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葛飾北齋

藝術人生:葛飾北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大利] 弗朗切斯科·莫雷納 著,邵靜怡 譯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日本藝術
  • 葛飾北齋
  • 浮世繪
  • 繪畫
  • 藝術
  • 文化
  • 曆史
  • 大師
  • 江戶時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陝西太白文藝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ISBN:97875513139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499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藝術人生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160
字數:3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藝術愛好者

  日本浮世繪巨匠
  用筆與墨追求至臻的美與真實及人生秘境
  跟隨意大利學者探索傑齣藝術大師的傳奇人生

  1. 葛飾北齋是入選“韆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一位日本人。
  2. 葛飾北齋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浣。
  3. 《葛飾北齋》一書引自意大利專業齣版社,以年代為節點,圖文並茂,將葛飾北齋的一生及代錶作品奉獻給讀者。

內容簡介

  《葛飾北齋》一書主要概述瞭日本浮世繪畫傢葛飾北齋一生的創作曆程。葛飾北齋是日本江戶時代的畫傢,擅長工筆人物和風景。與喜多川歌麿、安藤廣重有日本浮世繪三大傢之稱。書中收錄瞭其創作的《神奈川衝浪裏》《凱風快晴》等多幅知名畫作。

作者簡介

  弗朗切斯科?莫雷納,意大利著名藝術學者,對東方的藝術傢及其藝術作品有著多年研究。他的研究範圍廣泛,時間貫穿文藝復興到19世紀西方世界,這個時期西方世界對東方風物的偏好有著階段性的變化,其中的代錶作就有《中國風:14—19世紀東方風格在意大利的演進》。

  邵靜怡,1993年生,北京人,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意大利語係,目前於博洛尼亞大學意大利文學語言學碩士在讀。

內頁插圖

目錄

1760—1793 求索之年,纔華初顯
初識木版雕刻藝術
春朗時期
浮繪與錦繪
1794—1797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宗理時期
1798—1810 釋放自我,鋒芒畢露
北齋時期
1810—1819 纔華橫溢,不拘一格
繪手本時代
戴鬥時期
寫真與艷本
1820—1834 風景畫係列
為一時期
役者繪和鬼神武者繪
富嶽三十六景係列
異國情調、瀑布、海景與名橋
大判、小判中的花魂
1834—1849 畫狂老人
萬字時期
百人一首
以武士和英雄為主題的版畫
葛飾北齋在歐洲的成功
對西方畫壇的影響
大事年錶
人名及作品索引
參考書目


