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相思湖学术论丛·管理论丛》以所有者财务理论和股东特质理论为基础,结合并购理论,采用财务研究法,利用SPSS及EXCEL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两类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民营公司的并购绩效略好于国有公司的结论,并用TOBIN’SQ值法对结果进行检验。该书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理论中的控股股东行为能力概念,对上述实证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为拓展控股股东特质理论,分别构建了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指数、整合风险指数和效率指数三大指数模型。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建议。
作者简介
李田香,女,1979年生,苗族,籍贯广西资源,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国外企业并购的发展
二 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三 并购绩效的困惑
四 中国上市公司所有者的特殊性
第二节 本书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全书框架介绍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方法
一 研究的对象
二 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与技术路径图
一 核心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二 技术路径图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控股股东特质相关理论
第一节 所有者财务理论
第二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
一 股东特质、股权性质与股东性质
二 股东特质与财务行为
三 财务行为与并购行为
第三节 终极控制人理论与內部人控制理论
一 终极控制人理论
二 内部人控制理论
第四节 控股股东特质理论的扩展
一 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
二 风险偏好程度
三 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程度
四 控股股东行为效率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并购相关理论及综述
第一节 并购与重组
一 并购的基本内涵
二 重组的基本内涵
三 企业重组与企业并购的关系
第二节 并购动机理论
一 国外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二 我国企业并购动机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 井购模式理论
一 资产收购
二 资产置换
三 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四 资产剥离
五 债务重组
六 股份回购
七 股权转让
第四节 并购风险理论
一 并购前的风险
二 并购中的风险
三 并购后的风险
四 识别目标公司财务风险的方法
第五节 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一 并购绩效概念解析
二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的综述
三 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结果的研究综述
四 国内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综述
第六节 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一 股东性质理论研究综述
二 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研究综述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分析
第一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分析
一 与公司发展和股东利益有关的井购动机
二 与管理者利益有关的并购动机
三 与政府有关的并购动机分析
第二节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与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一 国有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主要并购模式比较
二 国有控股股东和民营控股股东并购风险偏好比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数据筛选
三 实证分析方法
第二节 基于财务研究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一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二 并购绩效实证研究过程
第三节 基于Tobin‘s Q值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一 Tobin’s Q值研究方法
二 Tobin‘s Q值计算及结论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并购绩效差异原因分析
第一节 控股股东决策的自主性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第二节 内部人控制程度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
第三节 井购动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第四节 并购模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一 股权转让、资产收购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对比分析
二 国有、民营公司并购模式的选择偏好分析
第五节 控股股东风险偏好程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一 并购上市公司与A股整体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二 不同性质并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控股股东特质指数研究设计
第一节 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指数设计
一 指标的选取
二 样本的选取
三 指数的构建
四 指数合理性检验
五 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整合风险指数设计
一 指标的选取
二 样本的选取
三 指数的构建
四 指数合理性检验
五 结果分析
第三节 效率指数设计
一 指标的选取
二 样本的选取
三 指数的构建
四 指数合理性检验
五 结果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降低內部人控制程度,提升控股股东对管理层的控制力
一 完善股东大会表决机制
二 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
三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第二节 降低并购风险
一 降低公司并购前的风险水平,强化风险管理
二 降低公司并购过程中的风险
三 降低公司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第三节 提升并购后效率指数
一 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提升效率指数的根本途径
二 适应新常态经济,优化升级经济结构
第四节 降低公司管理层的代理成本
一 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减少代理成本
二 降低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
三 降低销售管理费用率水平,减少代理成本
第五节 控制控股股东决策自主性程度
一 建立“适度集中型”股权结构
二 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第六节 提高控股股东决策的市场化程度
一 借鉴“淡马锡”管理模式,建立我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体系
二 将国有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转变为企业法人
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七节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活动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国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企业也陆续进行了兼并和收购活动。改革开放后,企业的并购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并购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整合手段之一。并购绩效分为宏观并购绩效和微观并购绩效,宏观并购绩效主要体现在并购能重塑或完善产业格局,调整行业的竞争态势,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微观并购绩效主要是指并购后主并公司绩效和目标公司绩效的提高。
并购后企业的微观绩效是否有所改善,一直是经济学家和学者们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发现并购对目标公司具有普遍的正收益,而对于主并方来说,并没有因为并购本身而获得超额收益。因此,提升并购后公司的绩效,尤其是主并公司的绩效,能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本书侧重于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性和控股股东特质的角度进行探究,将所有者财务理论、控股股东特质理论与并购理论进行结合,对控股股东特质不同的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并最终找出引起绩效差异的原因与对策,设计控股股东特质指数。
本书将通过对下列两个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以及内容。
案例1:武钢并购案
钢铁行业在国内以资本高度集中、产业关联度高、规模经济显著为特点而存在,该行业关系到国家的国计民生。我国的铁矿产区大部分集中在冀东、鞍山、攀枝花、五台山等地。到21世纪初,我国钢铁行业基本上呈现出这样的布局:一个龙头企业各领一方。如东北的鞍钢,华北的首钢、唐钢、邯钢,华东的宝钢等。武钢在当时是国内主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整套先进的钢铁生产工艺设备,在国内钢铁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钢铁行业存在着能源消耗、资源浪费等问题,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按此文件精神,我国在2006-2010年,淘汰落后炼铁生产能力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5500万吨,并倡议钢铁企业之间使用并购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鼓励企业之间的并购,国家限制了任何钢铁企业产能扩展规划。在此政策背景下,武钢集团为了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便开始了并购重组之路。
武钢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我国西南部的钢铁产能还比较分散,如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武钢提出了“中西南发展战略”,即发挥武钢的各方面优势,通过联合中西南部的钢铁企业,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并购实现强大的区域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其并购过程如下:
第一步:并购湖北鄂钢。
2005年武钢和鄂钢实力相差悬殊,鄂钢2004年亏损了几千万元,但武钢集团实现了利润70亿元。对于鄂钢来说,要么继续独立经营,几年后将面临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要么是进行股权划拨,将其51%的股权划拨给武钢。后一种方式更有利于鄂钢的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增长。2005年1月,鄂钢51010的股份由湖北省国资委无偿划拨给武钢,鄂钢便成了武钢的控股子公司。并购后,武钢将其经营策略应用到鄂钢中,使得鄂钢的经营效益有了明显的好转。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相思湖学术论丛·管理论丛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基于控股股东特质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相思湖学术论丛·管理论丛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