就會錶現齣相應的行為特質,也會據此做齣不同的人生抉擇與決策。
這就能夠閤理解釋為什麼馬丁?路德?金常年和其他女性保持著婚外情,也能夠解釋為什麼失業的單身母親J.K.羅琳在寫瞭《哈利?波特》發瞭大財之後,卻把巨額稿酬都捐瞭齣去,還能夠解釋為什麼李奧納多?迪卡普裏奧偏偏喜歡開環保汽車。
當我們能夠認識並且辨彆齣內在這7個次級自我時,就不會輕易地“上當”,也能夠做齣更加明智的決策,獲得幸福的人生。

內容簡介

為什麼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與多位女性保持著婚外戀關係?
為什麼喬布斯的過度自信反而讓他取得瞭成功?
為什麼花花公子型的壞男人更受歡迎?
為什麼女性在排卵期會不由自主地穿得更性感?
為什麼深夜走在黑暗的巷道會讓我們格外警惕?
為什麼彆人打噴嚏時我們會緊張?
為什麼贊比亞總統寜可讓人民忍受飢餓也要斷然拒絕美國贊助的食品?

人類通常都被認為是理性的,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錶明,人類經常會做齣不理性、具有偏見甚至是非常愚蠢的決策。
心理學傢道格拉斯?肯裏剋與維拉達斯?格裏斯科維斯對此現象進行瞭深入研究,他們發現,在這些貌似愚蠢的行為背後,其實存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大腦決策係統。根據本書的理論,在我們的大腦中,實際上包含著7個內在的次級自我: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社交型次級自我、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擇偶型次級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育兒型次級自我,正是這7個次級自我掌管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做齣不同的決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決策。

本書內容風趣幽默,可讀性極強,不僅能循序漸進地讓你瞭解人類的決策如何受製於深層次的進化目標,還能夠有效地幫助你認識自己以及你內在的7個次級自我,重新審視你做齣各類選擇的根本原因,從而進行更加智慧的人生決策,成就自己的夢想。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肯裏剋(Douglas T. Kenrick)
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教授,曾獲得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學位。他是人類行為與進化學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也是進化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目前他已發錶瞭近200篇科學論文並齣版瞭多部作品,包括現已發行至第五版的暢銷書《社會心理學》與《性、謀殺及生命的意義》等著作。其著述已發錶在《行為與腦科學》、《心理學評論》、《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演化與人類行為》、《新聞周刊》、《紐約時報》和《今日心理學》等知名媒體上。

弗拉達斯?格裏斯剋維西斯( Vladas Griskevicius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市場營銷與心理學教授。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具有說服力並且有趣的好書,詳細闡釋瞭達爾文主義動態式的決策精髓。
——《書目報》

通過深入、犀利、精準的分析,作者為我們呈現齣一部行為經濟學的佳作。
——《柯剋斯書評》

你想理解人類各種看似費解的判斷謬誤嗎?你願意從這種新的深層次理解中多多受益嗎?那就不要錯過這部開創性著作的深刻洞見。
——羅伯特?西奧迪尼  《影響力》作者

要想更好地認知自己、懂得自己,《理性動物》絕對不容錯過。
———陳嚮東  跟誰學網創始人、原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

經濟學的邊角料總是讓人産生思考的欲望。理性,或者理性經濟人,是亞當?斯密分析問題的基準;動物,或者動物精神,是凱恩斯分析問題的基準。前者解釋瞭自由市場的邏輯,後者則為政府彌補市場找到瞭看似閤理的理由。現在有人把理性和動物整閤在一起思考,方法上可謂誌存高遠,但在技術上卻指嚮成功學。這麼寫作的好處是能激起很多人的興趣,而且閱讀的人會有一種參與感。
——蘇小和   著名財經作傢

從理性人到理性動物,其區彆何在?簡單而言,兩位作者整閤瞭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生物學、進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多方麵的知識,剖析瞭人類諸多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動機。或者說,人類諸多看似不理性的行為,從進化角度都可以得到闡釋,這些行為甚至是深層理性的。
                                      —— 徐瑾 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專欄作傢 


這是一本妙趣橫生的書,它在嬉笑怒罵之間帶給我們智慧與啓迪。書中介紹瞭大量“笑果”十足的研究成果,管理者可以從中學習怎樣組建一支良好的團隊,青年男女可以學習怎樣嚮愛人錶白,商傢可以學習如何讓人們多買東西、多花錢……《理性動物》讓我們從進化目標的深層理性,重新審視人類決策中的偏見、謬誤和判斷失誤,從而看到這些行為邏輯背後的閤理性、正當性,替我們好好嘲笑並捉弄瞭一把冷血的理性經濟學傢。
——馮啓娜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者  

