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的邏輯-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第二版)

科學研究的邏輯-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勘,瀋福來 著
圖書標籤:
  • 科學研究
  • 邏輯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研究方法
  • 學術寫作
  • 科學方法
  • 問題解決
  • 決策製定
  • 思維模式
  • 學術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559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29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良好研究者養成實踐指導係列書籍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35
字數: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本係列書籍初步探索“臨床醫生科學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對策與方法,以期為我國今後臨床醫生的科學研究能力規範化培養,奠定一定的基礎。
  本係列書籍分為邏輯、方法、工具三冊,試圖將“科學研究”還原本質,化繁為簡,使“科學研究”的定義與操作定義變得清晰、具體、可操作、易實踐,以便於剛踏入科研的臨床工作者能更好地認識和駕馭“科學研究”這件法寶與工具。
  《科學研究的邏輯-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第二版)》以臨床實踐者,尤其是全科醫生為讀者對象,從“在臨床實踐中開展科學研究”的視角,① 剖析論證科學研究的本質與邏輯,以迴答科學研究的問題從哪裏來,如何將臨床中的復閤現象與問題逐步還原至本質的要素,進一步分析排列,確定係列有序的研究問題,在此過程中,提齣兩個核心論點:科學研究源於工作—高於工作—迴歸工作;要注意研究的頂層設計——“研究路徑”。② 按科學研究的發生發展順序介紹科學研究的操作邏輯,以迴答在提齣研究問題後如何做好研究規劃,並讓研究計劃書通過同行評議,如何采集研究數據、分析研究數據,並讓研究成果報告通過同行評議,在此過程中,提齣三個核心論點:研究計劃(標書)與研究報告(文章)是研究過程中的階段性産齣匯總與次要終點,而非起點;漁網係列(采集數據)與龍骨係列(分析數據)是科學研究的主旨,而非標書與文章;科學研究是圍繞著“研究問題”為圓心逐步畫圓的過程,任何時候齣現疑慮和睏惑,迴歸研究問題。

目錄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自序
引言
第1章 你眼中的科學研究,可是它真實模樣?
1 引子:科學研究與時尚 1
2 科學研究是什麼 2
(1)關於科研是什麼 2
(2)作為臨床研究者不同的科研觀 3
(3)科學研究是認識世界的工具與軌道 5
第2章 洞察科學研究的本質——認識世界的工具與軌道
1 引子:從一則寓言說起 8
2 臨床醫生科研之睏 9
3 科學研究的內在特徵 10
(1)科學研究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具有問題性特徵 12
(2)科學研究是一種主動建構的活動,具有建構性特徵 13
(3)科學研究是一種思維的過程,具有思維性特徵 15
4 科學研究的問題分類 17
(1)經驗性問題與概念性問題 17
(2)探索性問題、描述性問題與解釋性問題 19
(3)基礎型研究問題、應用型研究問題與開發型研究問題 21
5 科學研究的5個階段 24
6 科學研究的8個要素 27
(1)研究問題:目的,對象,方法 27
(2)研究假設:自變量、因變量、限製條件 28
(3)學科領域:學科特徵、思維習慣、測量精度 28
(4)研究階段:描述、解釋、預測、控製、評價 28
(5)研究類型:研究者的介入方式、對時間的截取 29
(6)研究方法:與取證對象 數據攜帶者的交互方式 30
(7)研究工具:打撈目標數據的文本 變量集閤 30
(8)研究設計:迴答研究假設的主流程設計和保障研究信效度的質控策略 30
7 科學研究的解剖學結構 31
8 Summary:洞察科學研究的本質checklist 33
(1)科學研究的本質 33
(2)科學研究的特徵 33
(3)科學研究的問題分類 33
(4)科學研究的解剖學結構(圖2.17) 34
第3章 好研究的基本原則——源於工作,高於工作,迴歸工作
1 源於工作:做“問題本質”的研究 35
2 高於工作:做“係統性”的、“有規劃”的研究 37
3 迴歸工作:做“可改善現狀”的研究 37
4 寄語:做研究不難,做好的研究難 39
5 Summary:好研究應遵循的原則checklist 40
(1)源於工作——做“問題本質”的研究 40
(2)高於工作——做“係統性”的、“有規劃”的研究 40
(3)迴歸工作——做“可改善現狀”的研究 40
第4章 科學研究的3個階段:如何提齣研究問題——做真實而係統的研究
1 科學研究的3個階段:這個問題是怎麼提齣的 41
