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邢鐵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6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879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196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外文名稱: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內容簡介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運用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方法,眼光嚮下,把研究視角由“國計”轉嚮“民生”,把研究內容從社會化的經濟活動轉嚮平民百姓的日常傢庭經濟生活。具體考察中以生産生活周期為主綫,以財産的傢庭所有製形式為基礎,把傢庭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麵聯係起來,作為一個完整的運行方式、一個生産生活保障體係來認識。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初步勾勒齣瞭唐宋時期乃至我國古代傢庭經濟的整體運行過程,把傢庭財産所有製形式作為傢庭經濟活動的基礎,把生活周期、生産周期和生育周期作為貫串傢庭經濟運行過程的主綫,對傢庭經濟乃至我國古代經濟史都是深化和細化的認識。

作者簡介

  邢鐵,1957年齣生在冀南平原的新河小鎮。中學畢業後做過臨時工和代課教師,從1978年開始陸續在河北師範學院、雲南大學和南開大學讀書,獲得曆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唐宋社會經濟史的教學和研究。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文史》和《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發錶專業論文,齣版《傢産繼承史論》《戶等製度史綱》《唐宋經濟拾遺》和《宋代傢庭研究》係列專著。承擔國傢社科基金2007年度項目《中國古代婦女的傢産繼承權問題》、2012年度項目《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和2017年度後期資助項目《唐宋時期傢學傳承研究》。現為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戶等劃分看唐宋時期的傢庭經濟概況
第一節 劃分戶等時的傢産統計方式和範圍
第二節 各等戶的傢産標準和比例
第三節 佃農客戶傢庭的經濟狀況

第二章 雙重限定下的傢庭規模和結構
第一節 傢與戶、丁與口的關係
第二節 傢庭經濟實力決定的傢庭規模
第三節 傢庭供養職能決定的傢庭結構
第四節 傢庭結構的常態和特殊形態

第三章 以傢庭為單位的收支狀況
第一節 普通傢庭的耕地數量和收獲量
第二節 “男耕女織”方式下的農傢收獲
第三節 衣食消費的種類和數量
第四節 衣食之外的大宗消費
第五節 普通傢庭的賦稅負擔

第四章 以一年為周期的傢庭生産活動
第一節 一年生産計劃周期的形成
第二節 一年中的節日和節奏
第三節 農業生産技術
第四節 經濟作物和鄉村“專業戶”

第五章 以三年為周期的傢庭生活安排
第一節 三年生活周期的形成
第二節 小農傢庭與市場的聯係
第三節 傢庭日常生活用具和習俗
第四節 簡單而閑散的生活習慣

第六章 傢庭財産的析分方式和過程
第一節 兒子析分傢産和承立門戶
第二節 女兒繼承傢産和承立門戶
第三節 養子繼承傢産和承立門戶

第七章 近親傢庭之間的經濟聯係
第一節 親兄弟傢庭共有的墓田
第二節 親兄弟傢庭的日常經濟聯係
第三節 女兒繼産與娘傢堂兄弟傢庭的關係
第四節 養子繼産與養父母傢族的關係

第八章 傢庭生活中的信仰、習俗和經濟觀念
第一節 傢庭生産生活中的信仰
第二節 傢庭生活中的保健習俗
第三節 傢訓中所反映的傢庭經濟觀念
第四節 傢庭生産生活中形成的“立公滅私”觀念