目錄

推薦序 動物的,太動物的//XI
引言  凱迪拉剋和粉色泡泡糖//XIX
第1章  理性、非理性及肯尼迪傢族成員英年早逝的原因
理性的經濟人//006
非理性的傻瓜//007
深層理性:動物與人//012
猴子與人的損失厭惡//014
行為的近因與遠因
排卵周期的潛意識影響//019
肯尼迪傢族和風險生物學//023
終 問題//028
第2章  7個次級自我
大腦中的多重自我//035
次級自我的不同喜好//038
到底有多少個次級自我?//041
認識各位次級自我
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保安人員//045
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強迫癥患者//047
社交型次級自我:團隊閤作者//048
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積極進取者//050
擇偶型次級自我:活躍的單身漢//052
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好配偶//053
育兒型次級自我:養育後代的父母//055
7位次級自我的金字塔//056
當次級自我遇到金錢
反轉損失厭惡//060
誰是真正的馬丁·路德·金?//063
第3章  傢庭經濟學與華爾街經濟學
博弈論//071
傢庭經濟學:親屬博弈//075
傢庭經濟學與企業經濟學//079
不同次級自我的博弈規則
團隊迴報:社交博弈//081
金字塔規則:地位博弈//085
散兵坑經濟學:自衛博弈//088
市場經濟學能用來經營企業嗎?//091
把傢庭經濟學帶入華爾街//092
傢族企業//094
第4章  大腦中的煙霧探測器
有缺陷的大腦//100
適應性=準確性?//101
並非所有的誤差都生而平等//103
投資的煙霧探測器原則//106
不同次級自我的不同偏見
行為免疫係統: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的思想//108
贊比亞援助與轉基因薯條//110
性探測器:男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2
性感壞男人的幻想:女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4
樂觀的原因: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7
偏見與生俱來//120
第5章 現代穴居人
大腦的邏輯缺陷//127
說與寫//130
醫生為何不懂數學?//132
在自然頻段上進行溝通//134
次級自我與生俱來的智慧
發現騙子//138
大數悖論//142
讓社交型次級自我齣馬,消除誤差//144
如何幫助自殺的烏龜和不理性的人類//147
第6章 快生速死
生活史理論//153
生活史的三個階段//156
冒險與年齡//161
快對策與慢對策
高風險,無迴報//165
快對策與慢對策//168
童年生活與人生對策//170
成功、失敗,灰飛煙滅//174
衝動中的不衝動因素//178
第7章 金保時捷與綠孔雀
我們為何揮金如土?//184
我們對自身行為的深層原因一無所知?//187
一種行為,萬般解釋//191
行為的終 驅動力
亭鳥的力量//193
炫富//195
孔雀、保時捷和好爸爸//198
行為的終 驅動力//200
第8章 性經濟學:男歡女愛
男性為何支付高價換取女性的陪伴?//207
我愛你//210
男性都是來者不拒嗎?//212
選擇配偶:男歡女愛//215
為什麼有時女性會為男性付費?//217
男版與女版的擇偶性次級自我
放浪的單身貴族:擇偶博弈//219
愛美的單身女性//220
婚禮約束:留住配偶博弈//223
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225
性供給與性需求//227
男人,女人和錢包//230
第9章 深層理性的寄生蟲
寄生利用鏈//237
我們為何購物//239
如何讓人們多買東西、多花錢//242
社會寄生蟲的秘密
一顆永流傳//247
多少枚鑽戒纔夠?//250
藥中之害//252
“他們”不想讓你知道什麼?//254
防備深層理性的寄生蟲//256
結論 旅行中的八張照片//261
緻謝 //273
推薦序 動物的,太動物的//XI
引言  凱迪拉剋和粉色泡泡糖//XIX
第1章  理性、非理性及肯尼迪傢族成員英年早逝的原因
理性的經濟人//006
非理性的傻瓜//007
深層理性:動物與人//012
猴子與人的損失厭惡//014
行為的近因與遠因
排卵周期的潛意識影響//019
肯尼迪傢族和風險生物學//023
終 問題//028
第2章  7個次級自我
大腦中的多重自我//035
次級自我的不同喜好//038
到底有多少個次級自我?//041
認識各位次級自我
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保安人員//045
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強迫癥患者//047
社交型次級自我:團隊閤作者//048
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積極進取者//050
擇偶型次級自我:活躍的單身漢//052
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好配偶//053
育兒型次級自我:養育後代的父母//055
7位次級自我的金字塔//056
當次級自我遇到金錢
反轉損失厭惡//060
誰是真正的馬丁·路德·金?//063
第3章  傢庭經濟學與華爾街經濟學
博弈論//071
傢庭經濟學:親屬博弈//075
傢庭經濟學與企業經濟學//079
不同次級自我的博弈規則
團隊迴報:社交博弈//081
金字塔規則:地位博弈//085
散兵坑經濟學:自衛博弈//088
市場經濟學能用來經營企業嗎?//091
把傢庭經濟學帶入華爾街//092
傢族企業//094
第4章  大腦中的煙霧探測器
有缺陷的大腦//100
適應性=準確性?//101
並非所有的誤差都生而平等//103
投資的煙霧探測器原則//106
不同次級自我的不同偏見
行為免疫係統: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的思想//108
贊比亞援助與轉基因薯條//110
性探測器:男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2
性感壞男人的幻想:女性的擇偶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4
樂觀的原因: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在想什麼?//117
偏見與生俱來//120
第5章 現代穴居人
大腦的邏輯缺陷//127
說與寫//130
醫生為何不懂數學?//132
在自然頻段上進行溝通//134
次級自我與生俱來的智慧
發現騙子//138
大數悖論//142
讓社交型次級自我齣馬,消除誤差//144
如何幫助自殺的烏龜和不理性的人類//147
第6章 快生速死
生活史理論//153
生活史的三個階段//156
冒險與年齡//161
快對策與慢對策
高風險,無迴報//165
快對策與慢對策//168
童年生活與人生對策//170
成功、失敗,灰飛煙滅//174
衝動中的不衝動因素//178
第7章 金保時捷與綠孔雀
我們為何揮金如土?//184
我們對自身行為的深層原因一無所知?//187
一種行為,萬般解釋//191
行為的終 驅動力
亭鳥的力量//193
炫富//195
孔雀、保時捷和好爸爸//198
行為的終 驅動力//200
第8章 性經濟學:男歡女愛
男性為何支付高價換取女性的陪伴?//207
我愛你//210
男性都是來者不拒嗎?//212
選擇配偶:男歡女愛//215
為什麼有時女性會為男性付費?//217
男版與女版的擇偶性次級自我
放浪的單身貴族:擇偶博弈//219
愛美的單身女性//220
婚禮約束:留住配偶博弈//223
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225
性供給與性需求//227
男人,女人和錢包//230
第9章 深層理性的寄生蟲
寄生利用鏈//237
我們為何購物//239
如何讓人們多買東西、多花錢//242
社會寄生蟲的秘密
一顆永流傳//247
多少枚鑽戒纔夠?//250
藥中之害//252
“他們”不想讓你知道什麼?//254
防備深層理性的寄生蟲//256
結論 旅行中的八張照片//261
緻謝 //273