2 第1階段:揭示現象,剋服思維慣性,在現實中你發現瞭什麼 42
(1)揭示現象:剋服思維慣性 42
(2)現象的效能:真實而穩定 54
(3)現象的描述:清晰而完整 55
3 第2階段:鎖定問題,分解現象背後的問題域,你準備研究什麼 57
(1)鎖定問題:使用“5W1H”分析法 57
(2)要素分屬於哪些領域:製定研究路徑 58
(3)你對哪個要素最感興趣:遵從內心 61
4 第3階段:驗證問題,對鎖定的問題進行驗證與確認 61
(1)對同行進行驗證:我的研究問題對同行來說,是否先進、實用 63
(2)對自我進行驗證:我的問題在現有方法體係下能否被科學解決,是否是我能做並願意堅持的 64
5 Summary:提齣研究問題的checklist 67
(1)揭示現象——剋服思維慣性,在現實中,你發現瞭什麼(圖4.15) 67
(2)鎖定問題——分解現象背後的問題域,你準備研究什麼(圖4.16) 67
(3)驗證問題——對鎖定的問題進行驗證與確認(圖4.17) 68
(4)提齣研究問題的邏輯模型(圖4.18) 68
第5章 科學研究的6個步驟: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從一而終,滋潤現實之花
1 第1步:根據研究問題,提齣研究假設 71
(1)What:什麼是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71
(2)Why:提齣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在整個科研活動中的獨立性與重要性 76
(3)How:這一階段有兩項工作要完成 77
(4)Summary:研究問題提齣前的checklist 79
2 第2步:製訂研究計劃 80
(1)What:什麼是製訂研究計劃 80
(2)Why:研究計劃的作用 80
(3)How:構建好研究計劃的兩層結構 81
(4)Summary:撰寫研究計劃的checklist(圖5.5) 85
3 第3步:申請立項資助,接受同行評議 87
(1)What:什麼是立項資助與同行評議 87
(2)Why:申請立項資助的價值 88
(3)How:撰寫項目申請書的基本原則 89
(4)Summary:同行評議大於立項申請 90
4 第4步:開展研究 90
(1)What:開展研究具體包含什麼 90
(2)Why:學術不端——未開展的研究 90
(3)How:項目執行策劃書 90
(4)Summary:開展好研究的checklist 93
5 第5步:匯報研究成果,接受同行評議 94
(1)What:什麼是匯報研究成果 94
(2)Why:為什麼要匯報 94
(3)How:結題報告與學術論文報告 95
(4)Summary:水到渠成的成果匯報 97
6 第6步:研究成果轉化,進入實際應用 98
(1)What:什麼是成果轉化 98
(2)Why:成果轉化的意義 99
(3)How:如何實現成果轉化 99
(4)Summary:從一而終,直至滋潤現實之花 104
第6章 科學研究的第1份報告:項目申請書的寫作邏輯——有理有據,非你莫屬
1 What:什麼是項目申請書 105
2 Why:為何要申請資助 105
3 How:如何申請資助 107
(1)申報前的6個fit 107
(2)What& Why& Would:如何撰寫立題依據(圖6.1) 110
(3)How:如何撰寫研究內容與方案(圖6.9、圖6.10) 117
(4)Whyme:如何撰寫基礎工作與申請資質(圖6.13) 123
4 Summary:撰寫項目申請書的checklist(錶6.1)與邏輯結構圖(圖6.15) 126
第7章 科學研究的漁網係列:如何采集數據——從哪裏來,就到哪裏去
1 What:什麼是科學研究的漁網係列 128
2 Why:為什麼要進行數據采集 128
(1)什麼是“科學” 129
(2)科學研究的本質 129
(3)什麼是數據采集 129
3 How:如何進行數據采集 131
(1)數據采集中的常見問題 131
(2)數據采集不當傷害瞭研究的什麼? 134
(3)以優質信效度為目標,如何更好地進行數據采集? 140
4 Summary:數據采集的checklist(錶7.2) 148
第8章 科學研究的龍骨係列:如何分析數據——洗切拼,逐盤裝,不強拆,不浪費
1 What:什麼是科學研究的龍骨係列 150
2 Why:為什麼要進行數據分析 151
3 How:如何進行數據分析 152
(1)明確數據分析目標 152
(2)審查和清洗數據 153
(3)分析單項問題或單個變量 153
(4)交叉分析多項問題或多個變量 158
(5)其他醫學領域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 169
(6)知識、邏輯、統計技能 171
(7)匯總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174
4 Summary:數據分析的checklist(錶8.6) 175
第9章 科學研究的第2份報告:醫學研究報告的寫作邏輯——滿天星星,摘最亮的幾顆給你
1 What:什麼是研究報告 178
2 Why:為何要報告 179
3 How:如何撰寫研究報告 180
(1)研究結果的報告形式 180
(2)論文式研究報告之題目寫作:迴歸研究問題 180
(3)論文式研究報告之作者署名:迴歸項目執行策劃書 183
(4)論文式研究報告之摘要寫作:迴歸研究目標 184
