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变现:如何让我们的拼搏更有价值》是杨小米首部人生智慧集,是从近千篇人气文章中精选而成的50篇干货,涉及思维格局、情绪与时间管理、创业心得、职场经验、自我认知等,旨在帮助大家开阔眼界,提升思维与格局,快速获取人生进阶的路线图。
杨小米,四年心理学科班出身,专注于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职场、情感方面,已经发表近百万字的文章。其运营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遇见小mi”粉丝已过50万,其文章积极向上、犀利实用、接地气,又充满故事性,常常让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寻找到共鸣。
第一章 思维和格局的精进
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 _ 002
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你所能提供的资源 _ 008
社交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_ 013
我在上海最关键的一年:思维和格局的改变 _ 019
从底层往上爬,我靠格局抓住了更多机会 _ 025
为什么要混圈子,如何混圈子 _ 033
第二章 决定你未来高度的六匹马
决定你未来高度的六匹马 _ 040
不要试图改变自己,成为别人 _ 047
毕业之后,去哪个城市最好 _ 053
怎么找到贵人?先擦亮发现贵人的眼睛 _ 058
沉下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生活就会变得不一样 _ 065
一定要告诉别人,你很值钱 _ 070
第三章 让目标来有效地管理时间
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 _ 076
相信复利的力量,这几个方法能让你坚持下去 _ 082
购买他人的时间,批发自己的时间 _ 089
终极目标法、典范认定法与阶段性目标法 _ 097
当有正确目标时,你的努力才会发光发亮 _ 101
第四章 如何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你门牙中间有条缝 _ 108
请人帮忙,我总结了五条原则 _ 112
学会讲原则,更要学会拒绝 _ 118
管控情绪的ABC法 _ 122
让我的暴脾气变好的几种方法 _ 129
人生要具备残酷翻篇的能力 _ 134
第五章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永远要设定最后期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_ 140
在职场快速进阶,我靠这五条经验 _ 145
进入新环境,先做一个“坏人” _ 151
如何找到一个好老板 _ 156
跳槽,是一项系统工程 _ 161
第六章 管理期望比做得好更重要
管理期望比做得好更重要 _ 168
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_ 174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写作 _ 179
少耍一些小聪明,你的人生路会更宽阔 _ 184
一个华为家属眼中的华为经营法——公平与残酷 _ 187
第七章 阶层没有固化,你只需要努力改善生活
为什么我觉得阶层没有固化 _ 194
趁年轻,还输得起 _ 202
千万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逃避 _ 208
走心过好每一天 _ 214
用点心,很容易赚到钱 _ 219
第八章 最重要的是开始,而不是方法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哪怕会面对很多挑战 _ 226
如何克服拖延症:少空想,多执行 _ 232
我接受农村出身、三流大学毕业,但我不认命 _ 237
我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虽累而不悔 _ 242
如何抓住机会的五个心得 _ 248
第九章 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投资
如何用定位理论找老公 _ 256
如果可以,一定要嫁一个“有钱”人 _ 264
一定不要轻易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 _ 269
先把心练“狠”,再把心练“淡” _ 274
因为承担而独立,而不是害怕被男人抛弃 _ 280
番外篇:杨小米的“黑”历史
我的“黑”历史 _ 286
卸了妆都比我好看,那又怎样 _ 291
我和刘先生的日常(节选) _ 296
后记:永远只做当下能够做到最好的
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
曾经有两个年轻人在我手下工作。有一个被要求收集大型活动当天的所有媒体报道,第二天他来告诉我,地铁旁的那个报亭,已经卖完了当天所有的报纸,然后他双手一摊,说:“没办法呀。”
另一位,也是在一个大型活动的前夕,被要求发送通知短信,但那一天,我们公司的服务器坏了,无法群发短信,于是她就用自己的手机发送完了那100条短信。
后一位在工作上一帆风顺,一路被提拔;前一个,不久之后就离开了我所在的公司。
——水湄物语《30岁前的每一天》
当看到水湄姐分享的这两个年轻人的故事时,我很受触动,再次感慨很多人的命运从做事风格中就可以预知一二了。
的确,前者在离职时,曾经向同事抱怨他的工作过于单调,不符合他的兴趣,领导也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空间。如果他不改变这种心态和工作习惯,下一份工作,他照样会觉得不受重视。
其实,我们看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的发展,并非一件难事,和他合作上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下结论了,除非他以后碰到什么大事,突然顿悟,发生了改变。
吴军老师在《大富靠命,小富靠运》一文中写道:“要想命好,首先要认识命的重要性,要信命、认命。信命是知道自己有所不能,认命则是不超越命运给自己画的线,孔子讲不逾矩就是这个道理。”
吴军老师跟很多人讲:“你这辈子就是穷命,认了吧,这样可以活得轻松快乐些。”他解释并不是因为他会算命,而是通过一些人看问题、行事的方法就知道他们今后的命运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的方式。出身好的人,不过是在这两方面获得好方法的可能性大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命不好呢?因为他看问题和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一个人要改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并付诸行动;二是对事情有所怀疑,但还是认真去做了,看到了一个结果,进而带来了思想转变。
现在我30岁了,虽然经历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但一般的事情还是能看明白的,最起码做事的方法、为人处世的道理都懂得。要不然,我也没办法在社会上混,并且赚到钱。
Judy,阿何老师的助理,2016年9月,我俩在一个社群活动中认识,非常投缘。她比我年长几岁,女儿读小学,生活在山西太原这个互联网氛围并不浓厚的城市。
第一次见面时,她有两点特别打动我。一是英语非常好。当时我的英语口语还不好,很多时候需要英语交流的,她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原来她工作后,又考了一个在职研究生,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了英语。
还有一点,执行力强。在游轮上,我们一起听了李筱懿老师的分享。当时,李老师穿着白衬衣站在台上演讲,她说每个女人都应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白衬衣,穿出自己的味道,很纯很美、很有气质。
Judy平时也很爱穿白衬衣,她就主动和我聊,可不可以合作做白衬衣。一般情况下,我碰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反问对方,让对方给我方案。
