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约翰·克拉莫(Johann Cramer.1771-1858)是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他出生于德国曼海姆的一个著名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祖父是一位知名的长笛演奏家。随后他被带往英国,1782-1784年师从当时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1752-1832)。克拉莫童年时的音乐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在随克列门蒂学钢琴的同时,他还与阿贝尔(C.F.Abel)学作曲。1781年4月,10岁的他在伦敦以钢琴家的身份首次登台演出。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中,他曾邂逅海顿和贝多芬,在伦敦各地也享有很高的声望。1822年,克拉莫和到访伦敦的著名钢琴家伊格纳齐·莫谢利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结下深厚的友谊。
作为音乐活动家,克拉莫于1824-1842年与其他两位合作人共同创办克拉莫乐谱出版公司(他去世后,该公司增加了钢琴制造业务),期间(1831年)他还担任爱乐协会的创始人和会长。作为作曲家,克拉莫曾写有100多首钢琴奏鸣曲、7首钢琴协奏曲和一本钢琴教程(PianoforteSchule)等等,而对于当今钢琴教学,或许只有于1804-1810年创作的四卷本84首钢琴练习曲还在音乐学术界赋有显著的价值。一般来说,这套近百首的练习曲被视为他的老师克莱门蒂的100首《名手之道》(或译《艺术津梁》)的入门书。这一方面体现了两者之间师承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品在钢琴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在手指弹奏的独立性和颗粒性,甚至歌唱性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整套作品创作于19世纪初,钢琴制造日趋完善,钢琴作品数量巨增,同时,钢琴演奏技术与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练习曲一方面对演奏古典主义音乐做了必要的技术补充,另一方面摆脱古钢琴的种种局限,顺应乐器的新发展,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为钢琴演奏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做了很好的技术铺垫。从技术角度上一般来说,学术界把他的练习曲分为快速跑动型练习、歌唱性练习和手指间平衡练习三个类型。相对于车尔尼练习曲大多以颗粒性跑动为主要课题训练,克拉莫的一大特点就是明确将技术内容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结合起来,其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与他的练习曲强调歌唱性关系紧密相联。可以说,这一特点在学生进入肖邦或李斯特等作曲家作品的前一阶段,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具有歌唱性的作品深入练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达到更好的阶段,从而对钢琴技术和表现的把握也会相对有益。因此,歌唱性这一常被忽略但却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我们此次出版时,将作为一个特别方面得到强调。
歌唱性在他的练习曲中可以体现在跑动中的歌唱练习、歌唱性旋律练习和歌唱性多声部练习三个方面。而对这三个方面的强调,克拉莫是别出心裁的。在跑动中保持歌唱,是强调在跑动中平衡演奏者内心与手指之间的统一;歌唱性旋律练习,是在完成又连又唱的长句子上,着重强调每个旋律音要天衣无缝地连起来;歌唱性多声部练习是介于复调和主调音乐之间的枢纽,强调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旋律和音色,要用不同的声音演奏。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序言