(5)論文式研究報告之引言撰寫:迴歸3階6步與整理繼承知識 186
(6)論文式研究報告之材料與方法撰寫:迴歸漁網 187
(7)論文式研究報告之結果撰寫:迴歸龍骨 188
(8)論文式研究報告之討論撰寫:迴歸研究假設與創新發展知識 189
(9)論文式研究報告之誌謝撰寫:感謝應該感謝的人 191
(10)論文式研究報告之參考文獻撰寫:迴歸整理繼承知識 191
4 Summary:撰寫醫學研究報告的checklist(錶9.1)與邏輯結構圖(圖9.2) 192
第10章 歸途,偉大思想伴你前行
1 秦九韶 195
(1)個人快照:數之魅力貫心宇 195
(2)人生履曆:官串一生落清塵 196
(3)學術成就:親事唯理有驚濤 197
(4)世人之見:烏龍是非不掩玉 198
(5)理性之光:諄諄之音雨荷風 199
2 皮埃爾 迪昂 200
(1)個人快照:諍諍風格 200
(2)人生履曆:簡單的人生遇上復雜的對手 201
(3)學術成就:各個擊破的科學聖鬥士 203
(4)世人之見:清澈明晰、嚴密一緻、唯理清冷、唯法熱烈 205
(5)理性之光:迪昂風範 206
3 愛因斯坦 207
(1)個人快照:朝聖愛因斯坦 207
(2)人生履曆:星光軌跡 208
(3)學術成就:耳熟能詳的學術貢獻 211
(4)世人之見:超級大腦期待的簡單、奮鬥、大一統的人生 212
(5)理性之光:科學傢也要謙虛,說的就是你 213
4 卡爾 波普爾 213
(1)個人快照:沒當科學傢的科學傢 213
(2)人生履曆:傳奇人生,為科學傢側寫 214
(3)學術成就:懷疑與對峙科學知識的身世 215
(4)世人之見:桀驁不馴的性格導緻無法歸屬的成就 217
(5)理性之光:就是這麼迴事兒 218
5 拉卡托斯 219
(1)人生快照:開掛的人生是簡短而直接的1 219
(2)學術成就:開掛的人生是簡短而直接的2 220
(3)世人之見:開掛的人生是簡短而直接的3 221
(4)理性之光:開掛的人生是簡短而直接的4 222
6 歸途,願偉大思想伴你前行 223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科研課題項目組成員內部協定書》 229
附錄2:《多機構科研閤作協議參考範本》 230
附錄3:推薦給臨床研究者的讀書清單 233
科學研究的邏輯: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第二版) 這是一本深耕於科學研究核心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部方法論的指南,更是一次對求知者思維方式的深度啓迪。本書(第二版)在保留瞭第一版精髓的基礎上,進行瞭更為精細的梳理和擴展,旨在揭示那些驅動科學進步的根本性思維模式和判斷準則。它並非羅列一堆具體的研究技巧,而是將焦點置於那些超越具體學科界限、貫穿於整個科學探索過程的思維框架。 核心洞察:思維的精煉與判斷的銳化 本書的核心論點鮮明而有力:在科學研究的廣闊領域中,最寶貴的財富並非信息的堆砌,也不是高深的工具,而是清晰、嚴謹的思考能力和精準、有力的判斷力。作者認為,任何科學的突破,無論是基礎理論的構建,還是實驗數據的解讀,其背後都離不開對問題本質的深刻洞察,以及在紛繁復雜信息中辨彆真僞、抓住關鍵的能力。 第一部分:構建思維的基石——批判性審視與邏輯嚴謹 本書的開篇,作者便著力於剖析“思考”的真正含義。這並非簡單的“想一想”,而是涉及到一係列主動的、有意識的心智活動。 批判性思維的鍛造: 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如何培養不盲從、不輕易接受既成事實的批判性視角。它強調瞭對現有理論、已有結論提齣質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識彆潛在的偏見、邏輯謬誤和證據不足。讀者將學會如何拆解復雜的論證,評估證據的可靠性,並從多角度審視問題,而不是僅僅滿足於錶麵答案。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曆史上的重大科學爭論是如何在批判性思維的碰撞中得以澄清和發展的。 邏輯的脈絡: 邏輯是思維的骨架。本書係統地闡述瞭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溯因推理等基本邏輯方法,並講解瞭如何運用它們來構建科學論證、設計實驗以及解釋結果。在這裏,讀者將接觸到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則,理解如何避免邏輯矛盾,如何確保推導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瞭邏輯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場景,例如,如何從一組觀察數據中進行閤理的歸納,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有力支持或反駁假設的實驗,以及如何在研究過程中保持論證的一緻性和說服力。 概念的辨析與界定: 科學研究的起點在於清晰的概念。本書花瞭相當篇幅來闡述如何對科學概念進行精確的界定和區分,以及為何模糊不清的概念是科學研究的巨大障礙。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概念的邊界,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細微差彆,並掌握在研究中始終保持概念一緻性的重要性。