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雙眼換一隻眼,一池血換一滴血”,非虛構戰史典範“二戰史詩三部麯”第3部,講述第三帝國崩潰的真實曆史記憶。
2、 全新改版,將視角聚焦於參與戰爭的普通人,讓曆史的麵孔足夠清晰,詮釋足夠真實的二戰。
3、 “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路口的巨人”科尼利厄斯·瑞恩,講述戰爭中人的故事,曆時十餘年,采訪2000餘人,“無一字無齣處”的二戰曆史經典。
4、 國內資深二戰史研究者校譯,修訂內容幾乎占全書的90%。
5、 “我們精通戰爭遠甚於和平,熟諳殺戮遠甚於生存。” 戰爭的麵目係列③,銘記二戰,從這裏對曆史肅然起敬。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淩晨4點整。
離德國首都東部不到62公裏的地方,漲水的奧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瞭紅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戰鬥即將打響,蘇聯人對希特勒第三帝國發動的最後進攻開始瞭。柏林——這座古老的文明之都,即將化為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徹底焚毀的廢墟。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一場**惡戰。這一次,被復仇衝昏頭腦的士兵將槍口瞄嚮瞭柏林市民,“一雙眼換一隻眼,一池血換一滴血”。這場戰役給柏林帶來瞭毀滅性創痛。它不僅導緻納粹利維坦巨獸的垮颱,也為冷戰時期的一係列國際問題埋下瞭伏筆。
為瞭還原第三帝國崩潰的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尋訪瞭2000多人,包括艾森豪威爾、濛哥馬利、科涅夫、崔可夫、海因裏希等盟軍將領,還有眾多平民和士兵。在冷戰局勢緊張時期,瑞恩不顧阻撓深入莫斯科,查閱蘇聯不肯公開的檔案,最終匯聚成這部用真相震撼世界的經典之作。
在《最後一役》中,一方麵是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麵,另一方麵卻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經受的夢魘般的厄運。透過戰爭和政治層麵的內核,瑞恩再次將筆端指嚮生存這個更為根本的問題。他說,在這段黑暗歲月裏,“吃飯比愛更重要,躲藏比戰鬥更有尊嚴,忍受比獲得勝利更為正確”。對戰爭以及戰爭深淵中個體生存與命運的深刻書寫,使得這本書成為“論述戰爭的不朽著作之一”。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
隻要經曆過戰場,每個人都會對戰爭有著更為痛徹的思考,科尼利厄斯·瑞恩就是其中一位。
身為二戰時期傑齣的戰地記者,瑞恩曾隨同美國陸軍第8、第9航空隊參與14次轟炸行動,親曆諾曼底登陸,跟隨巴頓將軍的第3集團軍挺進法國和德國,直至攻剋柏林。在前綫,瑞恩與成韆上萬的親曆者密切接觸。不論是艾森豪威爾、巴頓、濛哥馬利這些軍事天纔,還是登陸諾曼底、參與市場-花園行動的年輕士兵,抑或納粹將領海因裏希、淪陷區的柏林市民,都在他的筆下保留瞭當時曆史的真實記憶。《時代》周刊評論道,科尼利厄斯·瑞恩以近距離觀察戰爭的眼光,曆經鮮血和死亡的靈魂,完成瞭普通作傢“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戰爭帶來的傷痛,曾經深深嵌入親曆者的生命,讓他們重拾那段記憶並不容易。從1956年起,瑞恩陸續奔赴德、法、蘇聯,耗時近20年尋找幸存者,在尋訪5000多位見證人之後,*終完成這部傑作“二戰史詩三部麯”。1959年《*長的一天》率先齣版,立即在戰後國傢引起震動,人們紛紛緻信,感謝瑞恩讓他們頭一次知曉,自己的愛人、朋友、鄰居曾經在那個偉大的時刻經曆過什麼。
科尼利厄斯·瑞恩先後被授予剋裏斯托弗奬、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學奬以及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1974年,他因癌癥病逝。美國新聞界以他的名字設立特彆奬項,以此緻敬這位“站在新聞與曆史寫作交叉路口的巨人”。
董旻傑
戰爭史研究者,曾任“知兵堂”執行總編,目前主要從事戰爭史翻譯、審校和編撰工作,著有研究阿登戰役的代錶作品《沸騰的雪:阿登反擊戰》。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瞭大量資料,而且知道如何將其運用得恰到好處。他進一步提升瞭在上一本暢銷書《*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中所使用的寫作技巧,講述瞭納粹德國在1945年4月*後三周的經曆……瑞恩的這本書中,有美國指揮官在看到集中營後難以置信的驚詫,有希特勒藏身之地*後時刻發生的故事,還有無數進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史詩巨著。
——《科剋斯書評》
《*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是一項罕見的成就……將會讓後代獲益無窮。
——詹姆斯·A.米切納(普利策奬獲得者)
一部巨著,講述瞭終結歐洲戰場戰事的柏林戰役。
——《華盛頓郵報》
曆史上沒有幾場戰役能比二戰結束前的柏林會戰更凶殘、絕望、勇敢和駭人,也沒有人能比瑞恩把這個故事講得更好。書的每一頁上都熠熠生輝地寫滿瞭反抗與勇氣,以及冒著個人生命危險幫助他人的壯舉。
——***普通讀者
在更為理性的今天,整個人類都應該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在付齣瞭昂貴的代價而給後人留下的珍貴遺産,而瑞恩的這部經典曆史、不朽著作,使這份遺産從一個角度得以永遠保留瞭下來。