约翰·克拉莫(JohannCramer.1771-1858)是原籍德国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和钢琴教师。1771年他出生于德国曼海姆的一个著名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家,祖父是一位知名的长笛演奏家。随后他被带往英国,1782-1784年师从当时著名作曲家、钢琴家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Clementi.1752-1832)。克拉莫童年时的音乐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在随克列门蒂学钢琴的同时,他还与阿贝尔(C.F.Abel)学作曲。1781年4月,10岁的他在伦敦以钢琴家的身份首次登台演出。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中,他曾邂逅海顿和贝多芬,在伦敦各地也享有很高的声望。1822年,克拉莫和到访伦敦的著名钢琴家伊格纳齐·莫谢利斯(IgnazMoscheles,1794-1870)结下深厚的友谊。
作为音乐活动家,克拉莫于1824-1842年与其他两位合作人共同创办克拉莫乐谱出版公司(他去世后,该公司增加了钢琴制造业务),期间(1831年)他还担任爱乐协会的创始人和会长。作为作曲家,克拉莫曾写有100多首钢琴奏鸣曲、7首钢琴协奏曲和一本钢琴教程(PianoforteSchule)等等,而对于当今钢琴教学,或许只有于1804-1810年创作的四卷本84首钢琴练习曲还在音乐学术界赋有显著的价值。一般来说,这套近百首的练习曲被视为他的老师克莱门蒂的100首《名手之道》(或译《艺术津梁》)的入门书。这一方面体现了两者之间师承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品在钢琴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在手指弹奏的独立性和颗粒性,甚至歌唱性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
整套作品创作于19世纪初,钢琴制造日趋完善,钢琴作品数量巨增,同时,钢琴演奏技术与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练习曲一方面对演奏古典主义音乐做了必要的技术补充,另一方面摆脱古钢琴的种种局限,顺应乐器的新发展,开创了自己的风格,为钢琴演奏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做了很好的技术铺垫。从技术角度上一般来说,学术界把他的练习曲分为快速跑动型练习、歌唱性练习和手指间平衡练习三个类型。相对于车尔尼练习曲大多以颗粒性跑动为主要课题训练,克拉莫的一大特点就是明确将技术内容与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结合起来,其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与他的练习曲强调歌唱性关系紧密相联。可以说,这一特点在学生进入肖邦或李斯特等作曲家作品的前一阶段,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具有歌唱性的作品深入练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理解达到更好的阶段,从而对钢琴技术和表现的把握也会相对有益。因此,歌唱性这一常被忽略但却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我们此次出版时,将作为一个特别方面得到强调。
歌唱性在他的练习曲中可以体现在跑动中的歌唱练习、歌唱性旋律练习和歌唱性多声部练习三个方面。而对这三个方面的强调,克拉莫是别出心裁的。在跑动中保持歌唱,是强调在跑动中平衡演奏者内心与手指之间的统一;歌唱性旋律练习,是在完成又连又唱的长句子上,着重强调每个旋律音要天衣无缝地连起来;歌唱性多声部练习是介于复调和主调音乐之间的枢纽,强调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旋律和音色,要用不同的声音演奏。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克拉莫84首钢琴练习曲全集(附光盘)》以外,其他钢琴学习相关书籍的详细介绍,重点描述了这些书籍的独特价值、内容结构和适用人群,旨在为钢琴学习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参考。 --- 钢琴学习资源深度导览:超越克拉莫的经典与现代选择 在浩瀚的钢琴学习文献中,克拉莫的《84首钢琴练习曲全集》无疑是技术训练的里程碑。然而,钢琴艺术的精进并非止步于此。一个全面且扎实的钢琴学习路径,需要涵盖从基础乐理到高级演奏技巧、从巴洛克复兴到浪漫主义深情演绎的多元化资源。以下介绍几类与克拉莫练习曲体系并驾齐驱,甚至在特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的钢琴学习书籍,它们将从不同维度拓宽学习者的技术视野与音乐表现力。 一、 奠基石:巴赫的复调艺术与手指独立性训练 推荐书目:《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如《小前奏曲与赋格》、《二部与三部创意曲》) 在探讨任何高级技巧之前,对复调音乐的理解与驾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尤其以其精妙的对位法著称,是训练手指独立性、逻辑思维和声部清晰度的最佳教材。 