作者認為,許多科學上的爭論,究其根本,往往是由於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第二部分:銳化判斷的利刃——證據的評估與理論的取捨 當思考的基石穩固後,本書便進入瞭對“判斷”的深度探討。在科學研究中,判斷並非憑空猜測,而是建立在對證據的審慎評估之上。 證據的類型與效力: 證據是科學判斷的依據。本書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的科學證據,如觀察證據、實驗證據、統計證據、理論證據等,並闡述瞭它們各自的強度和局限性。讀者將學會如何區分強有力的證據和薄弱的證據,如何評估證據的直接性、相關性和代錶性。此外,作者還強調瞭證據的“可重復性”在科學判斷中的關鍵作用,並探討瞭如何應對那些難以重復的實驗結果。 科學假設的檢驗與證僞: 科學的進步往往伴隨著假設的提齣和檢驗。本書深入講解瞭卡爾·波普爾的“證僞主義”思想,並將其置於科學研究的實際操作中。讀者將理解,科學理論的價值不在於它是否絕對正確,而在於它是否能夠經受住最嚴格的檢驗和潛在的證僞。本書提供瞭如何設計能夠有效證僞假設的實驗,以及如何在麵對不支持假設的證據時,進行反思和修正的研究策略。 模型與理論的選擇: 在麵對同一種現象,可能存在多種解釋模型或理論。本書指導讀者如何運用奧卡姆剃刀原則以及其他評估標準,來權衡和選擇最簡潔、最有力、最能解釋現有證據的理論。它鼓勵讀者超越對已有理論的迷信,保持開放的心態,以證據為導嚮,做齣更優的判斷。 概率思維與不確定性的管理: 科學研究往往處於不確定性之中。本書引入瞭概率思維的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量化不確定性,如何對隨機性和偶然性進行閤理的評估,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齣最佳的決策。這對於理解統計學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解讀統計結果至關重要。 第三部分:實踐中的思維與判斷——跨越學科的普遍性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理論的闡述,更在於其將這些思維和判斷原則應用於不同學科的實踐之中。 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思維轉變: 作者展示瞭在不同研究範式下,思維和判斷方式的細微差異和共通之處。無論是抽象的理論構建,還是具體的工程設計,都離不開對邏輯的嚴謹運用和對證據的審慎判斷。 研究的倫理與責任: 在強調思維和判斷的同時,本書也觸及瞭科學研究的倫理層麵。它提醒研究者,在運用嚴謹的思維和判斷時,也必須肩負起誠實、正直的學術責任,避免數據造假、抄襲等行為,確保科學研究的健康發展。 麵對復雜性與未知的思維策略: 現代科學研究麵臨著日益增長的復雜性。本書提供瞭一些應對策略,如如何分解復雜問題、如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進行分析、如何藉鑒跨學科的知識來啓發新的思路。它鼓勵研究者擁抱未知,將挑戰視為創新的機會。 本書特點(非內容,但體現其風格): 語言的清晰與深刻: 作者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力求將抽象的思維原理具象化。它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用直觀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引導讀者逐步理解。 循序漸進的結構: 全書結構清晰,層層遞進。從思維的基礎構建,到判斷的精細打磨,再到實踐的應用,邏輯鏈條嚴密,便於讀者係統地學習和掌握。 啓發性的引導: 本書並非一本“填鴨式”的教材,而是通過提齣問題、引導思考的方式,激發讀者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它鼓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思維習慣,並嘗試將所學應用到自己的研究實踐中。 本書適閤誰? 《科學研究的邏輯——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第二版)》是一本獻給所有緻力於科學探索的求知者的寶貴財富。無論是正在攻讀學位、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還是對科學研究的內在邏輯充滿好奇的從業者,甚至是希望提升自身思維和判斷能力的社會大眾,都能從中受益匪淺。它將幫助你: 更清晰地理解科學研究的本質。 更有效地設計和執行研究項目。 更準確地解讀和評估研究結果。 更自信地提齣原創性的觀點和理論。 最終,在知識的海洋中,成為一個更獨立、更具洞察力的思想者。 這是一次對你思維能力的深度投資,讓你在瞬息萬變的知識領域中,掌握那份“思考、判斷勝於一切”的永恒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引人注目,簡潔的黑白配色加上一個充滿幾何感的圖標,立刻讓人聯想到嚴謹和邏輯。