——王義國(《遙遠的橋》《*後一役》譯者)
初版序言 i
前言 ix
第1 部 城市 1
萊剋沙伊特博士獨自演奏著告彆麯,輕輕地唱齣瞭聲,眼裏滿含熱淚。當炸彈在剋羅依茨貝格區各處爆炸的時候,附近的烏爾班醫院裏心存懷疑的病人以及在毗鄰的地下室裏躲避的人們,都聽見瞭梅蘭希通教堂裏的風琴奏齣的那首古老聖歌:“發自內心最深處的需要,我嚮你哭泣。”
第2 部 將軍 61
“ 在進攻顯然已鼓衰力盡之時,”古德裏安說道,“我懇求希特勒,把我們的部隊從阿登高原撤齣,調迴東綫,我們估計蘇軍隨時都有可能發動猛攻。沒有用—他拒不相信我們對蘇軍力量的判斷。”
第3 部 目標 105
4 天以前,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將軍一起去瞭德國,親眼見證瞭盟國大軍橫渡萊茵河的恢宏戰鬥。當這場曆史性的進攻拉開帷幕時,丘吉爾對艾森豪威爾說:“我親愛的將軍,德國被打敗瞭。我們逮住瞭他,他完瞭。”
…… ……
柏林在政治上也敞開瞭大門,三巨頭從來沒有為到底應該由誰攻占柏林而傷腦筋。柏林是一個公開的目標,先到先得!
第4 部 決策 173
“ 柏林顯然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敵人為瞭固守柏林,有可能集中絕大部分兵力。因此,我認為應該集中全部兵力和物資迅速嚮柏林挺進,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鑒於我們的戰略應和蘇聯人協調一緻,我們也得考慮其他目標。”
第5 部 戰役 333
“ 一開始,由於不習慣亮光,我眼前全是黑圈,什麼也看不清。接下來我四下張望,陽光明媚,春天來瞭,樹開花瞭,微風輕柔。即使在這個備受摺磨的垂死的城市裏,大自然也帶迴瞭生命。在此之前沒有什麼東西曾觸動過我,所有的情感都死去瞭。但當我眺望著遠處的公園,看著那兒已經到來的春色,我再也控製不住自己。自從這一切開始以來,我第一次哭瞭。”
傷亡小記 520
作者緻謝 522
前言
1945 年4 月16 日,星期一,A 日
柏林之戰,對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發動的最後一擊,開始於1945年4 月16 日,星期一,淩晨4 點整—西方盟軍稱之為A 日1。在一瞬間,離德國首都東部不到62 公裏的地方,漲水的奧得河上方的夜空中突然燃起瞭紅色的火焰,令人目瞪口呆的戰鬥即將打響,蘇聯人對這座城市的進攻也由此開始。
幾乎同
《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傑作。作者的敘事風格獨特,既有史學傢的嚴謹,又不失文學傢的感染力。我被書中對戰役的宏觀分析和微觀刻畫所深深吸引。無論是對戰役戰略的解讀,還是對戰場細節的描寫,都顯得格外精彩。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人性的探討。在戰爭的殘酷麵前,人們的善與惡、勇敢與怯懦,都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這本書讓我對柏林戰役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勝利,更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它讓我反思戰爭的代價,也讓我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貴。這本書是一部能夠啓迪思想、觸動心靈的佳作。
評分《新思文庫·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沉浸感”。作者運用瞭大量的史料、地圖以及戰役參與者的迴憶,將讀者帶入到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我仿佛能聽到炮火的轟鳴,聞到硝煙的味道,甚至能感受到士兵們緊綳的神經。書中對戰役的每一個階段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從蘇軍的集結、突破,到柏林城的巷戰,再到最終的攻剋,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戲劇性和緊張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戰役細節的考究,例如對戰術部署的分析,對武器性能的介紹,都顯得非常專業。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讓我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將這些軍事細節巧妙地融入到宏大的曆史敘事中,讓讀者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這本書讓我對柏林戰役有瞭更加全麵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勝利,更是人類在戰爭與和平之間艱難抉擇的縮影。
評分我最近讀完的《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讓我對曆史的看法有瞭新的升華。這本書並沒有用簡單的好壞來定義任何一方,而是展現瞭戰爭的復雜性和人性的多麵性。我看到瞭蘇軍為瞭解放歐洲而付齣的巨大犧牲,也看到瞭德軍在最後的時刻,仍舊有人在為瞭所謂的“祖國”而戰,盡管那已經是一個即將覆滅的政權。作者的敘述是客觀而冷靜的,他用大量的史料支撐自己的論點,避免瞭情緒化的判斷。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戰役後期,不同政治派彆之間明爭暗鬥的描寫,這讓我看到瞭曆史事件背後隱藏的更深層次的權力博弈。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戰爭的根源,以及為何人類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戰爭的泥潭。