精彩書摘

約瑟夫·帕特裏剋·肯尼迪是理性經濟人的典範。25歲時,他成為美國 年輕的銀行總裁。他嚮某報記者誇口說:“我希望在35歲時成為百萬富翁。”這在1915年可謂誌存高遠,因為當時的美國人均年收入隻有1 000美元,一塊麵包的價格是9美分。然而,肯尼迪 終實現瞭他的遠大目標——他成為華爾街的交易員,1922年僅憑一單交易就賺瞭650 000美元。即使在那場載入史冊的股市暴跌中,肯尼迪依然好運不斷(之前他恰好適時地賣齣瞭自己持有的股票)。1933年,他再次顯示齣在時機把握方麵無可挑剔的能力——恰逢禁酒令即將終止之際,他與帝王公司(Dewar’s)簽訂瞭嚮美國進口酒類的條件優厚的閤約。而當好萊塢電影産業蒸蒸日上時,他又與人閤作創辦瞭雷電華影業公司(RKO Pictures),其資産超過8 000萬美元。
約瑟夫·肯尼迪在個人生活中也顯示齣其強烈的理性利己主義精神。他與漂亮的女影星格洛麗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曾有一段情史,不過在她的電影嚴重超齣預算後他就甩瞭她,還讓斯旺森自己收拾爛攤子。後來,他的野心又從金錢轉嚮政治權力,成為美國駐英國大使,並策劃讓自己的大兒子成為美國總統。
然而,這位愛爾蘭人的幸運並沒有傳給他的後代。他英俊迷人的大兒子小約瑟夫(Joseph Jr.,就是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美國總統的那一位),29歲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次轟炸行動中陣亡。他美麗的女兒凱瑟琳在嫁給德文郡公爵的繼承人威廉·卡文迪什後,看似即將過上美滿的生活,可就在婚後4個月,卡文迪什就在一次行動中喪生,之後凱瑟琳也在1948年的一次墜機事件中遇難。約瑟夫的二兒子約翰·肯尼迪當選瞭總統,世人皆知,但他於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遭到暗殺。之後,他的三兒子羅伯特在1968年競選總統時遭到槍殺;而他 小的兒子特迪在1969年死裏逃生——他在查帕奎迪剋島駕車時衝下一座橋,車上的乘客瑪麗·喬·科佩奇尼當場溺亡。
再下一代的肯尼迪傢族似乎運氣更糟。1984年,約瑟夫的孫子戴維在邁阿密一傢酒店中因服用過量的毒品導緻身亡。戴維的兄弟邁剋爾1997年在一次滑雪事故中喪生。而在1999年,約翰·肯尼迪總統那帥氣逼人的兒子小約翰·F·肯尼迪的生命也以悲劇終結——他駕駛的飛機在某個夜晚墜入長島附近冰冷的海水中。故事講到這裏,你應該可以聽到那幽怨的風琴麯在背景中飄蕩,這些資料足夠供一位前《紐約時報》編輯寫成一本《肯尼迪傢族的詛咒》(The Curse of the Kennedys)。
為什麼約瑟夫·肯尼迪一生做齣瞭各種英明的決策,而他的後代卻好似被某種神秘的力量驅使著,總是做齣不幸的選擇呢?肯尼迪傢族之謎生動地演示齣一個更寬泛的問題:人們的決策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在這個問題上,專傢們持有嚴重的分歧。一些專傢斷言我們的選擇是非常理性的;而另一些專傢則認為我們的決策常常是非理性的,有時甚至是非常愚蠢的。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人類行為與其他動物行為之間存在聯係,因此我們在本書中提齣瞭第三種觀點:雖然人類的決定常常看似愚蠢,但如果你透過錶麵去深入探究,就會發現它們往往是深度理性的。
不過,為瞭透過錶麵看到實質,需要徹底重塑我們對人類大腦的看法。我們不要探討大腦是否善於解決諸如華爾街投資或是SAT考試(學術能力評估測試)之類的現代問題,而是應該思考人類的大腦是如何解決韆百年前人類祖先所麵對的核心問題的。透過廣角的進化鏡頭觀察現代行為,我們就可以獲得關於人類決策的 新認識。這種新的思維方式會轉變我們看待理性決策的方式,揭示齣在那些看似愚蠢的決策背後隱藏的驚人智慧——包括肯尼迪傢族的決策、同事的決策、傢人的決策,以及你的股票經紀人的決策。
我們將會發現,通過對肯尼迪傢族不幸的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讓我們看到自身、朋友、鄰居乃至人性中某種根本性的東西。接下來,我們將從3類不同的研究領域,再仔細看看約瑟夫·肯尼迪及其後代的選擇。
理性的經濟人
對於肯尼迪傢族的幸運與不幸,一種解釋基於研究已超過一個世紀的古典理論:理性經濟學。如果你讀過商科或經濟學課程,那麼隻要仔細閱讀報紙的金融版麵,就會很熟悉這種理論。電影《華爾街》(Wall Street)對其觀點進行瞭諷刺,劇中冷酷無情、精於算計的角色戈登·蓋剋宣稱:“貪婪是好事!”(Greed is good!)而揮金如土的羅傑·巴恩斯則提齣瞭那個經典的問題:“這對我有什麼好處?”(What’s in it for moi?)
理性經濟學傢都認為人類是理性的。要對理性經濟學傢的形象有更貼切的感覺,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剪裁精良的西裝坐在計算機前,頭頂上閃著股票走勢。典型的理性經濟學傢大都紮在海量的數據中,鑽研數字,在紙片上寫滿數學方程式,茶歇時會喝三杯濃縮的咖啡。雖然現實世界中的理性經濟學傢並非都穿著正裝去華爾街上班,但他們大多基於理性自利的原則去分析和決策。任何決策——不管是要鼓勵大一點兒的孩子還是小一點兒的孩子競選總統、做進口酒生意還是搞演藝業、跟好萊塢小明星談情說愛還是甩瞭她,所有決策 後都歸結為一個問題: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根據這種觀點,我們做決策時是超級理性的“經濟人”。一般人都會像約瑟夫·肯尼迪或戈登·蓋剋那樣善於獲知哪種選擇對自己的利益 有好處,比如約瑟夫·肯尼迪決定賣齣股票或是結束跟女友格洛麗亞·斯旺森的關係時一樣,我們做齣選擇時是基於 佳的可得信息。當然,我們不能確切地預知未來,意料之外的隨機事件也確實會發生。盡管這些隨機事件在統計中 終會正負相抵,但就股市和墜機事件而言,有些平時看似很有道理的選擇卻會導緻不幸的結局。從古典理性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發生在肯尼迪傢族第二代和第三代成員身上接連不斷的傢庭悲劇並不是什麼神秘的詛咒,它更像是一連串不走運的賭博——談不上神奇,隻是碰巧倒黴而已。
非理性的傻瓜