結語

附錄一 我國古代傢庭的生産、生活和生育周期
附錄二 從傢産繼承方式說我國古代的所有製形式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相冒閤戶”與唐代的傢、戶
  我們通常所說的“傢”,是生産生活中的血緣群體;官府戶籍上的“戶”,是納稅服役的計算單位。
  戰國時期特彆是從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開始,分傢已經成為習慣和製度,兒子成年(結婚)以後必須與父母傢庭分開,另立戶頭。這樣,通常的傢庭由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組成,即社會學所講的兩代人的“核心傢庭”,平均傢庭人口低於五口,直到漢朝初年仍然是這樣,杜正勝先生稱之為“漢型”傢庭。①西漢的賈誼等人對商鞅變法以來的分傢習俗持批判態度,主張改變這種“陋習”。很快,漢武帝倡行儒術,以孝治國,從輿論上批評父母在世的時候分傢,三代傢庭多瞭起來,以五口為通常的規模,形成瞭“五口之傢”或“三代五口”之傢的習慣說法。東漢末年到北朝,世傢大族蔭庇人口,齣現瞭“韆丁共籍”“百室閤戶”的特大型傢庭,這隻是北方部分地區的情況,其他地方仍然維持著原來的小傢庭。即使這些世傢大戶蔭庇下的丁、室,也隻是在行政隸屬關係上脫離瞭官府,不嚮官府納稅服役瞭,成瞭世傢大戶的私屬,平時還是按“室”,也就是各自的“傢”生産生活著。
  隋唐中央集權建立後不允許這種狀況繼續存在,加之世族大族自身的衰落,又恢復瞭內外一緻的個體小傢庭。到這介時期,實際生産生活中的“傢”與官府統計戶口時候的“戶”應該統一起來瞭,但實際情況卻不這樣簡單。
  有關論著都提到唐代傢庭人口比秦漢時期多,依據正史典誌的記載,特彆是敦煌吐魯番戶籍資料,可以計算齣一般傢庭都超過瞭五口,有的稱為“八口之傢”,多的時候甚至達到平均九口以上。杜正勝先生據此稱之為“唐型”傢庭,並且解釋說,“唐型傢庭的特點是尊長猶在,子孫多閤籍,同居共財”,就是祖孫三代不分傢、兒孫結婚以後仍然與父祖在一起生活的大傢庭。
  其實,唐代實際生活中的“傢”並沒有這麼大,這隻是“戶”即戶籍統計中的數字。敦煌吐魯番戶籍中記載的大都是父子兄弟在一起的傢庭,而且往往有大齡女兒登統在內;且不說這些大齡女兒是不是已經在婆傢人籍,單就父子兄弟同居同籍,也需要考慮其中的真實性問題。唐朝明令規定,限製父母甚至祖父母在世的時候子孫分傢,否則要“徒二年”。①雖然這種規定屬於禮法閤一性質,含有倡導的意思,違背瞭不一定真的判刑,但限製的作用還是有的,因此便齣現瞭這樣的現象:已經分財異居瞭的傢庭,即父祖子孫本來早已經分成瞭幾個小傢庭,在登記戶口的時候仍然閤在一起,以父親甚至祖父為戶主;既滿足瞭子孫們盡快分傢的願望,又不公開違背官府的法令,這就是吐魯番文書中所說的“同籍異財”的現象。②這種應付官府律令的“對策”之所以行得通,是因為官府也允許這樣做,在《唐律》的“彆籍異財”條文後麵,疏議解釋關於父祖在世子孫不得分傢的條文說:“但雲彆籍,不雲令其異財,令異財者明其無罪”③,官府限製的主要不是異財(分傢析産),而是彆籍(戶籍單列);也就是說,默認實際生活中的分傢,限製在戶籍上分傢,不論是否已經分開瞭,隻要不在戶籍上與父母、祖父母分開戶頭,不影響服徭役,官府就不乾涉。
  吐魯番齣土的唐中宗景龍年間一件文書中,一個名叫嚴令子的人為田産打官司,講到與被告人的關係時說:“阿白夫共上件堂弟同籍,各自彆居,一戶總有四丁,三房彆坐”,後麵又說他們是“三傢同籍彆財”,④意思是嚴令子與弟弟小郎、堂弟嚴和德、堂弟嚴住君,即同一個爺爺的孫子們,早就分成瞭三個傢庭(嚴令子與弟弟小郎住在一起),傢産各自獨立,在戶籍上卻一直是一個戶頭(以可能已經不在瞭的爺爺為戶主),就屬於這種情況。這種以一個戶頭的名義登記的大傢庭,實際上是由親兄弟傢庭和堂兄弟傢庭組成的近親傢族,是實際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基層社會組織,不單單是為瞭應付官府限製分傢的律令而虛構的,各個小傢庭之間有著傳統的經濟上、道義上和法律上的聯係(詳後第七章),通常被稱為傢族製度或宗法製度。“相冒閤戶”的時候利用瞭這種現成的組織形式。
  ……

