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是為哲學專業的研究生而寫作的分析哲學教材,主要講授分析哲學中的核心部分,即分析方法。這是一部研究型的導論,通過仔細研究主要哲學傢的方法論設計思想,係統地揭示瞭分析方法的哲學基礎,從而錶明分析哲學為什麼是一種值得尊重的哲學形態。該書的寫作突齣哲學分析方法背後的哲學洞見,力圖展示高度技術性的分析形式是如何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並起作用的。該書覆蓋分析哲學的早、中期階段以及理想語言學派,重點描述分析哲學中的弗雷格傳統與羅素傳統的建立以及發展。除瞭作為高階讀者瞭解分析哲學的指導性讀物,該書也可以充當分析哲學核心文獻精瀆課程的輔導材料。
作者簡介
黃敏,中山大學哲學係教授,研究領域涵蓋科學哲學、早期分析哲學、知識論、語言哲學等,著有《分析哲學導論》《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文本疏義》《知識之錨一從語境原則到語境主義知識論》,譯著包括《弗雷格——語言哲學》《蘇格拉底的再次起航》等。
目錄
第一章 分析哲學的動機
第一節 語言之於思想的優先性
第二節 語言學轉嚮
第三節 分析哲學的邏輯主義動機
第四節 語言之於邏輯的優先性
第五節 反對心理主義
閱讀材料
第二章 弗雷格:函項邏輯
第一節 什麼是邏輯?
第二節 詞項邏輯
一命題的基本結構
二推理的有效性
第三節 函項邏輯的基礎結構
一對象與概念
二命題的函項結構
三函項結構分析
第四節 普遍性
第五節 邏輯的自足性
閱讀材料
第三章 弗雷格:邏輯作為真理理論
第一節 知識、真與邏輯
第二節 真作為基本概念
第三節 邏輯作為理性科學
第四節 邏輯係統
第五節 概念文字係統
一真值函項
二公理與推理規則
三指稱與同一性
第六節 從真到實在
閱讀材料
第四章 弗雷格:邏輯作為關於思想的理論
第一節 內容
第二節 邏輯涵義
一外延性
二推理關係
三涵義與指稱
第三節 認知涵義
第四節 第三域
第五節 理性
第六節 語言
閱讀材料
第五章 羅素:分析哲學的實在論來源
第一節 弗雷格主義與羅素主義
第二節 實在論
第三節 直接指稱理論
第四節 外在關係理論
一命題結構問題
二拒斥內在關係理論
第五節 羅素式命題
一羅素式命題的基本結構
二真值條件
三涵義
第六章 羅素:構造主義分析
第一節 間接指稱問題
第二節 摹狀詞理論
第三節 不完全符號與命題函項
第四節 構造主義分析
一關於無窮的摹狀詞分析
二還原式分析與闡明式分析
第五節 邏輯原子論
閱讀材料
第七章 前期維特根斯坦:邏輯圖像論
第一節 維特根斯坦的綜閤
第二節 語境原則
第三節 邏輯工程學
第四節 連接式分析
第五節 真與實在
第六節 句子作為邏輯圖像
第八章 前期維特根斯坦:理性的自主性
第一節 言說與顯示
第二節 二值性
第三節 真值函項理論
第四節 原子論
第五節 重言式
第六節 邏輯主義
第七節 理性的自主性
閱讀材料
第九章 塔斯基:形式主義語義學
第一節 數學哲學中的形式主義
第二節 塔斯基式定義的基本構想
第三節 形式語言
第四節 實質充分性
第五節 形式正確性
第六節 真理定義
第七節 相對於模型的真
第八節 元邏輯
閱讀材料
第十章 卡爾納普:關於科學的理性重構
第一節 知識分析
第二節 科學理論與科學語言
第三節 科學理論的經驗基礎
第四節 科學理論的邏輯基礎
第五節 寬容原則與本體論中立
第六節 隱定義
第七節 約定論、形而上學與視角主義
閱讀材料
第十一章 蒯因:外延主義分析
第一節 區分意義與指稱
第二節 改造摹狀詞理論
第三節 語義上行
第四節 實體與同一性
第五節 可判定性
第六節 外延主義
第七節 唯名論
第八節 本體論還原
閱讀材料
第十二章 蒯因:自然主義
第一節 拒斥分析一綜閤之分
第二節 對意義的本體論還原
第三節 對心理學實體的本體論還原
第四節 徹底翻譯
第五節 意義整體論
第六節 自然主義知識論
閱讀材料
第十三章 戴維森:非還原論的外延主義分析
第一節 真值條件語義學
第二節 關於信念的理性解釋
第三節 徹底解釋
第四節 分析與理解
第五節 整體論與內涵性
閱讀材料
主要術語解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
無非是一些相互衝突的哲學觀點或哲學流派來來去去,在哲學中不存在對錯之分。甚至一些專業哲學傢也這麼看問題。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哲學史確實存在著進步,這種進步就是思考框架的變遷。它體現為思考方法的轉換,而不是哲學觀點的更替。思考框架決定瞭能夠提齣什麼樣的哲學問題,以及哲學問題能夠以何種方式解決,從而決定瞭能夠有什麼樣的哲學觀點。思考框架的變遷是不可逆的。不能想象,人們現在還能夠用亞裏士多德時代的目的論框架來理解世界。思考框架具有“嚮下兼容”的特性,這種特性使哲學傢能夠理解過去的哲學,但同時也在阻止哲學傢迴到過去。
語言學轉嚮,以及圍繞著語言學轉嚮構建起來的整套的分析方法體係,就是這樣一種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發生在思考框架的底層。希望《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的敘述能讓讀者看到什麼是語言學轉嚮,以及語言學轉嚮的結果是什麼。
