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卡爾·馬剋思(紀念版)》共分為17章,每一章都是一個小話題。全書並沒有采用展示史實、簡單評述這一通常做法,而是頗有新意地從曆史長河中截取瞭具有代錶性的幾個象徵符號,從而運用較小的切口和裏程碑式的節點,將馬剋思思想的巨大價值成功地放射齣來。
同時,《卡爾·馬剋思(紀念版)》闡釋馬剋思主義理論的方式頗有新意。它一改以往我們在馬剋思主義理論宣講方麵的“闆起臉來教育人”、“我說你聽”的麵孔,而是以接地氣的語言來闡釋較為深奧的道理,這在傳播馬剋思主義理論方麵,無疑是做齣瞭一次大眾化、時代化的成功示範。
作者簡介
韓毓海,北京大學教授,人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纔百人丁程”、“北京大學傑齣青年人文學者計劃”。作品曾獲得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第七屆上海文學奬、第三屆中國大學齣版社圖書奬暢銷書一等奬等。著作《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名列2010年度全國優秀圖書排行榜總榜首名,並收入《中國高層領導薦書集萃》。《馬剋思的事業:從布魯塞爾到北京》獲評“2012~2013年度全行業暢銷書”、“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迎接十八大重點齣版物”。《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剋思》入圍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4中國好書”,中央****讀書活動推薦圖書。本書入圍“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2015年嚮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5年1月“中國好書”。
目錄
引子 寫給“做事”的人
第一章 馬剋思究竟是哪裏人?
第二章 公民與市民之問的區彆是什麼?
第三章 我們應該怎樣追求知識?
第四章 蜜蜂的活動和人的勞動有什麼不同?
第五章 愛情的力量是怎樣幫馬剋思擺脫痛苦的?
第六章 法應該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上,還是“公民道德”的基礎上?
第七章 為什麼馬剋思自稱是黑格爾的學生,又反過來批判黑格爾呢?
第八章 什麼是共産主義呢?
第九章 馬剋思與恩格斯是完全一緻的嗎?
第十章 為什麼說蘇聯版的社會主義是不成功的,兩方的資本主義也是不成功的?
第十一章 人類的進步離不開鬥爭,你怎能不打破雞蛋而幻想蛋餅呢?
第十二章 為什麼馬剋思預言革命將在中國取得成功?
第十三章 為什麼說《資本論》顛覆瞭經濟學?
第十四章 為什麼說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傢呢?
第十五章 美國為什麼沒有社會主義?
第十六章 為什麼說隻有社會主義纔能發展中國?
第十七章 我們為什麼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結語
跋
精彩書摘
《卡爾·馬剋思(紀念版)》:
實際上,正是為瞭解決“公民”與“市民”之間的對立,正是為瞭批判資産階級“市民社會”,馬剋思方纔發現瞭“無産階級”。
馬剋思齣身於一個律師傢庭,那個時候,馬剋思與現實中受苦受難的工人階級幾乎還沒有什麼接觸。後來的馬剋思,與其說是因現實的觸動而發現瞭“無産階級”的曆史作用,還不如說他是通過批判“市民社會”,而發現瞭“現代公民”。
在馬剋思看來,正像“公共事業”構成瞭羅馬社會的基礎那樣,“物質生産活動”構成瞭一切文明的基礎——這就正如馬剋思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所說的那樣:“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勞動和創造、這種生産,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它哪怕隻中斷一年,費爾巴哈就會看到,不僅在自然界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整個人類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觀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會很快就沒有瞭。”“物質生産與再生産”,無疑是人類社會得以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動力。而那些進行著物質生産與再生産的人們,其主體,在馬剋思考察的視野中,就是無産階級瞭。
馬剋思對“公共事業”的理解,與盧梭是相通的,這裏的“公共事業”並不僅指擔任公職、參與公共活動、提供公共性的文化精神財富。所謂的“公共事業”,特指“生産性的活動”,而“公民”,也就是盧梭所謂“那些嚮我們提供糧食並嚮我們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就是那些為人類提供“衣食住穿”的現代勞動者。
在馬剋思看來,羅馬帝國的腐敗,就肇始於那些獻身於“公共事業”的人被冷落鄙視,而現代社會腐敗的根源,就是因為那些從事物質生産活動的勞動者,被“文明社會”所侮辱欺淩。就像盧梭所說的那樣:他們“一生貧睏,被人輕視。那些嚮我們提供糧食並嚮我們的孩子提供牛奶的人的處境,就是如此;我們對他們的感情,就是如此”。
人是什麼?人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馬剋思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迴答是非常獨到、深刻的。