然而對於肯尼迪傢族的災難,還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解釋——約瑟夫·肯尼迪的後代不是運氣太糟,而是判斷力太差。《紐約時報》專欄作傢桑迪·格雷迪認為,“肯尼迪傢族的詛咒”源於“他們祖傳的富有男子氣概的勇猛,以緻變成瞭魯莽”。這當然適用於第 場悲劇——小約瑟夫之死。這位肯尼迪傢族的長子當時已經執行瞭足夠的飛行轟炸任務,原本有資格撤退,但他自告奮勇,駕駛著一架載滿炸藥的飛機,直接飛嚮一處防禦森嚴的德國加農炮陣地。同樣魯莽的決策風格也體現在其孫輩邁剋爾的身上,導緻他在滑雪時莽撞地衝下一段樹木叢生的山坡而意外身亡。至於特迪的汽車衝下查帕奎迪剋大橋,更是隨機的壞運氣,當然一夜狂歡和一點兒糟糕的判斷也起瞭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種糟糕的判斷力理論,與當前 流行的決策理論一拍即閤,即我們的判斷和決策常常是有瑕疵的、不理性的。
請想象以下情形:
A君排隊買電影票。當他到達售票窗口時,得知自己恰好是第100萬名顧客,並因此獲得瞭100美元的奬勵。
B君在另外一傢電影院排隊。排在他前麵的那個人到達售票窗口時,恰好是第100萬名顧客,因此那個人獲得瞭1 000美元的奬勵;而B君作為緊隨其後的顧客,隻得到瞭150美元的奬勵。
那麼,你願意做A君還是做B君?
理性經濟學傢的預期是,除非你對錢過敏(就像有的人碰到硬幣皮膚會癢一樣),否則任何正常人都會選擇做B君,因為他比A君多得瞭50美元。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寜願自己是A君。人們做齣這種非理性的選擇——放棄額外的50美元,隻是為瞭迴避那種隻差一點兒就拿到1 000美元的沮喪感。
這種非理性偏見被稱為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指人們對損失的關注往往甚於對收益的關注。這種偏見的發現者是諾貝爾奬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及其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他們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先驅(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實驗心理學聯姻的産物)。行為經濟學傢是嚴謹的科學傢,他們一般在實驗室裏工作,就人類行為做各種實驗。雖然嚴謹,但典型的行為經濟學傢也頗具幽默感,他們喜歡挖掘人性的弱點並予以曝光,再對我們共有的非理性特徵竊笑一番。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身著實驗室白大褂,裏麵卻穿瞭件滾石樂隊的T恤——就是將“大紅舌頭”伸齣來的那件。
從行為經濟學傢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是一個有缺陷的復雜裝置。理性經濟學傢把大腦看成是一輛閃亮的勞斯萊斯汽車,配備瞭強勁的12缸發動機和先進的導航係統;與此相反,在行為經濟學傢眼中,大腦更像是一輛行動遲緩的三汽缸南斯拉夫Yugo牌汽車,隻有方嚮顯示幫助導航。行為經濟學傢已用無數研究證明,我們那不堪重負的大腦常常無法做齣理性經濟學傢所期待的富有邏輯的選擇。人們也許都渴望理性,但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所做的日常選擇恰恰有悖於那些冰冷生硬的理性經濟學原理。
暴露我們思維缺陷的書籍和科學論文已經足夠裝滿一個圖書館瞭。如果你在維基百科上搜索“認知偏見(cognitive bias)列錶”,就會發現迄今為止專傢已經確認瞭97種不同的心智缺陷(mental defect)。不如趁坐在拋錨的Yugo汽車裏麵等待救援拖車的好空當,先讓我們來瞭解幾個好玩兒的心智缺陷吧。
首先,來看一下“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即人們認為過去的事件會影響未來概率的非理性傾嚮。比如,如果一個人連續拋5次硬幣都是正麵,那麼他極有可能猜測下一次是反麵,這就是賭徒謬誤。這當然很愚蠢,因為無論之前發生過什麼,下一次拋幣的結果是正麵和反麵的概率都是50%。在約翰·歐文的小說《蓋普眼中的世界》(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rp)中,主人公蓋普就犯瞭這樣的錯誤。當一架小飛機墜毀在一幢房子上之後,他立即決定購買這處物業,因為他認為另一架飛機撞上這幢房子的概率已降到瞭零。再比如,當他的妻子在連生瞭兩個女孩後,又要生第三個孩子時,很多人都相信她這次“肯定”會生男孩。
其次,還有“後見之明偏見”(hindsight bias),即得知新的信息時那種內心認為“我早就知道”的非理性傾嚮。在總統大選前,人們都比較相信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會獲勝。可是幾個月之後,當公布票選結果時,那些曾支持米特·羅姆尼或是約翰·剋裏的人都說自己早就知道他會輸!
此外,我們的大腦還被“群聚錯覺”(clustering illusion)這樣的偏見所睏擾,即傾嚮於看到根本不存在的規律。例如,人們普遍認為籃球隊員連續投中三分球就說明他是“熱手”,盡管統計結果已說明那隻是隨機發生的幸運事件。你可以在傢試試這一招:拋20次硬幣,按順序記下每次是正麵還是反麵,然後問問你的朋友能否發現其中的“規律”。如果你的朋友跟大多數人一樣,那麼他們很快會在這個序列中找到“有意義”的規律,盡管這隻是隨機事件。
賭徒謬誤、後見之明偏見和群聚錯覺隻是非理性冰山的一角,除此之外還有基率謬誤(base–rate fallacy)、錯誤共識錯覺(false–consensus illusion)、閤取謬誤(conjunction fallacy)、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假確定性效應(pseudocertainty effect)、終 歸因謬誤(ultimate–attribution error)、鴕鳥效應(ostrich effect)等90多種心智缺陷。基於所有的證據,行為經濟學傢強烈反對將人類描述為理性的、像計算機一樣的經濟人的觀點。他們認為,並非隻有肯尼迪傢族纔會做齣糟糕的決策。大量研究已經證明,人們的決策常常讓他們自己顯得頭腦簡單、缺乏理性,弄巧成拙,即使那些所謂的專傢也是如此。所有這些與生俱來的心智缺陷都說明,我們這些人不僅不是超級理性的經濟人,而且更像是一群愚蠢的傻瓜。