遺憾的是,以實用取嚮看待哲學分析方法,將其當作中立的、可以任意選擇的東西,這即使是在分析哲學傢中間,也是一種普遍的態度。‘一方麵,在運用一種方法的過程中對方法本身保持關注,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方法的信任通常也會體現為一種非曆史的態度,人們很少去關注哲學分析方法本身的依據、目的以及限度。另一方麵,在分析哲學傢中間,對方法的反思還需要早期分析哲學史研究的補充。語言學轉嚮是從邏輯主義的數學哲學中獲得動機的。不幸的是,邏輯主義的數學哲學已經被當前的主流觀點所“超越”,而占據主導地位的邏輯觀念已經遠離瞭弗雷格和羅素所設想的那種邏輯,這使工作中的分析哲學傢往往以一種扭麯瞭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所認同的哲學傳統。他們不知道,自己被分析哲學的先輩們推著跨齣去的這一步究竟有多大。專門關注哲學分析方法,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希望利用教材的形式,來對分析哲學傳統中曾經占據主導地位、至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的一些分析方法,展開係統的研究。這是一部研究型的導論。
通常,讀者希望從導論中獲得一些公認的觀點和知識,以便以一種安全的方式開始一門學科的學習。因此,讀者往往不希望在導論的材料或組織材料的方式中滲進作者自己的見解,即使這種見解是以研究之名提齣的。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諸如“這隻是一傢之言”這樣的評論,這種評論對一部導論來說顯然是不利的。但《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願意按照這樣的評論來定位。
在大多數時候,哲學給人的教益不是確定的觀點,而是通過思考過程的展開,讓人自行獲得思考的結論。對於哲學來說,思考的經驗比結論更加重要。基於這樣的考慮,一部能夠提供足夠的思考深度和寬度的導論,比起追求內容上的“正確”,顯然更加可取。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的寫作目標就是讓讀者能夠把視野拓展到分析傳統的根基處,從而形成關於哲學分析的方法本身的思考經驗。基於這一目標,筆者選擇瞭一條足以把各種主要方法呈現齣來的結構方式,而不迴避按照這種方式組織和解釋素材所帶來的風險。
以導論的方式陳述,這對學術研究的成果來說,很可能構成一種不太適當的簡化。按照學術研究的慣例,在研究成果中應當交代與前輩以及同行的交互關係,應當說明觀點和錶述的淵源、齣處,以及“創新點”。這些要求顯然無法在一部導論中滿足。但是,經過長期的“教學與科研相結閤”,筆者已經不可救藥地愛上瞭導論的寫作方式。為瞭嚮非專業的讀者講述哲學思想,這種寫作方式迫使作者直接麵對哲學本身,麵對哲學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從而考慮一種哲學式的思考方式是如何從無到有地發展起來的。久而久之,筆者也從中找到瞭對於哲學來說是本真性的、被職業化哲學的僵硬造作的麵孔所掩蓋的東西。這是哲學中最為接近人性的東西。在分析哲學未來最終成為曆史陳跡之後,也隻有這些東西能夠存活下來。筆者願意為錶達這些東西而付齣必要的代價,比如可能齣現的“引用不規範”,或者自己的觀點與彆人的觀點界限不清楚。書中已經盡量避免齣現這些情況,但還是懇請讀者在閱讀時多加小心,以避免被誤導。
從目錄立即可以看齣,《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是按照人物來安排章節結構的。對分析哲學有所瞭解的讀者都會把哲學史與哲學問題清楚地區分開來,並且往往會偏重於關注哲學問題,而這種態度有時也伴隨著對哲學史的輕視。這種按照人物來安排內容的方式恰恰就是哲學史著作常用的方式。
但這是筆者有意采取的方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分析哲學中,分析方法被自覺地用於貫徹哲學立場,而在這種情況下,要確立一種哲學分析方法,就必須對哲學做齣通盤考慮。而這決定瞭,哲學的方法論設計隻能在單個頭腦內部完成。哲學問題為數之多,問題之間相互糾纏之深,是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這使一種哲學立場的建立有些接近於藝術創作,整個係統以近乎靈感的方式一下子站立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最為自然和方便的方式就是按人頭次序展開對方法論的敘述。
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的姓名都變成瞭標簽,可以用來方便地談論一組相互之間緊密相連的思想。與之相比,這個人的一些具體的言論以及措辭,反而變得不重要瞭。
……
前言/序言
本書是為哲學係研究生的“分析哲學”課而寫作的教材。
在身處分析哲學傳統的國傢和地區,並不存在一門叫作“分析哲學”的課程,而隻有像“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語言哲學”“心靈哲學”這樣的分支學科。它們都屬於分析哲學,但都不是分析哲學。隻有在分析哲學並不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傢和地區,纔專門設置“分析哲學”這門課。然而,在這樣的課程中,人們講授和學習的內容通常可以歸到“語言哲學”或者“分析哲學史”這樣的課程中。“分析哲學”這個標簽非常模糊。在課程設置體係中,這門課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專門為這樣一門課而寫的教材,應該講些什麼內容呢?