很多人都有想法,但要他们拿出具体方案时,就不了了之了,这样拒绝也不会令他们不舒服。如果很快做出方案呢?那就按合作的方式做呗,反正多尝试也没有坏处,说不准就有新的机会。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Judy的行动力真强。当时活动中,有一个给吴晓波老师团队供应T恤的人,用的都是环保材质,已从业多年。Judy想办法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并且约到人家的时间,问了很多关于白衬衣的板型和面料选取的专业问题。
虽然最终证明这件事情不可行,但我还是被她的执行力惊到了。
几天的相处,我还知道了她是“十点读书会”太原分会的会长。我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原来,她看到朋友圈分享的一篇十点的文章,被文字打动,就这样知道了“十点读书会”这个组织。
她非常想参加,希望在她的城市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喝茶、谈人生。
但是“十点读书会”在太原没有设立分会的需求,Judy就想办法和总部取得联系,一个月的时间,软磨硬泡,终于得到了总部的同意,在太原成立了分会。她自己组织了很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她原来在一家医院的企管科工作,算是大锅饭,职称和学历算是那批同龄人里最高的,但是在里面如果没有关系,就很难更进一步了。
她想要改变,换一份工作,一直在寻找机会,不断地尝试很多事情,也出去学习。
Judy给我打电话,想接触新媒体,让我推荐一些课程。这时,我想到阿何老师让我帮他推荐助理,虽然Judy没有新媒体运营的经验,但我相信她肯定能做好。
因为她具备一个优秀运营人员的素质,情商高,沟通能力强,和人说话没有攻击性,特别舒服;同时,她执行力一流,做事情有耐心。
当时也有很多人质疑,毕竟Judy算是大姐姐了,再去做助理,还要做很多基础琐碎的事情,这不挺没面子的?但Judy就想一定要抓住机会,把事情做好。
Judy接下这份工作,正好是2016年年底,马上要过春节了。刚开始做时,她连开白名单授权都不会,就自己一点点学习,基本上24小时,除了睡觉,都是工作。
事实证明,她做得很好,协助把阿何老师的公众号从20万运营到了67万+。现在,很多人都找她取经,我也经常请教她问题。前段时间,她还被邀请去做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的分享。
一个能做成事情的人,在他眼中,很多事情都是机会,而不是这不行,那不行,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一旦看准一件事情,他会马上想办法做好,不是抱怨工作没人教或是难做,而是找方法去做成。
我们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社会大环境不由我们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看问题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正是它们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们平常提到的看人准,很多时候,都不用看他做事,只要看他说什么话,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就可以了。比如,那些键盘侠,他们的人生肯定也就那样了,除了在虚拟网络释放自己的阴暗,现实中也不会做成什么事情。
那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看问题方式和方法呢?我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基本上从我们入职的第一份工作就可以看出来,你去了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不喜欢打杂,觉得领导欺负你……
一般人也就有三种选择:马上辞职,工作换了一份又一份,都不满意;认怂,混着吧;快速地学习本领,得到领导认可,或者发现新的机会跳槽。
此外,在生活和工作中,和你有来往的人,是否喜欢和你一起做事情?你有困难时,是否帮助你?这都是考量的标准。
一个看问题态度积极、做事靠谱并且能够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多年后,他至少比同龄人或者同等条件的人强很多。
如果你现在还是没有做成什么事情,工作、感情各方面都处理不好,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不是抱怨领导很坏,工作无趣,遇到了渣男(渣女),父母不给力……
如果不改变现在自己看问题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那么生活不会发生改变。其实不改变也没关系,那就接受自己这辈子就是穷命,活得快活一些吧。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用他的人生智慧来启迪我。我最近的生活状态可以用“停滞不前”来形容,总觉得自己被困在一个地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尝试了很多方法,参加各种培训,阅读各种书籍,但似乎都收效甚微。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努力方向可能有些偏差。我总是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行动”堆积而成的。它教会我如何去识别那些能够真正产生价值的“行动”,而不是那些看似忙碌却徒劳无功的“无效劳动”。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心流”和“深度工作”的章节,它让我明白,只有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有意义的行动中时,才能真正体验到价值的创造,也才能获得最深层次的满足感。我之前总是被各种琐事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无法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现在,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屏蔽外界的干扰,去创造一个能够让我全身心投入的环境。这种改变,虽然细微,但却让我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任何“捷径”,它只是告诉我,如何更有效地去“走”,去“跑”,去“攀登”。它让我重拾了对“行动”的信心,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这本书给了我一种非常奇妙的“共鸣感”,仿佛作者把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和困惑都一一捕捉并表达了出来。我一直觉得,我们很多人都在“假装努力”,我们看起来很忙,也很辛苦,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触及到“价值”的核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种“假装努力”的本质,它提醒我,不是所有的“拼搏”都值得称赞,关键在于你的“拼搏”是否有方向,是否有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动的杠杆效应”的论述。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那个能够撬动更大价值的“支点”。我之前就是这样,总是埋头苦干,却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外部的力量,如何去放大自己的影响力。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每天的行动,是否能够产生“杠杆效应”?我是否能够通过一些小的行动,去驱动更大的价值?这种思维的转变,对我来说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不再是那种“一颗螺丝钉”式的个体,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能够“撬动世界”的驱动者。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迭代”的重要性。