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出发,对近代汉语中因果连词的范围与消长、形成、隐现和提顿、语义偏向和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式、主语位置和话题、句序、主观性、两域、叙述视角以及近代汉语原因句的修饰成分、近代汉语说明因果句和推断因果句的区别等十二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较为可靠的结论。《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可以提供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以促进对因果句及相关问题更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为政(1984-),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语料
第四节 研究综述
第一章 近代汉语中的因果连词
第一节 因果连词从近代到现代的范围
第二节 易与因果连词混淆的一些虚词
一 原因介词
二 “不争”
三 “于是”、“则”
第三节 因果连词从近代到现代的消长
一 因果连词之间的竞争
二 因果连词整体在使用频率上的变化
三 因果连词系统对称性的变化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式
第一节 独用句式
第二节 搭配句式
一 “原因+结果(疑问)”
二 “原因+结果(非疑问)”
三 搭配句式的演变
第三节 递用句式
第四节 并用句式
第五节 “既/既然p时,q”式和“p,所以说q”式因果句
一 “既/既然p时,q”式因果句
二 “p,所以说q”式因果句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近代汉语原因句的修饰成分
第一节 原因句修饰成分的范围及意义
第二节 副词修饰原因句的两种情形:直接修饰与间接修饰
第三节 原因句修饰成分的发展
第四节 否定性原因句修饰成分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近代汉语因果连词的形成
第一节 因果连词的形成
一 “为”
二 “由于”
三 “惟其”
四 “既”、“既然”
五 “故”
六 “以致”、“以至”
七 “致使”
八 “所以2”、“之所以”
九 “可见”
十 “因而”
十一 “那”
十二 “因此”、“是以”、“由是”
十三 “为的是”
第二节 小结
第五章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主语位置和话题
第一节 因果句主语的位置
一 “既”对应的因果句主语位置的演变
二 “既然”对应的因果句主语位置的演变
三 “所以1”对应的因果句主语位置的演变
四 “之所以”对应的因果句主语位置的演变
五 因果句主语位置演变中若干因素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话题因果句的形成与发展
一 话题因果句“S1表因连词VP/S2VP,q”的形成
二 表因连词形成对因果句话题形成的影响
三 话题与结果句主语以及原因句关系的演变
四 推断因果句话题的形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序
第一节 因果句句序的种类
第二节 由果溯因句序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由果溯因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发展
一 与由果溯因句相关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
二 由果溯囡句与联系项居中原则
三 由果溯因句的发展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近代汉语因果句相关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近代汉语因果连词的隐现和提顿
一 固果连词的隐现
二 因果连词的提顿
第二节 近代汉语因果连词的语义偏向
第三节 近代汉语推断因果句语义分析
一 推断因果句的语义特点
二 推断因果句的推理形式
第四节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主观性
一 表达自我断定的因果关系
二 表达违理因果关系
三 使用反问句或感叹句
四 使用焦点标记
五 使用主观性的副词
六 使用双向因果句
第五节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两域
第六节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叙述视角
第八章 结论: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历时发展
第一节 因果连词范围和使用频率的变化
第二节 因果句搭配句式的变化
第三节 原因句修饰成分的变化
第四节 因果句主语位置的变化
第五节 因果句句序的变化
第六节 因果连词语义偏向的变化
引用书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代汉语因果旬概况一览表
附录二 表果连词“肆”的语法化及其方言性质
后记
前言/序言
有天晚上在校园里散步时,李为政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是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的博士生,即将毕业,希望毕业后能在我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半年后,他如愿成了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我们一起谈得较多的不是他专业领域的近代汉语,而是甲骨文。当时我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句子复杂化问题的研究,我认为甲骨文、西周金文和今文尚书是打开原始汉语大门的密钥,所以一直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李为政大有同感,积极配合,利用他在站时间,按照我的要求,进行了大规模的甲骨文解码和数据统计,其工作量之大、剖析统计之细,若非呕心沥血,是根本完成不了的。我在他的解码结果和统计材料基础上,写成《论从甲骨文到今文尚书的动宾结构模式化及其发展》,受国际尚书学会会长、著名尚书研究专家钱宗武教授之邀,在国际尚书学会香港会议上宣读。我通过跟李为政的长期相处感觉到,李为政是个学术能力上完全可以信赖、能全身心扑人科学研究并可与之愉快合作的优秀青年学者。
句子的语法结构含两种,一种是句法结构,比如主谓、动宾之类,另一种是逻辑结构,比如因果、假设之类。句型的划分纵跨这两个层次,前者见单句,后者见复句。复句逻辑关系的分类最主流的是联合和偏正二分.它见诸各类教材。但存在的问题不小,如转折关系多被放在偏正关系中(见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廖本《现代汉语》等),有的文献则放在联合复句中(见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81年7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研讨会”经过讨论,干脆取消复句二分法,直接将它的次类型升级为一级分类(见《(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邢福义长期潜心研究复句,提出了三分法,即广义并列、广义因果和转折,突出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地位,应当说,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符合语言事实的,它把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从分类学角度说,尚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因为这三个类别的划分并不在同一标准下。我在2000年的全国比较语言学会议(天津)和2001年的民族语文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上都提出,复句逻辑关系的一级分类应从两个不同角度展开,每个角度上各分两类,即按主次分联合和偏正,按顺逆分顺接和逆接。两相配合,就有了顺接联合(如并列,“他有车,我也有车”)、逆接联合(如对比,“他有车,我没有车”)、顺接偏正(如预期的实现,“他有车,所以开车来了”)、逆接偏正(表预期的戾转,如“他有车,但不会开”)四类。逆接联合和逆接偏正的区别,反映在形式上可表现为标记的不同,如前者的英语标记为but,后者的英语标记为though、although。
说明性因果关系是所有偏正类逻辑关系的原型。当其结果项被作为未知项来推导时,便成了推论性因果。当下因果事态变异为对因果事态的预期,便成了假设关系。各类偏正复句跟顺接假设都有着蕴涵关系或等值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可建立起偏正复句的系统逻辑秩序。因此接下来,偏正复句就有条件继续通过模态变异、顺逆变异、项目变异、标记替换,以家族相似关系,更加活跃地向其他各类型偏移,完全实现偏正复句系统的自我繁殖。
回过头来追问,因果关系又从哪里来?它是从联合领域的承接复句偏移而来的。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表先后,承接表时间的先后,因果表事理的先后。有时两者浑然难分,比如,“看到那张照片,他就想起往事”,其中可以说有承接联系,也可以说有因果或条件联系。
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近代汉语因果句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