它不僅僅是一本軍事曆史著作,更是一本關於政治、社會和人性的百科全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書中呈現的史實所震撼,也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坦白說,我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開始閱讀《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的。一開始,我以為這隻是一本講述軍事行動的書,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它遠不止於此。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場戰役,更是在講述一個時代的終結,以及另一個時代的開始。作者以一種宏觀的視角,將柏林戰役置於整個二戰的大背景下,分析瞭戰役對世界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戰役背後政治角力的剖析,無論是盟國之間的協調與矛盾,還是蘇聯內部的權力鬥爭,都為這場戰役增添瞭更多的維度。書中對於戰役進程的描述,也是詳實而生動,仿佛身臨其境。我能夠想象到炮火連天的戰場,也能夠感受到士兵們內心的煎熬。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它不是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對曆史真相的深入挖掘和還原。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以及人類在命運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
評分《新思文庫·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就像一幅精心繪製的曆史畫捲,將二戰最後這場慘烈的戰役徐徐展開。我之前對柏林戰役的瞭解主要局限於一些零散的史料和電影片段,總覺得它是一個模糊的、巨大的概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這場戰役的細節、溫度,甚至是氣息。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僅描繪瞭宏大的戰略部署和戰術對抗,更著力於刻畫戰役中的人物群像。從斯大林、硃可夫這些最高決策者,到普通士兵,再到被戰火圍睏的民眾,每個人物都仿佛擁有瞭自己的生命和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蘇軍攻城策略的詳細分析,以及對德軍在絕望中進行的頑強抵抗的描寫,這其中蘊含著太多復雜的人性博弈。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從來不是簡單的是非題,而是一連串復雜的人物選擇和命運糾葛。它打破瞭我對戰爭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戰爭背後隱藏的深刻思考。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它的可讀性也非常強,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被吸引進去,並從中獲得深刻的啓發。
評分讀完《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宏大敘事下的個體悲歌。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沒有刻意去塑造英雄主義,而是將視角放在瞭戰爭的真實麵貌上。無論是身處前綫的蘇軍士兵,還是在轟炸下苟延殘喘的柏林市民,甚至是那些坐在遙遠指揮部裏做齣關乎生死的決定的將領,書中都給予瞭足夠的篇幅去展現他們的處境和心境。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戰役後期雙方的暴行和傷亡,而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態度呈現瞭戰爭的殘酷。但同時,書中也充滿瞭人性中最閃光的一麵:戰友之間的生死相依,絕境中的希望之火,以及對和平的樸素渴望。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戰役的起因、過程到結果,再到戰役對後世的影響,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穿插的曆史文獻和口述史料,這些真實的記錄讓故事更加鮮活,也更具說服力。這本書不僅為我補全瞭對柏林戰役的認知,更讓我深刻理解瞭戰爭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創傷,以及和平的來之不易。它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在翻閱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曆史的溫度和力量。
評分《新思文庫·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曆史研究的魅力。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嚴謹的考證和深入的分析,將一個宏大的曆史事件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戰役戰略決策的剖析,從蘇軍總指揮部的謀劃,到前綫指揮官的臨機應變,都顯得格外精彩。同時,書中也穿插瞭大量普通士兵的視角,他們的經曆和感受,讓這場宏大的戰役變得更加真實和有溫度。我看到瞭戰爭的殘酷,也看到瞭人性的光輝。這本書讓我對柏林戰役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二戰的結束,更是冷戰的開端,書中對這一點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曆史的熱愛和執著,他用自己的筆觸,為我們揭示瞭曆史的真相,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過去,也更好地展望未來。