首先,與彼時流行的看法完全不同,馬剋思認為人不是觀念的産物,而是他自己活動的産物。人就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之中進行著其感性活動、進行著實踐的人。不妨通俗點說,人通過實踐和交往創造自己、錶現自己,人正是通過其實踐確證著自身的本質。
正像人們的勞動方式、工作方式一樣,人們的交往方式也是曆史地發展著的,從公民到市民的演變,就體現瞭人們交往方式的曆史發展。在羅馬,人們通過現實的交往而形成瞭城邦共同體,在那裏,人們能夠通過互相交往而達到共同目標,這樣的人就叫作公民。而基督教把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瓦解為孤獨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交往,個人、個人主義,恰恰是基督教的産物。因此,馬剋思認為,資産階級市民社會,就脫胎於基督教。
實際上,資産階級所謂的“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與基督教的“上帝麵前人人平等”並沒有根本的差彆,因為它們無非是以法律上、政治上、“上帝麵前”即抽象意義上的人人平等,掩蓋瞭現實社會的經濟不平等。當然,今天依然有人把市民社會視為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國,但是,馬剋思青年時代就指齣:市民社會絕不是人們所說的自由平等的牧歌樂園,恰恰相反,市民社會裏有階級、階級差彆,有花園彆墅和貧民窟,有血和淚,有劍與火,而把市民社會當作理想的王國,這是連黑格爾都不會贊成的觀點。
正是因為看到瞭市民社會奉行的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黑格爾方纔訴諸“國傢”,在黑格爾看來,市民社會僅僅是“需求的領域”,而國傢纔代錶“精神的領域”;在黑格爾看來,法國大革命推翻瞭國王,但也沒有真正建立起一個“公民的共同體”、一個真正的“共和國”,相反,推翻瞭國王之後,法國落入瞭市民社會的叢林法則,大革命之後造成混亂,就證明瞭這一點。
但是,在馬剋思看來,基督教的王國不但不能調解社會,而且,正是基督教瓦解瞭希臘羅馬的公共精神,並孕育瞭市民社會。而那時的普魯士,正是這樣一個基督教的王國,如果說,晚期的羅馬天主教鎮壓瞭羅馬公民,那麼,現代的基督教王國普魯士,則在鎮壓現代公民——無産階級。
因此,馬剋思說:當黑格爾指齣,市民社會不是公民社會時,他是正確的,當他指齣法國和英國的資産階級革命沒有建立公民社會,而是建立瞭爾虞我詐的市民社會時,他是格外正確的;但是,當黑格爾說,普魯士新教國傢可以超越市民社會,而代錶“公民社會”時,他卻大錯特錯瞭,馬剋思宣告:唯一可以超越市民社會的力量,就是那個真正與市民社會完全對立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現代無産階級。
……
前言/序言
馬剋思是誰?
他做瞭什麼?
他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本書要講述的內容。
馬剋思說過,人們並不是像唯心主義所聲稱的那樣“自己創造自己本身”,而是在生活和精神上“互相創造著”。因此,我也由衷希望能夠在讀者、編者和作者的互動中,共同“創造”這本書,希望大傢一起來完成這項工作,而不使這本書淪為作者一個人的“獨白”。
不妨想象一下這樣的工作方式:就像建立一個“微信群”一樣,我們把馬剋思推為“群主”,因為馬剋思原本就是全世界勞動群眾的領袖。
那麼,從現在起,就讓我們與“群主”——全世界勞動群眾的領袖卡爾·馬剋思一起思考、探討、工作吧!
“萬事開頭難。”
世上最難以迴答的問題,其實就是上述那種看似最簡單的東西。而那三個問題就是如此,它們看似極簡單平易,實則渾然天成,因此一時使人不知從何說起。
我想,迴答這三個問題的唯一正確方法,隻能是從第二個問題齣發。
實際上,上述三個問題中的第二個,即“馬剋思究竟做瞭什麼”最為重要,因為它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地說明瞭什麼是“唯物主義”。
於是,本書一開頭就要拋齣的“見解”便是:所謂“唯物主義”,並不是“物質”或者“經濟”決定一切的意思——盡管那是人們對於唯物論的慣常理解。
在我看來,“唯物主義”其實是這樣一種樸素的態度:即我們看一個人,不是看他做瞭多大的官、賺瞭多少錢、是否贏得瞭生前身後名。馬剋思說:我們評價一個人,不是從“迄今為止人們總是為自己造齣關於自己本身、關於自己是何物或應當成為何物的種種虛假觀念”齣發,不是“按照自己關於神、關於標準人等等觀念來建立自己的關係”——簡而言之,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唯一正確方法,其實就是看他是否肯“做事”、是否做瞭事,以及他究竟做瞭什麼事。
鄧小平73歲第三次復齣時,說過這樣一段名言:“我齣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産黨人呢。既然當瞭,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彆的選擇。”
很多人為這段話而感動進而被震撼,卻說不齣感動和震撼的理由,於是他們隻能說:“很感動啊很感動,而且,真的很震撼!”實際上,這段話之所以令人感動,就因為它簡明扼要地錶達瞭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發自肺腑地錶達瞭共産黨員的世界觀;其真正的動人之處,就在於當年已73歲的“鄧大人”,在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之間,堅定地選擇瞭後者,義無反顧地拋棄瞭前者,即在“做官”與“做事”之間,他選擇瞭“做事”,選擇做一個“勞動者”——因為在馬剋思那裏,政治工作也是一項勞動,是普通勞動者也能承擔的工作,因而,鄧小平纔將它稱為“做點工作”。
論及唯物主義,也許有人馬上會說:等著瞧吧,一大篇抽象的理論教條就要來啦!的確,某些以馬剋思為題的書之所以使讀者感到頭疼,以至於淪為毛澤東所批判的“麵目可憎”的八股,往往就是因為作者繞來繞去,不能直麵、說清楚那些最簡單的馬剋思主義道理。
如果現在有人“叫闆”說:難道你能避免八股嗎?難道你能用一句話,就把什麼是“唯物論”說明白嗎?
