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雄伟的长城,美丽的雁栖湖,已经成为美丽新怀柔的两张精美名片,见证了首都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与八百多年建都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变迁。
*访一段段残存遗迹,见证数千年龙脊沧桑;观一篇篇鸿文妙笔,观古今志士情怀;书一幕幕两军交战,看边塞风起云涌。
*怀古览胜、妙笔今传,描绘一卷北京长城的雄伟画卷、集结一部长城文化的龙虎文萃。
长城在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是一个烙印,有着一缕特殊的情怀。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但这些都只是对中华大地上各段长城综合在一起的宏观印象,而少有人将之分开来看,更鲜有人在游览之外真的走进长城,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那传世的万卷诗篇。
怀柔长城作为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连密云古北口,西接昌平居庸关,自东向西横亘怀北、雁栖、渤海、九渡河4个镇22个建制村,总长为65.4千米,占北京段长城526.7千米的12.4%。怀柔段长城地处要冲、雄奇秀险、遗存丰厚。由于承担护卫京畿和明皇陵的重任,其选线科学、造型精美、修筑牢固,并以关城险峻、敌台林立闻名于世。连绵起伏的城墙上,城垣楼台,大部分保存完好。经过600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袭,亓连关、慕田峪关、鹞子峪、箭扣依然保持着明长城的原始风貌,屹立于燕山之巅。
《长城踞北.怀柔卷》一书虽是为配合长城文化带建设孕育而生的,在编写上却避开了生硬的科普形式,引文献、重遗存、精研究、深解读,全书所有作者均为昌平区文史及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平日里他们或浸润于古籍史海之中,或寻访于峻岭荒山之上,为挖掘长城文化、保护长城遗存而费尽心力、四处奔走。因此,本书既是一本关于怀柔长城方面的研究专著,也是诸位专家投身长城修缮保护的真实记录。
内容简介
《长城踞北.怀柔卷》由怀柔区政协组织相关专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结果及相关信息撰写而成,全书从共分“龙脊沧桑”“怀古览胜”“妙笔今传”“边塞烟云”“雄关漫道”5个部分,对本区长城的历史沿革、残存遗迹进行了细致梳理,对历代有关长城碑铭诗赋、文物古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且首次以保护实录的方式披露了近年来长城保护工作的具体细节,带令读者走进长城、了解长城、探索长城不为人知的奥秘!配以展现长城及其相关历史遗迹古今面貌的图片,是一本集历史文献、实地考核、调研论证为一体的文史专辑资料。
作者简介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中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中国第1家从事城市发展研究的跨学科国际化非营利组织,以城市价值链理论为指导,以发现城市价值为目标,围绕城市发展全过程,开展城市决策与预测研究,建立全球化学习网络,实施城市战略设计和行动计划,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对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决策咨询体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单元龙脊沧桑
山水之间的三边汇聚大格局/于书文…………………………………………3
从北齐长城到明长城的沧桑岁月/于书文……………………………………13
明长城建筑规制与防御体系/魏明俊…………………………………………23
铁壁铜墙背后的“绕指柔”/于书文…………………………………………33
关口堡寨与聚落的形成/于书文………………………………………………42
危岭雄关慕田峪/于书文………………………………………………………51
国际窗口雁栖湖/宋庚龙………………………………………………………58
第二单元怀古览胜
奇险箭扣/于书文………………………………………………………………67
古道边关青龙峡/魏明俊………………………………………………………74
金汤黄花城/于书文……………………………………………………………80
响水磨石口/魏明俊……………………………………………………………86
水长城今古水缘/于书文………………………………………………………91
怀柔板栗名闻天下/魏明俊……………………………………………………98
年味香到“敛巧饭”/于书文…………………………………………………103
大红灯笼高高挂/宋庚龙………………………………………………………109
第三单元妙笔今传
古道上的摩崖石刻/魏明俊……………………………………………………117
碑刻铭文耀千秋/尹志成………………………………………………………123
诗意黄花边关情/于书文………………………………………………………130
循着纳兰的足迹/于书文………………………………………………………139
诗情画意共一楼/于书文………………………………………………………145
慕田绮丽成吟诵/姜书荣………………………………………………………153
第四单元边塞烟云
身当黄花的军事家谭纶/于书文………………………………………………163
黄花镇守杨四畏/姜书荣………………………………………………………172
“错长城”没修错/于书文……………………………………………………180
茶马互市话边贸/尹志成………………………………………………………187
慕田峪长城传说/宋庆丰………………………………………………………194
第五单元雄关漫道
怀柔区长城资源调查回顾/张彤……………………………………………203
长城修缮纪实/张彤李会杰…………………………………………………211
长城保护与开发利用/张彤…………………………………………………218
长城旅游未来设想/李长明……………………………………………………224
长城脚下的国际视野/魏明俊…………………………………………………231
参考书目…………………………………………………………………………239
前言/序言