前言/序言

據說人是理性動物,我一生都在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伯特蘭·羅素
你的決策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我們先來快速迴答幾個問題。你是否會做下列任何事情:
? 假如你是個有點兒音樂天賦的年輕人,在密西西比州的低收入傢庭中長大。那麼,你是否會花785 400美元去買一輛私人訂製的凱迪拉剋汽車?它的輪轂鍍金,經過40道噴漆工序,車漆由珍珠、東方魚鱗和鑽石粉特製而成。
? 假如你是一位失業的英國單身母親。你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寫作,作品開始大賣特賣。這時你是否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捐贈齣去?
? 假如你是來自某貧睏國傢的移民,在那個國傢你曾經排隊4小時纔買到人生中第 根香蕉。當你乘坐泛美航空公司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在美國著陸後,就立刻被帶到一傢大型超級市場,滿眼是難以想象的美味的食品。如果富有的美國親戚願意給你買一樣東西,你是否會選擇隻買一包粉色的西瓜味泡泡糖?
? 假如你是一位大學教授,一直把有限的退休基金存在安全的債券投資賬戶裏,小心保管。但眼看股票市場瘋漲瞭多年,金融專傢們也盛傳經濟泡沫就要破滅。你會在這時把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退休基金拿齣一半投入高風險的股市嗎?
? 假如你是一位印度富翁,居於帕蒂亞拉(Patiala),法律賦予你妻妾成群的權利,想娶多少就娶多少。現在,你已經擁有瞭90位妻子,那麼你會開始尋找第91位新娘嗎?
? 假如你生活在紐約市,在曼哈頓東86街的一幢公寓裏做物業主管,工作時間很長。你是否會拿齣全部積蓄去買彩票?
如果這些問題你沒迴答“是”,那麼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那些迴答“是”的夥計們:
?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不僅買瞭那輛史上 艷俗的凱迪拉剋,還接連買瞭100多輛。
? 《哈利·波特》的作者J. K. 羅琳,把她賺的大部分辛苦錢都捐瞭齣去,其中包括一張1 500萬美元的支票。
? 弗拉達斯·格裏斯剋維西斯(本書的作者之一)作為新晉資本主義者的第 個決策,就是買瞭一包粉色西瓜味的泡泡糖。至於在原來的國傢排隊4小時買迴來的那根香蕉,他是連皮一起吃掉的,他認為這樣難得的美食扔掉任何部分都愚蠢至極。
? 道格拉斯·肯裏剋(本書的另一位作者),眼見股市狂飆而自己的退休賬戶增長遲緩,於是在2001年把其中一大部分資金轉到瞭股市,卻正好趕上幾次前所未有的股價暴跌。除非本書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否則他隻能計劃過瞭79歲生日再退休,因為他有可能要住到厄瓜多爾鄉下的窩棚裏去。
? 印度帕蒂亞拉第六代幫主拉金德爾·辛格不僅迎娶瞭第91位妻子,而且這句“我願意”一直說到他娶瞭第365位新娘時纔停下來。
? 紐約物業主管雷·奧特羅不僅為彩票傾盡積蓄,而且繼續每年花30 000美元購買彩票——雖然他至今都未中過大奬。
以上這些決策中,關於購買鍍金輪轂的凱迪拉剋汽車、
1 500萬美元的巨額捐款、娶第91位妻子和買30 000美元彩票之類的決策,貌似與普通人的日常決策沒有關係,人們的日常決策更多是關於吃塔可鍾(Taco Bell)還是必勝客。然而,貓王和帕蒂亞拉幫主的決策實際上跟我們的日常決策有很多相似之處。即使在看似荒謬的選擇背後,也隱藏著“人類如何做齣決策”這一意義重大的問題。
理性動物
泡泡糖,一袋袋的彩票,噴著鑽石粉的凱迪拉剋——這些看似愚蠢的決策背後隱藏著一個重大問題。這是個讓哲學傢思慮瞭韆百年的問題,也是經濟學、心理學以及日常生活的核心問題:人們究竟基於什麼原因做齣選擇?
從亞裏士多德、笛卡兒到伯特蘭·羅素、奧斯卡·王爾德,偉大的思想傢都在討論人類是不是“理性動物”。哲學傢、科學傢和各界專傢、學者都曾關注瞭硬幣的一麵,熱烈地爭辯人類是不是“理性的”,但是這些爭論大多忽略瞭硬幣的另一麵——“理性動物”中“動物”這個詞。而本書即著眼於此。
在關於人類決策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大辯論中,經濟學傢和心理學傢都醉心於研究決策的錶麵特徵——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選擇是否實現瞭他的目標。例如,買一張2美元的彩票或一輛嶄新汽車的決策,是否會讓一個人更富有或更快樂?但是,若要充分理解我們的決策,則必須透過錶麵,把我們現在的選擇和過去的進化聯係起來。為瞭理解人們如何做齣決策,我們需要問一個被傳統觀點所忽視的根本問題:大腦為何會進化齣這樣的選擇行為?
這個問題轉變瞭我們看待人類決策的方式。新的科學研究錶明,我們的決策並不是關於理性或非理性的問題,而是具有“深層理性”(deep rationality)的特點。我們今天的選擇反映瞭深層次的進化智慧,是人類祖先曆經由成功與失敗的韆錘百煉而來。本書即是探討在現代社會中,你、我和貓王所做的選擇是如何植根於一套祖傳的精密機製,它常常運行於我們有意識的意識之外。
這種新的思維方式基於本書的兩個核心觀點:
觀點1:人類決策為進化目標服務。
這種觀點認為,人類行為的傳統方式幾乎完全基於對自己錶麵目標的考慮。例如,為一雙高跟鞋講個不錯的價錢,或是為下周六的約會選一傢高級餐廳。但人類跟所有動物一樣,經由進化形成的選擇方式是為瞭實現更深層次的進化。一旦我們開始從人類祖先的角度看待現代的選擇,那麼很多錶麵看似愚蠢和不理性的決策其實在更深的進化層麵上都是睿智並且具有適應性的。
觀點2:人類決策行為的設計功能是為瞭實現多個不同的進化目標。
經濟學傢和心理學傢往往假定人類追求的是單一而寬泛的目標:為瞭自我感覺良好或是為瞭實現利益 大化。實際上,所有人類都在追求多個迥然不同的進化目標,例如獲得配偶、保護自己遠離危險,以及贏得地位等。根據大腦中進化目標的不同,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人們都會産生迥異的認知偏差,並做齣迥異的選擇。
這兩個貌似簡單的觀點,其實代錶瞭與現有決策理論的重大背離。它們的言外之意是,我們的選擇跟貓王和拉金德爾·辛格幫主並無二緻,常常都是由潛意識中更深層的進化目標所指引。它們還隱含瞭更具顛覆性的含義,即做決策的“你”並非隻有一個。雖然你會認為大腦中隻有一個自我,但你的思想實際上包含瞭多個不同的次級自我(subselves),每個次級自我都有其特定的進化目標以及一整套不同的優先次序。你是要追求迷人的配偶、防備壞人的傷害,還是提升社會地位?當目標不同時,你自然會采取截然不同的決策方式。雖然天生的思想分裂常常使你顯得前後不一緻或是缺乏理性,但你的很多選擇在更深的進化層麵,其理性程度甚至超齣瞭偉大的哲學傢的想象。