前言/序言

  考察唐宋時期的傢庭經濟,是我多年來自選題目探討傢産繼承方式問題的擴展,也是講授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專題的提煉。我做這個題目的主觀願望,是想從唐宋人手,初步構建起我國古代傢庭經濟史的框架,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一下傢庭經濟的運行方式。
  首先感謝國傢社會科學基金的立項支持,並且在結項後被選人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使我能夠專心於這個心儀已久的問題。感謝人民齣版社趙聖濤先生的熱心垂注和精心審改,也感謝我的學生高楠教授、王吳博士重新整理注釋格式並糾正瞭一些文字錯誤,夏濤博士翻譯推敲英文目錄,保證瞭書稿的順利齣版。
  一、思路、資料和內容
  本書考察的傢庭是學理意義上的小農傢庭,也就是通常說的我國古代的“三代五口”之傢。①傢庭經濟主要是鄉村傢庭經濟,也就是小農經濟,其間的差彆在於,以往小農經濟的研究注重社會化的經濟活動,本書從傢庭經濟的角度考察,側重其個體化的生産生活過程。
  1.基本思路
  在中國古代經濟史的研究中,論者關注最多的是土地賦稅製度,對傢庭經濟問題很少涉及;租佃關係探討的是地主傢庭與佃農傢庭之間的經濟關係,沒有進入到傢庭內部。從學術積纍的角度來說,作為完整的中國古代經濟史,應該包括傢庭經濟,甚至應該把傢庭經濟作為古代經濟史的主體內容,因為在自然經濟時代生産生活的基本單位是傢庭,不是工廠和車間;古代的生産生活基本上是個體化的,社會化的經濟活動實際上處於次要地位。所以,本書的考察既是彌補此前研究內容的缺失,也是研究視角的調整——試圖運用社會經濟史的方法,把研究視角由“國計”轉嚮“民生”,①把研究內容轉嚮平民百姓的日常傢庭經濟生活。
  古代傢庭經濟的特徵是以傢庭為單位,以自給自足為原則,以男耕女織為基本內容;直接目的是衣食溫飽,最終目的是傳宗接代。傢庭經濟運行方式,即自然形成的傢庭生産生活方式,是一個動態的運行過程。傢庭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以三個時間周期為綫索,以財産的傢庭所有製形式為基礎,這也是貫穿在本書考察過程中的兩個基本認識:
  傢庭經濟運行的綫索。我國古代鄉村中分散的個體小農傢庭的經濟活動之所以能夠統一協調,按照相同的節奏運轉,是由生産周期、生活周期和生育周期“串”起來的。這三個周期在古代傢庭經濟活動中一直起著“主綫”的作用,對應著傢庭的生産、生活和生育職能,規範和協調著傢庭的經濟運行過程,並由此形成瞭傢庭經濟生活的運行體係。
  傢庭經濟運行的基礎。我國古代的財産所有製形式既不是所謂的國傢或皇帝所有製,也不是近代西歐式的個人私有製,而是一種以傢庭為基本物權單位、以諸子共有為實質內容的傢庭所有製形式;這種財産所有製形式的基本特徵是隻有傢庭的財産,任何個人都沒有完整的財産所有權。財産所有製單位與生産生活單位相一緻,都以個體小傢庭為單位,是傢庭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和前提。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唐宋傢庭經濟運行方式研究(2017)/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