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几种不同的软件来创建室内设计演示板,高效传达设计理念。
将Adobe Photoshop、 Autodesk AutoCAD、 Trimble SketchUp、 Adobe InDesign和手绘图形综合在一起组合图形完成演示板,是当前设计界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师优化图形,创建出专业、精美的项目作品。本书正是教你怎么利用这种手法来更好展示你的室内设计作品。虽然本书的重点是使用Photoshop优化3D模型,但同时还展示了SketchUp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InDesign组装演示板的方法,每款软件各具特色和功能,综合使用这些软件,才能以快速、高效的方式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本书作者Suining Ding是印第安纳大学-普度大学韦恩堡分校制造与建筑工程技术及室内设计系室内设计专业副教授及室内设计项目负责人,其著作还有:《室内设计草图:从传统到数码》(Fairchild Books,2011)和《使用AutoCAD建模和可视化》(Fairchild Books,2009)等。
致谢
前言
第 1 章 视觉传达与 Photoshop 基础知识
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视觉传达原理
展示图纸的含义
原理1:组织视觉元素
焦点
突出焦点
纹理分离
组合视觉元素
原理2:引导视线
视觉元素的位置和重点
视觉暗示—颜色暗示
原理3:表现复杂视觉元素
复杂设计概念
原理4:表达视觉含义
视觉“讲述”
Photoshop基础知识
亮度和对比度
黑白调整
Photoshop工具栏
概述
关键术语
第 2 章 应用平面图和立面图
应用平面图
平面图创作过程概述
使用Photoshop创建平面图
应用立面图
Photoshop中的立面图简介
创建室内立面图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3 章 应用透视图和等轴视图
应用透视图
在SketchUp中创建透视图
使用Photoshop创建透视图
使用Clone Stamp(仿制图章)工作
将画框图片添加到透视图中
添加轨道灯具至透视图中
为墙壁添加光照效果
在地板上创建阴影
添加其他对象至透视图
添加人物图像至透视图
创建透视图中室外景观
添加家具至透视图
应用等轴视图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4 章 应用材质
将材质应用于透视图的地板上
为透视图中的墙壁应用材质①
为透视图中的墙壁应用材质②
为透视图中的天花板添加材质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5 章 应用灯光
使用Lighting Effects(光照效果)滤镜
灯光样式
自定义灯光
Light Type(光照类型)
更改光照类型
Properties(属性)
混合不同类型的灯光
创建投影
透过窗户投射光线
阴影和反射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6 章 Photoshop 中的特效?
用黑白或彩色图像创建棕褐色调图像
手动创建棕褐色调
创建水彩效果
创建蜡笔效果
创造其他特殊效果
Photoshop Artistic(艺术效果)滤镜
Brush Stokes(画笔描边)滤镜
Sketch(素描)滤镜
Texture(纹理)滤镜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7 章 添加环境对象
添加人物和树木至图形中
为环境对象添加阴影
在立墙上创建阴影
添加汽车和标记至图形中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8 章 应用手绘图形
将手绘图形转变为数字图形
使用手绘图形创建海报—建筑部分
使用手绘图形创建海报—立面图和透视图
使用手绘立面图创建数字图形
使用手绘透视图创建数字图形
在Photoshop中拼合已转换格式的手绘图形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第 9 章 使用 InDesign 组合图形
InDesign基础知识
创建新的图形
指定图形设置
定义文档预设
创建新图层
准备背景
添加单个图像至图层中
添加文本
视觉“讲述”
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实例1
富有含义空间的可持续设计:实例2
视觉“讲述”案例研究
万神殿设计说明:久远的神秘
拼合海报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参考
第 10 章 综合使用多种软件创建展示图形
SketchUp基础知识
导入2D DWG格式文件至SketchUp中
在SketchUp中使用AutoCAD图形
等轴视图
创建3D墙壁
插入预设3D模型
在SketchUp中创建窗户或门
在SketchUp中创建透视图
在SketchUp中为图形添加材质
在SketchUp中创建阴影
将SketchUp图形导入Photoshop
保存AutoCAD图形到Photoshop
在Photoshop中优化3D AutoCAD模型
视觉“讲述”:在万神殿设计中与历史对话
回顾绘图创作过程
概要
关键术语