據說人是理性動物,我一生都在尋找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伯特蘭·羅素
你的決策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
我們先來快速迴答幾個問題。你是否會做下列任何事情:
? 假如你是個有點兒音樂天賦的年輕人,在密西西比州的低收入傢庭中長大。那麼,你是否會花785 400美元去買一輛私人訂製的凱迪拉剋汽車?它的輪轂鍍金,經過40道噴漆工序,車漆由珍珠、東方魚鱗和鑽石粉特製而成。
? 假如你是一位失業的英國單身母親。你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寫作,作品開始大賣特賣。這時你是否會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捐贈齣去?
? 假如你是來自某貧睏國傢的移民,在那個國傢你曾經排隊4小時纔買到人生中第 根香蕉。當你乘坐泛美航空公司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在美國著陸後,就立刻被帶到一傢大型超級市場,滿眼是難以想象的美味的食品。如果富有的美國親戚願意給你買一樣東西,你是否會選擇隻買一包粉色的西瓜味泡泡糖?
? 假如你是一位大學教授,一直把有限的退休基金存在安全的債券投資賬戶裏,小心保管。但眼看股票市場瘋漲瞭多年,金融專傢們也盛傳經濟泡沫就要破滅。你會在這時把本來就少得可憐的退休基金拿齣一半投入高風險的股市嗎?
? 假如你是一位印度富翁,居於帕蒂亞拉(Patiala),法律賦予你妻妾成群的權利,想娶多少就娶多少。現在,你已經擁有瞭90位妻子,那麼你會開始尋找第91位新娘嗎?
? 假如你生活在紐約市,在曼哈頓東86街的一幢公寓裏做物業主管,工作時間很長。你是否會拿齣全部積蓄去買彩票?
如果這些問題你沒迴答“是”,那麼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那些迴答“是”的夥計們:
?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不僅買瞭那輛史上 艷俗的凱迪拉剋,還接連買瞭100多輛。
? 《哈利·波特》的作者J. K. 羅琳,把她賺的大部分辛苦錢都捐瞭齣去,其中包括一張1 500萬美元的支票。
? 弗拉達斯·格裏斯剋維西斯(本書的作者之一)作為新晉資本主義者的第 個決策,就是買瞭一包粉色西瓜味的泡泡糖。至於在原來的國傢排隊4小時買迴來的那根香蕉,他是連皮一起吃掉的,他認為這樣難得的美食扔掉任何部分都愚蠢至極。
? 道格拉斯·肯裏剋(本書的另一位作者),眼見股市狂飆而自己的退休賬戶增長遲緩,於是在2001年把其中一大部分資金轉到瞭股市,卻正好趕上幾次前所未有的股價暴跌。除非本書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否則他隻能計劃過瞭79歲生日再退休,因為他有可能要住到厄瓜多爾鄉下的窩棚裏去。
? 印度帕蒂亞拉第六代幫主拉金德爾·辛格不僅迎娶瞭第91位妻子,而且這句“我願意”一直說到他娶瞭第365位新娘時纔停下來。
? 紐約物業主管雷·奧特羅不僅為彩票傾盡積蓄,而且繼續每年花30 000美元購買彩票——雖然他至今都未中過大奬。
以上這些決策中,關於購買鍍金輪轂的凱迪拉剋汽車、
1 500萬美元的巨額捐款、娶第91位妻子和買30 000美元彩票之類的決策,貌似與普通人的日常決策沒有關係,人們的日常決策更多是關於吃塔可鍾(Taco Bell)還是必勝客。然而,貓王和帕蒂亞拉幫主的決策實際上跟我們的日常決策有很多相似之處。即使在看似荒謬的選擇背後,也隱藏著“人類如何做齣決策”這一意義重大的問題。
理性動物
泡泡糖,一袋袋的彩票,噴著鑽石粉的凱迪拉剋——這些看似愚蠢的決策背後隱藏著一個重大問題。這是個讓哲學傢思慮瞭韆百年的問題,也是經濟學、心理學以及日常生活的核心問題:人們究竟基於什麼原因做齣選擇?
從亞裏士多德、笛卡兒到伯特蘭·羅素、奧斯卡·王爾德,偉大的思想傢都在討論人類是不是“理性動物”。哲學傢、科學傢和各界專傢、學者都曾關注瞭硬幣的一麵,熱烈地爭辯人類是不是“理性的”,但是這些爭論大多忽略瞭硬幣的另一麵——“理性動物”中“動物”這個詞。而本書即著眼於此。
在關於人類決策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大辯論中,經濟學傢和心理學傢都醉心於研究決策的錶麵特徵——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選擇是否實現瞭他的目標。例如,買一張2美元的彩票或一輛嶄新汽車的決策,是否會讓一個人更富有或更快樂?但是,若要充分理解我們的決策,則必須透過錶麵,把我們現在的選擇和過去的進化聯係起來。為瞭理解人們如何做齣決策,我們需要問一個被傳統觀點所忽視的根本問題:大腦為何會進化齣這樣的選擇行為?
這個問題轉變瞭我們看待人類決策的方式。新的科學研究錶明,我們的決策並不是關於理性或非理性的問題,而是具有“深層理性”(deep rationality)的特點。我們今天的選擇反映瞭深層次的進化智慧,是人類祖先曆經由成功與失敗的韆錘百煉而來。本書即是探討在現代社會中,你、我和貓王所做的選擇是如何植根於一套祖傳的精密機製,它常常運行於我們有意識的意識之外。
這種新的思維方式基於本書的兩個核心觀點:
觀點1:人類決策為進化目標服務。
這種觀點認為,人類行為的傳統方式幾乎完全基於對自己錶麵目標的考慮。例如,為一雙高跟鞋講個不錯的價錢,或是為下周六的約會選一傢高級餐廳。但人類跟所有動物一樣,經由進化形成的選擇方式是為瞭實現更深層次的進化。一旦我們開始從人類祖先的角度看待現代的選擇,那麼很多錶麵看似愚蠢和不理性的決策其實在更深的進化層麵上都是睿智並且具有適應性的。
觀點2:人類決策行為的設計功能是為瞭實現多個不同的進化目標。
經濟學傢和心理學傢往往假定人類追求的是單一而寬泛的目標:為瞭自我感覺良好或是為瞭實現利益 大化。實際上,所有人類都在追求多個迥然不同的進化目標,例如獲得配偶、保護自己遠離危險,以及贏得地位等。根據大腦中進化目標的不同,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人們都會産生迥異的認知偏差,並做齣迥異的選擇。
這兩個貌似簡單的觀點,其實代錶瞭與現有決策理論的重大背離。它們的言外之意是,我們的選擇跟貓王和拉金德爾·辛格幫主並無二緻,常常都是由潛意識中更深層的進化目標所指引。它們還隱含瞭更具顛覆性的含義,即做決策的“你”並非隻有一個。雖然你會認為大腦中隻有一個自我,但你的思想實際上包含瞭多個不同的次級自我(subselves),每個次級自我都有其特定的進化目標以及一整套不同的優先次序。你是要追求迷人的配偶、防備壞人的傷害,還是提升社會地位?當目標不同時,你自然會采取截然不同的決策方式。雖然天生的思想分裂常常使你顯得前後不一緻或是缺乏理性,但你的很多選擇在更深的進化層麵,其理性程度甚至超齣瞭偉大的哲學傢的想象。  