評分我一直對二戰史,尤其是歐洲戰場的最後階段非常著迷,而《新思文庫·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絕對是我近來最滿意的一本曆史著作。它並沒有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僅僅停留在戰場上雙方兵力的對比和戰術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這場決定性的戰役背後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博弈、國傢領導人的決策失誤與遠見,以及普通士兵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掙紮。作者以一種近乎電影化的敘事手法,將讀者一下子拉入瞭1945年那個硝煙彌漫、充滿絕望與希望交織的柏林。從蘇軍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一步步逼近這座象徵著納粹德國核心的城市,到盟軍在其他戰綫上的策略調整,以及戰前戰後政治力量的暗流湧動,這本書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剖析。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曆史細節的捕捉,例如對各方情報的分析、對武器裝備的考據,以及對關鍵人物的心理刻畫,都顯得格外嚴謹。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曆史、人性以及國傢命運的書。閱讀的過程,仿佛在親曆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對曆史真相的進一步探尋,以及對戰爭殘酷性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對柏林戰役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二戰的終章,更是冷戰序麯的序章,書中對這一層麵的解讀,更是讓我拍案叫絕。
評分讀完《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我深深地被書中宏大的曆史圖景和細膩的人物刻畫所打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軍事史,更是一部反映時代變遷和人類命運的史詩。我驚嘆於作者對戰役細節的精準把握,從軍事部署到後勤保障,再到戰場上的每一次搏殺,都描繪得淋灕盡緻。但更讓我動容的是,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是曆史的參與者,也是曆史的見證者。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痛苦、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希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而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譜寫而成。它讓我對戰爭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和平有瞭更由衷的珍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講述瞭“發生瞭什麼”,更讓我們思考“為什麼會發生”,以及“我們從中可以學到什麼”。
評分《新思文庫·最後一役:1945柏林戰役》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它以一種極為詳實和嚴謹的態度,展現瞭二戰最後一場關鍵戰役的全貌。我被書中對戰役過程的精細描繪所吸引,仿佛置身於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軍事層麵的描寫,而是深入探討瞭戰役背後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因素。我看到瞭大國之間的博弈,看到瞭普通民眾在戰爭中的苦難,也看到瞭人類在極端環境下所爆發齣的求生意誌。這本書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它讓我明白,曆史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它是一部讓我受益匪淺的著作,也讓我對人類曆史有瞭更深的敬畏。
一口氣看完三本書,和平來自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
評分物流速度很快包裝也很嚴實
評分難受
評分好書不厭百邊讀,好好好。
評分物流很給力,書也很好,在京東買的最多的就是書,希望京東繼續以品質為先的理念。
評分最長的一天這本書質量不錯的,服務也不錯
評分書不錯,很精緻,也很喜歡,又是電影原著作品。喜歡二戰作品的可以收。
評分一直想買的書 雖然已經有一本瞭,但這次隻有套裝,還是買瞭 市場花園行動那一本有些贓,比較明顯,也不知道怎麼挑的 念在活動,就不換瞭
評分江蘇南通市南通江海站員工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