内容侧重与价值: 声部独立性训练: 巴赫的创意曲和赋格要求演奏者清晰地将两条或三条旋律线(声部)同时在键盘上分离并控制音量。这对于突破克拉莫练习曲中可能出现的“单线思维”有极大的助益。 指尖的均匀性与触键深度: 巴赫的音乐要求触键的精确性,不能有丝毫含糊。学习者需精确控制每个音符的清晰度,这直接关系到音阶、琶音等基础技术的高级发展。 结构与逻辑的构建: 与纯粹的技术练习曲不同,巴赫的作品是完整的音乐结构。学习者在练习时,必须理解主题如何发展、模进、收束,这培养了演奏者对音乐整体架构的把握能力,而非仅停留在指法层面。 适用阶段: 中级至高级。通常在完成哈农或早期拜厄练习后,为进入克拉莫甚至更复杂的技巧打下坚实的逻辑基础。 二、 浪漫主义的深度与歌唱性:肖邦的革命性贡献 推荐书目:《肖邦27首练习曲,作品集》(Op. 10, Op. 25, 及遗作) 如果说克拉莫的练习曲更偏向于“机械性”的、系统化的技术范式,那么弗雷德里克·肖邦的练习曲则是“技术为音乐服务”的典范。肖邦的作品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风格化的艺术表达。 内容侧重与价值: 音乐性融入技术: 肖邦的练习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核心的技术难点(如左手跨越、快速和弦分解、八度连续性等),但其配乐无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旋律美感和细腻情感。学习者必须在追求技术精准的同时,展现出歌唱性的线条。 特定技巧的极致展现: 例如,Op. 10, No. 12《革命》对左手速度和力量的要求;Op. 25, No. 7对双指(三度或六度)的耐力和均匀度。这些都是针对特定演奏情境的强化训练,比通用型练习更为聚焦。 踏板的精妙运用: 肖邦的音乐离不开踏板的色彩烘托。学习这些练习曲时,必须同时钻研如何使用踏板来模糊或连接声部,以达成浪漫派特有的“声音的辉煌”。 适用阶段: 高级至演奏级。掌握肖邦练习曲是衡量一位钢琴家是否具备进入专业演奏领域的重要标准。 三、 20世纪的色彩与现代和声:德彪西与拉威尔 推荐书目:《德彪西24首前奏曲》(Préludes)或《拉威尔《镜中倒影》等作品集》 随着音乐风格进入印象派和20世纪,对键盘音色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指法训练已不足以应对快速变化的音响织体和复杂的和声色彩。 内容侧重与价值: 音色控制与“空气感”: 德彪西的作品要求演奏者创造出“水流”、“微风”或“朦胧”的听觉效果。这训练的不再是力量,而是对键盘重量、触键速度的微观控制能力,追求“色彩而非线条”。 和声的听觉转换: 现代和声(如平行和弦、全音阶、五声音阶的使用)对耳朵和手指的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演奏者需要快速适应不规则的音程组合,并将其转化为流畅的音乐。 触键的物理学: 德彪西的许多段落需要非常轻柔的触键,但同时保持音色的穿透力。这需要学习者理解如何利用指尖的“弹性”和“重量转移”,而不是单纯依靠肌肉力量。 适用阶段: 高级演奏者或专业科班学生。这些作品是迈向现代音乐语汇的必经之路。 四、 体系化与教学法的整合:通用的技术辅导书籍 推荐书目:《车尔尼高级练习曲选编》(如《钢琴按级程度练习曲》、《手指的练习》等非克拉莫体系的选集) 在特定技术领域,不同教育家发展出了各自的教学重点。有些书籍专注于特定手型的强化,有些则更侧重于不同调性的全面覆盖。 内容侧重与价值: 系统的技术分类: 许多辅助练习册会将技术点进行明确的分类(如“装饰音的训练”、“和弦的连奏”、“分解琶音的精准度”等),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靶向性”的强化。 跨越风格的平衡: 相较于肖邦的浪漫风格或巴赫的复调结构,这些选集通常保持一种中立的、注重机械效率的练习范式,确保基础技术的牢固性,为演奏更复杂的曲目做铺垫。 速度与耐力的渐进提升: 这些书籍的设计往往遵循清晰的难度梯度,能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无痛感地将技术难度提升至新的台阶,确保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建立在稳定基础之上的。 适用阶段: 初级至高级,作为日常技术巩固和查漏补缺的工具。 总结 钢琴学习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建过程。克拉莫的练习曲提供了坚实的骨架,而上述提及的巴赫的逻辑、肖邦的诗意、德彪西的色彩,以及其他体系练习曲的针对性补充,共同构成了支撑一位成熟钢琴家全面发展的血肉。选择何种资源,取决于学习者在演奏技术链条上的当前需求与音乐理解的深度。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通往艺术殿堂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