《人性的多維透視:理解行為的復雜圖景》 作者:[此處可填寫真實作者名,例如:趙文遠] 齣版社:[此處可填寫真實齣版社名,例如:博雅文化] ---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人類行為的復雜性與內在驅動力,旨在超越單一學科的局限,構建一個多維度的“人”的認知模型。我們並非純粹的邏輯機器,也非完全受本能驅使的生物。人類的決策、情感、社會互動,是理性計算、非理性偏見、環境塑造、文化遺傳乃至潛意識衝動相互交織的産物。本書從認知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神經科學等多個前沿領域汲取養分,力求揭示隱藏在日常選擇背後的深層機製。 第一部分:心智的構造與運作 第一章:認知的兩套係統——快速與慢速思考的較量 人類的思維過程如同一個擁有兩種運行模式的處理器。第一係統(快思考)是直覺的、自動的、情感驅動的,它依賴經驗和捷徑(啓發法)來迅速應對環境;第二係統(慢思考)則是審慎的、耗費資源的、邏輯嚴密的,負責復雜的計算和規劃。本書詳細剖析瞭第一係統如何在絕大多數情境下占據主導地位,以及這種“省力”機製在現代復雜社會中引發的係統性偏差和錯誤判斷。我們將探討“錨定效應”、“可得性啓發”等核心概念,並論證為何我們的直覺係統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不可靠。 第二章:情緒的底層邏輯——不僅是乾擾,更是導航 傳統觀念常將情緒視為理性的對立麵,是妨礙正確決策的“噪音”。然而,神經科學的研究錶明,嚴重受損情緒處理能力的人(如某些腦部損傷患者)反而無法做齣有效決定。本書闡述瞭情緒在信息處理中的核心作用:它們是快速評估風險、分配注意力的信號係統。我們將深入研究恐懼、愉悅、厭惡等基本情緒如何塑造我們的偏好和迴避機製,並探討“情感標記假說”——即經驗是如何被情緒編碼並存儲為快速檢索的行動指南。理解情緒,不是為瞭壓抑,而是為瞭更精準地解讀它們傳遞的信號。 第三章:記憶的重構性與敘事自我 我們所堅信的“自我曆史”並非鐵闆一塊的記錄,而是不斷被當前情境和信念重塑的敘事版本。本書聚焦於記憶的易變性。我們不僅會迴顧“錯誤記憶植入”的實驗,更會討論“一緻性偏見”如何驅使個體主動修改或選擇性遺忘與現有身份不符的記憶。這揭示瞭“我是誰”這一概念,是如何通過不斷講述和重聽自己的生命故事來構建和維持的,這對於理解個人身份認同的脆弱性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社會互動中的非理性力量 第四章:從眾壓力與規範的構建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對歸屬感的需求構成瞭行為的強大驅動力。本章分析瞭社會規範的形成機製,從經典的阿希從眾實驗到更微妙的“社會證明”現象。我們探討瞭群體思維(Groupthink)如何導緻高績效團隊做齣災難性決策,以及在網絡環境中,信息繭房和迴音室效應如何加速瞭信念的極端化和群體極化。理解我們對“被接受”的渴望,是解讀許多非理性集體行為的關鍵。 第五章:公平感與互惠的經濟學 人類的交易行為很少是純粹基於“利益最大化”的計算。本書引入瞭“最後通牒博弈”和“獨裁者博弈”等行為經濟學模型,展示瞭“公平”這一抽象概念在經濟決策中的實際權重。我們發現,拒絕一個不公平的提議,即使這意味著自己一無所獲(“理性人”模型無法解釋的損失),也常常發生。這錶明,維護社會契約和維護個體尊嚴,有時比直接的物質收益更為優先。 第六章:地位、權力和排他性競爭 在人類社會結構中,資源獲取的競爭往往轉化為對地位和認可的競爭。本章研究瞭地位如何在認知層麵影響個體的決策模式——高地位者傾嚮於冒險、過度自信,並更少受到社會約束;低地位者則錶現齣更高的服從性和對不確定性的敏感。此外,我們探討瞭“象徵性消費”如何成為一種嚮外界宣告自身地位和價值的非語言交流方式,驅動瞭許多看似奢侈卻具社會學意義的消費行為。 第三部分:環境、習慣與長期規劃的衝突 第七章:延遲滿足的神經基礎與環境乾預 延遲滿足能力是衡量個體未來成功潛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涉及前額葉皮層的復雜調控。然而,環境因素對這種能力的影響巨大。在一個充斥著即時滿足誘惑的現代環境中,維持長遠目標變得異常睏難。本書分析瞭“高時間貼現率”的形成過程,並探討瞭通過“承諾設備”和環境設計(如“助推理論”的應用)來幫助個體剋服短期誘惑,實現長期目標的有效策略。 第八章:習慣的自動化與路徑依賴 絕大多數日常行為——從早晨的咖啡到通勤路綫的選擇——並非實時決策的結果,而是植根於強大的習慣迴路。習慣的形成機製是能量節約的進化優勢,但它也可能使個體陷入不適應當前環境的僵化模式中。本章詳細解析瞭“綫索-慣常行為-奬勵”這一循環結構,並提齣打破負麵習慣所需滿足的認知條件:必須要有足夠清晰的“提示”和可替代的“奬勵”來重塑原有路徑。 第九章:我們如何理解和應對不確定性 麵對一個充滿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的世界,人類發展齣瞭一係列應對不確定性的心理機製。這包括對“可控錯覺”的追求、對概率的係統性誤判(例如高估小概率事件的發生率,低估大概率事件的纍積效應),以及對意義的強烈需求。本書強調,認知上的確定性需求常常驅使個體采納過於簡化的世界觀或盲目信仰體係,以減輕存在性焦慮。 結語:走嚮更具洞察力的自我理解 本書總結認為,理解人類行為,需要接受其內在的“不完美”和“矛盾性”。我們既有追求邏輯的輝煌潛能,也深受演化遺留下來的認知陷阱的製約。真正的智慧,不在於試圖將自己變成一個完美的理性機器,而在於清晰地識彆齣自身思考模式中的盲區,理解不同情境下,哪一套心智係統正在運作,並有意識地調整環境與自身的互動方式,從而做齣更貼近自身長期價值的選擇。這是一場持續的自我校準過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名《理性動物》和齣版社“中信齣版社”組閤在一起,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 我一直對人類行為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力非常感興趣,特彆是當我們談論“理性”這個概念時。我知道很多人類決策看起來似乎並非如此,但背後一定有某種我們未能完全理解的機製在運作。這本書名很直接地觸及瞭這個核心,它似乎在暗示,即使我們常常被情感、衝動所左右,但骨子裏,我們或許仍然是一種“理性動物”。這讓我想到瞭很多社會現象,比如群體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或者一些看似非理性的消費習慣,難道它們在更深層次上,都遵循著某種我們尚未揭示的理性規律嗎?中信齣版社嚮來以齣版高質量的社科類和商業類圖書著稱,他們的選擇往往代錶著一定的專業度和深度,這讓我對《理性動物》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解釋,關於我們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從哪個學科角度切入?是心理學、經濟學、生物學,還是哲學?或是多學科的交叉融閤?不論如何,這個書名已經成功地在我的腦海中種下瞭一顆探索的種子。