长城踞北:怀柔卷 引言 长城,中华民族不朽的象征,蜿蜒于山峦之间,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它不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气与不屈精神。北京,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都城,其境内长城更是中华长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怀柔,正是这长城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城踞北:怀柔卷》旨在深入挖掘怀柔地区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系统的梳理、细致的考证和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这座伟大工程的雄浑壮阔与深厚底蕴。本书并非对怀柔长城进行简单的地理描绘或事件罗列,而是力求呈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怀柔长城形象,涵盖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功能、战略意义、社会经济影响、建筑艺术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和当代价值。 怀柔长城的地缘特色与战略地位 怀柔区位于北京北部,燕山山脉腹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为长城的修筑提供了天然屏障,同时也对其防御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独特的挑战。本书将详细阐述怀柔地区的地形地貌如何影响长城的选线、布局和建筑工艺,例如在险峻山脊上依势而建的关隘、敌楼,以及在谷地中修建的段落,都体现了古代工匠因地制宜、巧夺天工的智慧。 从战略角度看,怀柔长城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其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北方边防的安危。本书将结合史料,追溯怀柔长城在不同朝代,如明朝,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抵御了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更在区域军事布防中起到了枢纽作用,连接着东西两端的长城防御体系。通过对相关战役、屯兵驻守等历史事件的梳理,展现怀柔长城作为军事要塞的实际效能,以及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历史变迁中的怀柔长城 怀柔的长城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的演进,经历了多次的修筑、增建和损毁。本书将选取几个关键历史时期,重点剖析怀柔长城的变化与发展。 早期构筑与发展: 追溯怀柔地区长城早期可能存在的军事防御设施,尽管这些遗迹可能不甚清晰,但其历史渊源不可忽视。 明朝长城的辉煌: 明朝是长城修筑的鼎盛时期,怀柔段长城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加固。本书将重点介绍明朝在此区域修建的主要关隘、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筑物,如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等著名段落,深入分析其建筑风格、技术特点和军事配置。 近现代的守护与变迁: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的军事功能逐渐减弱,但其文化价值却日益凸显。本书也将触及近现代以来,怀柔长城在保护、修复和开发方面所经历的历程,以及它如何从军事遗迹转变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怀柔长城的建筑艺术与技术 怀柔长城以其多样化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造技艺而闻名。本书将不仅仅关注其宏观的布局,更将深入到微观的建筑细节,展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 材料的运用: 针对怀柔地区特有的山体地质和气候条件,古代工匠如何选择和运用石材、土夯、砖瓦等建筑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加工和砌筑方式。 构筑物的类型与功能: 详细介绍怀柔长城上的各种构筑物,如关隘(如怀柔关)、城墙(砖砌、石砌、土夯)、敌楼(马面敌台、纯粹敌台)、角楼、瞭望台、烽火台等,并对其军事功能(防御、瞭望、通信、储存物资等)进行深入剖析。 工艺的精妙: 展现古代工匠在修建过程中所使用的独特工艺,如夯土技术、砖石砌筑的技巧、拱券结构的运用等,以及这些工艺如何体现出其所处时代的建筑水平。 审美意趣: 尽管长城以军事功能为主,但其建筑本身也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书将尝试解读怀柔长城在不同地段展现出的线条美、体量感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探讨其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人文精神。 长城文化在怀柔的传承与发展 长城不仅仅是石头和泥土堆砌的墙体,它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怀柔地区的长城,与当地的民俗、历史传说、艺术创作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文化。 历史传说与故事: 收集和整理与怀柔长城相关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使读者更能感悟长城的历史温度和人文精神。 民俗风情与长城: 探讨长城对怀柔地区居民生活的影响,例如长城附近村落的形成、当地的节庆习俗,以及长城在当地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 艺术创作与长城: 介绍历代以来,艺术家们如何从怀柔长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绘画、诗歌、文学作品等,以及这些艺术作品如何传播和弘扬长城文化。 当代价值与保护: 关注怀柔长城在当代的价值,包括旅游开发、文化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同时,也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让这座伟大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并思考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中的潜在意义。 结论 《长城踞北:怀柔卷》将力求超越简单的历史介绍,而是通过严谨的考证、深度的分析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一幅全景式的怀柔长城画卷。我们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怀柔长城在中国历史、文化、军事、艺术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为长城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并非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建立在对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实地考察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研究之上。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不仅仅是了解到怀柔长城,更是能够与其产生情感的连接,仿佛置身于那雄关漫道之间,与历史对话,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