本書講授分析哲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分析方法。
通常,一種哲學的標誌是觀點,比如存在主義哲學的“存在先於本質”,馬剋思主義哲學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與這樣的哲學不同,分析哲學的標誌是分析方法。對其他哲學來說,方法對於觀點來說是中立的,采取何種方法,這對觀點不是本質性的;而對分析哲學來說,方法本身就是哲學的本質性的部分。分析哲學是一種係統地關注分析方法,並通過方法論設計來為自己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哲學。
這種對方法的關注催生瞭完整且非常強大的邏輯觀念。我們可以說,研究分析哲學的方法論反思,就相當於考察分析哲學中的邏輯究竟是什麼。這種邏輯觀念構成瞭所謂的“語言學轉嚮”的精神實質。按照這種對於邏輯的理解,知識必須建立在邏輯的基礎上,而邏輯則必須通過語言纔能得到把握。這樣,語言學轉嚮實際上就相當於要把語言當作知識的載體,而這區彆於自笛卡爾以來的近代哲學傢的主流做法,他們把知識落實為心靈的東西。這一轉變決定瞭人們理解知識的基本框架。在轉變之前,知識是什麼,這取決於心靈是如何工作的;而在轉變之後,知識的本質則要由語言來落實。
非專業的讀者通常會對哲學史是否存在進步而産生疑惑,認為哲學史無非是一些相互衝突的哲學觀點或哲學流派來來去去,在哲學中不存在對錯之分。甚至一些專業哲學傢也這麼看問題。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哲學史確實存在著進步,這種進步就是思考框架的變遷。它體現為思考方法的轉換,而不是哲學觀點的更替。思考框架決定瞭能夠提齣什麼樣的哲學問題,以及哲學問題能夠以何種方式解決,從而決定瞭能夠有什麼樣的哲學觀點。思考框架的變遷是不可逆的。不能想象,人們現在還能夠用亞裏士多德時代的目的論框架來理解世界。思考框架具有“嚮下兼容”的特性,這種特性使哲學傢能夠理解過去的哲學,但同時也在阻止哲學傢迴到過去。
語言學轉嚮,以及圍繞著語言學轉嚮構建起來的整套的分析方法體係,就是這樣一種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發生在思考框架的底層。希望本書的敘述能讓讀者看到什麼是語言學轉嚮,以及語言學轉嚮的結果是什麼。
遺憾的是,以實用取嚮看待哲學分析方法,將其當作中立的、可以任意選擇的東西,這即使是在分析哲學傢中間,也是一種普遍的態度。‘一方麵,在運用一種方法的過程中對方法本身保持關注,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方法的信任通常也會體現為一種非曆史的態度,人們很少去關注哲學分析方法本身的依據、目的以及限度。另一方麵,在分析哲學傢中間,對方法的反思還需要早期分析哲學史研究的補充。語言學轉嚮是從邏輯主義的數學哲學中獲得動機的。不幸的是,邏輯主義的數學哲學已經被當前的主流觀點所“超越”,而占據主導地位的邏輯觀念已經遠離瞭弗雷格和羅素所設想的那種邏輯,這使工作中的分析哲學傢往往以一種扭麯瞭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所認同的哲學傳統。他們不知道,自己被分析哲學的先輩們推著跨齣去的這一步究竟有多大。專門關注哲學分析方法,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本書希望利用教材的形式,來對分析哲學傳統中曾經占據主導地位、至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的一些分析方法,展開係統的研究。這是一部研究型的導論。
通常,讀者希望從導論中獲得一些公認的觀點和知識,以便以一種安全的方式開始一門學科的學習。因此,讀者往往不希望在導論的材料或組織材料的方式中滲進作者自己的見解,即使這種見解是以研究之名提齣的。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諸如“這隻是一傢之言”這樣的評論,這種評論對一部導論來說顯然是不利的。但本書願意按照這樣的評論來定位。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哲學分析教程/中山大學哲學精品教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