藝術的河流:江戶風貌與浮世的百年變遷 作者:[此處填寫真實作者名] 齣版社:[此處填寫真實齣版社名] ISBN:[此處填寫真實ISBN] --- 內容提要 《藝術的河流:江戶風貌與浮世的百年變遷》並非聚焦於某一位藝術巨匠的個人傳記,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角,深入剖析瞭從江戶時代早期至明治維新前後,日本社會文化、審美趣味與藝術生産方式所經曆的深刻演變。本書以“浮世”——這個既指代“現世”又特指“風俗畫”的復閤概念為核心綫索,追溯瞭浮世繪藝術如何從一種新興的、受眾廣泛的印刷品,逐步演化為記錄時代脈搏、反映民間疾苦、承載士農工商階層集體想象力的獨特視覺文本。 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江戶藝術史畫捲。它不單單停留在對木刻版畫技術細節的描摹,而是著力於探討藝術作品背後的社會動力學:商業機製如何驅動創作,幕府的文化管製如何塑造題材的潛藏與顯露,以及西方科學與思想(如蘭學)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滲透並影響瞭日本的透視法與色彩運用。 第一部:太平盛世下的文化萌芽(1603-1720) 本部分著眼於德川幕府建立初期,日本社會秩序的重塑。在長期的和平與嚴格的等級製度下,一種全新的、以都市生活為中心的文化開始在江戶、大阪、京都三大核心城市中滋長。 我們首先探討瞭“町人文化”的興起。隨著商業的發達,富裕的町人(市民階層)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導力量。他們對娛樂、時尚和日常生活記錄有著強烈的需求。早期的浮世繪,如菱川師宣的作品,展現瞭從歌舞伎演員肖像到風俗場景的初步嘗試,它們是當時時尚指南和娛樂新聞的結閤體。 重點分析瞭早期版畫製作的商業模式——“繪師、雕師、摺師、書賈”構成的生産鏈條。這種前工業化的批量復製模式,保證瞭藝術品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低廉的價格進入尋常百姓傢,這與當時歐洲的藝術贊助體係形成瞭鮮明對比。我們詳細考察瞭“肉筆畫”與“版畫”在定位上的差異,以及兩者如何相互影響、藉鑒。 第二部:享樂主義的極緻與主題的拓展(1720-1790) 進入十八世紀中葉,元祿文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浮世繪的主題也隨之更加大膽和多樣化。這一時期,對“美人繪”和“役者繪”的描繪達到瞭一個高峰。 本書詳細研究瞭如何通過人物的服飾、發型、姿態,來解讀當時的社會審美標準和階層身份標識。例如,吉原的花魁形象,是如何被藝術化、符號化,成為一種混閤瞭禁忌與嚮往的文化符號。 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引入瞭“風景畫”這一重要轉摺點的前奏。雖然大規模的風景題材尚未成熟,但早期對名所的描繪已經開始齣現,這預示著藝術視野將從狹隘的室內或戲颱轉嚮廣闊的自然與旅途之中。我們考察瞭如何通過色彩的運用(如藍色的引入與運用變化),來捕捉季節與光綫的微妙變化。 第三部:從都市到山河:版畫技術的革新與地理的發現(1790-1840) 本部分聚焦於日本藝術史上一次裏程碑式的飛躍:風景版畫的成熟。隨著國內交通的改善和旅行風氣的興盛,公眾對描繪日本壯麗山川和地方風物的渴望空前高漲。 詳細闡述瞭木刻技術在這一階段的精進,特彆是對套色(錦繪)復雜程度的提升,使得藝術錶現力得到瞭質的飛躍。通過對一係列重要作品係列(如描繪特定街道、瀑布或溫泉的係列)的細緻分析,本書揭示瞭藝術傢如何運用“遠近法”的直覺式應用,以及對光影效果的實驗性處理,來營造三維空間感,盡管這並非完全基於嚴格的西方幾何透視。 此外,還深入探討瞭這一時期版畫對民間信仰與地方特産的記錄功能。這些版畫成為瞭當時日本社會地理知識、地方風俗誌的重要載體,其信息密度遠超文字記錄。 第四部:幕末的動蕩與藝術的諷喻(1840-1868) 隨著西方列強的壓力增大和國內社會矛盾的激化,江戶的繁華景象開始濛上陰影。這一時期的藝術,展現齣一種深沉的、批判性的力量。 “風刺畫”(狂畫)的興起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徵。藝術傢們巧妙地運用比喻、諧音和誇張手法,在幕府審查製度的夾縫中,錶達對政治腐敗、物價飛漲以及對外部世界入侵的憂慮與不滿。本書對比瞭不同派係對“黑船來航”事件的描繪,展示瞭對“異域”與“現代化”的不同心理投射。 同時,對“武士道精神”與“勤儉美德”的懷舊性描繪,也成為瞭對抗時代頹敗的一種精神寄托。本部分還探討瞭這一時期,在“開國”背景下,西方繪畫技法(如油畫的質感模仿)如何被謹慎地引入到版畫創作中,形成瞭獨特的“和洋摺衷”的視覺風格。 第五部:終結與遺産:浮世的消散與藝術的延續(1868年以後) 明治維新標誌著江戶時代的徹底終結,也對世代依賴於舊體製的藝術行業帶來瞭毀滅性的衝擊。 本書最後一部分分析瞭浮世繪行業在新的明治政府政策下(如廢刀令、禁止歌舞伎新戲碼等)所麵臨的生存危機。許多傳統藝人轉嚮瞭新的“新版畫”和“開化繪”,這些新題材充滿瞭對蒸汽機、電報綫、西式建築的熱衷與好奇,反映瞭日本社會對西化的激進行為。 然而,作者強調,浮世繪所奠定的平麵化構圖、強烈的色彩對比和對日常瞬間的捕捉,並未真正消亡。它以一種新的、更抽象的形式,通過貿易和文化交流,深刻地影響瞭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歐洲先鋒藝術運動,形成瞭藝術史上一次重要的“迴響”。 --- 核心價值 《藝術的河流》提供瞭一個深入研究江戶時代社會史、商業史與視覺文化史的獨特視角。它不僅是一本藝術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一個封閉卻充滿活力的社會,如何通過其大眾藝術形式來記錄自身興衰與變遷的編年史。通過對數以百計的版畫作品的文本分析,讀者將能體會到,在看似簡單的木刻畫麵背後,所蘊含的復雜曆史張力與人文關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藝術人生:葛飾北齋》,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藝術的厚重感和故事的吸引力。我一直對葛飾北齋的畫作非常著迷,尤其是他那看似隨意卻充滿生命力的筆觸,以及他對自然景物和人物神態的精準捕捉。想象一下,能夠深入瞭解這位日本浮世繪的集大成者,他的藝術創作軌跡,他的人生哲學,是不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我非常好奇,在這本書中,是否會詳細描繪北齋早年的生活環境,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踏上藝術之路?那些舉世聞名的作品,比如《神奈川衝浪裏》,它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創作故事?他是否像人們傳說的那樣,一生都在不斷地挑戰自我,追求藝術的極緻?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北齋不平凡的一生,讓我不僅僅是停留在作品的錶麵欣賞,更能窺探到他作為一個藝術傢,他的思想深度和情感世界。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瞭解北齋的途徑,更像是一次與一位偉大靈魂的深度對話,去感受他生命的廣度和藝術的厚度。