项目练习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室内设计师,我本以为这类书籍对我来说只是拾遗补漏,没想到它竟然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客户交流的根本方式。这本书对“非语言反馈”的分析尤其深刻——如何通过客户在看设计图时的微表情、身体语言,来快速调整沟通方向。虽然这些内容并非直接针对Photoshop的操作,但它提供了一种底层逻辑:即设计成果本身就是一种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书中那个关于“色彩共振”的案例特别有趣,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微小的色调调整,来引发客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全程几乎没有对话,全靠色彩的情绪感染力。这本书的编辑处理方式非常大胆,敢于将大量的版面留给高质量的视觉信息本身,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说明文字占据。它教会我,真正的专业,是能让你的作品自己说话,甚至比你自己说得更好、更精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选择都透露出一种高级的克制感,这和它所倡导的设计哲学是高度统一的——少即是多。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负空间”和“留白”在沟通中的作用的阐述。在许多设计稿中,我们总想把所有信息都塞进去,但这本书却展示了如何通过“不画什么”来强调“要画什么”。例如,在展示一个极简主义空间时,书中仅仅通过精确控制边框和元素的疏密关系,就传达出了宁静与秩序感,这种高级的视觉留白技巧,比任何冗长的解释都更具说服力。它仿佛在提醒我,沟通的效率并非取决于信息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信息的“密度”和“准确性”。对于那些试图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设计纯粹性的从业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它让我更加珍视每一个像素点的选择,因为在“无声的对话”中,每一个元素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意义。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设计师,过去总觉得自己的设计稿总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了灵魂。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剂强心针。它没有教我如何使用Photoshop的复杂功能,而是教我如何“思考”得更像一个视觉沟通者。书中对“空间动线”的解读尤其精妙,它用一系列箭头、路径和留白的处理,就将一个复杂的功能性布局展现得一目了然,这比我过去画的任何平面布局图都要清晰有力。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材料肌理的呈现方式,作者似乎找到了某种魔力,能让读者仅仅通过屏幕上的图像,就能“感受”到羊毛的柔软或是大理石的冰冷。这种跨越媒介的感知能力,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不是一本软件教程,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用视觉语言构建情感连接的哲学指南。每次翻开,都能被它那种纯粹、直接的美学表达方式所吸引,感觉自己的审美层次都被提升了。
评分这本关于室内设计的书籍简直是为我这种视觉学习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手绘和复杂的软件操作感到头疼,但这本书的“不用语言亦可沟通”的理念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没有堆砌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如何通过色彩搭配、材质选择和空间布局的视觉语言,来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情绪板”构建的章节,作者用极具感染力的图例,说明了仅仅通过几张图片和纹理样本,就能精准地将客户抽象的想法实体化。这远比我过去尝试理解那些厚厚的理论书籍有效得多。看完前几章,我立刻信心倍增,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困在文字迷宫里的新手,而是能用图像与世界对话的设计师了。它真正做到了用“看”来代替“听”和“读”,极大地缩短了从概念到实现的过程,对于急于出效果的自由职业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书中的配图质量极高,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立刻上手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种“非文字”的沟通方式持怀疑态度,总觉得室内设计这种需要精确尺寸和结构细节的学科,怎么可能完全绕开文字描述?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对比案例,尤其是关于“光影叙事”的部分,让我明白了光线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叙事工具。书中通过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照效果图,清晰地展示了同一个空间在不同“心情”下的表现,这种细腻的观察力,绝对不是靠冗长的文字描述可以达到的。我发现,当我开始尝试用“光”来和我的设计对象沟通时,很多原本卡住的细节问题迎刃而解。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具匠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读者的视线能够被引导至最重要的视觉信息上,丝毫没有信息过载的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视觉日记,记录着从灵感到落地的每一步心路历程,读起来非常放松,却又让人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