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民法学家徐国栋教授出版的民法总论专著式教材。徐国栋教授参与了我国民法典制定的专家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本书吸收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总论》的法律规则和精神,是我国民法学者的一本民法总论的著作。本书将为我国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重要影响力。
我是一名在读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各个部门法之后,总感觉需要一个整体的框架来串联这些知识。于是,我选择阅读了这本《民法总论》。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宏大”且“基础”。书中对于“法律关系”的理论分析,让我明白各种法律主体之间是如何通过权利和义务建立起联系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解析,它将意思表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对于我理解很多法律行为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学习了侵权法之后,我试图从民法总论的角度去理解“侵权行为”的本质,书中关于“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比如“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我理解不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书中对“诉讼时效”的介绍,也让我认识到,即使是权利,也需要在法定的期限内行使,否则可能会丧失救济的可能。虽然书中并未深入探讨各个具体法律部门的复杂问题,但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支撑着各个分支(如合同法、物权法、侵权法等),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民法体系。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抱着“看看民法总论里有没有相关内容”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发现,虽然书名是“民法总论”,但它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虽然不像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那样详尽,却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书中在讲到“财产权”的时候,虽然主要聚焦于物权和债权,但也间接提到了某些无形财产权的保护逻辑。特别是书中关于“权利”的概念分析,包括权利的种类、权利的效力以及权利的保护方式,为理解知识产权这种特殊权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侵权责任”的部分,思考如何将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比如过错、损害、因果关系,应用于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认定。书中对侵权责任的区分,如一般侵权与特殊侵权,也启发了我思考不同类型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殊性。虽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知识产权侵权的判例,但它提供的分析框架和基本原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更专业的法律文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民法总论是理解一切权利保护的基础,即使是那些看似“新”的法律领域,其根基也往往深藏在民法的原理之中。
评分我是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一直对婚姻法和家庭法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这本《民法总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子女的抚养权以及遗产的继承等问题。书中对于“婚姻的效力”和“解除婚姻”的探讨,虽然篇幅不多,但条理清晰,让我对结婚和离婚的法律程序有了基本的了解。尤其是书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原则,以及离婚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家庭关系方面,书中也触及了“亲权”的概念,虽然没有深入到未成年人保护的细节,但对于父母的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以及监护制度的介绍,都让我对家庭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关于“继承”的部分,书中对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分,以及继承顺序的规定,都非常实用。我注意到书中还提到了“扶养义务”,这让我想到在家庭关系中,不仅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甚至配偶之间也存在扶养的义务。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像一本专门的婚姻法或继承法那样面面俱到,但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框架,让我能够将这些零散的家庭法律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评分我最近在学习合同法,尤其是涉及到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的风险规避。抱着“看看民法总论有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撑”的想法,我翻开了这本书。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合同”这一概念的阐述,虽然不如合同法那样细致,但其对“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等基本原则的强调,为理解合同的成立、生效和履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书中对于“债权”的种类和效力的介绍,让我对买卖合同中的买方和卖方各自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违约责任”的分析,它将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如违约行为、损害、因果关系以及过错,与合同法中的具体违约情形结合起来思考,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不安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介绍,也让我对合同履行中的风险防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虽然书中没有具体分析二手房买卖合同的风险,或者详细讲解租赁合同中房东和租客的权利义务,但它提供的“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变更与解除”这些宏观的概念,让我能够将自己在合同法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放在一个更大的法律框架下进行思考。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翻了好久,尤其是在准备那场关于继承权的讨论时。一开始以为民法总论就讲讲合同、侵权这些基础概念,结果里面涉及的东西远比我想象的要深远。我特别纠结于“物权”这一章节,书中对于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和丧失的各种情形,以及抵押权、地役权这些权利的设立和行使,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比如,书中举例说明了善意取得制度在实践中如何保护交易安全,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同时,对于占有和所有权的区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书中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这对我理解不动产的交易风险有了新的认识。我还发现,书中对于“法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探讨也很有深度,特别是关于法人人格否认的理论和案例分析,让我对公司设立和运营中的风险有了更警惕的认识。虽然这本书的语言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晦涩,很多法律术语需要反复查阅才能理解,但一旦弄懂了,就会觉得豁然开朗,对于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法律事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总体来说,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民法基础,虽然有些章节的深度让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钻研,但收获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