我想,倘冒險一試,用一句話來概括唯物主義,那麼這句話就是:人,隻能通過“行動”和“做事”,即通過現實的“勞動”來錶現自己;人,就是人的活動方式。
如果“膽子再大一點”,我甚至還可以用一個詞來說明什麼是唯物主義,而這個詞便是“做事”——當然,把它換成“人的活動方式”,換成“生産活動”,換成“勞動”,換成鄧小平所說的“做點工作”,其實也是完全一樣的。
關於唯物論,馬剋思自己這樣寫道:
更確切地說,它是這些個人的一定的活動方式,是他們錶現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們的一定的生活方式。個人怎樣錶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麼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産是一緻的——既和他們生産什麼一緻,又和他們怎樣生産一緻。
……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隻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為兩事。”沒有經過“做事”曆練的人,沒有用自己的腳掌證實心髒的人,沒有把動腦與動手密切結閤在一起的人,便不可能是一個真正有知識的人,甚至不可能是一個活著的、現實的人。這樣的人,一般而言,對於世界也就不可能采取唯物主義的立場與態度。
總體來說,馬剋思是個現實的樂觀主義者:說他是樂觀主義者,是因為他把人類曆史理解為人的能力不斷提升、人的社會關係逐步改善的曆史;說他是現實的樂觀主義者,是因為他認為人自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一種良好願望,也不是基於愛能夠達成的,而是因為人有創造曆史的現實手段。
馬剋思說過:
隻有在現實的世界中並使用現實的手段纔能實現真正的解放;沒有蒸汽機和珍妮走錠精紡機就不能消滅奴隸製;沒有改良的農業就不能消滅農奴製;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麵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解放”是一種曆史活動,不是思想活動,“解放”是由曆史的關係,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狀況促成的。
而像我這樣,在20世紀“思想解放運動”中成長起來的人文知識分子,特彆需要認真汲取馬剋思這段話的教誨。因為對於我們而言,“人文精神”和“思想解放”就曾是一句神聖的口號或者信仰。如果我們還欲求前進、不為時代所拋棄,那就必須從現在起,老老實實地補上唯物主義這門功課,以爭取能夠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全部人類曆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即現實中做事的人、勞動的人、鬥爭的人,這就是唯物論極樸素的齣發點。而某一時代人們做事能力的“總和”,構成瞭該時代的“生産力”,做事的人們之間的關係,則構成瞭“生産關係”。馬剋思主義學說的大廈,便是從這個樸實無華的基石上拔地而起的。
唯物主義、共産主義、分析社會運動的方法、資本的學說——這一切從來都不是什麼抽象的理論和教條,實際上,它教給我們的,無非皆是樸實無華的“做事”和“做人”的道理。而對現實中的普通勞動者來說,馬剋思主義是否“高大上”從來都不重要,重要的隻是這種學說能為普通勞動者所掌握、所理解,重要的隻是馬剋思的偉大思想能夠為更多的人所懂得、所熱愛。
為瞭達到這個目的,本書的齣版者和我一緻認為:必須使我們的敘述更加淺顯坦白,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使馬剋思主義關乎21世紀的世道人心。對馬剋思偉大的事業而言,本書的內容當然是極其微不足道的。但是,我相信:這就是馬剋思曾經緻力過、希冀過的工作。
凡做事者,必“把小事當大事乾,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不積跬步,無以至韆裏。
那麼,從現在起,就讓我們追隨馬剋思的足跡,邁齣第一步吧!
卡爾·馬剋思(紀念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卡爾·馬剋思(紀念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