原来,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次就能做到最好,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我之前总是追求“完美”,结果常常是因为过于追求完美而错失了良机。现在,我学会了拥抱不完美,学会了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这本书就像一个“行动的放大镜”,它让我看到了我行动中那些被忽略的潜能,也让我看到了实现更大价值的可能性。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市面上关于“如何成功”、“如何赚钱”的书籍太多了,大多数都是贩卖焦虑,或者提供一些空洞的理论。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理论框架,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教我如何去“优化”自己的“行动”。我是一个创业者,每天都面临着无数的决策和挑战,经常感觉自己像在打仗,但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这场仗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什么而打。这本书让我明白,所有的“拼搏”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价值”。它让我重新思考,我每天所做的这些事情,到底能为我的公司带来什么,为我的客户带来什么,甚至为我自己带来什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价值评估模型”的部分,虽然它没有给出具体的公式,但它启发了我去思考,如何量化我的行动所产生的价值。我之前总是凭感觉,凭经验去判断,这样很容易产生偏差。现在,我开始尝试用更系统的方法去评估,这样我就能更清楚地知道,哪些行动是值得我继续投入的,哪些是需要及时止损的。而且,这本书还强调了“复利效应”在行动中的重要性。原来,很多看似微小的改进,如果能持续下去,最终会产生巨大的回报。我之前总是想追求“一鸣惊人”,结果常常是“一事无成”。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成功,往往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微小进步。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看待“努力”的方式,让我不再是那种“埋头苦干”的傻瓜,而是能够“聪明地努力”的实践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仿佛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最近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更别提什么“价值”了。加班加点、熬夜赶项目,最后换来的却只是疲惫和迷茫,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这个行业。这本书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内心的阴影。它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实际的案例,告诉我如何去审视自己的“行动”,如何去发现隐藏在这些行动背后的“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目标拆解”的部分,原来我之前之所以觉得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没有一个清晰的行动路径。现在,我学会了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能给我带来成就感,这种感觉真的太棒了!而且,书里还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行动,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之后去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法。这一点我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总是沉浸在完成任务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沮丧中,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现在,我开始在每天工作结束时,花一点时间来记录今天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这种微小的改变,却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效率在提升,也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往哪里去。真的,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自己的付出感到困惑,觉得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认真阅读。它不会告诉你一夜暴富的秘诀,也不会给你画大饼,它只会告诉你,如何一步一步,让你的每一次努力都闪闪发光。
评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如何“鸡血”式奋斗的书,没想到它竟然能触及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困惑。我一直是个比较“实干”的人,相信“付出总有回报”,但现实往往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见过太多勤勤恳恳工作几年,却依然原地踏步的人,也见过一些似乎没什么特别努力,却能不断突破自己的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的认知。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个痛点。它没有让我去追求虚无缥缈的“成功学”,而是让我去关注“行动”本身,以及如何为这些行动赋予真正的“价值”。书里有大量的篇幅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回报,更包括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甚至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满足。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边际效应”的分析,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是因为我们的行动已经进入了边际效应递减的阶段,而我们还在盲目地重复。我之前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在某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发现越往后越难有突破,但我还是咬牙坚持,最后精疲力尽,收获却微乎其微。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有时候,适时的“暂停”和“转型”比盲目的坚持更重要。它让我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拼搏”都等同于“价值”,关键在于你的“拼搏”是否找对了方向,是否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失在“努力”的丛林时,指引我找到通往“价值”的捷径。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再盲目地追求“忙碌”,而是更注重“效率”和“结果”。
评分收到啦开心
评分收到啦开心
评分值得我们年轻的看
评分值得我们年轻的看
评分收到啦开心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读了一半。发觉成功都不是偶然啊!都是很多方面的累积。很多东西也很难复制。
评分读了一半。发觉成功都不是偶然啊!都是很多方面的累积。很多东西也很难复制。
评分收到啦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