拿到手裏的時候,感覺紙張的質感也很好,很厚實,翻閱起來有一種紮實的觸感。我本來對“科學研究”這類主題的書籍抱有一些刻闆印象,覺得可能會很枯燥,充滿瞭復雜的公式和晦澀的理論。但這本書的開篇就非常平易近人,作者沒有直接拋齣那些高深的術語,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和看似簡單的例子,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思考”這件事。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似乎在說:研究方法其實就藏在我們日常的觀察和判斷之中,關鍵在於你是否用一種審慎的態度去對待信息。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漸進式引導,讓我對後續內容的學習充滿瞭期待。

評分

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留意瞭關於“實驗設計與偏差控製”的部分。我個人對社會科學領域的一些研究結果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有些結論的得齣顯得過於倉促或帶有某種預設立場。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設計一個無懈可擊的實驗,更重要的是,它引導你站在一個“懷疑者”的角度去預設那些可能導緻結果失真的因素。作者強調的“透明度”和“可重復性”不僅僅是技術要求,更是一種研究者的道德準則。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於追求真實、抵製浮躁研究風氣的強烈呼籲。讀完這部分,我再看任何一篇研究報告時,第一反應都會變成:“有沒有被操控的變量?樣本量足夠嗎?結論有沒有過度推導的嫌疑?”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價值無法估量。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齣乎我的意料。它不是那種典型的學術著作,堆砌著引文和腳注,而是充滿瞭對話感和一種恰到之分的幽默。作者似乎非常瞭解讀者在學習邏輯和研究方法時可能遇到的睏境和疑惑,所以在行文過程中,會適時地拋齣一些反問句,或者用一種近乎閑聊的方式來解釋一個核心概念。比如,在區分“相關性”和“因果性”的那一章,作者舉瞭一個關於冰淇淋銷量和溺水人數的例子,生動得讓人過目不忘。這種把深奧理論“平民化”的寫作技巧,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一個非專業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並且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那些極其嚴謹的思維框架。

評分

要說這本書最深刻的影響,那可能是在於它重塑瞭我對“知識”本身的看法。過去我總認為,知識就是那些被證實、被記錄下來的事實。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一個不斷“證僞”和“修正”的動態過程,今天的真理,明天可能就因為一個更精妙的實驗而被推翻或修正。這種動態的、開放的心態至關重要。它教會我,麵對新信息時,不必急於接受或排斥,而是要先進入一個“審視”的狀態,理解它的生成過程和局限性。這種對知識的敬畏和對不確定性的擁抱,讓我在日常的判斷和決策中,也變得更加審慎和謙遜。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研究”,它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有尊嚴地活著、有邏輯地思考”的指南。

評分

我讀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提升自己處理復雜信息時的條理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市麵上很多教思維方法的書往往側重於“術”的層麵,教你一些固定的模型或工具,用完即棄。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道”的層麵。它沒有提供萬能鑰匙,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迷茫時,點撥你去看清迷霧背後的本質。尤其在談到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論證鏈條”時,作者的闡述非常到位。我發現自己過去在做決策或分析問題時,往往會跳過一些關鍵的邏輯環節,直接得齣結論。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清晰地照齣瞭我思維中的那些“捷徑”和“漏洞”,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每一個判斷背後的支撐點是否牢固。這種自我校準的過程,雖然有時會讓人感到一絲不適,但絕對是寶貴的成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