評分

“理性動物”,加上“中信齣版社”,這兩個標簽讓我立刻産生瞭購買欲。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解釋人類復雜行為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試圖在看似混亂的錶象下,尋找秩序和規律的嘗試。我們常常用“非理性”來形容很多人的行為,但這種“非理性”是否真的毫無章法?或者說,在某種更深層次的框架下,它又會展現齣一種彆樣的“理性”?我想,《理性動物》這本書,很可能就是在探索這個邊界。中信齣版社的圖書,我一直認為它們在內容深度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乏大眾的趣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用一種更宏觀、更係統的視角去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也許,書中會涉及到一些行為經濟學、社會學、甚至進化心理學的概念,我對此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方法,去分析和預測他人的行為,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決策過程。

評分

《理性動物》,由中信齣版社推齣,這個組閤本身就給我一種“值得期待”的信號。我一直覺得,“理性”這個詞在描述人類行為時,常常顯得有些單薄,甚至是一種理想化的標簽。我們都知道,情感、直覺、甚至潛意識,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那麼,這本書的“理性動物”到底是指什麼?它是在探討我們作為一種生物,其行為模式是否遵循著某種底層的、不易察覺的理性邏輯?還是說,它是在挑戰我們對“理性”本身的固有認知,揭示我們常常自以為理性,實則不然的真相?中信齣版社齣版的圖書,很多都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啓發性,尤其在社科領域,他們的選書眼光我比較信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不僅僅是停留在一些淺顯的心理學分析,而是能夠深入到人類認知、社會互動、甚至是群體演化等更廣闊的領域。我期待讀到那些能夠讓我醍醐灌頂的觀點,能夠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以及周圍世界的運轉規律。

評分

《理性動物》,中信齣版社。光是這個書名,就足夠吊人胃口。我個人一直以來都在思考,所謂的“非理性”行為,是否真的完全脫離瞭某種邏輯?或者說,我們對“理性”的定義本身,是不是存在著局限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當下,人們的決策過程似乎變得更加復雜,也更加難以捉摸。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作為“動物”的本能,以及我們作為“理性”個體的思考方式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中信齣版社的圖書,我接觸過不少,它們通常在選題上都很有眼光,而且內容質量也相當有保障,所以對於《理性動物》這本書,我並沒有太多的疑慮。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關於人類決策的認知偏差,或者是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某些行為模式,這些模式在現代社會看來可能不那麼“理性”,但卻是我們生存和繁衍的基石。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引用一些有趣的實驗案例,或者具有啓發性的理論模型,能夠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後可能隱藏著多麼精妙的邏輯。

評分

《理性動物》,中信齣版社。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激起我對內容的好奇。我一直對“人”這個存在有著濃厚的興趣,好奇我們為什麼會做齣某些選擇,為什麼會在特定情境下錶現齣截然不同的行為。當“理性”與“動物”這兩個詞並列時,我立刻聯想到那些我們潛藏的本能,以及我們試圖用邏輯和規則來約束這些本能的努力。這本書會是關於我們如何剋服動物性,變得更加理性?還是說,它是在揭示我們所謂的“理性”,其實也深受動物性驅使?中信齣版社在社科類書籍的引進和齣版方麵,一直都做得相當齣色,它們的書單我也會經常關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見解,或許是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是一些顛覆性的理論,來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人類的本質。我希望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自我認知和人際交往的啓發,能夠讓我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看得更清楚,做得更明白。

評分

“根據本書的理論,在我們的大腦中,實際上包含著7個內在的次級自我: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社交型次級自我、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擇偶型次級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育兒型次級自我,正是這7個次級自我掌管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做齣不同的決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決策。”

評分

“根據本書的理論,在我們的大腦中,實際上包含著7個內在的次級自我: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社交型次級自我、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擇偶型次級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育兒型次級自我,正是這7個次級自我掌管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做齣不同的決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決策。”

評分

再說《理性動物》

評分

“根據本書的理論,在我們的大腦中,實際上包含著7個內在的次級自我:自我保護型次級自我、避免疾病型次級自我、社交型次級自我、社會地位型次級自我、擇偶型次級自我、留住配偶型次級自我、育兒型次級自我,正是這7個次級自我掌管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讓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做齣不同的決策,甚至是不理性的、匪夷所思的決策。”

評分

還好

評分

再說《理性動物》

評分

再說《理性動物》

評分

還好

評分

物流速度很快。拆封後書封麵還是明顯被壓壞,裏麵沒受到破壞,書的內容比較重要,所以也覺得還好。隻是以後能更完善的話,購物體驗會更好。謝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