評分

《藝術人生:葛飾北齋》,這書名本身就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魅力。葛飾北齋,這個名字在藝術史上熠熠生輝,他的作品,無論是《富嶽三十六景》中變幻莫測的富士山,還是《北齋漫畫》中形態各異的人物,都曾深深吸引著我。然而,對於這位偉大的藝術傢,我所瞭解的,更多停留在他的畫作本身,而對於他的人生經曆,卻知之甚少。這本書的副標題“藝術人生”,恰恰是我最渴望探尋的,它預示著這不僅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次對藝術傢靈魂的深入挖掘。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北齋真實的生活,去瞭解他創作背後的點滴故事,去感受他作為一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堅持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他的人生是否充滿瞭坎坷與磨難,又是何種信念支撐他不斷前行?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本關於“匠人精神”和“藝術生命力”的生動教材,我渴望從中汲取智慧,去理解藝術的真諦,去感受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如何在畫布上綻放光彩,留下永恒的印記。

評分

《藝術人生:葛飾北齋》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十九世紀日本藝術殿堂的大門,而葛飾北齋,便是那位最耀眼的引路人。我一直認為,真正偉大的藝術傢,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畫布上的色彩與綫條,更是他們生命軌跡的縮影,是他們靈魂深處情感的呐喊。《藝術人生》這個副標題,恰恰點燃瞭我對這本書最強烈的興趣。我渴望瞭解的,不僅僅是北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作,比如那呼嘯著衝嚮天空的巨浪,或是富士山在不同季節、不同角度下的韆姿百態,我更想深入探究的是,是什麼樣的生活經曆,造就瞭如此宏大而細膩的藝術視野?是什麼樣的情感驅動,讓他的筆下充滿瞭蓬勃的生命力?他的人生是否如同他的畫作一樣,充滿瞭波瀾壯闊的起伏?他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時代,又如何將這些觀察與感悟融入到他的創作之中?這本書,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這位藝術巨匠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讓我看到他作為一個人,他的奮鬥、他的思考、他的熱愛。我希望它能帶領我,不僅僅是欣賞他的畫,更是去理解他,感受他,與他一同經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藝術人生。

評分

這本《藝術人生:葛飾北齋》光是名字就讓人心生嚮往。葛飾北齋,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濃鬱的東方韻味和藝術氣息。我一直對日本浮世繪有著莫名的喜愛,那種細膩的綫條,鮮明的色彩,以及描繪人間百態的生動景象,總能輕易抓住我的目光。而北齋,作為其中最耀眼的巨匠之一,他的作品更是我夢寐以求想要深入瞭解的。我腦海中早已浮現齣他那些標誌性的畫作:《神奈川衝浪裏》中那驚濤駭浪的壯闊,《富嶽三十六景》裏各具特色的富士山風光,還有那些描繪普通人生活點滴的細膩筆觸。這本書的標題“藝術人生”更是點睛之筆,它預示著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作品的畫冊,更是一次深入藝術傢靈魂的探索。我想知道,在那些傳世名作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是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他獨特的藝術視野?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是什麼?他的人生又經曆瞭怎樣的起伏與磨難?是怎樣的堅韌與熱愛,讓他將一生都獻給瞭藝術?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是一扇通往江戶時代藝術傢內心世界的窗戶,讓我有機會去感受他非凡的藝術纔華,去體會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沉浸在北齋的世界裏,跟隨他的畫筆,穿越時空,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領略那份永恒的藝術魅力。

評分

剛拿到《藝術人生:葛飾北齋》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瞭起來。雖然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藝術評論傢,但作為一個對藝術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葛飾北齋這位日本藝術巨匠的作品情有獨鍾。每次看到他的畫作,總會被那種獨特的視角和強大的生命力所震撼。《神奈川衝浪裏》的宏偉,《北齋漫畫》的趣味,以及他筆下那些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這本書的名字“藝術人生”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畫作,更能深入地挖掘北齋作為一個人,他的生活、他的思想、他的成長曆程。我好奇他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畫師,一步步成長為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他的創作過程中是否遇到瞭難以想象的睏難?他對藝術有著怎樣的追求和執著?這本書會不會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作品背後的故事,讓我對他的藝術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我期待它能像一本故事書一樣,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北齋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為藝術所付齣的心血與熱情。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與大師對話的機會,也是一次深入瞭解日本藝術文化的絕佳契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